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7653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6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新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新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新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新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最新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最新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二)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1.下列情况对空气质量无影响的是(  )

A.排放汽车尾气B.焚烧垃圾C.风力发电D.燃烧化石燃料

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B.密度C.溶解性D.可燃性

3.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不停地运动B.分子数目急剧增多

C.分子间间隔变大D.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移走蒸发皿

C.

加入块状固体

D.

稀释浓硫酸

5.以下关于氮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如图中的一条信息:

氮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

B.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化学肥料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D.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

6.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发生了改变

C.食用加碘盐可预防贫血症

D.将霉变的花生压榨成花生油食用

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两个氢原子:

H2B.3个氨分子:

3NH3

C.碳酸根离子:

CO3﹣2D.氯化钙:

CaCl

8.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氧化物

B.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

×100%

C.每个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

D.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3:

4:

3

9.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是混合物

B.乙是化合物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D.该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10.氢溴酸(HBr)的化学性质与盐酸非常相似,下列物质中不可与氢溴酸发生反应的是(  )

A.FeB.AgC.Fe2O3D.NaHCO3

11.将镍丝(Ni)插入硫酸铝溶液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镍丝表面有红色的铜析出,则镍、铝、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NiAlCuB.AlNiCuC.CuNiAlD.AlCuNi

12.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2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饱和溶液,甲的用量比乙多

C.从甲和乙(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甲,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9分)

13.中国高铁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铁车体都采用铝合金材料,铝合金属于      材料(选填“金属”、“无机非金属”、“合成”或“复合”).

(2)高铁列车上的餐食丰富.有扒鸡、鸡蛋、方便面、蔬菜、可乐等,其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3)高铁列车上全车禁止吸烟,因为车厢密闭,车内一些设施为可燃物,再加上行驶时速可达300公里,一旦发生火灾,蔓延速度将相当快.请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吸烟可能会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4)在焊接铁轨时,常将铝粉与氧化铁的混合物点燃,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将生成的铁熔化成液体流入铁轨的裂缝,冷却后凝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请利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以下与水有关的问题:

(1)水是由      构成(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可用      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检验家里的水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

(4)水的用途很多.写出下列化学实验室的做法中水的作用:

水的作用:

①      ,②      ,③      .

(5)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标号).

a.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b.大量开采地下水

c.设法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d.改变农业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15.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分别属于氧化物、酸、碱或盐中的一种,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省略).其中A、B、C含有两种相同元素,B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俗名是      ,其用途      .

(2)D可以是      (写化学式),属于      (选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3)写出C→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1分)

16.某学习小组从以下实验室常用装置中选择组装,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请回答.

(1)写出装置C中仪器a的名称      .

(2)组装装置B时,下列仪器用品的正确组装顺序是:

铁架台→木块→      →      .(填标号)

①试管②酒精灯

写出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不能用装置C收集氧气的理由是      ;用装置E收集氧气,当观察到      ,说明已收集满.

(3)连接装置A、D制取氧气完成性质实验:

①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

向锥形瓶中加入水至浸没长颈漏斗末端处,将注射器F连接到装置A的导管口处,说明装置A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

往外拉注射器活塞,看见      (填标号,下同);往里推注射器活塞,看见      .

Ⅰ.长颈漏斗末端有气泡冒出Ⅱ.锥形瓶中液面上升

Ⅲ.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并形成稳定水柱

②往A中锥形瓶里加入的固体药品是      ,长颈漏斗加入的液体药品是      .等D收集满氧气后,取出导管,往D中由瓶口向下缓慢伸入一块燃着的木炭,观察到的现象是      ;待D中木炭燃烧完毕,冷却后再加入适量的水,振荡,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产生的现象是      .

17.在一堂化学实验课上,老师为每组同学分别提供了一瓶固体氢氧化钠,让大家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参与.

探究活动一:

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甲组同学按图1所示进行实验

(1)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溶液呈      性.

(2)边滴加稀硫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3)当溶液颜色又恰好变为无色时,说明酸能与碱发生反应,测得此时溶液的pH      .

乙组同学也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但在滴加稀硫酸时,发现溶液有气泡产生.同学们经讨论一致认为是氢氧化钠发生变质生成了碳酸钠,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活动二:

测定乙组的氢氧化钠样品(以下简称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资料摘要:

Ⅰ.二氧化碳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II.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如下:

Na2CO3+Ba(OH)2=BaCO3↓+2NaOH

【方案一】气体测定法

取一定量的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在如图2装置中反应,测定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根据该实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再根据相关计算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4)写出稀硫酸与样品中成分反应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5)某同学用水代替图2装置中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收集和测量二氧化碳,发现所测气体的体积偏小,原因是      .

【方案二】沉淀测定法

小明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测定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6)“操作1”的名称是      ;Ba(OH)2溶液过量的目的是      .

(7)1.97g的白色沉淀是      (填物质名称),根据上述提供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

(8)如果沉淀不洗涤就直接烘干、称量,将导致结果      (选填“偏高”、“偏低”或“没影响”).

 

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0分)

18.

(1)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g,需要水的体积为      mL.

(2)将上述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入      mL水.(水的密度为1g∕mL)

19.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工业上产生的硫化氢需要处理吸收.富玛克斯法治理硫化氢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2H2S+O2

2H2O+2S.用该法吸收1.7t的硫化氢气体,需要参加反应的氧气多少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1.下列情况对空气质量无影响的是(  )

A.排放汽车尾气B.焚烧垃圾C.风力发电D.燃烧化石燃料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汽车排放的尾气的成分考虑;

B、根据焚烧垃圾的污染物考虑;

C、根据风力发电,无污染分析解答;

D、根据煤和石油燃烧的产物考虑.

【解答】解:

A、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所以对空气质量指标能产生影响,故A错误;

B、焚烧垃圾能产生有害气体和一些粉尘,所以对空气质量指标能产生影响,故B错误;

C、利用风力发电,无污染,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对空气质量无影响,故C正确;

D、煤和石油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所以对空气质量指标能产生影响,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为了减少空气污染要减少对垃圾的焚烧,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汽车要装上催化转化器.

 

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B.密度C.溶解性D.可燃性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

C、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

D、可燃性是通过物质燃烧表现出来的,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3.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不停地运动B.分子数目急剧增多

C.分子间间隔变大D.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数目急剧增多,故选项解释错误.

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只是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不发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移走蒸发皿

C.

加入块状固体

D.

稀释浓硫酸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蒸发与蒸馏操作.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冒盖灭分析;

B、夹持蒸发皿要用坩埚钳;

C、操作要领是:

“一横、二放、三慢竖”;

D、“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解答】解:

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冒盖灭,该操作正确.

B、坩埚在加热过程中温度是相当高的,直接用手去拿会将手烫伤,该操作错误.

C、在将块状固体放入试管时,先将试管平放,把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竖起试管,否则会打破试管底部,该操作错误.

D、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该操作错误.

故选:

A.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5.以下关于氮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如图中的一条信息:

氮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

B.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化学肥料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D.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物质的元素组成;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化肥的分类、空气的组成以及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

A.最下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氮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故正确;

B.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是一种氮肥,故正确;

C.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故空气中氮元素的含量最大,故正确;

D.在硝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3=0,x=+5,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化肥的分类、空气的组成以及化合价的计算,难度不大.

 

6.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发生了改变

C.食用加碘盐可预防贫血症

D.将霉变的花生压榨成花生油食用

【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空气与水;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来分析;

B.根据催化剂的特点来分析;

C.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D.根据霉变花生会产生有毒的黄曲霉素的进行判断.

【解答】解:

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故正确;

B.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故错误;

C.食用加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故错误;

D.霉变的花生产生了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有毒,不能食用,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掌握能量的转化形式、催化剂的特征、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食品安全的知识,就能顺利解答.

 

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两个氢原子:

H2B.3个氨分子:

3NH3

C.碳酸根离子:

CO3﹣2D.氯化钙:

CaCl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氢元素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1个氢原子,在氢元素的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可以表示多个氢原子;

每个氨气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

每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氯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化钙中钙原子和氯原子的个数比是1:

2.

【解答】解:

A、2个氢原子可以表示为2H,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B、3个氨气分子可以表示为3NH3,该选项书写正确;

C、碳酸根离子可以表示为CO32﹣,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D、氯化钙可以表示为CaCl2,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8.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氧化物

B.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

×100%

C.每个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

D.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3:

4:

3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

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维生素C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

×100%,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维生素C是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的,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维生素C分子中有20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

(1×8):

(16×6)=9:

1:

1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是混合物

B.乙是化合物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D.该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丙分子的构成;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解答】解:

A、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是由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乙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推知,1个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故C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类试题属于微观粒子模型的图示题,解答时一定要弄清各微观粒子的构成情况,并能把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很好的联系起来,才能根据微观粒子来推测物质的种类与实验结论等.

 

10.氢溴酸(HBr)的化学性质与盐酸非常相似,下列物质中不可与氢溴酸发生反应的是(  )

A.FeB.AgC.Fe2O3D.NaHCO3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

A.Fe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的前面,故铁与氢溴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故正确;

B.Ag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的后面,故银与氢溴酸不发生反应,故不正确;

C.Fe2O3是金属氧化物能与氢溴酸发生反应,故正确;

D.NaHCO3含有碳酸跟离子能与氢溴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正确;

答案:

B.

【点评】此题是对酸的相关性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酸的共性的掌握,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1.将镍丝(Ni)插入硫酸铝溶液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镍丝表面有红色的铜析出,则镍、铝、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NiAlCuB.AlNiCuC.CuNiAlD.AlCuNi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

将镍丝(Ni)插入硫酸铝溶液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说明镍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即铝>镍.

将镍丝(Ni)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镍丝表面有红色的铜析出,说明镍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即镍>铜.

则镍、铝、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铝>镍>铜.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2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饱和溶液,甲的用量比乙多

C.从甲和乙(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甲,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解答;

B、根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解答;

C、根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解答;

D、根据甲的溶解度解答.

【解答】解:

A、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对;

B、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大,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饱和溶液,甲溶解量比乙多,故对;

C、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从甲和乙(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甲,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D、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的更不饱和溶液,故错.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只有准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才能进行有关问题的分析、判断.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9分)

13.中国高铁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铁车体都采用铝合金材料,铝合金属于 金属 材料(选填“金属”、“无机非金属”、“合成”或“复合”).

(2)高铁列车上的餐食丰富.有扒鸡、鸡蛋、方便面、蔬菜、可乐等,其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蔬菜 .

(3)高铁列车上全车禁止吸烟,因为车厢密闭,车内一些设施为可燃物,再加上行驶时速可达300公里,一旦发生火灾,蔓延速度将相当快.请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吸烟可能会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某些可燃物的温度升高达到其着火点,发生燃烧 .

(4)在焊接铁轨时,常将铝粉与氧化铁的混合物点燃,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将生成的铁熔化成液体流入铁轨的裂缝,冷却后凝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