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6706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docx

《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docx

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

土壤肥料学教案

课程代码:

0745006

课程类别:

学科核心课

课程学时:

」6

教师姓名:

范富

教师职称:

教授

授课学期:

2015-2016第二学期

年级专业:

14草业科学

2016年2月27日

授课时间

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第3,4节

课次

1

章(节)

绪论

教学目的

明确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掌握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了解土壤肥料

学的发展概况和新动向;了解21世纪土壤肥料科学的任务及发展前景;了解土壤学科体

系、研究内容和方法。

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

绪论

一、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

(二)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三)土壤是农业生产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四)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肥料是农业优质高产的保证

二、土壤及土壤肥力

(一)土壤

(二)土壤肥力

三、土壤肥料科学发展概况

(一)古代土壤肥料科学的发展

(二)近代土壤肥料科学的发展

(三)建国以后土壤肥料科学的发展

四、21世纪土壤肥料科学的任务及发展前景

(一)21世纪土壤肥料科学的任务

(二)21世纪土壤肥料科学发展前景

五、土壤学科体系、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分支学科及研究内容

(二)土壤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三)土壤学的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是土壤及土壤肥力,难点是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发现法

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

讲授式、互动式

课后作业或阅读书目、下次课预习内容

1、概括农业化学学派、农业地质学派、土壤发生学派三种学派学术观点、贡献及错误。

2、查阅资料,了解土壤肥料学发展简史,并做读书笔记。

授课时间

2016年3月3日星期四第3,4节

课次

2

章(节)

第一章(1,2节)

教学目的

理解岩石的风化;了解土壤母质的性质和类型。

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

*第一节岩石的风化

一、地壳的元素组成

(一)地壳的元素含量

(二)地壳元素组成的特点

(三)地壳如何变成具有肥力的土壤

二、成土的主要矿物

(一)矿物(Mineral)

(二)主要成土矿物

三、成土的主要岩石

(一)岩石(Rock)

(二)主要成土岩石

(三)岩石矿物的种类对土壤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的影响

四、岩石风化的类型

(一)物理风化(Mechanicalweathering)

(二)化学风化(Chemicalweathering)

(三)生物风化(Biologicalweathering)

第二节土壤母质的性质和类型

一、母质的性质

(一)土壤母质(Soilparentmaterial)

(二)土壤母质的性质

(三)土壤母质的肥力远不能满足植物的需要

二、土壤母质的类型

(一)残积物(Elvium)

(二)坡积物(Slopewash)

(三)洪积物(Flooddeposit)

(四)冲积物(Alluvialdeposit)

(五)湖积物(Lakesediment)

(六)海积物

(七)风积物(Aeoliansediment)

(八)黄土沉积物(Loessdeposit)

(九)保德红土

重点难点:

重点岩石的风化

教学方法:

案列分析法

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

讲授式、互动式

课后作业或阅读书目、下次课预习内容

授课时间

2016年3月9日星期三第3,4节

课次

3

章(节)

第一章(3,4节)

教学目的

了解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掌握土壤的机械组成;熟练掌握土壤质地测定方法。

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

第三节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

一、土壤的矿物组成

(一)原生矿物(Primarymineral)

(二)次生矿物(Secondarymineral)

二、土壤矿物的化学组成

**第四节土壤的机械组成

一、土壤粒级

(一)土粒分级

(二)各粒级理化性质

二、土壤质地(Soiltexture)

(一)概念

(二)土壤质地的生产特性

(三)不同质地土壤的利用

(四)土壤质地的改良

重点难点:

难点是土壤机械组成,重点不同质地的生产特性。

教学方法:

启发式,案列分析法

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

讲授式、互动式

课后作业或阅读书目、下次课预习内容

综述壤土的生产特性

授课时间

2016年3月10日星期四第3,4节

课次

4

章(节)

第二章(1,2,3,节)

了解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类型和组成;

掌握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了解土壤腐殖

教学目的

质的分离提取及组成和性质,了解腐殖质在土壤中仔在的形态;了解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和标志。

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

主要内容: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第一节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类型和组成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类型

(一)来源

(二)类型

二、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及其性质

(一)糖类、有机酸、醛、醇、酮、以及相近的化合物

(二)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三)木质素

(四)含氮化合物

(五)树脂、脂肪、蜡质、单宁等

(五)树脂、脂肪、蜡质、单宁等

*第二节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一、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承担者一一土壤微生物

(一)为什么土壤微生物在土壤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特别重要

(二)土壤微生物(Soilmicroorganism)

二、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Mineralizationofsoilorganicmatter)

(一)不含氮有机质的分解

(二)含氮有机质的分解

(三)含磷有机质的转化

(三)含磷有机质的转化

三、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Humificationofsoilorganicmatter)第三节土壤腐殖质

、腐殖质的分离提取

(一)溶于碱,而不溶于酸和酒精的胡敏酸(褐腐酸)

(二)溶于碱和酸的富里酸(黄腐酸)

(三)溶于碱和酒精,而不溶于酸的吉马多美朗酸(棕腐酸)

(四)不溶于碱、酸和酒精的胡敏素(黑腐素)

二、腐殖质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

三、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

(一)胡敏酸与富里酸有共同特征

(二)胡敏酸的组成和性质

(三)富里酸的组成和性质

重点难点:

难点是土壤有机质转化。

教学方法:

启发式,案列分析法

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

讲授式、互动式

课后作业或阅读书目、下次课预习内容

授课时间

2016年3月16日星期三第3,4节

课次

5

章(节)

第二章(4,5,6,7节)

教学目的

了解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和标志;掌握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了解有机

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理解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途径;熟练掌握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

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

主要内容: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第四节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和标志

一、影响有机质转化的条件

(一)植物有机残体的碳氮比

(二)土壤环境条件

二、有机质转化特点的指标及其意义

(一)有机质转化特点的指标

(二)意义

**第五节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一、土壤有机质是植物和微生物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

二、有机质改良土壤物理性质的作用

(一)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二)土壤有机质还可以降低粘土的粘结力,增加砂土的粘结力,改善不良质地的耕作性能。

三、腐殖质调节土壤化学性质的作用

四、有机质对生物性质的影响

五、有机质促进岩石和矿物的风化作用

六、有机质对提高土壤温度的作用

七、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能力

八、腐殖质在植物营养中的间接作用

第六节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一、有机质与重金属离子的作用

、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固定作用

三、土壤有机质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

*第七节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途径

一、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的因素

(一)腐殖化系数(Humificationcoefficient)

(二)矿化率(Mineralizationrate)

二、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途径

(一)种植绿肥

(二)发展畜牧业

(三)秸秆还田

重点难点:

重点是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案列分析法

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

讲授式、互动式

课后作业或阅读书目、下次课预习内容

1、分析说明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

2、某土壤每亩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设矿化率为2%,假定所施有机物质为紫云英,其腐殖化系数为0.25,含水率为86%,每年每亩至少要补充多少紫云英,才能基本维持原有土壤有机质的平衡(每亩耕层土重按150000kg计算)?

授课时间

2016年3月17日星期四第3,4节

课次

6章(节)第三章(1节)

教学目的

了解土壤水分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掌握土壤水分的能量概念、土壤水分的保持和分类、土壤水分含量及其有效性,理解土壤水分状况与作物生长、土壤水分状况的调节。

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

第三章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

*第一节土壤水分

一、土壤水分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一)是有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

(二)是植物生存及生长的必需物质

(三)是植物吸收养分的主要输入渠道

(四)土壤水还参与土壤中许多重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

(五)土壤水分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机能

二、土壤水分的能量状态

(一)土水势(土壤水分势能)(Soilwaterpotential)

(二)土壤水吸力(Siolsuction)

(三)土壤水分特征曲线(Soilmoisturecharacteristiccurve)

三、土壤水分的保持和分类

(一)土壤水分的保持

(二)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其性质

四、土壤水分含量及其有效性

(一)土壤墒情(Soilmoisture)

(二)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三)土壤含水量的测试技术

(四)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五、土壤水分运动

(一)液态水运动

(二)气态水(vaporouswater)运动

(三)水进入土壤

(四)地下水类型、分布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六、土壤水分状况与作物生长

(一)土壤水分平衡(Soilmoisturebalanee)

(二)土壤水分状况

(三)作物对水分的需求

七、土壤水分状况的调节

(一)灌水

(二)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三)精耕细作,防旱保墒

(四)地面覆盖

(五)保墒增温剂的应用

(六)搞旱播种

(七)排水

重点难点:

重点是土壤水分状况与作物生长,难点是土壤水分的能量概念。

教学方法:

启发式,案列分析

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

讲授式、互动式

课后作业或阅读书目、下次课预习内容

1.在一垂直土层中,地下水位离地110cm,A点离地10cm,与其垂直的B点离地面40cm,A点的基质势为-100cmH20,B点为-80cmH2O,判断B点垂直水流的方向。

2.假定某一立方体的土壤为10cmx10cmX10cm,其湿重为1460g,其中水重为260g,土壤比重为2.65,试求该立方体土壤的水重%,土壤容重,土壤总孔度。

3•某土壤比重为2.7,容重为1.55g/cm3,若现在土壤自然含水率为25%,问此土壤含水

的空气容积是否适合于一般作物生长的需要?

为什么?

4.某土壤样品,其湿重为1000g,体积为640cm3,当在烘箱中烘干后,它的干重为800g,土壤比重为2.65,试计算:

①该土壤样品的容重;②该土壤样品的总孔度;③该土壤样品的孔隙比;④该土壤样品的水容%;⑤该土壤样品的三相比(固:

液:

气)。

经测疋,麦田根层贮水为50mm,其中无效水为30mm,此时期小麦的日耗水量为1.6mm,

在干旱无雨的情况下需要多少天就必须灌溉?

5.某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4%,当时的土壤自然含水量为14

%,土壤容重为1.5,每亩1m深土层灌水定额为右干?

6.什么是田间持水量?

试评价其意义。

7.什么是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它是怎样求得的?

利用它主要说明什么问题?

授课时间

2016年3月23日

星期三第3,4节

课次

7

章(节)

第三章(2,3节)

教学目的

了解土壤空气的组成及其特点和土壤空气组成的动态变化过程,掌握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的关系,土壤空气与养分状况的关系、土壤空气状况的调节;了解土壤热量来源、

土壤的热特性、理解土壤温度变化及影响条件,掌握土壤温度与作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温度状况的调节。

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

第三章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

*第二节土壤空气

一、土壤空气的组成及其特点

(一)土壤空气中C02含量远大于大气中的含量

(二)土壤空气中02的含量低于大气

(三)土壤空气的水气含量(即土壤空气的相对湿度)比大气高

(四)土壤空气中有时有少量还原性气体

二、土壤空气组成的动态变化过程

(一)土壤空气的浊化过程

(二)土壤空气的更新过程

(三)土壤通气性(Soilaeration)

三、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

(一)影响根系发育

(二)影响根系吸收功能

(三)影响种子萌发

(四)影响作物抗病性

四、土壤空气与养分状况

(一)土壤空气的数量和02含量对微生物活动有显著影响

(二)土壤通气状况对土壤氧化还原状态有重大的影响

(三)土壤空气中C02浓度对矿物质养分溶解度有一定的影响

五、土壤空气状况的调节

(一)深耕结合增施有机肥料

(二)耕作管理

(三)土质改良

(四)排水

*第三节土壤热量状况

、热量来源和平衡

(一)土壤热量来源

(二)土壤热量平衡

二、土壤的热特性

(一)土壤热容量(Soilheatcapacity)

(二)土壤导热率

(三)土壤热扩散率

三、土壤温度变化

(一)土壤温度的日变化

(二)土壤温度的年变化

四、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条件

(一)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环境因素

(二)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土壤因素

五、土壤温度与作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关系

(一)土温与种子萌发

(二)土温与根系生长

(三)土温与土壤肥力

六、土壤温度状况的调节

(一)排水散墒

(二)灌溉

(三)向阳垄作

(四)温室效应

(五)覆盖

(六)风障栽培与防风林

重点难点:

重点是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土壤温度与作物生长。

教学方法:

启发式,案列分析

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

讲授式、互动式

课后作业或阅读书目、下次课预习内容

1•土壤空气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

如何进行调控?

2•土壤温度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

如何进行调控?

授课时间

2016年3月24日星期四第3,4节

课次

8

章(节)

第四章(1节)

教学目的

理解土壤比重、容重与孔隙度、影响土壤孔隙状况的因素、土壤松紧和孔隙状况与作物生长。

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

第四章土壤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第一节土壤孔性

一、土壤比重、容重与孔隙度

(一)土壤比重和容重

(二)土壤孔隙度(Soilporosity)

二、影响土壤孔隙状况的因素

(一)土壤本身的性状

(二)外部因素

三、土壤松紧和孔隙状况与作物生长

(一)土壤松紧和孔隙状况与土壤肥力

(二)土壤松紧和孔隙状况与作物生长

重点难点:

重点是土壤容重。

教学方法:

启发式,案列分析

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

讲授式、互动式

课后作业或阅读书目、下次课预习内容

授课时间

2016年3月30日星期三第3,4节

课次

9

章(节)

第四章(2,3节)

教学目的

掌握土壤结构类型、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关系、团粒结构的形成、创造团粒结构的措施和不良结构的改良;理解土壤耕性和影响耕性的因素,掌握改良土壤耕性的措施。

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

第四章土壤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第二节土壤结构

一、土壤结构及结构性

二、土壤结构的类型

(一)块状结构(Blockystructure)

(二)核状结构(Nuttystructure)

(三)柱状结构(Columnarstructure)

(四)片状结构(Platystructure)

(五)团粒结构(Granularstructure)

三、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

(一)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

(二)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

(三)能稳定土温,调节土壤热状况

(四)改良耕性并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四、团粒结构的形成

(一)团粒结构形成的阶段

(二)影响团粒结构形成的因素

五、创造团粒结构的措施

(一)精耕细作,增施有机肥料

(二)合理的轮作倒茬

(三)改良土壤的酸碱性质

(四)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

(五)盐碱土电流改良

六、不良结构的改良

(一)块状结构

(二)片状结构

(三)柱状结构

第三节土壤耕性

、土壤耕性的含义

(一)耕作难易

(二)耕作质量的好坏

(三)适耕期长短

二、影响土壤耕性的因素

(一)粘结性(Cohesion)与粘着性(Stickiness)

(二)土壤可塑性(Soilplasticity)

(三)土壤松紧性

(四)土壤胀缩性

(五)土壤压板

三、土壤的宜耕性与土壤耕性

(一)土壤的宜耕性

(二)宜耕范围

(三)土壤的结持性

(四)土壤的宜耕状态和宜耕期

四、土壤耕性的改良

(一)增施有机肥料

(二)客土

(三)合理灌排,适时耕作

重点难点:

重点是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关系,难点是创造团粒结构的措施。

教学方法:

启发式,案列分析

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

讲授式、互动式

课后作业或阅读书目、下次课预习内容

1•论述团粒结构的优点。

授课时间

2016年3月31日星期四第3,4节

课次

10

章(节)第五章(1,2节)

教学目的

了解土壤的各种胶体及土壤胶体的表面积和电性;了解土壤吸附性能的概念、作用和类型,掌握土壤物理化学吸收性能。

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

第五章土壤胶体和土壤吸收性能

*第一节土壤胶体

一、土壤中的各种胶体

(一)无机胶体(Inorganiccolloid)

(二)有机胶体(Organiccolloid)

(三)有机无机复合体(Organicmineralcomplex)

二、土壤胶体的表面积和电性

(一)土壤胶体的表面积

(二)土壤胶体的电性

(三)土壤胶体的电位及对胶体的凝聚和分散的影响

第二节土壤吸附性能

一、概念

二、土壤吸收性能的作用

三、土壤吸附性能的类型

(一)机械吸收性(Mechanicalabsorbability)

(二)物理吸收性(Physicalabsorbability)

(三)化学吸收性(Chemicalabsorbability)

(四)物理化学吸收性(Physicalchemistryabsorbability)

(五)生物吸收性(Biologicalabsorbability)

四、土壤的物理化学吸收性(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

(一)土壤的阳离子交换作用(soilcationexchange)

(二)土壤阴离子的交换作用(Soilanionexchange)

重点难点:

重点是土壤物理化学吸收性能。

难点是土壤胶体。

教学方法:

启发式,案列分析

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

讲授式、互动式

课后作业或阅读书目、下次课预习内容

1•列表比较五种吸收性能(从概念、实质、特征、原因、吸附物质、在生产中的作用等

诸方面。

2•某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15cmol(+)/kg,其中交换性Na+占25%,欲用Ca2+交换

Na+,问每亩耕层土壤要用多少公斤的CaS04?

能不能用CaC03?

为什么?

(每亩耕层土重15万kg)

3•设甲土的阳离子交换量为8cmol(+)/kg,交换性钙为6cmol(+)/kg;乙土的阳离子交

换量为30cmol(+)/kg,交换性钙为10cmol(+)/kg。

问Ca2+的利用率哪种土大?

如果

把同一种作物以同一方法栽培于甲乙两种土中,哪种土更需要石灰质肥料?

授课时间

2016年4月6日星期三第3,4节

课次

11章(节)第六章(1,2,3节)

教学目的

了解土壤溶液的概念、组成、浓度及变化,掌握土壤溶液的浓度和组成与养分有效性的关系;了解土壤的酸度、碱度和碱化度及土壤缓冲性能,掌握土壤反应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土壤酸碱性的调节;了解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及影响因素。

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

第六章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

第一节土壤溶液

一、概念

二、土壤溶液的组成

三、土壤溶液的浓度

四、土壤溶液的的变化

(一)土壤温度

(二)土壤湿度

(三)土壤溶液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生物活动

五、土壤溶液的浓度和组成与养分有效性的关系

(一)土壤溶液的浓度与养分的有效性

(二)土壤溶液的组成与养分的有效性

第二节土壤酸碱性

一、土壤中氢离子和氢氧离子的来源

(一)氢离子的主要来源

(二)氢氧离子的主要来源

二、土壤酸度的指标

(一)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

(二)土壤酸的数量指标

(三)土壤碱性指标

(四)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

三、土壤缓冲性能

(一)概念

(二)土壤酸、碱缓冲性

(三)土壤氧化还原缓冲性

四、土壤反应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一)影响养分的固定、释放与淋失

(二)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

(三)影响粘粒矿物的形成

(四)影响土壤理化性质

(五)影响作物生长

五、土壤酸碱性的调节

(一)酸性土的改良

(二)盐碱土的改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