暑期社会实践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7695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7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docx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期社会实践总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docx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关于我省三峡库区移民生产、生活现状的调研

——在福建省邵武市水北镇三峡移民安置点——三峡新村的实地考察

一、前言

2009年,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即将全面竣工,经过长达17年的施工建设,三峡工程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常识告诉我们,绚丽多彩的舞台灯光背后往往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工作者和奉献者。

同样,在宏伟的三峡水利工程背后也有许多默默的建设者和奉献者,其中,三峡库区移民就是一个曾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群体。

在三峡水利工程即将圆满竣工的时刻,我们不禁会问:

三峡移民安置工作是否正按计划推进?

三峡移民是否已经适应当地生活?

他们是否已经走上致富的道路?

为此,福建农林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于2009年7月初组建了一支社会实践队前往福建省邵武市三峡移民安置点进行为期一周的感恩之旅。

在学习库区移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的同时,针对库区移民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

利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平台为正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库区移民安置点送去急需的相关文化、科技、卫生知识,促进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点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以实际行动感恩为三峡工程作出巨大贡献的三峡移民。

二、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为迎接2009年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竣工,着重了解我省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工作的成效,深刻认识我省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点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深入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结合三峡库区移民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以安置点实际情况出发,收集移民生产、生活现状的信息,为相关职能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

福建省邵武市水北镇三峡移民安置点——三峡新村全体村民、镇村两级主管三峡移民工作的部门以及安置点周边群众。

(三)调查内容:

1、以发放问卷、访谈和小型会议等方法收集数据,从库区移民适应当地程度、生活满意度、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入手,全面了解其生产、生活现状;

2、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乡村思想者论坛、学习经验交流会等)为主题调研服务,通过不同渠道收集真实的数据与信息;

3、通过对三峡新村居民、周边当地群众以及当地政府部门作相关调研,从不同的层次来反映三峡新村的现状。

(四)操作过程:

2009年7月9日,福建农林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在三峡新村进行为期一天的实地考察,以发放问卷、座谈和小型会议等多种形式收集数据和资料。

15、16日,队长再次前往安置点,更为详细和深入收集信息。

其间,问卷发放以户为单位,覆盖率约85%,访谈和小型会议共计超过40场。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镜头远处为三峡新村全貌

1、福建省邵武市水北镇三峡移民安置点——三峡新村概况

2000年8月31日,重庆市奉节县首批试点外迁移民在重庆市与福建省各级政府的组织下,一行300余人到达福建邵武(水北镇和城郊镇)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点——八闽大地喜添新儿女。

其中,来自奉节县安坪乡(约占总人数的60%)、新城乡(约35%)和朱衣镇(1户)三个乡镇的23户人家,113名移民来到了水北镇三峡移民安置点,成功组建了一个移民新村。

为纪念本次跨越几千里的举家搬迁的大事件,便取名为“三峡新村”。

经过9年来的发展,三峡新村与大多数的外迁移民一样经历着从水土不服到逐渐适应,再从基本适应当到今天的融入当地生活的过程,在“磕磕碰碰”中适应当地的环境,在“迷迷糊糊”中摸索着发展的路子。

目前三峡新村总人数增长到119人,常住户数由原来的23户变为22户(其中冯清江一家常年不在家,据悉现在已在湖北宜昌买房定居)。

每家每户拥有100M2和75M2两种户型之一的水泥钢筋结构住房,其中有3户人家通过努力已经建起第二层。

人均自留地1亩,平均每户机动地1亩,人均拥有2亩自留林地和4亩分配林地。

在经济收入方面,安置点移民各户的年人均收入为1000元——5000元不等,生活较为稳定,基本融入当地的生产、生活。

2、水北镇三峡移民安置点——三峡新村生产、生活现状

2.1三峡新村生活情景概况

2.1.1关于三峡新村适应当地生活的调查。

在考察中发现,85%以上的村民表示至2000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通过移民自身努力已经基本融入当地的生产、生活,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在不断改善。

当我们问及他们对“三峡移民”这个身份的认识时,8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很荣幸是一名三峡库区移民,能舍小家为大家,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是他们的福分。

但我也发现超过40%的村民(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在他们的脸上和内心深处依然流露着一股强烈的情感——对故乡的眷念,而约30%的中小学生(年龄在15岁以下居多)已经对奉节老家基本没有了概念。

2.1.2关于三峡新村生活稳定程度的调查。

发展到今天,60%的家庭现在已经有一定的经济收入,较老家有了一定发展,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而其余大部分则还在解决温饱问题上徘徊。

从三峡新村村民家庭环境来看,九年来大多数家庭基本没添置多少家具和设备,部分家具还是从老家带来,并一直凑合用着。

另悉,2000年至2003年是三峡新村最不稳定的3年,期间,90%以上的村民未能安心来搞生产,大量劳动力资源被浪费,仅靠国家对移民的补贴资金和自家积蓄度日,以玩牌和打麻将来消磨时光,错过了很多发展机遇。

同时,三峡新村的村民在此期间还未接受所分配的土地,没有进行任何耕作,也是致使村民情绪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2.1.3关于三峡新村与当地群众差距的调查。

据村民介绍,当前新村在部分方面已经赶上当地群众,但要在整体上赶上还需5—10年或者更久,(曾有村民这样开玩笑说:

“据周边群众透露:

‘至少还需10年的时间,才有当地女孩愿意嫁入三峡新村’”)。

村委会干部表示,三峡新村通过9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随着逐渐适应当地生产、生活环境,整体上已经接近当地水平,部分方面还超过当地水平。

当地群众表示,他们很羡慕三峡移民,通过9年来的交往,大家都已经成为了朋友和工作伙伴,所谓的“差距”基本不存在或者是很小,大家在一起彼此都很珍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致富。

2.1.4关于三峡新村人际关系的调查。

一、内部关系:

三峡新村的村民移民搬迁之前虽来自同一个县,但主要来自三个不同乡镇,彼此间不认识。

经过重新组合,村民关系比较融洽,但由于地域差异和亲属关系等因素,乡与乡彼此间的感情与源自同一乡镇间存在一定差距。

二、对外关系:

随着三峡新村逐渐融入当地生产生活,与当地群众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相互之间的依赖性不断加强。

37%的村民与当地群众有经常性的交往,有生意上和经验技术方面的学习交流,也有亲戚关系来往(据悉:

三峡新村已有4位姑娘与当地通婚);约49%的村民与当地群众有一定的交往但不频繁;约10%的村民与当地群众基本无交往,主要集中在老人和未上学的小孩。

2.1.5三峡新村生活满意度的调查。

调查发现,村民的生活满意指数并不高,仅有22%的村民对当前生活感到满意,超过60%的村民表示当前的生活与期望值还存在较大差距,约6%的村民现在家里已经很贫困(其中有两户人家因病致贫,当前温饱问题不能解决,具体见附件),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

就经济收入而言,其满意指数为0.36,36%的村民表示有较为稳定和可观的经济收入和来源;50%以上的村民表示现在的收入只能基本与家庭的生产生活开支持平,勉强维持家庭各项开支。

2.2三峡新村居民经济收入与来源

在经济收入方面,三峡新村村民人均收入为1000—5000元/年不等,收入的来源主要有:

打工、烟叶种植、农作物产出与林业收入、打铁、养猪等。

以下就各种收入来源针对三峡新村的实际作详细介绍:

2.2.1打工

三峡新村打工主要分为三种:

省外打工(广东、深圳一带)、本市(县)打工和本地打工。

在省外打工,广东、深圳一带普通工人月薪约1500—1800元(近两年受金融风波的影响,工作不稳定,工资待遇波动较大),以当地城市消费水平,扣除生活日常开支,月底基本所剩无几;本市(县)打工,三峡新村当前主要集中在竹木企业和圣龙集团养殖基地工作,每月工资在1200元左右,扣除开支,收入在750元/月左右;本地打工,工作的内容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其中主要有插秧、种树、锄草或者临时工等。

工资约60元/天,由于天气因素和一定社会关系影响,工作不稳定,平均每月工资约为700—800元。

2.2.2烟叶种植

目前,三峡新村有3户种植烟叶,平均每户通过承包土地种植面积都约为17亩。

据了解,平均每亩地的“纯利润”为800—1000左右(注:

纯收入为仅从毛收入扣除农户的资金投入,不含所有劳动力的投入),则收入为12000—15000元/年左右。

另悉,目前三户农户已有3年种植时间,其中有两户表示种植烟叶投入和收入不成正比,很难吃得消其劳动量,打算明年不再继续,该行从事其他行业。

2.2.3农作物产出与林业收入

农作物产出指变卖除口粮以外的农作物所形成的收入,以水稻为主。

以三峡新村的土地质量,产量为800斤/亩,扣除生产资料(主要为种子、农药、化肥等需要300斤相抵消),每亩地剩下500斤,按当地市场价格0.9元/斤,相当于其收入为450元/年(不含劳动力成本)。

另一方面,林业经营,经营周期约15年,每亩平均可产6M3木材,每M3木材当前市场价格为700元,平均每亩收入则约为300元/年。

其中,部分家庭已在几年前以较低价格转让出去。

农作物产出与林业收入两项收入之和约每人2000元/年,但林业收入部分则需等到经营周期15年以后才有现金入账。

2.2.4养猪

在三峡新村,养猪也是一项投入成本较低、收效快、存在较大风险的致富方式。

何学白是三峡新村的养猪专业户,2005年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开始了养猪事业,事业之初,由于缺乏规模养殖的技术和经验,曾碰到过很多麻烦,几经努力克服了这些困难之后,每年的生猪出栏数为100多头,平均利润为110元/头元左右,每年的利润约为12000元左右。

但今年,由于受H1N1流感的影响,生猪市场遭受重大挫折,随之,其养殖事业也蒙受损失,当前其猪栏中仅剩下20余头生猪。

2.2.5打铁

三峡新村居民朱远正在重庆老家时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铁匠,2003年,他无意中发现一个重操旧业的好机会。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以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把两地的铁制品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和创新,生产出使用方便、价格合理的产品,受到了当地市场的青睐,他也从中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年收入约为2—3万余元)。

综以上几种经济收入和经济来源不难来看,三峡新村当前的经济收入处于较低水平,经济结构较单一,收入稳定性缺乏有效保障。

虽然打工、烟叶种植、农作物产出与林业收入、打铁、养猪等产业已经和正在为三峡新村创造财富,但我们也不难发现,较多的“产业”还未形成规模发展,还只是在为少数的家庭服务。

根据上面计算,对于一个普遍以农作物产出与林业收入为经济来源的村庄,以当前的经营模式和现有的土地和林场资源在实现致富道路上面临着严峻挑战。

2.3三峡新村整住房条件

左图:

队员身后为三峡新村住房

目前三峡新村的户型主要分为100M2和75M2的两种,其中100M2户型由2000年移民至安置点时家中有4口人(包括)以上的家庭居住,75M2户型则由当时家中3口之家居住。

在实地调研中,住房条件是村民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房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①三峡新村的房屋大部分还未得到房屋主人的质量认可;②由于地基不平衡沉降,房屋墙壁裂缝多处可见,房屋裂缝宽度最严重者约10CM(其中部分已经得到修补);③房屋屋顶漏水现象普遍存在,部分房顶裂缝已长青苔或发黑,最严重者则在卧室内的屋顶钉一张“超大”薄膜收集分散的漏水,以便集中处理;④房屋的部分门窗随墙体和墙壁的变形而变形,部分已经无法正常使用。

其中,何学万、何学俊等三户人家鉴于房屋的地基条件较好,家里经济条件相对宽裕和住房紧张等因素,于2007年在第一层的基础上新建了第二层。

透过他们的房屋观察,房屋的漏水问题得到解决,其他相关问题也基本得到抑制。

据悉,其余村民没新建第二层有以下原因:

①约25%的家庭考虑到第一层的质量“不过关”,在“危房”上新建第二层无异于用钱打水漂,无法或者不敢新建第二层;②超过60%的家庭经济收入不是很宽裕,除去一家人的生活必须开支,每年的收入甚微,虽然暂时有新建第二层的想法但无力付诸行动;③约10%的家庭维持现状还可以行,等住房紧张的时候再考虑建房事宜。

2.4三峡新村土地分配与土地使用效率

左图近处为新村的土地

2.4.1土地分配:

人均自留地1亩,平均每户机动地1亩。

2.4.2土地质量:

在安置点当地有个习惯,将土地分为一、二和三等多个层次来区分土地质量(其中一等为最佳良田)。

据实地考察和村民反映,三峡新村现有的土地80%为三等,一、二等基本没有,还有约10%部分在三等以下,基本无法耕作(这也是前面提到的为什么三峡新村在2003年才接收土地,土地产出率相对较低的原因)。

据村委会了解,在水北镇正在实施的农田改造计划(将小面积改为大面积,将弯曲田埂改为直田埂)中,三峡新村的土地仅1/3能在其改造范围之内,其余约2/3由于坡度太大或者属于烂地等原因而无法改造。

2.4.3土地利用率:

据了解,90%的土地得到充分利用(部分村民还在住宅区周边开荒种植蔬菜),主要用于种植水稻(一年一季,其余时间闲置,至于蔬菜,由于土地质量、种植技术和无法排水等问题的限制而无法进行),其余10%的土地为“烂地”,不适宜种植农作物,被荒废而未得到利用。

2.5三峡新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三峡新村严格按照“五通一平”的具体要求实施,生活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医疗卫生、交通状况明显好于往年,子女上学条件也正在逐步改善。

2007年,在相关部门的资金、技术扶持下,约60%的家庭建起了沼气池,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尤其部分养猪的家庭沼气效果更佳(拥有充足的沼气发酵原料)。

在道路建设方面,据介绍,2000年7月,当时到邵武考察时,相关部门曾口头承诺将进入三峡新村的道路进行水泥硬化,但之后由于当地财政的限制和其他种种原因至今仍被搁浅。

在影响和制约三峡新村发展与对外交流的同时,每到夏天,车辆经过后扬起的尘埃直接随风飞入村庄而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

2.6三峡新村移民子女受教育情况

提到三峡新村的子女教育,是一件令所有人振奋的事情。

入学率接近100%,9年来很少或几乎没有发生辍学、失学等现象,尤其值得三峡新村骄傲的是三峡新村的孩子们读书成绩普遍较好于当地孩子(尤其女生表现更为突出)。

截止目前,三峡新村共走出4名大学生,考上明鸿中学(邵武最好中学)和邵武一、四中的学生共计超过10人,当前好苗子还有很多,后劲十足。

鉴于此,三峡新村周边当地群众还经常羡慕地夸赞道:

三峡新村是一个读书的风水宝地!

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现象:

邵武明鸿中学为邵武最好的中学,但是一所私立学校,由于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为全市(县)一流,其收取的学费也是水涨船高,现在仅学费达5600元/年(每年都有一定涨幅),由于学校不能提供宿舍,来自农村的孩子则还需要在学校周边租房住宿和家长陪读,每位学生的费用超过10000元/年。

让优秀的孩子和家长们望而却步,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在这些相对优秀的孩子身上未能看到任何痕迹,也让三峡新村的优势转瞬间变为严峻挑战。

2.7三峡新村就业与创业政策扶持与技能培训

2000年至今,各级政府在带领三峡移民走小康之路和扩大劳动力输出做了大量工作,尤其给与了大量的政策倾斜和扶持。

在就业创业扶持方面,他们从三峡新村的资源与优势出发,出台了很多符合当地生产的优惠政策,鼓励三峡新村勤劳致富。

其中,上面所介绍的打工、朱远正重操旧业、养猪专业户、烟叶种植等都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相关部门还与当地企业协调,安排部分移民到企业务工。

然而,在看到大好形势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例:

对三峡新村而言,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的路被堵死(除烟叶种植)。

主要原因:

2001年,冯清江向当地信用合作社申请贷款10000元买车创业,在村委会的担保下成功获得贷款,但此人是借三峡移民之名蓄意骗取贷款后携款回老家。

从此当地信用合作社以偏概全为三峡新村扣上一顶不诚信的帽子。

三峡新村的村民也曾多次为此事件向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但最终都是无果而终。

3、三峡新村村民当前最希望解决的问题

3.1住房条件的改善

住房是人们衣、食、住、行四项基本保障之一,这也是当下三峡新村的村民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房屋的漏水问题给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房屋的裂缝不仅破坏了房屋自身的美观,还造成当事人产生恐惧——住得不安稳。

建议:

鉴于三峡新村实际,村民对房屋的质量存在较大的疑虑,我们建议相关技术部门根据需要重新作相关质量鉴定,消除部分村民的疑虑。

在技术质量保证的基础上鼓励村民新建第二层,以解决当前房子存在的漏水和裂缝等问题。

同时也考虑当地村民并不宽裕的现实,建议政府能够加大政策倾斜与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和带领村民用勤劳去创造财富,在赚取足够的资本等各项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新建第二层。

3.2引入符合三峡新村实际发展的项目带动经济发展

通过三峡新村经济现状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实现三峡移民“迁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总体目标道路上还有一定的路要走。

下面是来自三峡新村的声音:

“我们不希望给政府添任何麻烦,我们也一直在努力着,但结果不尽如人意”;

“资金的扶持只能解决一时之需,只有项目和技术才是真正致富的资本”

“我们有双手,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致富的道路”;

“我们有劲,但不知道往何处使,对生活有些迷茫”;

……(注:

以上部分有经过笔者挑选和整理)

建议:

据当地政府部门与周边村民反映,三峡库区移民都有一个特质——勤劳,但不是所有的勤劳都能走上致富道路。

鉴于此,我们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在扶持库区移民的同时还需根据实际需要,引入适合当地发展的项目,加大技术、技能培训力度,加大发展副业(规模养殖和规模种植),鼓励更多人走上就业创业的道路,为三峡新村创造更多的财富。

同时,要解决当前三峡新村的系列问题关键就在于要加快三峡新村致富的步伐,只有拥有足够的资本,才具备足够能力去建设家园,村民的生活质量才能逐渐提高,村民的生活满意度才会提高。

3.3土地改良

就三峡新村的土地而言,其质量是群众反映较强烈的问题之一。

80%以上为三等土地,一、二等土地基本没有的现状,这样的土地对一个主要以农作物产出与林业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村庄来说,要走上致富的道路实属一个严峻的挑战。

建议:

鉴于土地质量的现状,我们建议要以当前水北镇正在实施农田改造计划为契机,加大对三峡新村扶持力度,尽可能争取扩大由于坡度太大或者属于烂地而不能改造的农田改造力度,提高土地的农作物产出效率,帮助三峡新村在土地上实现增产增收。

3.4争取小额贷款,促建三峡新村产业发展

在三峡新村调研过程中,村民们跟队员们这样说:

“很多时候,我们移民中很多人有致富的点子,但经常因缺乏资金而夭折,小额贷款没办法实现,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流失。

“信用合作社的做法是欠妥的,他们不能以偏概全,把我们三峡新村的村民全部否定,就算有过不诚信的记录,但他的行为只能代表他个人。

“我们真的很需要小额贷款,希望相关部门能为我们做些协调工作,他们的做法对我们和我们的子孙是不公平的。

……

建议:

针对三峡新村的实际情况,我们建议当地信用合作社做一份详实的调研,客观、真实地了解今天的三峡新村。

根据三峡新村的实际需要,适时为三峡新村提供急需的小额贷款,以帮助他们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快。

政府部门也可以适时把当前三峡新村的实际情况提供给相关部门,从中做必要的协调工作,在减少三峡新村曾经的负面影响的同时,帮助三峡新村树立崭新的社会形象。

作为三峡新村村民,则要在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形象,以获得相关银行的信任和支持。

飞驰而过的大卡车

3.5道路硬化

一条长约3公里的道路,受到了三峡新村村民的特别关注,在制约三峡新村发展与对外交流的同时,他所产生的环境污染(此路为大卡车运送木材的必经之路)也影响着三峡新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建议:

鉴于相关部门曾对道路硬化作出口头承诺,同时又受到当地财政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在困难重重面前,我们期望相关部门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实现相关部门的诺言,又能解决我们库区移民的的实际困难。

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促进三峡新村稳定发展和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四、结论

三峡移民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他们不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但他们也需要各级政府的扶持,更需要社会大家庭的呵护与关爱。

通过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三峡新村,认识了一村可亲的三峡父老乡亲。

期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每件事情都是那么的深刻,一次次莫大的感动和深深的震撼时时撞击着我们内心深处,我们感动于这里淳朴的乡风民情、儿童的纯真烂漫,震撼于背井离乡,白手起家的移民们对国家的移民政策持着莫大的理解,对国家的惠农政策始终抱着感激之情。

他们正用自己的双手和勤劳大胆建设新家园,在发家致富道路上阔步前行。

三峡库区移民问题(尤其外迁移民)是建设好三峡水利工程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同时它又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而敏感的问题。

鉴于此,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在努力实现三峡库区外迁移民“迁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总体目标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取得较大工作成效的同时,基层难免仍存在一些关系到三峡移民切实利益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要做好三峡移民安置工作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开展,要实现总体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同时还应吸取《探访三峡移民新生活:

幸福生活的到来就像一场梦》一文以一概全做法的教训,理清思路深入调查研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认清当前实际情况和突出矛盾,扎扎实实为三峡库区移民做好事、办实事。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针对三峡库区移民的主题调研,把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以及所感受到的以调研报告的形式提交到相关的职能部门,在汇报三峡移民安置工作工作成效的同时,也向有关部门反映我省三峡库区移民当前所面临的实际困难,进而为相关职能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同时,也鉴于实践队在邵武三峡新村的调研时间较短,调研的深度受到一定的限制,以及实践队的成员均为在校学生,社会工作经验不足,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不够深刻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以上调研结果的存在偏颇,请海涵。

但是我们要说明的是:

尽管我们水平有限,但我们时刻都在用心做此调研报告,尽可能减少失误的地方,如实将基层的真实现状反映出来。

 

课题组:

福建农林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赴邵武三峡移民安置点实践队

团队成员:

杨义全、叶艳茹、许竟择、王居韬、雷鹏凤、杨彬彬

苏丽、谢林生、潘小勇、黄清水、付伟

 

附:

关于三峡新村困难户柯海、万明阳家庭的相关材料

一、柯海

柯海,邵武水北镇三峡移民安置点——三峡新村村民,2000年9月,一家4口随三峡父老乡亲搬迁至福建邵武,现由于父子两人同时生病致使家中当负债累累,是典型的因病致贫的困难户。

2008年底,儿子柯坤身体不适到邵武普通医院检查,被检查出肝病,治疗一段时间不见效果而转入邵武市立医院。

同一时间,父亲柯海也开始感觉身体不适,在医生的建议下作了相关检查,检查结果也是肝病。

经过半年来的治疗,柯坤的病情基本恢复,但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柯海的病情也基本得到控制,据最近的检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数都在好转,但需要药物维持三年后再观察。

关于柯海父子俩的医疗费用:

柯坤生病期间共花费10000余元,通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获得3600左右的报销。

柯海现在已经花费4000余元,当前每天需要服用11元左右的药物,需持续三年,每三个月一次的例行检查每次需要200元。

2008年底,鉴于两人同时生病需要大量的费用,柯海决定通过变卖全部口粮(收得现金4000元)和向三峡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