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材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2939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材料.docx

《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材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材料.docx

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材料

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材料

  十七届六中全会10月19日晚上闭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决议的角度,提出文化体制改革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际上已经吹响了文化兴国的号角,文化建设在战略意义的层面凸显,将在精神导向、体制改革、政策措施多个方面做出安排。

  今天讲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要精神;第二,关于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包括文化产业的合法化,、化体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位一体进程的综述,我们分三个阶段来进行综述;第三,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四个标志。

  第一部分,关于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要精神,实际上最重要的是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其实文化体制改革从1996年开始,逐渐地进行,从80年代开始的双轨制,到90年代有一部分的文化市场兴起,再有到了XX年正式提出文化体制改革,到目前已经将近10年。

在这10年中,中央的文件不断的深化而且在理论上不断的完善,就中国的党的决议,我们一般有一个术语,叫做增量不变、存量不变,每一个术语几十年来反复出现,但是实际上每一个术语的有增量的方面,而增量就是我们需要去研究的。

所以,我们把从XX年以来,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个概念,作为具有连续性的文化政策和文化发展战略的路线图,这三个主要观念贯穿始终。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达到的四个目标,第一是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是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第三是国有经营性的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第四是文化惠民重点工程的建设。

这四个目标,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要在文化体制改革当中,达到这四个目标。

  文化体制改革有五个作用,第一,体制改革,必须能够进一步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

第二,必须能够显著的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五,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还有一个主要精神,通过三个没有来强调文化的重要意义。

我觉得基本上是从文革以来,以中央政治局的决议,把文化强调到一个极致。

当然在文革以前,比如说像毛泽东这些老一辈的革命家,他们对文学和文化是很重视的,个时候文化是作为一个宣传的作用,而今天是作为产业的作用。

三个没有是:

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五个坚持是: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指明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的指导思想、根本性质、根本目的、根本要求和根本动力,就把这些阐释的非常清楚。

  还有一个重要的精神,就是我们做长期跟踪国家的文化政策,认为其中有六大看点,值得期待。

就是通过重大的决定,有望进一步完善市场的准入制度。

因为中国的市场准入制度,我不太清楚,咱们的市容市政这一块有没有市场准入,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家的直辖的一个部门以后,市场的双轨制已经在过去的几年通过改革排除了。

在中国,文化产业文化原来是不能跟产业联系在一块的,因为文化是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是党的喉舌,党的喉舌怎么能够拿来当商品卖,所以这在以往,是绝对不可能联系在一起的。

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GDP的增长,也由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文化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作为一个商品的属性被提出来。

  我们的理论有时候是滞后的,80年代我讲演的时候,就讲到“两邓”,大家觉得很有兴趣,一个是邓小平,一个是邓丽君,80年代基本主宰了中国的精神生活。

邓小平指出了改革的方向,而在我们个年代过来的,没有一个人不知道邓丽君。

但是中国的自己的文化产品,个时候刚刚改革开放,只有8个样板戏,还有就是从港台舶、从西方舶来的,这些叫做大众文化,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当时主要是堵,后来慢慢开放以后,主要是双轨制。

  文化体制改革开放以后,最重要的就是中央的占有大量文化资源的事业单位,要转轨、转制。

在转制的过程当中,比如像XX市歌舞团,像东方歌舞团等等这样一些,原来由国家养着的,它们要转制,怎么转,这是一方面的问题,另外一方面的问题就是市场准入。

其实中国一直有市场准入的门槛,比如原来外资的进入,跟内资是不平等的,还有在文化产业上一样也是不平等的,比如像广电,跟意识形态是密切相关的,是不准民营或者是国外的企业来进入的。

这一次的文化体制改革,有望进一步完善市场的准入制度,也就是说内资、外资、民营、国营都可以平等竞争,当然这是一个很完美的愿景,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第二是产业的并购重组有望提速。

在文化产业的改革的过程当中,并购和重组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路径,你比如说像广电,广电原来是一个一个事业单位,现在重组成广电集团,比如说湖南的卫视,还有湖南广电,以经济台为核心,重组以后上市,上市有很多门槛,这一次体制改革以后,它们重组在一些政策的扶持之下有望提速。

  第三是产业支持的措施有望扩大。

以往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央一级的占有很多文化资源,资源占有越多,大概政策倾斜越大。

但是现在就是所有的产业,政策面都有可能扩大。

  第四是加快发展新兴的文化产业的业态。

关于业态的问题,实际上有很多人是不太清楚的。

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叫做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跟过去的文化事业有什么区别?

一般为什么要提文化产业?

你原来有出版印刷,现在进入了文化产业,工艺美术也是文化产业的九大行业之一,还有动漫游戏等新兴事务。

什么叫做文化产业,我们一般用一个特别简单的话说,在出版印刷里边,一个创意在行业里边,等到完成产品,资源就算用完了,但是今天出版行业的创意,可以在影视行业得到延伸,也就是说一个创意,可以有无数个发展,或者是有无限个发展。

就举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杜拉拉升职记》,由一本书变成一个电影或者电视剧,然后由一个电视剧,在出版上有很大的发展,还有一系列的衍生产品。

再举一个例子来说,迪士尼大家很清楚,我们看到的主题公园,原来由电影延伸出来,实际上目前最大的中心是的服装,他们的衍生品成为主业,也就是说产业链的完整,构成了文化产业的新业态。

再举一个例子,苹果,乔布斯刚刚去世,而乔布斯的苹果系列,实际上改变了整个移动或者数字网络这些产品的业态。

卖的是手机吗,其实不是,手机里面的很多服务、很多内容,都是跟的平台整合有关系的。

国外有评论说,乔布斯不仅仅是科技创新的英雄,基本上改变了文化产业或者是数字产业,还有手机产业,以及整个移动的信息产业的业态。

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化产业的业态,由原来的比如说广告业,只在广告业里边发展,现在呢,华谊兄弟的广告实际上是的整个影视产业的一个产业链,也是在的价值链里边的一环,所以这是第四点。

  第五是为文化要素市场建设指明方向。

什么叫做文化要素市场,就是传统的文化产业里边的一个行业。

在新兴的文化产业市场里边,一个行业只成为一个要素,而要素在整个产业链里边,的每一个要素的整合和发展,会影响到整个要素市场的健全。

你比如说像广电传媒大的集团,把一些要素给垄断了。

举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动漫市场,中国的动漫市场因为有国家政策扶持,每一个省市都在申请动漫基地,实际上是沿用了传统的科技园区的思维,最主要是做文化地产,把一块地圈起来,然后把几个人搞进去,从国家申请到2、3个亿的扶持资金,就支起摊子在做。

但是我们国家的动漫产业的出口是有限的,你生产了上千万部,但是中央电视台或者地方电视台的购买量和播放量是有限的,很多生产了没有地方去,等于国家白白的浪费了很多钱,所以要素市场要通过市场手来平衡、来重新建构,所以文化体制改革也为这一块指明方向。

  第六是打造精品文化品牌。

原来我们的文化市场,是比较粗放的,有很多产品我觉得大家肯定都不满意。

像我们电视剧,很多事高大全的文化形象,很多细节没有。

我们为什么愿意看韩国的电视剧,都是一些婆婆妈妈的,讲的都是家长礼短,但是有很多细节,因为一个文学和艺术的世界是靠细节来支撑的,通过细节人物得到了完善鲜活。

就像前不久在XX电视台风靡的电视剧《黎明之前》,很多人都跟着看。

这个片子为什么好?

座谈的时候,我也讲过,这个片子实际上的独特之处是有一个颠覆,把传统的共产党跟国民党,由一个对立的关系,变成一个什么关系呢?

,叫兄弟,而且有一首主题歌就叫《兄弟》,根本的转变。

实际上是在一个大的语境里边,就是国共两党在台湾问题上,由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有了三通,然后对于以往的被意识形态所歪曲的这些事实、史实和文学形象,有了一个新的阐释,这样的一个新的阐释再加上很多细节。

在文学作品这叫做见仁见智,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每个角度都有,非常有意思。

  实际上从对于一个文学作品的形象的塑造来说,颠覆了以往国共两党互相歪曲,互相异化的印象,变成了兄弟,留下了很多亲情,有很多可以琢磨的地方,所以它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

这样的精品的文化品牌,我们现在慢慢的已经有了,已经走出了国门。

而且文化部的十二五规划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规划就是要走出去,要做文化精品,所以这六个看点,都是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我们有所期待的。

  第二部分,中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综述

  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有哪些历程?

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三个重大的概念,和文化政策还有在实践当中的建设,是一个什么关系?

我们来做一个综述。

  我们首先解释什么叫做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又称文化工业,在20世纪的40年代,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阿多诺,这是一个马克思以后,很重要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学派,认为文化工业是把文化当作工业产品一样,有效率的大规模生产叫文化工业,这是20世纪40年代的说法。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文化元素一旦与现代科技结合,形成工业体系,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社会的力量。

实际上我觉得在传统社会里边,文化跟普遍大众是没有太多关系的,我们先把概念说完。

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还有一个概念是结合创造生产与商品化的方式,运用本质是无形的文化内容,这些内容基本上受到著作权的保障,其形式可以是货品或者服务。

  实际上美国就把文化产业叫做内容产业,英国把文化产业叫创意产业,就是每一个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理解不同、切入不同,所以对于文化产业的命名也不同。

从英国来说,为什么叫创意产业,因为英国从60年代末开始,传统工业就已经衰落了,在英国伦敦附近有一个地方,原来是一个生产不锈钢餐具的一个巨大的基地,但是60年代以后,由于日本的工业高速发展,日本的不锈钢的生产逐步的,就是英国的生产就转移到了日本,被日本的又便宜又好的产品所代替。

那个地方就变成了一片废弃的工业区,而在伦敦有很多传统的工业,在我们所有18世纪、19世纪的小说里边,比如说双城记,还有很多个小说里边,电影里边都说的是雾伦敦,还有一个是风衣的品牌叫伦敦雾,伦敦由于工业时期的发展,污染是很严重的,但是60年代以后,工业衰落了,怎么办?

到70年代,我们现在叫做转型,叫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理念,实际上在当时们就提出来。

整个工业发展已经衰落,后面怎么发展?

然后就把创意作为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

每一任市长都有一个市长宣言或者叫做市长规划,从70年代开始,伦敦的市长把每一个任期的文化发展或者创意产业的发展作为最重要的目标。

  其实,全世界的文化产业的兴起,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之间,我们一般用两个技术把它区分开。

第一是以电子技术为载体的,我们一般叫做输出、播放和接收的这样一个文化产业的产品。

比如说收音机、电视都属于这样的一个范畴。

80年代到90年代,由于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兴起,出现了互联网,还有很多数字技术,我们管这一时期,叫做创意产品。

因为这一时期由于传媒等载体的发展,复制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空间需要内容去填充,在这种情况下,文化或者说传统的文化,就变的非常重要。

还有一个更加关键的因素,是由于人均GDP的增长,也就是说老百姓的生活好了,们由原来的生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