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气硝酸硫酸硫酸课时检测学业水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6144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气硝酸硫酸硫酸课时检测学业水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气硝酸硫酸硫酸课时检测学业水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气硝酸硫酸硫酸课时检测学业水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气硝酸硫酸硫酸课时检测学业水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气硝酸硫酸硫酸课时检测学业水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气硝酸硫酸硫酸课时检测学业水平.docx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气硝酸硫酸硫酸课时检测学业水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气硝酸硫酸硫酸课时检测学业水平.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气硝酸硫酸硫酸课时检测学业水平.docx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气硝酸硫酸硫酸课时检测学业水平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气硝酸硫酸

---硫酸课时检测(学业水平)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易液化,氨常用作制冷剂

B.胆矾遇浓硫酸变白是因为浓硫酸的脱水性

C.氨催化氧化制硝酸过程中的三个主要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浓硝酸需保存在棕色瓶中

2.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浓硫酸做干燥剂,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3.硫酸、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实验事实与浓硫酸或硝酸性质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

A.用铝槽车盛运浓硫酸--强氧化性

B.久置浓硝酸变黄--不稳定性

C.浓硫酸能使蔗糖变黑并膨胀--吸水性

D.用稀硝酸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强氧化性和酸性

4.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罐来贮存,说明铝与浓硫酸不反应

D.反应

能进行,说明硫化铜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硫酸

5.将浓硫酸慢慢滴加到浓盐酸中,会产生白雾,不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C.浓硫酸和浓盐酸中的水作用而放热

D.浓硫酸有吸水性

6.通常情况下能共存,且能用浓硫酸干燥的一组气体是(  )

A.

B.

C.

、HClD.NO、HI、

7.下列操作中,不能区别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是(  )

A.分别加入铁片B.分别观察外表

C.分别加入蔗糖D.分别加入硫酸铜晶体

8.关于盐酸、硫酸、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含氧强酸B.都能与金属Mg反应产生气体

C.都具有挥发性D.都属于强电解质

9.下列关于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B.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加热浓氨水不会产生氨气

C.将两根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时,有白烟产生

D.在实验室中,可用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水显碱性

B.铵盐不易溶于水

C.氨气可以用浓硫酸进行干燥

D.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1.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常温下,都可以贮存于铝制容器中

B.分别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都降低

C.都是常用的干燥剂

D.和铜反应中都表现出强氧化性和酸性

12.下列有关浓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可用作干燥剂,能干燥氢气、硫化氢、氨气等气体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C.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与单质碳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

D.因为浓硫酸在常温下不与铁或铝反应,因此常温下可用铁制或铝制容器储存浓硫酸

1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雷雨发庄稼”一定包含化学变化

B.点燃爆竹后,硫充分燃烧生成

C.硫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D.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常用作制冷剂

14.下列有关浓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某些气体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使纸张碳化

C.浓硫酸具有酸性,可与铜反应生成氢气

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可以使铝片发生钝化

15.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干电池是以胶糊状电解液来产生直流电的一次电池

B.

可以回收,分别作为制备硝酸、硫酸的原料气

C.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人为因素之一

D.二次电池能连续不断地无限使用

16.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蔗糖的“黑面包”实验中只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B.白纸上滴加浓硫酸后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C.浓硫酸主要以

分子存在

D.稀硫酸和浓硫酸性质完全相同

17.全部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的一组气体是(  )

A.

、CO、

B.

C.CO、

、HCl、HBrD.

18.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A.

B.

C.

D.

19.下列有关浓硫酸性质和用途的实验正确的是

A.图1:

稀释浓硫酸

B.图2:

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C.图3:

用浓硫酸和乙醇、乙酸共热制备乙酸乙酯

D.图4:

检验浓硫酸与蔗糖反应产生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硫

20.铜与浓硫酸反应,一段时间后,烧瓶仍有铜片剩余。

则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对应现象推断错误的是(  )

A.滴入

溶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B.加入铁粉,铁粉不会溶解

C.滴入

溶液,铜片继续溶解

D.加入银粉,银粉不会溶解

21.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

难挥发性

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

氧化性

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过程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

吸水性

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

吸水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

22.硫及部分含硫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转化中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反应②转化方法之一是使S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可由SO2与H2S混合实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可由SO2与某过氧化物化合实现,该过氧化物为____________。

(5)常温下,上述转化中涉及的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

23.浓硫酸具有:

A.强酸性B.强氧化性C.高沸点、难挥发性D.脱水性E.吸水性等性质。

以下过程主要表现了浓硫酸的哪些性质?

请将答案前的字母分别填入括号中。

(1)用NaCl固体和浓H2SO4在加热条件下制氯化氢气体______

(2)热的浓硫酸与铜片反应______

(3)浓硫酸干燥H2、O2、Cl2、HCl和SO2等气体______

(4)常温下可以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浓硫酸______

(5)胆矾放在盛浓硫酸的干燥器中变成白色粉末______

(6)不能用浓硫酸干燥HBr、HI和H2S等气体______

(7)浓硫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______

(8)热的浓硫酸分别和木炭、硫粉反应______

24.浓硫酸是常用的干燥剂,根据需要可将浓硫酸配成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回答下列问题:

(1)1L 0.5mol/L的H2SO4溶液中含有H2SO4______g,含有H+______个,

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将此溶液与足量的铝片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_____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配制上述稀硫酸需要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______mL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配制此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______。

(3)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______。

(4)下列操作使配制的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的是______。

A.稀释浓硫酸时有液体溅出

B.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残留

C.浓硫酸稀释后溶液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

D.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25.化学小组围绕浓硫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浓硫酸,生成黑色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的黑色物质(单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这种黑色物质继续与浓硫酸作用会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这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否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这两种气体?

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4)根据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_(填字母)。

    A.酸性      C.脱水性     D.强氧化性

 (5)将足量

(2)中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进行硫的化合物系列实验。

Ⅰ.验证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甲同学设计下图装置。

(1)试剂X的作用是________。

   

(2)当观察到________,即证明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

   

(3)Ⅱ.研究铁与硫酸的反应。

已知:

浓H2SO4的沸点为338.2℃。

a.乙同学设计如下表所示的实验1、2:

实验

试剂

现象

1

螺旋状铁丝、稀硫酸

铁丝表面有大量气体产生。

2

螺旋状铁丝、浓硫酸

铁丝表面迅速发黑(Fe3O4),有少量气体产生,反应很快停止。

上述实验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

   

(4)实验1中,铁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5)实险2中的现象常被称为________。

   

(6)b.丙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的实验3:

加热试管A,温度保持在250℃~300℃,产生大量气体,B中品红褪色,D处始终未检测到可燃性气体,实验结束后,检验到A的溶液中既有Fe3+又有Fe2+。

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请设计实验方案检测装置A的溶液中含有Fe3+________(简要说明操作、试剂、现象和结论)。

   

(7)分析实验1、2、3,可知影响铁和硫酸反应产物多样性的因素有________。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课氨气硝酸硫酸---硫酸课时检测(学业水平)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

A.氨很容易液化,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物质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氨常作为制冷剂,故A正确;

B.胆矾遇浓硫酸变白是因为浓硫酸的吸水性,故B错误;

C.工业上制硝酸是用氨的催化氧化法,过程中有三个主要反应:

4NH3+5O2

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NH3~NO~NO2~HNO3,氮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所以三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浓硝酸受热或见光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4HNO3

4NO2+O2↑+2H2O,需保存在棕色瓶中,故D正确;

故选B.

A.因NH3易液化吸热,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晶体中的结晶水;

C.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可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

D.浓硝酸受热或见光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氨的性质以及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是解题关键,注意浓硫酸吸水性与脱水性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浓硝酸、浓硫酸的性质,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题目难度不大。

注意浓硝酸的不稳定性、强氧化性;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以及强氧化性等性质,浓硫酸与浓硝酸都能式铁和铝钝化,钝化属于化学反应。

【解答】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蔗糖脱水生成炭黑,故A正确;

B.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见光分解生成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硝酸显黄色,故B正确;

C.常温下浓硝酸可用铝罐储藏,因为浓硝酸与铝发生钝化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钝化属于化学反应,故C错误;

D.浓硝酸沸点低,易挥发,挥发出的HNO3,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成硝酸液滴,所以产生白雾,故D正确。

故选C。

 

3.【答案】C

【解析】解:

A.常温下,浓硫酸和铝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进一步被氧化,该现象为钝化现象,所以用铝槽车盛运浓硫酸--强氧化性,故A正确;

B.浓硝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浓硝酸而使浓硝酸变黄,所以久置浓硝酸变黄--不稳定性,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浓硫酸能将蔗糖中的H、O元素以2:

1水的形式脱去而体现脱水性,故C错误

D.稀硝酸和Ag反应生成硝酸银、NO和水,该反应中部分N元素化合价降低,部分化合价不变,所以硝酸体现氧化性和酸性,故D正确;

故选:

C。

A.常温下,浓硫酸和铝发生钝化现象;

B.浓硝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浓硝酸而使浓硝酸变黄;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

D.稀硝酸和Ag反应生成硝酸银、NO和水,该反应中部分N元素化合价降低,部分化合价不变.

本题考查浓硫酸、硝酸性质,为高频考点,浓硫酸、浓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但浓硫酸还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注意二者区别.

4.【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浓硫酸和浓硝酸常见性质,平时知识积累最重要。

【解答】

A.浓硫酸具有的特性:

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故A正确; 

B.浓硝酸受热或见光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水和氧气,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是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在溶液中所致,故B正确; 

C.常温下铝和浓硝酸之间发生钝化,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反应后形成了氧化物的薄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故C错误; 

D.化学反应向着生成难溶物的方向进行,反应CuSO4+H2S→CuS↓+H2SO4能进行,产物中有硫酸生成,说明硫化铜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故D正确。

  

故选C。

 

5.【答案】B

【解析】解: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的稀释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遇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而产生白雾,将浓硫酸倒入浓盐酸中,相当于浓硫酸稀释,放出的热量促进浓盐酸挥发,挥发出的HCl遇空气中的水蒸气而产生白雾,浓硫酸稀释放出的热量导致混合物温度升高,与浓硫酸的脱水性无关.

故选B.

浓硫酸的稀释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遇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浓硫酸、浓盐酸性质,为高频考点,明确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稀释放热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烟和雾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B

【解析】解:

A.SO2、Cl2、H2S三种气体之间,Cl2和H2S能发生反应,且H2S能被浓硫酸氧化,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A错误;

B.O2、H2、SO2三种气体之间不发生反应,且这三种气体和浓硫酸都不反应,所以能共存且能用浓硫酸干燥,故B正确;

C.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二者不共存,且氨气为碱性气体,能够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C错误;

D.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能氧化碘化氢,三者不共存,故D错误;

故选:

B。

气体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就能共存;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酸性,不能干燥碱性、还原性气体,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气体的共存与干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碱石灰不能干燥酸性气体。

7.【答案】B

【解析】解:

A.常温下,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铁和浓硫酸发生钝化现象,现象不同,所以可以区别,故A不选;

B.浓硫酸、稀硫酸都是无色液体,所以观察外表无法区别,故B选;

C.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脱水性,能使蔗糖被氧化而变黑,稀硫酸不能使蔗糖被氧化,所以现象不同,可以区别,故C不选;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使硫酸铜晶体变为无色,而稀硫酸不能使硫酸铜晶体变为无色,现象不同,可以区别,故D不选;

故选:

B。

浓硫酸和稀硫酸都属于酸,都有酸性,但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吸水性和脱水性.

本题考查了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区别,根据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的不同来区分计算,知道浓硫酸的性质有哪些,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B

【解析】解:

A.盐酸为无氧酸,故A错误;

B.硝酸与镁反应生成NO或二氧化氮,盐酸和硫酸与镁反应生成氢气,故B正确;

C.硫酸难挥发,故C错误;

D.硫酸、硝酸都是强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盐酸是混合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

B。

盐酸、硫酸、硝酸都是强酸,其中盐酸和硝酸易挥发,硫酸和硝酸为含氧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

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例:

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以此解答。

本题考查盐酸、硝酸、硫酸的性质,综合考查三种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注意硝酸为氧化性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应注意的是氨气易溶于水的氨水,但氨水又易分解,故氨气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解答】

A.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故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故A错误;

B.浓氨水NH3•H2O很易分解为氨气和水,故加热浓氨水时有NH3逸出,故B错误;

C.浓氨水易挥发出NH3,但浓硫酸是不挥发性酸,故两者不接触时,不会在两玻璃棒的中间生成白烟,故C错误;

D.Ca(OH)2和NH4Cl固体加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Ca(OH)2+2NH4Cl

CaCl2+2NH3↑+H2O,此反应是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解:

A.一水合氨是弱碱,存在NH3•H2O⇌NH4++OH-,所以氨水显碱性,故A正确;

B.铵盐都易溶于水,故B错误;

C.氨气能与硫酸反应,氨气不可以用浓硫酸进行干燥,故C错误;

D.NH3+HCl=NH4Cl中不存在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A.一水合氨是弱碱;

B.铵盐都易溶于水;

C.氨气能与硫酸反应;

D.存在化合价的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本题考查了氨气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注意把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和氨气的性质.

11.【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浓硝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明确二者性质区别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浓硝酸、浓硫酸都具有强的氧化性,常温下,遇到铁、铝都发生钝化,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敞口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浓硫酸溶剂质量增加,浓度降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敞口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浓硝酸溶质质量减少,浓度降低,故B正确;

C.浓硝酸不具有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故C错误;

D.铜分别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反应中,浓硫酸和浓硝酸都是部分被还原并生成相对应的盐,均体现了强氧化性和酸性,故D正确。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浓硫酸的性质,难度较小,掌握浓硫酸的特性:

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以及能够发生的反应是关键,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解答】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可用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还原性气体如:

硫化氢、碱性气体如:

氨气等气体,故A错误;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因而能使蔗糖脱水炭化,故B正确;

C.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与单质碳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C错误;

D.因为浓硫酸在常温下可使铁或铝钝化,因此常温下可用铁制或铝制容器储存浓硫酸,故D错误。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氮的固定、硫的化学性质、硫酸钡和氨气的用途等,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雷雨发庄稼”是指空气中的氮气在雷电作用下生成氮的化合物而被植物吸收,一定包含化学变化,故A正确;

B.点燃爆竹后,硫充分燃烧生成SO2,故B错误;

C.硫酸钡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并且不能被X射线透过,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故C正确;

D.氨气易液化,且液氨气化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故D正确。

故选B。

14.【答案】C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较为简单。

【解答】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一些酸性和中性气体,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使纸张碳化,故B正确;

C.浓硫酸可与铜反应生成SO2,体现强氧化性和酸性,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铝片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其进一步反应发生钝化,故D正确。

​故选C。

15.【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化学知识,涉及干电池、二次电池以及S、N的氧化物、汽车尾气的污染,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日常学习中的积累即可,难度不大。

【解答】

A.干电池是以胶糊状电解液来产生直流电的一次电池,故A正确; 

B.NO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SO2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故B正确;

C.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人为因素之一,故C正确; 

D.二次电池能连续多次使用,但不能无限使用,故D错误。

​故选D。

16.【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考查浓硫酸的性质,明确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强的氧化性是解题关键,注意浓硫酸吸水性与脱水性的区别。

【解答】

A.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物质,生成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反应中浓硫酸起到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的作用,故A错误;

B.白纸上滴加浓硫酸后变黑,体现浓硫酸脱水性,故B错误;

C.浓硫酸中硫酸分子难电离,主要以硫酸分子存在,故C正确;

D.浓硫酸具有:

吸水性、脱水小、强氧化性,稀硫酸不具有,所以二者性质不完全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17.【答案】B

【解析】解:

A.NH3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A错误;

B.混合气体间不反应,浓硫酸和混合气体也不反应,所以能干燥,故B正确;

C.浓硫酸能和HBr反应生成溴单质,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C错误;

D.浓硫酸能和硫化氢反应,且2H2S+SO2=3S+2H2O,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浓硫酸和被干燥气体的性质分析,浓硫酸具有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本题考查了气体的性质及气体的干燥和净化,难度不大,分析时要注意两个条件,一个是“能干燥”,一个是“混合气体能大量共存”,只有同时具备这俩条件才是正确选项.

18.【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气体的干燥与净化,为高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