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5983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docx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docx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电工电子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的技术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工技术相关知识和技术,熟悉直流电路基本知识,掌握电路基本理论,能用来对电路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计算。

理解各种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并能正确使用。

了解常用电工测量仪器仪表,掌握电工测量的基本方法。

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

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地位,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必备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依据,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熟练应用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求功率和判定电位高低;

2.能利用电流源、电压源的特性和电路的定理和方法熟练分析基本直流电路;

3.能简单分析并解决电路功率因数的提高问题;

4.能够用磁路的基本定律去分析各类变压器的用途和运行情况;

5.会用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正确描述和区分交流电的特性;

6.能够熟练分析三相对称电路的联接形式并简单计算对称负载及其它物理量;

7.能简单进行三相变压器的联接和维护;

8.能正确区分常见异步电动机的类型和维护。

2.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监督、评估。

2.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3.不断累积维修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

3.情感与价值目标

1.具有辩证思维和逻辑分析的意识和能力,科学务实的工作作风,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2.具有工程质量意识和工作规范意识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3.具备吃苦耐劳、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直流电路基础知识

1.相关知识

(1)库仑定律

(2)电场和电场强度

(3)电流

(4)电压和电位

(5)电源和电动势

(6)电阻和电阻定律

(7)电路和欧姆定律

(8)电能和电功率

(9)电源的最大输出效率

2.实践活动

(1)通过参观实验台,说出实验台面板的组成部分和各种电路元件名称。

(2)会分析简单的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

(3)实验操作伏安法测电阻,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

3.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交直流电路的相关知识,能看懂、会分析一般交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着重了解电路的特点及电路元件的性能。

4.考核与评价

本部分内容用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的手段包括闭卷(或开卷)考核、实验操作后的实践报告等。

其中基本知识的测试成绩占3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课堂表现记录)占30%、实践报告占40%。

(二)直流电路

1.相关知识

(1)电阻串联电路

(2)电阻并联电路

(3)电阻混联电路

(4)电池的联接

(5)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

(6)基尔霍夫定律

(7)支路电流法

(8)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9)戴维宁定理

2.实践活动

(1)实验操作验证各电路定律。

(2)实验操作验证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宁定律。

3.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宁定律。

会对实际电压源、电流源进行等效变换。

4.考核与评价

本部分内容采用采用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的手段包括闭卷(或开卷)考核、观测、现场操作等。

其中基本知识的测试成绩占3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考勤记录、课堂笔记、平时分段练习的成绩、自主学习的计划、练习的态度等)占30%、电工工具的使用操作占40%。

(三)电容器

1.相关知识

(1)电容器与电容

(2)电容器的参数和种类

(3)电容器的联接

(4)电容器中的电场能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容器和电容的定义与公式,并掌握电容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对电容器中的电场能进行计算。

3.考核与评价

本部分内容采用采用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的手段包括闭卷(或开卷)考核、观测、现场操作等。

其中基本知识的测试成绩占6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考勤记录、课堂笔记、平时分段练习的成绩、自主学习的计划、练习的态度等)占40%。

(四)磁与电磁

1.相关知识

(1)磁感应强度和磁通

(2)磁场强度

(3)铁磁物质的磁化和磁滞回线

(4)磁路的欧姆定律

(5)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6)电磁感应现象

(7)楞次定律

(8)电磁感应定律

(9)电感器

(10)自感与互感

(11)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12)涡流和磁屏蔽

(13)线圈中的磁场能

2.实践活动

(1)通过实验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2)实验验证楞次定律

3.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电流的磁效应,掌握磁场的基本物理量磁感应强度与磁通的定义和公式,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掌握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了解自感应与磁场能量,会熟练判断同名端。

4.考核与评价

本部分内容用目标评价、过程评价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的手段包括闭卷(或开卷)考核、学生模拟训练的现场操作。

其中试卷测试成绩占3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课堂表现记录)占30%、现场操作成绩占40%。

(五)正弦交流电路

1.相关知识

(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2)旋转相量与相量

(3)纯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纯电容电路

(4)RL串联电路

(5)RC串联电路

(6)RLC串联电路

(7)串联谐振电路

(8)实际线圈与电容并联电路

(9)并联谐振电路

(10)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2.实践活动

(1)实验验证纯电感、纯电容电路电流、电压间相位关系。

(2)验证RC串联电路的阻抗角和电压三角形。

(3)验证RLC串联电路的谐振条件。

(4)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3.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知道周期、频率、角频率的关系。

知道正弦交流电最大值与有效值关系。

掌握三个串联交流电路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了解串联谐振电路和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4.考核与评价

本部分内容用目标评价、过程评价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的手段包括闭卷(或开卷)考核、学生训练的现场操作。

其中试卷测试成绩占3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课堂表现记录)占30%、现场实验操作占40%。

(六)三相交流电路和电动机

1.相关知识

(1)三相交流电源

(2)三相负载的接法

(3)三相电路的功率

(4)安全用电

2.实践活动

(1)学习三相负载的星形与三角形联接的接线方法。

(2)验证对称三相负载时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

(3)理解中性线的作用。

3.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三相交流电源及线电压与相电压的关系。

掌握三相负载的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

熟练计算三相电路的功率,了解单相、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功能及其控制电路的一般形式,掌握常用电动机的一般使用方法。

熟悉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4.考核与评价

本部分内容采用采用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的手段包括闭卷(或开卷)考核、观测、现场操作等。

其中基本知识的测试成绩占2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考勤记录、课堂笔记、平时分段练习的成绩、自主学习的计划、练习的态度等)占30%;排查各故障现象的操作占30%;实验报告占10%;小组评价占10%,它包括乐于请教和帮助同学、小组活动协调和谐、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学习态度等。

(七)变压器

1.相关知识

(1)变压器的构造

(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变压器的功率和效率

(4)几种常用变压器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变压器的构造与作用,熟悉几种常用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会熟练计算变压器的工作效率。

3.考核与评价

本部分内容采用采用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的手段包括闭卷(或开卷)考核、观测、现场操作等。

其中基本知识的测试成绩占5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考勤记录、课堂笔记、平时分段练习的成绩、自主学习的计划、练习的态度等)占50%.

五、课程教学建议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遵循学生职业理论培养的基本规律,摆脱原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科体系,淡化学科中相互独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突出职业定向性。

在教学模式上采取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构形式,实行项目导向,案例分析。

在教学方法上将知识和技能隐含在工作任务中,将课堂教学活动的逻辑主线定位在实践活动上,理论知识的组合按照实践训练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

按照不同任务的特点,组合对应的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