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docx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
作者:
日期: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配有插图,这些插图鲜活、直观、富有儿童气息,易于小学生观察理解,与文质兼美的课文相配合,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可根据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挖掘课文插图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在新、异、奇的情境中生动、形象、具体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第一、利用插图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提倡“乐学原则”。
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者趣也。
也就是说,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学好。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就是针对儿童认知心理,运用生动有趣的插图进行诱导,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新奇、有趣、亲切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如教学《亲人》一课时,教师可先指导学生看图:
从小姑娘的装饰可以看出她在这里干什么?
老奶奶为什么要捧着小姑娘的头?
从年龄上看,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
课文题目叫《亲人》,她们真的是“亲人”吗?
由于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心理,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课文的内容上来,也为掌握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利用好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
点。
课文中有的插图体现了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用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如教学《丰碑》第七自然段时,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回答下列问题:
倚靠在树杆下的老战士衣着跟周围的人有什么不同?
他的动作是怎样的?
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神情镇定安详?
通过指导看图,避免了抽象的讲解说理,使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领会词句的含义。
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
既训练了学生个人的观察能力,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既提高了学生准确生动地观察描绘人物的能力,更准确地把握了老战士这一人物典型的形象。
第三、利用好插图,能帮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
如教学完《长城》一课后,教师可让学生看图后进行总结:
看着这蜿蜒盘旋,气魄雄伟屹立于崇山峻岭上的长城,想起那些古代劳动人民是使用着怎样简陋的工具,又用着怎样的毅力来完成这一被称为“世界奇迹”的伟大工程。
同学们,你想说点什么?
由此,让学生感受长城的气势,赞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四、充分利用好插图,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新教材中的不少课文需要记忆背诵,这无疑会给部分学生带来一定的难度。
如果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把插图转化为文字,学生就容易记忆了。
如《卢沟桥的狮子》
一课,课文要求学生背诵描写狮子形态的第二自然段,由于狮子的形态一共有五种,学生很容易混淆。
文中配了三幅插图,把狮子的形态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出来,凭借这一优势,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大略记清狮子形态的顺序,再多次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并让学生配以相应的动作,接着抛开文字内容,让学生看插图进行记忆背诵,结果平时难以背出来的学生也就很快背出来了。
第五,借助插图,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小学习作教学是启蒙打基础阶段。
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应放在首要地位。
因为小学生只有观察得好,才有可能把作文写好。
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很多,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学会观察的方法,增强观察的能力,从而为习作打下基础。
如教学《小站》一文时,可先让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说说图画的内容,再将学生引入课文,了解作者的观察和写作顺序,让他们从中学习观察方法;当完成这课教学后,再让学生进行学法迁移,学习《小站》一文的观察方法,亲自观察校园的一角或自家、邻居的小院;最后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东西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这样,就能降低习作的难度,让绝大部分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尝到习作成功的快乐,从而让他们从小增强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六、利用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收
获创新的花朵。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
“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开拓儿童的想象。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强,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激发兴趣,他们就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不断的创新。
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多选取一些激发学生兴趣、想象丰富的事例,就能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
事实证明,学生的兴趣一旦提高,就会展开非凡的想象,他们的思维就会绚丽多彩,散发出创新的火花。
如高鼎的《村居》,作者将自然景物和活动的人物巧妙地融合在一幅画面里,赋予了早春二月乡村景物新的意境,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让人读来心旷神怡,除了那明媚的春光令人沉醉外,一颗童心仿佛也飞到了空中,让人浮想联翩,令人神往。
教学时,出示文中插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展开想象,说说:
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伴着美妙的古筝乐,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仿佛身临其境。
你听:
地上的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快乐的唱歌。
杨柳的绿枝条抚摸着堤岸,轻轻地摆来摆去,放学回来早的孩子,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特别是对孩子放风筝内容的想象,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学生创新的光彩正渐渐绚烂。
生1:
哦---放学了,同学们高兴地跑着,跳着,大家一边跑一边整理着自己的风筝,议论着怎样进行风筝比赛⋯⋯
生2:
一个扎着小辫的孩子高高地举着一只五颜六色的老鹰风筝,一边跳,一边叫“快!
快!
”“注意,小心挂在树枝上”⋯⋯
生3:
快看哟!
我的风筝正在和云朵比高低嘞!
在这个拓展的过程中,学生眼观画面,放飞想象,完成了一次想象再创造的过程。
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爱想象是学生的特点,精美的插图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自由的联想。
1、提出假设,启发想象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引导观察图上能看到东西外,还要启发学生想象图上没有出现的东西。
或把图上的内容作一假设,变换,让学生想象新的条件下的新情况,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如《小松鼠找花生》一文中,花生特殊的结果方式让小松鼠犯难了,而插图帮助小松鼠解开了心中的疑问。
教学中,一位教师作了假设,把小松鼠假设为小蚯蚓,让学生说说小松鼠来到地下会看到什么,它会怎样想呢?
爱想象的低年级学生对于这样的假设很感兴趣的。
有的小朋友说:
“小松鼠到地下,它艰难的向前爬呀爬呀!
一会儿看到了一串串花生,它终于明白了,原来花生的果实长在地下,而不是挂在枝头。
”有的说:
“呀!
地下太暗了,小松鼠爬呀
爬,头上不知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一抬头,发现原来就是苦苦寻找的花生。
它连忙摘了一大串,然后钻出了地面。
”⋯⋯这样的想象训练满足了学生的爱想象的心理,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插图直观、形象,易于小学生接受。
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充分发挥其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的战友邱少云》中一幅插图,描绘了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痛,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的情景。
在教学中,一位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首先着眼于整个画面,对各种事物都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让学生对当时的环境有个大略的了解。
在观察整个图画的基础上,重点观察邱少云的动作和面部表情,最后引导学生把整个画面的事物联系起来,想象邱少云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创设课文中所没有或比原文更生动、更形象的情景来。
学生通过观察图画,阅读课文,想象情境,在头脑里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从而进一步体会邱少云的内心世界和他不怕牺牲、严守纪律的精神。
第七,充分利用好插图,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让学生感受教材中的美,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1、让学生在展现情境中感知美。
课文插图以形象、直
观的画面展示了课文内容,同时因为色彩鲜艳,生动逼真,又使它具有一定的美育功能,恰当地指导学生看图,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爱美之情。
人教版第十册《阿里山的云雾》一文第二自然段,作者描绘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教师可在学生学课文过程中,适时出示课文的插图让学生观察,体会文章中的“笼罩”、“遮蔽”、“笼着”、“汇成”、“漂浮”、“插”等词语,想象千变万化的秀美画面,体会作者对阿里山云雾产生“莫名的惊愕与喜悦”给人的美妙意境。
凭借插图,把学生带入风景优美的避暑胜地阿里山,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
情,同时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让学生在读读画画中表现美。
一篇好的写景文章,一首诗歌,往往就是一幅深刻意蕴的画。
以图配文,可帮助学生把美的感受上升到美的认识。
《暮江吟》这首古诗词句优美,浅显易懂。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读诗、画图、涂色理解诗的意思,感受诗的美景。
①读诗。
学生借助注释、字典读诗,边读边画,教师巡查指导,抓重点词“铺”、“可怜”组织讨论,为学生释疑、解难。
②画画。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并联系生活实际画出夕阳、江面、露珠、新月。
初步感知诗中所描写的景物。
③涂色。
绘好草图后,让学生根据诗句意思,用橙红色或金黄色涂色,绘出夕阳的余辉斜照江面的景色,来表示“一道残阳铺水中”的意思。
江面的一半用
碧绿色来涂,表示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江面的另一半用红色涂,表示夕阳的余辉映照在江面的颜色。
三、四句诗,可让学生大胆想象,将露珠、新月融为一幅图,再配上草绿,深蓝色的夜空⋯⋯绿、墨、蓝等颜色的大胆使用,勾勒出深秋时节夜晚的幽深意境。
④吟诗。
通过画画、涂涂后。
一幅幅《暮江夜景》图跃然纸上,此时,再让学生看着图反复吟诗,诗画交融,学生就深深地领悟了全诗描绘的美丽景色。
学生运用不同的彩笔、图案,借助插图,在纸上涂抹出不同的色彩,这简单的形式把每个学生隐形的思维过程外现了,教学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忽视插图的作用,每一幅插图都从不同的角度,具体、形象、直观地提示着教材中某一方面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审美、观察等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及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