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电压电阻》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7429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电压电阻》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电压电阻》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电压电阻》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电压电阻》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电压电阻》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电压电阻》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电压电阻》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电压电阻》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电压电阻》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电压电阻》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电压电阻》课标要求

 

第一节、电压

教学设计:

一、教学流程

符号:

U

单位:

伏特,符号V,还有千伏(kV)、毫伏(mV)

换算关系:

1kV=1000V1V=1000mV

例:

U=220V=kV=mV

A、U=220V=0.22*103KV=2.2*105mV

B、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是220V。

C、两节电池串联使用电池组的电压是两节电池电压之和.

第二节、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整体感知探究的一般方法,熟悉探究过程的几个环节。

(讲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为新课作铺垫):

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

2、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1)抽几组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总结出规律。

教师总结:

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即U总=U1+U2+……

(1)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部分的电压的和。

写成公式为U=U1+U2;

(2)一种彩色灯光的额定电压是36V,要接在220V的电路中,至少串联7个这种灯泡。

3、探究小结:

通过实验探究,得到了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并从中学到了探究的一般方法,熟悉了探究的几个要素。

4、知识拓展:

(1)一玩具电动机,工作时的电压为6V,可用4节干电池串联起来作电源。

(2)灯L1、L2串联,合测得灯L1的电压为2.5V,两灯的总电压是4.5V,则L2两端的电压是2V。

一、课后活动:

完成基础训练上的练习,并预习“探究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教学后记:

 

第三节探究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

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器材:

小灯泡(两个)、开关一个、电池两节,导线若干,电压表一个。

教学设计:

一、教学流程:

1、回忆“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结论,引出问题:

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是怎样的?

与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是否一样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猜想?

2、让学生仿照前节内容,设计实验,大家共同分析设计的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选取一两组最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3、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提醒学生及时作好数据记录(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实验,尽量减少误差。

a两端的电压Ua

b两端的电压Ub

电源两端的电压U总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4、抽几组数据,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规律,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

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即U1=U2=U3=……

5、评价所抽实验数据的合理性,分析有误差的数据和产生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数据和产生的原因。

6、小组交流,实验中的新的问题,由小组长负责收集整理。

7、反馈:

(1)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写成公式为:

U1=U2=U3.

8、探究小结:

通过探究,得出了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体现到成功的喜悦,领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课后活动:

完成基础训练上内容。

完成课本上小制作P13T3;

完成课本作业P13T2。

教学后记:

第四节电阻

三维教学目标:

●知道电阻及其单位。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阻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教学设想:

1、重难点应该是:

电阻概念的建立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2、基本思路: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维,以实验为主,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滑动变阻器,电阻实验演示仪。

教学设计:

一、教学流程:

1、简单回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然后以实验引入新课,(同样是导体,为什么有时灯泡亮些,接不同的导线,灯泡的亮度不同)

2、电阻概念教学:

(1)电阻: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符号:

R;

单位:

欧姆(欧)(Ω)

其他单位:

千欧(kΩ)兆欧(MΩ)

1kΩ=1000Ω1MΩ=106Ω

例:

一种元件:

电阻器,符号

导体的电阻大小与什么不关?

学生讨论,用演示仪演示,由学生感知与长度有关,还与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

教师总结:

a、材料

b、长度:

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c、横截面积:

d、温度

学生阅读:

13页表格,了解电阻的属性。

学生阅读:

半导体、超导现象(教师可进行一定解释)

3、学生课后思考,如何来改变导体的电阻最方便,最有效。

4、反馈练习: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2KΩ=Ω=MΩ

(2)在常温下,有粗细长短相同的铜、铝、银、铁四根导线,比较它们电阻的大小,其中电阻电阻最小的是()

A、铜导线B、铝导线C、银导线D、铁导线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基础训练上的内容。

完成课本作业P17T1、2

教学后记:

第五节变阻器

三维教学目标: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使用滑动变阻器。

●通过观察实验验、对比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流、电压。

教学设想:

1、重难点应该是:

理解变阻器是如何改变电阻大小的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2、基本思路: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维,以实验为主,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滑动变阻器,电阻实验演示仪。

教学设计:

一、教学流程:

1、简单回忆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2、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来改变导体的电阻最方便,最有效

3、介绍各种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原理及如何判断电阻的增减。

4、学生实验,体验:

滑动变阻器是如何改变电阻的。

“探究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三、反馈练习:

1、如图所示,将A、D端接入电路中时,当滑

片P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将变大,

通过电路中的电流将变小。

2、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改变电路中导体的长度来改变导体的电阻。

3、P21T1

第二章第一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三维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使学生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的认识。

教学设想:

1、重点:

引导学生设计好实验,做好实验.

2、教学思路:

通过实验,通过数学方法,正确分析数据,归纳得出实验规律。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流程:

<一>设计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的实验方案

1、引入新课:

复习①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②电压的作用?

③电阻对电流的作用?

④电阻变化,电流变化;电压改变,电流改变。

电流、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

2、新课: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设计实验:

①学生猜想、假设。

②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怎样进行测量、探究)

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多组数据,如何改变电压?

需要什么器材?

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

③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设计电路图,选择实验器材。

④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电阻R/Ω

电压U/V

电流I/A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

第二课时

<二>进行实验探究

进行实验:

连接电路,测量并记录(实验前简单交代实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明确实验方法,作好实验记录)

换一个电阻,再进行实验

结果分析和论证:

I、U、R的关系

结论:

→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第二章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1、欧姆定律:

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即I=U/R

单位:

U-电压-伏特(V)

I-电流-安培(A)

R-电阻-欧姆(Ω)

公式变换:

U=IR或R=U/I

额定电压:

引导学生从“欧姆定律”出发,理解额定电压的含义和意义,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1“第一自然段和图6-4-3

短路:

R=0,I很大。

演示短路现象;从欧姆定律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从理论上理解电源短路时电流过大的原因。

断路:

R很大,I=0

2、例题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解:

R=880kΩ=8.8×105ΩU=220V

I=U/R=220V/8.8×105Ω=2.5×104A

答:

流过人体的电流2.5×104A

3、例题实验测得一个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是4.8V,流过的电流是320mA,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

4、学生练习:

完成21页的4个计算题(认真检查)

5、综合练习

(1)在下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4.5V,测得R1的电流为0.2A,电压为2V;求R2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2)在下电路中,已知R1=6Ω,R2=10Ω,当开关闭合时,V1的示数为3V,求电源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3)、在下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10V,R1=5Ω,R2=8Ω,求电路中干路以及各支路的电流分别为多少?

 

(4)、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流表的示数为0.8A,R=5Ω,流过L2的电

流为0.3A,求灯L2的电阻有多大?

 

达标练习:

教材P29T1、2。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基础训练上的内容。

教材P29T、3、4、5

教学后记:

 

第二章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三维教学目标:

●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了解钨的特性。

●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通过练习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培养学生兴趣。

教学设想

1、重点:

通过电路的设计、连接,作出电路图。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

2、教学思路:

通过学生设计实验、表格,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掌握电阻的特性。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一、习题引入:

一个电阻被接在6V的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是2A,若把它接在12V的电路中,它的阻值是多少?

二、新课:

引入课题:

如果一个电阻接入电路中,已知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能否计算出它的电阻?

怎样计算?

要想知道灯泡的电阻大小,怎样才能知道?

电流――用电流表测量

电压――用电压表测量

电阻――?

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测出小灯泡的电阻?

进行新课:

1、探究: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学生分析I=U/R可得R=U/I

测出U、I,就可以求的电阻

这种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

(注意电阻的特性)

(2)、设计实验:

讨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使用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

对学生的电路要进行讨论。

教师最后总结规范电路图.

(4)、进行实验:

把结果记录在下表(教师要巡视指导,实验前可让学生阅读P24T3,让部分学生有意识的探究思考.)

电压U

电流I

电阻R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第四次测量

平均值

(5)、分析实验结果:

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少误差。

2、本实验你得到的启示:

灯泡的亮度不同,电阻也不同.结合前面讲的电阻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来分析原因.

三、达标练习:

完成基础训练中的本节内容。

完成课本练习P30T1、P31T3;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课本作业:

P31T2

教学后记:

 

第二章第四节、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三维教学目标:

●会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

理解断路和短路。

●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

●理解影响电流的因素.通过了解避雷针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设想:

重点:

能用欧姆定律分析,理解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怎样安全用电,知道怎样防雷电,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

教学思路:

通过复习欧姆定律,从理论上知道影响电流的因素,然后结合实例分析(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湿手为何不能摸开关,雷电是怎么回事,如何防雷).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家庭电路的样板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流程:

1、复习欧姆定律内容和公式.

2、引入课题:

同学们,电池有电压,家庭电路也有电压,为什

么前者安全?

后者却很危险?

3、进行新课:

(1)、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学生讨论:

(查看一些高压危险的标志、警示牌等)

教师总结:

人体是导体,阻值一般不变化,由I=U/R

可知,电压越高,产生的电流越大,所以越危险。

●参考资料电流:

电流的大小对人体的危害

电流大小

人体反应

●安全电压:

不高于36V(经验表明)

(2)断路和短路:

用电路故障的分析

(3)、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手湿后人体电阻减少,由I=U/R可知,

电流变大。

(2)水是导体,又会流动,易使人体与电

源相连。

(4)、注意防雷:

(1)雷电的特性、数据、例子(上网查询相关资料)

(2)避雷针(查询相关资料)

(3)日常中如何防雷(学生阅读资料,教师上网查询一些资料供学生阅读)

4、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基础训练上的本节内容。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教材P35T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电功率》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3、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4、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本章概述:

这一章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电能和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以及与电功率有关的安全用电方面的问题。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应该让学生了解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而电功率是量度能量转换快慢的物理量。

以及电能和电功率的单位;学生应该会读取电能表的数值,并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了解电流的热效应,并知道电能转化成热能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知道家庭用电的总电流和总功率的关系。

 

第八章第一节、电能

三维教学目标:

●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或千瓦。

●会使用家庭电能表,了解电能表上的铭牌上的数据的意思。

●体验电能可以转化其他形式的能量。

●通过调查收集,学习处理信息的方法,了解电能的来源及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

重点:

从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各种应用来学习电能的概念、相关单位。

难点是功和电功率的概念。

教学思路:

引导学生分析电能的广泛来源与应用,小结电能的特点和优点,然后自然引出电能的单位及测量,要求学生自学,然后一起讨论,通过题目小测,最后通过能的转化引出电功的概念和单位。

教学器材:

电能表实物、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由前不久新闻播报的石油价格上涨引入新课------能源及其重要作用.

二、新课教学:

(1)、电能:

电能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来源与应用,(引导学生了解电能来源应用,并归纳流程图)知道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的一种能量形式。

学生讨论:

电能的应用的特点……教师总结

(2)提出问题:

电能的单位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说到的电能单位和阅读教材,知道电能的单位:

千瓦时(kW·h)即“度”

能量的国际单位:

焦耳(焦)(J)

1kW·h=3.6×106J

(3)电能的测量-------电能表:

测量电能的常用工具之一。

(1)、电能表的结构:

接线柱、转盘、示数

(对照实物观察)

(2)、电能表的使用:

铭牌上的各种标注的含义:

“220V”……

“10A”……

“50Hz”……

接线方法……

(3)、电能表的读数:

(学生阅读教材,掌握电能表的读数)

练习:

1、小明家的电能表月末是3706,月初是3646,该月他家用去了多少电能?

如果电费是0.58元/度,这个月他家应交多少电费?

2、启涵家的电能表上标有3000r/Kwh的字样,在某一段时间里观察到它的表盘转过了75r,问启涵家这段时间用了多少电能?

(4)、向学生介绍新型的电能表:

(3)、电功:

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叫电功(做功)。

有多少电能发生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

(1)符号:

W

(2)单位:

与能相同……焦耳。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第八章二、电功率(electricpower)

三维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的,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及电能单位的来历,知道W的意义1W=1J/s。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W/t进行简单的计算。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观察体验电能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功率的关系。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想:

1、理解电功率的含义,难点是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对于P=IU,在这节课可直接由书上学习,通过后面对小灯泡电功率的测量可以逐步突破。

2、重点是会用公式P=W/t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3、本节要分2课时上,第一课时讲电功率及简单计算,第二课时讲电功率的测量及计算。

教学器材:

习题投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回忆家中一个25W的灯和一个1000W的电炉分别接入电路中,接那个电能表转得快些?

电能表有时转的快?

有时转的慢?

为什么?

各电器的“W”是什么意思?

2、讲述电功率概念及其单位,符号,计算公式。

讲述1W的意义。

1W=1J/s。

(可以引导学生看书学习)如果某盏灯在10S内消耗了1000J的电能,则它的电功率是多少?

学生讨论。

电功率:

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学生讨论:

如何表示?

教师:

规定一时间,看谁做的功多!

(1)定义:

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等于它在1s内所消

耗的电能。

即电功率=功/时间

P=W/t或W=Pt

例:

如果某用电器是1000W,通电1小时,消耗多少电能?

(鼓励学生用两种单位计算)在例题的基础上引入千瓦时的来历。

因为W=Pt

所以若P――千瓦、t――小位

则W――千瓦时

(2)单位:

W――电流做的功――焦耳(J)

t――时间――秒(s)

P――功率――瓦特(W)

1W=1J/s1kW=1000W

(3)、功率的应用、常见电器的功率

例:

电视机的功率P=200W=Kw

例:

我们说洗衣机的功率是500W,其含义是

例:

课本43页例题

练习:

一盏白炽灯的额定功率是40W,使用时通过的电流是多少安?

此时灯泡的电阻又是多少?

引导学生计算用电器的电阻

3、引导学生看P43“丽达洗衣机”铭牌,说明“330W、650W、220V分别是什么意思?

并引发学生回忆生活现象,同一盏灯有时亮些有时暗些,为什么?

由此引出额定功率的概念。

4、讲解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

课后作业:

完成P45T1、2、4

 

<电功率>  第二课时:

1、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怎样测量家里用电器的电功率

学生讨论:

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电功率的大小与电流、

电压大小有没有关系?

试验表明:

P=IU

单位:

I――安(A)U――伏特(V)

P――瓦(W)

例题:

课本45页例题

2、练习:

(1)、一只标有“220V40W”的灯泡接在电路中,

若电路的电压为200V,求灯泡的实际功率?

(利用本题解释额定――实际)

(2)、某电能表标有“220V3A”字样,这表最多可

以在220V电压下给多少只60W的灯泡供电?

(利用本题解释功率可以相加)

(3)某电能表上标有3000r/kwh的字样,某用电器接入该电路中10分钟,表盘转了1000转,问该电器的功率是多少?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教材P45T3、5、6。

教学后记:

 

第八章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三维教学目标:

●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

●巩固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操作技能。

●通过测量,体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锻炼学生根据公式P=IU设计试验的方法。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教学设想:

●重点是电路的设计、连接,作出电路图。

●难点是引导学生分析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实验报告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根据上节内容,直接提出“如何测量小灯泡的功率?

小灯泡上标的功率与我们测量的功率是不是一致的?

什么时候是一致的,什么时候不一致?

2、请学生阅读P46教材。

3、设计实验:

电流――用电流表测量

电压――用电压表测量

电功率P=W/tP=UI

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测出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

1、探究:

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

(1)、学生分析由P=UI知测出U、I,就可以求的电功率

(2)、设计实验:

讨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

对学生的电路要进行讨论。

4、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提示注意事项:

闭合开关前,滑片要放在什么位置?

怎样接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如何选取?

注意正负接线柱?

当U>U额时,能否超出太多?

)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电压U

电流I

电功率P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第四次测量

(5)、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是不同的;

引导学生计算出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相比,发现了什么?

得出什么结论?

小灯泡的明亮程度与什么有关?

使用电器时应注意:

最好工作在额定电压下?

分别计算三种情况下的电阻,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

三、达标练习:

完成实验报告,引导学生分析教材P47T1,3,5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作业:

完成物理教材P47T2,4,。

教学后记:

 

第八章四、电和热

三维教学目标:

●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