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规划参考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6331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规划参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五年规划参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五年规划参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五年规划参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五年规划参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规划参考资料.docx

《五年规划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规划参考资料.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规划参考资料.docx

五年规划参考资料

 

我国正在编制未来五年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规划

2011年06月29日17:

33新华网我要评论(0)字号:

T|T

新华网北京6月29日电(记者周婷玉、胡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29日指出,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正在组织

有关部门编制《“十二五”期间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规划(2011-2015)》,指导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

路甬祥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作关于检查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介绍说,国务院于去年2月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并组

建了办公室,统筹研究、指导协调食品安全工作。

各省(区、市)政府相应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的食品安全委员会或领导小

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市、县两级政府也普遍建立了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协调机制。

“总体上看,各级政府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正在完善并开始发挥作用。

”他说。

但他同时指出,这次检查发现,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如各地方食品安全办公室设置不一,权限不一。

另外,

在监管工作中,还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确的现象,造成一些环节监管缺失。

近期发生的一些案件就暴露出对食品生产、加工、收购、销

售等环节的监管职责不明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检查组建议进一步理顺监管体制,明确细化监管责任。

建议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一方面要督促指导地方完善

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体制机制建设,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各级负责综合协调职能的机构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

实际需要,改革和完善现有监管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好分段监管中的衔接问题,减少监管交叉,防止监管空白,推动监管合力的形成

特别是对一些同时涵盖生产加工和餐饮、生产加工和流通业态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如前店后厂、自产自销的餐饮单位的监管,要

尽快明确监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解决监管空白和多头监管的问题。

 

杭州市食品工业五年行动计划

(2009年-2013年)

杭州市经济委员会

  食品工业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和国民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市历来十分重视食品工业的生产和发展,将其作为关系国

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工业经济重点行业门类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较好地保障了我市食品工业的持续

、快速、协调和健康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兴市”发展战略,根据我市食品工业的现状

和发展趋势,编制了《杭州市食品工业五年行动计划》。

  一、发展现状

  1、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发展态势良好

  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395家,比2003年增长91.7%,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66家;工业销售产值547.7亿

元,比2003年增长96.4%;利税总额168.4亿元,比2003年增长95.5%;出口交货值达23.2亿元,比2003年增长53.7%。

  2、行业门类齐全,品牌优势凸显

  我市食品工业涵盖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制品业等4大门类,涉及53个自然行业,形成了门类较全的食

品产业体系。

食品工业通过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以国家级名牌产品为龙头、省级名牌产品为骨干、市级名

牌产品为基础的名牌梯队格局。

至2008年,全市已有娃哈哈矿泉水等9种食品荣获“中国名牌”称号,60多种食品荣获“浙江名牌”称

号,近80种食品荣获“杭州名牌”称号(附后)。

产品基本覆盖食品各个自然行业。

  3、行业带动作用强,对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贡献较大

  创建了一批食品生产企业密集区和现代化特色食品(农产品)生产基地,如临安山核桃和竹笋、余杭茶叶和蜜饯、萧山区蔬菜和水

产、桐庐蜂制品、建德果汁和保健酒、淳安千岛湖以有机食品(鱼)及水制饮料、富阳市豆制品等生产加工基地。

创建了新迪国际和

杭州银河速冻食品有限公司等为主的食品骨干企业,形成以“公司+基地+农户”组织形式的现代化农产品生产基地。

2008年我市食品

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达1.94:

1,基本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2~3:

1)。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支撑,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发展循环

经济,促进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发展质量,为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

管力度,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倡导健康食品理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

  三、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

  力争到2013年,全市食品工业销售产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递增15%左右;利税总额达到250亿元,年均递增10%左右;出口交货

值达到35亿元,年均递增10%左右。

  2、企业培育目标

  力争到2013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的食品企业达到120家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或国际化大型企业新增3-5家。

  3、对农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高

力争到2013年,我市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2.5:

1,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四、工作重点

  1、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

  改善我市部分食品加工企业“小、低、散”的状况,积极推进名牌发展战略,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花色品种,

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积极引导和推动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型健康食品,并提高其在整个食品产品结构中的比重。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完善创新体系

  

(1)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和创新能力强、科技支撑力大的食品工业科技创新体系。

力争到2013年,申报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专利200项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30项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果100项以上,不断注入行业新活力。

  

(2)突破一批急需开发、市场前景好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产品,形成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的食品企业和产业集群。

力争到2013年,

建设5个科技创新基地和80条产业化生产线,应用高新技术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食品装备制造业得到较快发展,设备设计制造能力显著提高,设备精确度、稳定性、成套性和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生产逐

步由半机械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过渡。

  (4)力争到2013年,再新创建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3、建立健全安全质量安全制度,逐步完善食品安全体系

  

(1)按照国家相关规划要求,建立并完善与我市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食品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安全认证体系。

  

(2)完善政府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快食品安全“三网”(政府监管网、农村现代流通网、群众监督网)建设,健全市场信

用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

  (3)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借鉴国际食品安全先进管理经验,积极推行食品企业GMP。

力争到2013年,获得HACCP认证的企

业占企业总数的8%(现已有44家通过HACCP认证,占企业总数4%)。

食品加工企业逐步建立严格的食品召回制度,并进一步完善食品溯

源制度。

  (4)强化行业自律,开展信用建设,食品安全信用优秀企业比2008年翻一番。

  4、提倡节能减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提倡和鼓励节能减排,实施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各项资源,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实现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3年,食品工业“三废”排放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范围,单位产值能耗比2008年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0%,工

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2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三废”综合利用实现产值2000万元以上。

  五、发展重点与规划布局

  当前,要利用杭州主城区工业“退二进三”的有利时机,抓住企业迁址和扩建机遇,在我市周边地区特别是萧山、富阳、余杭、

桐庐、建德和淳安等地,科学规划布局食品工业企业,建立和完善与产业集群发展相配套的政策和支持体系。

重点抓好“一个中心”

、“四大工程”和“十六大产业”建设。

  

(一)一个中心

  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要围绕“做优环境、提升品质”的理念,建设粮油、水产、肉类、蔬菜、果品、商务、物流配送、公共配

套、副食品交易等9大现代农产品专业功能区块,真正成为集农产品交易、仓储、加工、检测等一体化的农副产品物流综合体。

通过对

该中心的建设、培育和完善,使之成为我市农产品与加工制品的安全准入口,同时也要成为我省乃至长三角、华东地区重要的农产品

集聚和辐射中心。

  

(二)四大工程

  1、绿色食品工程

  

(1)从源头上加强和完善安全食品生产基地管理,保证食品原料的安全性和优质性。

抓好治理畜牧业产品、种植业产品、水产品

、饮用水等主要食品原材料的污染问题。

同时,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动生产条件的优化、耕作技术的改进,开发生产出无公害、

无污染、安全优质且营养价值高的绿色食品,提高其附加值。

力争到2013年,通过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产品达到全部产品的10%,通过AA

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产品达5%。

真正从源头上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2)加强生产过程控制,保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性。

引导企业重视并自觉建立质量追溯体系,这一产业链涉及到产品的原材

料生产企业、产品生产企业、产品二次加工企业、物流运输企业、销售企业等多个环节。

  (3)建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监督体系,提升检测、监测水平。

同时推行上市食品检验合格证制度,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管理,逐

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2、特色食品工程

  

(1)加强我市传统特色食品的保护与开发,推进传统食品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具有我市区域特色的水产

品、果蔬等加工产品和具有杭州饮食文化特色的餐桌食品,积极提升我市特色食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

  

(2)建立促进五味和、知味观、楼外楼、采芝斋等“老字号”振兴发展的支持体系。

借鉴嘉兴五芳斋的成功经验,通过挖掘整理

传统产品和改进工艺,不断增强“老字号”品牌自主创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培育有条件的“老字号”企业做精做强。

同时,通过开

发适销产品并利用现代营销手段,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其品牌影响力,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著名自主品牌。

  3、功能性食品工程

  利用青春宝、胡庆余堂、保灵、养生堂、天目药业、蜂之语、民生药业等知名企业的基础优势,开发符合营养要求并能够满足不

同群体需求、具有一定功能的各类食品。

继续研制开发药食同源滋补品,如铁皮石斛、蜂产品、维生素与矿物质营养剂等日常功能性

食品,体现食品的保健价值。

  4、产业化示范工程

  通过借鉴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和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的液态食品加工生产线、杭州恒天面粉集团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粮食精加工

生产线、祐康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冷饮与速冻食品生产线、浙江新迪国际食品有限公司的果蔬种殖加工一体化生产线等示范工程的成

功生产模式,继续推进生产示范工程建设,提高企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益,不断推动全市食品生产质量和水平迈上新台阶。

  (三)十七大产业

  1、饮料制造业

  

(1)依托娃哈哈、农夫山泉、中萃、康师傅等知名产品,推进名牌发展战略,积极培育饮料国际名牌产品。

  

(2)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发展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茶饮料以及营养保健饮料,适度发展饮用矿泉水、纯净水,逐步降低

碳酸类饮料的比重。

  2、乳品加工业

  

(1)依托娃哈哈、贝因美、味全、新希望双峰乳业等乳制品龙头企业,进一步规范乳品加工企业与奶源基地的关系,推进养殖规

模化、产销一体化。

  

(2)严格执行《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保证奶业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3)建立乳制品质量安全分析检测与控制技术,进一步提升乳制品安全检测水平。

  3、肉类和腌腊制品加工业

  

(1)以杭州五丰联合肉类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冷却肉、分割肉,开发适合家庭消费的生鲜肉类半成品,推动家庭厨房食品

成套化。

  

(2)扩大熟肉制品的生产,重点发展休闲肉制品,支持绿盛、溢佳香、养生堂、唯新等肉制品骨干企业的发展,扩大其相关产品

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3)以杭州酱鸭、万隆腌腊肉、其门堂酱腌菜等名优产品为重点,把传统风味腌腊制品的生产工艺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加快现

代化工业生产步伐。

  4、果蔬贮运加工业

  

(1)重点建设临安笋干、余杭蜜饯、萧山萝卜干、富阳芦笋、建德草莓等加工基地,大力扶持新迪国际以及浙江银河等公司进行

速冻果蔬的生产加工。

  

(2)巩固“企业+基地+农户”产业链和产、工、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利用集群化生产促进规模效应的形成,使其资源优势转化为

产业优势。

  (3)积极发展果蔬深加工,努力提高精深加工制品比重,重点发展速冻蔬菜、果蔬汁饮料、果酒、脱水蔬菜、果珍等产品及其果

蔬皮渣的综合利用,大力提高果蔬资源的利用率。

  5、方便食品制造业

  

(1)以康师傅顶益、浙江小王子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扩大方便面、方便粥、方便米饭等主食品以及膨化食品的生产,逐步实现由

充饥型方便食品向营养型方便食品的转变,提高方便食品的质量和档次。

  

(2)大力支持新迪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开发微波方便食品,满足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所需。

  6、水产品加工业

  

(1)重点建设萧山南美白对虾、千岛湖有机鱼、余杭黑鱼、余杭及萧山仿生态鳖四大水产加工基地。

  

(2)大力发展水产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3)推进水产品深加工质量认证体系与国际接轨,加快掌握和应用国外市场质量标准体系,适应日益提高的国际市场门槛,推动

水产品出口。

  7、调味品制造业

  

(1)加快由传统酿造生产方式向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制造方式转变,提升调味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2)重点支持杭州酿造、西湖神谷、杭州丘比、国良干菜等调味品龙头企业的发展。

  8、粮油食品加工业

  

(1)以恒天、恒乐、牡丹、康尔佳等粮油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扩大“放心大米”、“放心面粉”、“放心

食油”等放心粮油食品的市场占有率。

  

(2)积极开发专用面粉、营养强化米、营养油、变性淀粉、精制番薯粉等深加工产品,加大粮食综合开发利用力度,提高糠麸、

豆渣、油菜籽饼粕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

  9、烘焙食品制造业

  以老字号、名牌产品为核心,重点支持康师傅顶园、利民、玫隆、颐香斋、楼外楼、翠沁斋等焙烤龙头企业的发展,实现规模化

、标准化、系列化生产以及连锁化经营,建立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动翠沁斋、颐香斋、五味和等“老字号”食品的工业化生产

,使其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10、食品添加剂制造业

  

(1)积极发展香精香料、甜味剂、乳化剂等产业,重点扶持杭曼、西湖、绿晶、新绿、新安化工香精香料、三和等甜味剂公司以

及金鹤来等乳化剂公司的发展,着力培育国内、亚洲乃至国际一流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

  

(2)加大食品添加剂新产品的开发力度,重点开发新型生物食品添加剂,同时注重对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性研究,提高其使用价值

  11、旅游休闲特产食品加工业

  加快特产食品加工业的改造,促进特产食品传统加工技术与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结合,实现特产食品向现代化工业生产转变,重

点发展西湖藕粉、临安山核桃等。

  12、冷饮及冷冻食品加工业

  以五丰、祐康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实现品种多样化、生产系列化、包装精致化以及产品易储存化发展。

冷冻

食品重点发展速冻小包装系列,冷饮食品重点发展低脂肪、低热量的天然保健饮品。

  13、豆制食品加工业

  

(1)重点建设富阳豆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及产业带,大力扶持鸿光、浪花、祖名等名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的发展。

  

(2)加大对豆粕、豆渣以及大豆黄浆水等副产物功能因子的研究,开发相应的功能保健产品或添加剂,提高产品附加值。

  14、保健食品制造业

  

(1)重点支持养生堂、青春宝、蜂之语、民生药业等保健食品龙头企业,培育现代化、外向型的大型保健食品集团。

  

(2)按照天然、安全、有效的原则,逐步实现保健食品功能专一化,载体由药剂形式向食品形式的转变。

  (3)努力提升保健食品行业科技水平,实现以第一代保健食品为主向第二、三代产品为主转变。

  15、酿酒制造业

  

(1)以啤酒和保健酒为重点,大力支持建德保健酒制造基地以及致中和、西湖啤酒、千岛湖啤酒、华润雪花(浙江)等龙头企业的

发展。

  

(2)积极发展名优高档保健酒,同时进一步扩大啤酒的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3)加强啤酒及保健酒制造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和实用性研究,尽快实现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大力开发具有杭州特色的啤酒和保健

酒。

  16、食品装备制造业

  以杭州中亚和杭州艾博的液态食品和肉类制品加工包装机械设计、制造基础为依托,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重点发展并

制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的低耗安全机械设备和成套生产线,为食品工业上水平、保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17、茶叶制造业

  

(1)以发展杭州、余杭、淳安、临安、桐庐等地的高品位名优绿茶为主,重点提升发展“西湖龙井”,培育发展“雪水云绿”、

“千岛银针”等茶叶产品。

  

(2)充分利用茶资源,进一步发展茶叶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3)推动新装备的研发和引进,改进生产工艺,全面提高茶叶清洁化加工水平,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建设清洁加工示范厂。

  (4)依托现有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建立茶叶质量安全控制与预警体系。

  六、共性与关键技术

  1、饮料制造业

  果蔬饮品低营养损耗的制备技术,保健醋饮料、茶饮料、食用菌饮料、运动饮料新产品的制备技术,天然矿物质水的净化技术,

膜过滤技术、超高温灭菌技术、冷杀菌技术、中温灌装和稳定性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

  2、乳品加工业

  全营养型婴儿配方奶粉、学生饮用奶、功能性和生物菌剂乳饮料的制备技术,喷雾造粒技术与设备的开发研究。

  3、肉类加工业

  冷却肉、分割肉和熟肉制品的涂膜或气调保鲜技术,新型混合肉的整合精深加工关键技术,杭州传统特色畜禽制品(如杭州酱鸭等

)的高新技术组合改进与优化加工技术,腌腊肉制品的抗氧化与保色防腐技术,畜禽的血、骨、脂、皮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新技术开发

研究。

  4、果蔬贮运加工业

  果蔬的低温蒸汽杀菌和冷杀菌技术,气调保鲜与贮运技术,有益菌和优势菌群的生物腌制加工技术,蔬菜农残的消降技术与装备

,高品质低盐无防腐剂保脆性的灭菌技术与装备,蔬菜的浓缩汁、速冻与脱水低能耗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果蔬皮渣的综合利用与果

蔬功能性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开发。

  5、食品添加剂和发酵制造业

  低热量脂肪替代品和甜味剂制备技术,新颖香精香料、甜味剂和乳化剂的制备技术,生物酶催化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绿色制造技术

,连续化反应和产物分离技术与设备开发研究;高活力新型酶制剂制备技术,生物酶固定化技术,生理活性物质的生物发酵利用技术

,酒渣制备酵母抽提物及饲用酵母的利用技术等研究开发。

  6、粮油加工业

  粮油加工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和现代化生产与装备技术,粮油防陈化与变质的贮运保鲜技术,麦谷的除杂精制及制粉技术

与装备,专用面粉、营养强化粉、功能性植物油脂产品的制备技术,变性淀粉、多元醇和功能性蛋白的精深加工技术,糠麸、胚芽、

豆渣、油菜籽饼粕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研究。

  7、水产加工业

  水产品的保活保鲜技术及设备,休闲、即食放便鱼虾制品的深加工技术,千岛湖有机鱼头和甲鱼罐头的罐装低F值高效杀菌技术,

水产品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开发。

  8、茶叶加工业

  新颖茶制食品制作技术,茶制品中茶色香味的保持技术,超微保鲜茶粉、浓缩鲜茶汁、鲜汁速溶茶以及茶叶功能性成分分离提取

的技术与装备开发研究。

  9、保健(功能性)食品制造业

  含肠道益生素类产品(如含酪蛋白一磷肽复合物的功能饮料)、改善骨健康和强度的产品(如乳碱性蛋白强化的乳制品)、抗氧

化、抗衰老、抗疲劳、免疫调节产品及功能性寡糖、寡肽产品的制备技术,含明确特殊功效因子(如β-葡聚糖等)的新资源利用技术

,药食同源滋补品的配伍与制剂技术,蜂产品、花粉和昆虫的超微粉碎与功能成分释放技术,保健功能学评价以及安全性评价技术研

究开发。

  10、烘焙制造业

  低糖、低脂、低能量和功能性焙烤食品的加工技术,传统杭产糕点的现代化改造技术研究开发。

  11、食品包装业

  聚L-乳酸和生物多糖等可降解环保型包装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可食性包装膜制备技术,可预测产品货架期限的智能包装材料和选

择性渗透呼吸包装材料的开发研究。

  七、行动措施

  1、加大政策扶持,强化规划引导

  

(1)按照扶优扶强原则和名牌发展战略,加强对食品工业重点类项目及企业的信贷投入和政策扶持。

同时,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市

扶持农产品深加工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

  

(2)完善统一协调的食品工业发展管理机制。

进一步理顺各部门的管理权限,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切实发挥好政府宏观调控的

作用,加强对食品工业的监管和引导。

  (3)认真宣传、贯彻落实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我市与食品工业相关的地方规章,

不断提高食品工业发展的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4)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鼓励企业充分用好、用足有关重大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公共服务平台、高技术产业化、展会支持、上

市培育等相关扶持政策。

重点扶持:

一是对食品工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的攻关及技术改造重大项目的扶持;二是对市政府认定的公共技

术服务平台给予扶持;三是对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四是对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博览会、展销会等市场拓展活动按规

定给予扶持;五是加大对行业培训、交流与合作等活动(或项目)的支持;六是对达标食品GMP或获得HACCP认证的企业按规定给予奖

励;七是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包装上市,实现资本运作,做大做强企业。

  2、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加大对食品工业科研工作的投入,争取更多更好的关键技术列入政府科技攻关计划,大力推进食品行业的科技创新。

  

(2)继续鼓励和支持大型食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快形成食品工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我市食品工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

、新设备的开发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3)充分利用国内外高新科技资源,广泛开展食品工业科技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提高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开发能力。

  (4)加强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营造吸引人才的宏观环境和创业条件,通过人才交流、引智和培训等途径,培养食

品工业科技人才,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资源。

  (5)推进电子商务进企业。

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外市场,支持企业发展虚拟经营,发挥网络营销优势,实现资

源共享。

  3、加强原料基地建设,增强农业带动作用

  

(1)充分发挥我市自然条件和区域优势,加强以食品工业引导农业生产,发展优质、专用、安全的加工原料供给基地,促进农业

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加工导向型转变,提高农业资源的转化增值能力。

  

(2)注重加工专用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逐步实现加工原料的专用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

  (3)增强食品企业与农民的联系。

鼓励食品生产企业以“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或“公司+基地+农户”或农民投资入股等产

业化经营模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分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