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7689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6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中的甲、乙两幅图,完成1~3题。

图1

1.与图乙比较,图甲

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

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

2.B城市位于A城市的

A.西南方向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

3.图乙中的国家是世界上洪涝多发区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自然原因是

①年降水量大,降水变率大②季风气候,降水集中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④植被破坏严重,生态功能减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读“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表”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图2),完成4~6题。

图2

地貌类型

占土地面积比例

海拔(米)

粮食作物

平原

20%

<200

水稻

丘陵

60%

200—500

水稻、冬小麦

中、低山

15%

500—3000

冬小麦、马铃薯

高山

5%

>3000

4.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西南地区D.东南地区

5.该地区耕地比重过高,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全球气候变暖C.酸雨D.水土流失

6.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高,其主要原因是

①开垦历史悠久②地形平坦,便于开垦

③人多地少,过度垦殖④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读“某国家略图”(图3),完成7~9题。

图3

7.该国家的地形特征可以表述为

A.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降低

B.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由西向东降低

C.平原、高原面积广大,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降低

D.地形以盆地为主,地势由西向东降低

8.该国家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其主要的农产品有

A.小麦、棉花、葡萄等

B.玉米、甘蔗、葡萄等

C.水稻、大豆、棉花等

D.小麦、甜菜、葡萄等

9.图中R河流域内的相对高度最大可以达到(单位为米)

A.199

C.599

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图4),完成10~11题。

图4

10.影响图中M、R两地收获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B.地形

C.水分D.热量

11.导致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纬度和距海远近B.纬度和地形

C.地形和季风D.距海远近和季风

12.雷锋精神是传统的儒家文化沉淀和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而孕育出的一种充满利他主义的高尚道德情操。

一位墨西哥学者认为,雷锋精神已经跨越了地域界限,它与其他国家提倡的“利他主义”或“博爱主义”在许多方面存在共通之处,应该属于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体现了

①雷锋精神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13.为防止部分卫视频道黄金时间节目过于娱乐化,国家广电总局2011年10月下发文件,俗称“限娱令”,要求增加新闻节目播出量,还必须开办一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建设栏目。

增加这些节目的播出,有利于

①传播先进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增强凝聚力

③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④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引导传媒市场化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4.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2月15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新华网共同策划推出“守在生命线上——推荐身边的好交警”网上推荐活动。

开展这项活动,就是要充分展现广大交警心系百姓、扎根基层的爱民情怀,执法为民、竭诚奉献的精神境界。

之所以要大力宣传和弘扬好交警的先进事迹和崇高道德,是因为优秀文化能

①成为引领文化前进的旗帜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为社会进步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④为全体公民所接受,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作用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5.2011年9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式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行。

本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宣传主题是“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从文化的角度看,这一主题的依据是

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例如上海有“石库门”,北京有“四合院”,广东有“围村”,陕西有“窑洞”,客家入住“土楼”,江南人入住“水乡”。

这些不同的地域文化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②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作为中外交流的港湾,香港人创造了一大批中英混用的词汇,“hold住”就是其中一个。

“hold住”是指面对各种状况都要控制把持住,要充满自信,从容应对。

该词语2008年就开始出现,2011年随一档节目而爆红网络,成为新的流行词汇。

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来源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③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有重要的作用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③④

18.为纪念建党90周年,各地举办了以“唱响红色经典,讴歌爱国情怀”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

现代化呼唤时代精神,民族复兴呼唤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自强不息  B.勤劳勇敢 C.团结统一D.爱国主义

19.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播的文化内涵而感动。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②各具特色的文化代表着中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20.2011年6月1日,面世660年,遭火殉360年,分隔两岸六十余年的《富春山居图》得以在台北故宫合璧展出。

此次合璧,既是文化盛事,又是见证两岸同根同源的民族盛事,圆了几代人的梦想和追求。

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③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④弘扬中华文化,提高我国的文化影响力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1.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教育寄托着人民的希望,关系国家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事业办得更好!

这是因为

①发展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

②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③教育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促进文化自身的发展

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上扮演重要角色

A.②④B.①③    C.①②D.③④

22.2011年7月1日,继2008年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之后,湖南省群众艺术馆、湖南图书馆、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同时举行免费开放启动仪式,共庆党的九十周年华诞。

到2012年底,全省所有公共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站)(“三馆一站”)将全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开放。

这有利于

①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②充分实现某些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

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④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23.“蚁族闹蜗居,神马驾浮云。

”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这表明

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②人民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③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④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4.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因为它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下列言论符合该观点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25.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这在当时的中国表现为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崇尚黄老之学

C.诸子并立、百家争鸣D.儒、佛、道三教合一

26.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显著不同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D.推崇君主权威

27.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

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

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

”当时爱

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28.有人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出这样的概括:

“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

云诗曰’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

本领要新,思

想要旧。

”这一主流思想体现在

A.张之洞的《劝学篇》》B.魏源的《海国图志

C.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D.陈独秀的《警告青年》

29.戊戌变法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在其规章中规定:

“……五经四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

地,历万古而常新,又如布帛菽粟不可一日离,学者果能切实敦行,国家何患无人才,

何患不治平。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封建伦理纲常的重要性

B.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局限性

C.清政府坚持“中体西用”

D.京师大学堂对封建教育体制严重冲击

30.古希腊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众多伟大思想家,其原因不包括

A.地理环境决定思想高度B.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

C.民主制高度发展D.社会生活丰富,思想活跃

3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教会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32.“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

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33.有人认为,近代化是指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变化。

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大体上依次经过

A.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领域

B.经济领域------思想领域------政治领域

C.思想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

D.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领域

34.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

“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

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35.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和雪莱的《西风颂》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盛行主要反映了

A.对人性解放的歌颂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对社会制度的歌颂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1~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6.(26分)读我国某区域图(图5),回答下列问题。

图5

(1)导致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在A城市西侧向北弯曲的因素是。

(2分)

(2)图中阴影部分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是什么?

(4分)

(3)根据自然条件,指出图示区域农业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6分)

(4)有报道说,图中A城市决定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计划在该市附近建立一个面积大约是西湖5倍的人工湖。

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合理?

为什么?

(14分)

37.(20分)读“亚洲部分地区图”(图6),回答下列问题。

图6

(1)本地区最短缺的资源是什么?

试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2)分析说明R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3)图中Q湖的面积正在日趋缩小,试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其原因。

38.(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奋斗目标,并号召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不断努力。

为此,文化部编制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规划纲要》。

(1)简要分析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利条件,并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指出其依据。

(12分)

材料二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党为什么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

(12分)

材料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要加强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

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日益增强。

更重要的是,2011年6月1日,社会各界翘首企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施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依法保护的新阶段。

(3)请你为中学生设计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活动形式(至少四种),并为宣传文化遗产制定两条宣传标语。

(8分)

39.(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道德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具有引导、促进人们向善的功能。

正是因为道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温馨和谐。

某校高二(6)班同学围绕“直面道德冲突,提升道德境界”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回眸】

道德楷模是道德上仿效的榜样,是某种道德理想的集体体现。

道德楷模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吸引力和辐射力,体现着道德楷模价值的永恒性。

从八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评选,到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的表彰,从“知荣辱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到“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国家致力于思想道德建设,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1)从文化的角度,阐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因。

(8分)

【感悟】

“横躺哥”一人独霸一张地铁长椅;“夺车妹”和孕妇抢的士;“飙车男”吓坏路上行人……

图7

上善若水,道德是基本的善,道德是燃烧的光,要努力使道德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

然而,道德的提升并非易事

(2)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怎样培育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

(12分)

40.(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根本上讲,儒家思想认为,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于人心,要从根本上达到社会的治理,就应当从人心的治理入手。

……光靠法制和制度的健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治乱问题。

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学说在这方面则显然略胜一筹。

这也是为什么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之后,统治者在百家中把以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思想定位一尊的原因之一。

——《“爱智慧”的哲学与“实用主义”的儒家》

材料二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则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西塞罗(古罗马)

材料三史学家认为,15至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

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而在同一时期,中国社会虽也有发展,但与欧洲相比变化不大。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西汉和宋代的史实为例概括儒家思想是如何“从人心的治理入手”来治理社会的?

(4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西方统治思想的根本差异。

(2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15至18世纪欧洲人的思想观念(领域)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

(4分)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在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

各举一例说明。

(6分)

(4)简要分析15至18世纪欧洲变化巨大、中国变化较小的原因。

(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析)(6分)

请考生在41、42、43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1.(10分)旅游地理

读“我国西部地区某村镇资源分布图”(图8),回答下列问题。

图8

(1)该地发展旅游业的主要优势是什么。

(5分)

(2)分析该地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并说明原因。

(5分)

42.(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新华网北京时间2010年10月25日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10月25日22时42分,在苏门答腊岛西南海域(3.5°S,100°E)发生里氏7.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

如图9所示。

图9

(1)地震之后往往伴随着其他灾害,列举地震的次生灾害。

(4分)

(2)地震等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特征,使人们猝不及防而酿成灾害。

因此,震前的避震知识,临震时几秒钟内的反应都非常重要。

假如你身处地震发生区,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教室内的你该怎么办?

(6分)

43.(10分)环境保护

垃圾已成为城市又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

目前,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堆越来越多,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污染周围环境。

其出路何在?

这已引起有识之士的思考。

(1)目前,许多城市对垃圾采用填埋方式处理,该方式简便、省钱,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你认为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6分)

(2)图10表示的是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的处理系统示意图,在以下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选项,完成方框内未填的内容。

(4分)

图10

A.肥料B.做工业原料C.填埋、焚烧或循环作用D.回收处理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填字母)。

请考生在44、45、46、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4.(3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

从各方面来看,他们的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他们被称作附庸和“六一汉”。

因为他们正是按照这样的地租耕种富人的土地。

所有的土地都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

平民所欠公私债务一律废除,雅典公民沦为债奴者一律解放,……那些因负债而押出土地变为“六一汉”的人,……重新成为自己土地的主人。

……然而“解负令”并不是平分土地,所以贵族阶级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归贵族所有,贵族阶级的优势经济地位并没有受到摧毁性的打击。

第二项重大改革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

……第一等级可任执政、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第二等级与第一等级同,惟不得任司库;第三等级可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则依旧不得担任一切官职,但可以和其他等级一样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梭伦)说:

“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

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原因。

(8分)

(2)据材料二,概括梭伦采取消除“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的主要措施(13分)

(3)据材料三,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梭伦改革有何借鉴意义?

(6分)

45.(30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证。

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

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利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一一洛克(1632年~1704年)《政府论》

材料二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契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

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一卢梭(1712—1778)《社会契约论》

(1)据材料一,洛克如何理解立法者与人民的关系?

这种主张在当时有何意义?

(1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

其实质是什么?

举例说明此观点在什么文件中有所体现?

(12分)

(3)概括指出上述二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6分)

46.(3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欧洲在战后一个严寒的黎明醒来。

1947年的冬天是气候最恶劣的季节。

从1月到3月,一股冷风横扫德、意、法、英等国……狂风呼啸,积雪如山,交通断绝,浮冰堵住了泰晤士河口;运载着食品给养的火车转眼之间就冻在铁轨上;驶往巴黎的运煤船被冰块堵在水上航行不得。

在柏林……作为应急措施,每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