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色彩运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5716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色彩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色彩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色彩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色彩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色彩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色彩运用.docx

《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色彩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色彩运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色彩运用.docx

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色彩运用

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色彩运用

姓名:

李月影

日期:

2016年3月11日

目录

1.杂志封面应用的基本要素

1.1杂志封面主题对色彩应用的要求(季节,特定事件)

1.2色彩的应用审美价值、独特风格与品牌文化的内在联系

1.3封面元素的整合

2.色彩组合的效果

2.1选择色相、明度和纯度的应用

2.2色彩与构图的定位

2.3色彩的情感语言

3.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色彩分析

3.1封面选择的依据

3.1特定月份期刊的案例解析

3.1.1地震专辑的视觉美学特征

3.1.2新疆专辑的视觉美学特征

 

内容提要

杂志封面的色彩运用对于体现杂志主题有着关键影响,通过色彩不同的组合应用而达到的视觉效果传达给读者的也有着不同的体验,优秀的封面色彩组合能够准确的体现杂志定位,吸引读者的眼光。

色彩作为封面设计中的要素,以和谐统一的形式出现或以富有冲击力的形式出现,都需要随着内容而调整,色彩与内容作为一个整体,相互协调,从而表现杂志主题。

创新思维对于色彩的应用及表现也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色彩运用分析,从而得到杂志封面的色彩运用对于体现杂志主题影响。

关键词:

杂志封面色彩情感色彩冲击力

1.杂志封面应用的基本要素

1.1杂志封面主题对色彩应用的要求

图1.1-1.4

不同的杂志类型有着不同的主题风格,时尚型的杂志偏好于追逐流行,色彩的运用丰富而多变,时而和谐柔和时而冲击力十足,科普类杂志相对而言在色彩的运用上则稳重许多,但大多期刊类杂志由于其出版时间的特性,都会根据季节进行封面色彩的调整,特定事件对于色彩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选择大多以自然风景为主,四季的变化在自然风景的体现上是明显的,春夏色调较为灵动活泼,秋色多彩温暖,而冬季色彩以冷色调为主。

面对地震或者雾霾等特定事件时,根据封面内容的特殊性,色彩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或配

 

合以追求统一性,或以对比的色彩突出其主题的争议性。

1.2色彩的应用审美价值、独特风格与品牌文化的内在联系

期刊杂志有着其自身的文化内涵,它的封面设计承担着传播企业品牌、文化的责任。

杂志封面设计不仅仅是某一期内容的载体与呈现,更应通过其设计传递人文关怀,从更深层次体现其封面对于审美价值的追求,给读者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刺激读者对于主题的思考。

所以作为一本科普性质的期刊杂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色彩选择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追逐美,更应借由色彩的传递其独特的风格,引领读者思考。

从而丰富其品牌文化内涵。

1.3封面元素的整合

封面是色彩、字体、构图、内容的多种元素的整合,色彩的运用应和整体相配合,互相协调,从而完美的表现主题。

2.色彩组合的效果

2.1选择色相、明度和纯度的应用

图2

杂志一般的色彩处理主要应该从色相、明度,纯度这几个属性来考虑。

如果杂志封面上没有冷暖色调的对比,就会感到缺乏活力,主题不突出从而导致其效果不明显;如果封面上没有明度深浅的对比,就会感到沉闷而压抑,没有丰富的层次感;如果封面上没有纯度的明显的对比,就会感到画面单调且缺乏特点。

在2014年第十期的封面选择中,杂志选择了利用水岸两色对比的原则,打

破了原有的单调感,将封面的主题内容放置于左下角,使得整个结构与色彩和谐统一。

为了达到整体上统一而和谐的色彩效果,制定相应的主题色,在设计相应封面时应根据原设计的要求的具体内容,将主打色和辅助色两个具体板块进行明度、纯度和色相的三要素上的变化,使杂志的整体色彩在统一和谐中求得变化。

2.2色彩与构图的定位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用色的数量越少成本越低,有利于商家和消费者的整体利益。

但封面设计的色彩是由书的内容与阅读对象的年龄、文化层次等特征所决定的。

因此,在色彩的运用要考虑具体内容的需要,尝试用多种不同色彩对比的组合效果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和思想。

图3

在构图时,应认真考虑各颜色部分的位置、面积及运动的诸多变化特征,这样能加强对比效果。

从而在读者的视觉中产生夺目的效果,加深读者对杂志的第一感觉。

在2013年第四期的封面设计中,编辑采取了色彩对比较强烈的航拍图片,利用大色块分割画面的构图方式吸引了读者的眼光。

2.3色彩的情感语言

色彩的冷、暖感和色彩本身并无具体的温度差别,是这些视觉色彩引起人们相对应的心理联想。

色彩的冷暖感觉,不仅表现在固定的色相上,而且在比较中还会显示其相对的倾向性。

艺术表现现实,因为艺术和现实都是具体的;但同时艺术不能脱离现实生活,

它是对现实意义的映射性的阐释,只有通过揭示现实的“情感本质”的主体的情感才能达到。

因此,艺术作品的真实不仅在于它重现了现实世界,而更在于它确切的表达了其中蕴含的情感。

因此,现实存在这一意义的承担的主体,需要审美意义的表征体的升华。

色彩是自然中的一种简单而丰富的自然现象,但人们却能从其中感受到色彩所传递的情感。

而且任何色彩的出现都影响着人们的情感。

色彩本身是没有固定情感内容的,但它能引起不同人群的心理活动。

人们的联想、习惯、审美意识等诸多因素给色彩带来了象征意义,我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色彩的自然界,当凭借多年的视觉经验与自然色彩产生一定火花时,就会使我们读懂其中色彩所蕴含传递出的情感,从而将这种情感投射于对应的色彩。

3.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色彩分析

3.1封面选择的依据

《中国国家地理》封面具有地理科普类杂志的鲜明的特征,从它的命名、封面构图到封面图片的选择,所有这些主题元素从不同的角度决定着此类杂志的主题风格,起着“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封面效果。

由于此类杂志定位的主要原因,封面的构图方式应该和杂志的定位相匹配。

目前整体可看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布局以红色的长方型为边框,封面上部处为杂志的固定的主标题、英文名及等静态元素,中间大部分空间均留给封面图片,封面的字体、颜色及文字的布局方位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改变,除非个别封面的图片颜色与标题颜色重合时,才会适当改变标题颜色,将文字与画面区别。

如在2015年第10期中,主标题的颜色便从常用的固定的纯白色改成了相对应的黑色,以求和白色的背景区分来,但总体上,仍沿袭一贯的主标题风格,体现了杂志封面选择上某些特定元素的均衡性。

 

图4

从整体上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构图从基本上体现了均衡性的特点,如果是风景图片,由近及远的延伸的角度、色彩变换的视觉层次,每一类元素的表现比例大致固定。

如果是人文图片,表现手法相对要丰富很多,但不论何种方式,构图的均衡性、对称性是该杂志一贯的风格上的坚持,也是这些特定使《中国国家地理》封面的视觉感知表现出鲜明的特色。

3.1特定月份期刊的案例解析

3.1.1地震专辑的视觉美学特征

图5

在对于地震专辑的封面选择中,中国国家地理并没有采用新闻杂志一贯乐于

采用的人文风貌为背景,而是根植于其科学本质,配合地震发生的成因图作为封面,展现了其视觉上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不仅仅以情动人,更是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成因。

在其卷首语中提及了封面选择的理由:

“第一张候选封面是倒塌的北川中学,第二张是地震后的北川县城,第三张是震后的紫坪铺水库。

其实我们还有很多可供选择的封面,不过都不符合我们期望的科学解读地震的初衷。

最终我们决定制作一张龙门山断裂带的剖面示意图,从而揭示汶川地震发生的原因。

在龙门山断裂带之下,红色部分代表地壳运动产生的能量,这些能量在断裂带的岩石圈下面长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断裂带上的某个点就开始断裂错动,使能量突然释放,这就造成了地震。

主震之后,地壳运动的能量沿着断裂带继续扩展,于是形成了众多余震。

这次地震岩石圈最初断裂的那个点则对应着汶川所在地区。

”[1]以简洁明了的地震剖面图占据整个封面的正中央,形成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对于其特定的读者群有着强烈的号召性与时效性,而从视觉表达上摒弃了风景的传达,而采取科普图文的形式从本质上体现了该杂志的主题定位。

3.1.2新疆专辑的视觉美学特征

图6

新疆专辑的封面选择上,该杂志选择了人文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新疆转场文化,使用航拍的俯瞰视角,整体基调还是延用一贯的红色主题,在其封面选择的解释中说明(20):

“受限于高山、盆地交织出现的复杂地形,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的牧民已经普遍禁牧、定居,不再长距离迁徙时,新疆的牧民至今仍然频繁、

 

长距离地转场于高山之巅和沙漠腹地,而且规模庞大,少时几万头(牲畜),多时上百万。

转场并不是一条直抵目的地的路线,而是在路上渐次完成的漫长过程——当春天来临,气温回升,牧人便带着牲畜群动身,从山前牧场一级级追逐着融化的雪线北上,秋天则是相反的过程,被大雪从山顶的夏牧场驱赶着逐级南下……这是一种如同等温线一样,随季节敏感变化的史诗般的游牧生活。

4号封面便拍自从前山春牧场迁往深山夏牧场途中,大队牲畜群在山坡上扬起沙土,远看如黄色瀑布般恢弘壮丽。

如夕阳般的金黄色彩笼罩着牧人,令人目眩。

这是仅在新疆才可见到的、绝对符号性的景观。

当这里的牧民也渐渐开始定居,而转场的方式也由徒步转为汽车(甚至火车)时,这景观更带有一种挽歌情怀。

”[2]而在人文与自然相关的封面选择上,封面的色彩定位与布局则显得更为精妙复杂,在最大程度上抓住读者的眼球,同时追求主题内容表现的统一。

 

引用:

[1]单之蔷.封面选择[J].中国国家地理,2008,第6期:

14.

[2]单之蔷.封面选择[J].中国国家地理,2013,第10期:

17.

参考文献:

【1】英,马尔科姆.巴纳德,常宁生译.理解视觉文化的方法.商务印书馆,2004

【2】德,孟建主编.图像时代:

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诠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英,约翰伯格,戴行钺译.观看之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著,倪伟译.视觉文化导论.江苏人民出版

社,2008

【5】法,德鲁西奥.迈耶,李玮,周水涛译.视觉美学.上海美术出版社,2010

【6】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7】美,保罗.莱斯特著,霍文利,史雪云,王海茹译.视觉传播一形象载动信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8

【8】强瑰,李晓洁,《中国国家地理》封面的视觉美学分析.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

【9】席跃良,李珠志,李鸿明.色彩与设计色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10

【10】何国兴.颜色科学[M].沈阳:

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

20-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