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第六小学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doc
《东城第六小学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城第六小学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城第六小学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
一、完善学校环境教育管理体系。
1、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提升办学品位,拓展并深化素质教育内涵的重要环节。
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融入到学校环境教育的全过程,将践行和责任有机结合起来。
2、成立机构:
2005年我校成立了学校“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组员由各教导主任、科级组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
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创建绿色学校实施方案;同时下设4个工作小组,由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分别任组长,负责环境教育的实施,研究确定各学科的渗透环境内容、执行与指导少先队环境活动实践,及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与管理等,有效推动学校环境教育全面开展。
3、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师生的环保素质。
起初,大多数教师认为绿色学校就是绿化校园,对绿色学校的意义和内涵不够深入。
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成为开展环境教育首要问题。
首先,学校利用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时间安排环境教育的全员培训,提高教师对创建绿色学校的认识,培养教师开展环境教育的能力和掌握环境教育的方法;其次,组织管理层和部分骨干教师到朝天小学、莞城步步高小学等省级绿色学校参观学习,进一步提高开展环境教育的水平及指导各学科、各部门开展环境教育的能力;再次,通过请上级领导授课讲座,学习环保文件、刊物、报纸等,促使我校教师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实施传授“绿色”科学知识,启迪“绿色”创建思维,培养“绿色”思想品德,灌输“绿色”价值观念,养成“绿色”行为习惯,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步入可持续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
几年来,教师的环境教育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每学年每个教师撰写环境教育论文不少于1篇,环境知识问卷每期不少于1次。
二、加强环境教育管理。
1、在实施环境教育过程中,我校坚持“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循序渐进,全体参与,全面提高”的原则,方法上实行以现行“以新课程标准为‘纲’,以现行各学科课本为‘本’,渗于课内,寓于课外,走出课堂,参与实践,形式多样,不断创新”。
为使学校环境教育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学校在此方面加强管理,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环境教育工作。
每学期制订近期计划和落实计划,定期召开环境教育会议,研究检查环境教育工作落实情况,做到有记录、有检查、有考核。
各部门的工作适当渗透环境教育,在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研活动等方面都有环境教育内容。
各学科备课时,找准环境教育与教材的结合点,避免为进行环境教育而进行环境教育,与环境教育密切的科学、综合实践、卫生健康、社会与品德等学科的环境教育开展得形式多样,内容生动;语文科随着环境教育在课内外的延伸,每期进行征文比赛;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环境调查等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浓厚,如调查东江水质、运河水质的调查报告及改善措施;几年来,所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取得较佳成绩,综合实践活动《饮食与健康》分别获得省市二、一等奖,《眼镜的小烦恼》获得省二等奖,《电动自行车知多少》获市三等奖。
2、抓住重大环境教育契机,深入开展环境教育宣传活动,使学生树立较强的环境观念和意识。
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广大学生接受环境教育,从而达到“意识、知识、态度、技能、参与”的培养目标。
所以我校始终把广大学生作为宣传教育的主要对象。
此外,学校在“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环境日”、“世界水日”、校“科技节”、“文明月”等活动期间,组织宣传活动,出版宣传墙报及倡议书,介绍环境知识,提倡环境道德。
此外,各班以环境保护为主题,采用多种形式,表达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和保护环境愿望。
组织学生进行了“环保杯”征文比赛、环境保护漫画作品征集、班级环境小报征集等活动;教导处举办了多次创绿专栏、爱绿护绿及各项主题活动。
从印发了环保知识宣传小报、环保调查以及环保意识分值测验,这几年环境教育活动中,我们可喜地感受到同学们环境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3、抓好资料的收集整理。
有专人负责环境教育的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
学校环境教育协调小组每年根据实际制定环境教育工作计划,重视档案工作的建设。
环境保护方面的档案材料包括文书、图片、照片、教案、录影等,所有的这些档案材料都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分类、整理、归档的,为学校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提供了真实有力的依据。
三、重视环境教育作用。
环境教育给学校教改不断带来新的成果。
在环境教育的实践中,我们认为坚持环境教育的方向是正确的,成果是丰硕的,在育人中的作用也是积极的。
1.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我们认为环境教育无疑提高了学生的环境认识水平,而且通过他们促进社区、学校和家庭环境意识的提高。
现在的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主力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环境知识水平的高低和环境意识的强弱。
同时,环境教育还锻炼了学生的工作意志和科学态度。
通过环境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环境意识得到了提高,养成维护清洁环境的自觉意识。
全体学生在校内外、不乱丢杂物、不乱倒垃圾、不乱吐痰、不乱画书桌、墙壁,不高声喧哗、不破坏绿化,自觉节约、回收资源;能够树立正确、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不用或少用对环境污染严重的、耗能高的商品。
全校师生都具有较强的环保参与意识,能够积极参加(组织)、响应各种环保行为,对社区、家庭改善环境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从而为改善一定范围内的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2.促进了校园绿化、净化和美化,加强了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是学校通过校园环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因素,它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其中绿化、净化、美化校园则是显性的物质环境。
在高起点实现校园绿色化的基础上,在学校环境教育的推动下,我校进一步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
同时,校内的文化生活如课余文化活动、兴趣小组都蓬勃发展,黑板报、宣传栏、讲座海报等使学校增添了教育气氛,这些都使学生在学校特有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创建“绿色学校”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是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校决心把这项工作坚持不懈抓好,并希能通过创建市、省、国家级绿色学校活动,把我校的办学水平推上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
创建绿色学校,培养环境教育素养
【内容摘要】创建绿色学校是为了实现了环境教育与学校诸系统、诸因素成功而完美的结合,实现了学生环境素养的提升。
绿色学校的建设是全面有效实施环境教育的最佳途径。
【要关键词】环境教育绿色学校知行合一绿色文化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主题词之一,这是人类面对越来越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的省思与行动。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几个国家政府和环境保护组织喊喊口号、组织几项活动或者通报几起环境事故、处理几个污染企业的事。
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团体及民众,都开始警觉到,环境问题是关乎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直至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命、生活、生产及发展的事,环境保护所需要的不只是过去那种口号式的“大家一起来”,也不仅仅是所谓的加强宣传、更新观念和强化环境意识,而是要看到个体、组织在环境中的角色和责任,从每一个人和每一个组织自身的生活、生产的每一小事、每一环节中去扎扎实实地践行,是要“从自我做起,与大家一起来”。
简言之,环境保护不仅需要宣传,更需要行动!
在我国,环境教育的“绿色”风潮也越刮越强,不仅深入我国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而且也已正式进入我们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之中。
“循环经济”的概念正在被大多数人接受,“绿色GDP”成为政府重要考核指标,“绿色消费”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
在这股“绿色”风潮中,企业开始转型,应用绿色管理系统,进行绿色规划、绿色生产、绿色设计、绿色包装、产品回收等,无论主动还是被动,“绿色”都已成为企业的必备考量。
而绿色社区、绿色单位、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则是在人们工作、生活场域内,人们对绿色环保的自觉践行。
人们开始主动思考:
在生活里、在工作中、在生产时,我们希望建立怎样的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我们以前所做的真的就是我们将来所希望的吗?
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生产中究竟应当如何做才能建立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万物的和谐美好?
在这样的时候,我们也不能不对我们已经开展了很多年的环境教育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当然包括我们的学校环境教育在内。
反思我们的学校环境教育,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口号多过行动,形式强过内容,重复低效,缺乏深度,等等。
究其原因,当然有许多主客观的因素,然而缺少一个合适的可以将环境教育诸因素整合在一起的抓手和平台,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绿色学校在环境教育中应运而生,它正是我们要找的这样的平台。
绿色学校建设可以有效地把环境教育的诸因素很好的整合起来,可以大大增强环境教育的可操作性。
环境教育在绿色学校建设中被具化成几方面可供操作和考评的具体工作。
目标具体了,内容清楚了,环境教育的效果就落在了实处。
近些年来,绿色学校在许多国家蓬勃发展,比如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德国等国,即是在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绿色学校的建设工作也都比我们大陆更为普及,也更有成效。
当然他们有的称绿色学校为“生态型学校”或“生态型校园”。
绿色学校不仅仅指校园自然环境的绿色化,更指校园人文环境的绿色化。
也就是说,绿色学校要建立起一种绿色文化。
学校绿色文化,体现在师生都要有强烈的环境意识,良好的环境素养,并在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自觉地去践行环保;学校绿色文化,体现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能够自觉地贯彻环境理念,比如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消耗、控制废物产生并尽可能回收或循环利用等等;学校绿色文化,体现在教师自觉地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及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有机融合。
学校是学生学习及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知识和素养不只从书本来,也从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来,透过许多隐性课程传递而来。
对于学生来说,其每天在校的生活时间大约占去其1/3的时间,如果是寄宿制学校,则会占去每周的5/7。
学校环境是学生主要的日常生活之所在,自然是学生非常关心的,学校生活的一切必然对学生成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虽然这种影响常被我们教育者所忽略,但谁也不能否认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却是最有效的。
正是基于此原因,绿色学校更强调一种绿色校园环境(自然的、人文的)的营造,学校里教师的生活、学生的生活、教师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交往以及师生间的对话,包括工作的、学习的、生活的等等内容都是环境的一部分,学生都将从中受到影响。
学生的在校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也涉及许多环境问题,比如垃圾、用水、用电、用纸等等,学校、师生在这许多司空见惯的生活行为中体现出来环境意识、环境态度、环境素养,是学校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尽管常常意识不到),对学校环境教育的效果产生着重要影响,对学生环境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绿色学校是知行合一的环境教育。
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必要的环境知识,形成一定的环境保护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观,还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习惯。
这些目标中,知行合一是关键,只有认识,没有行动,没有生活中的自觉环境行为,环境教育就无论如何不能说是成功的。
绿色学校建设重视学生的环境实践。
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充分意识到个体对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地践行环境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生活的具体细节中落实和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学生自觉参与到学校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及解决中,参与到学校各种环境主题活动中;学生主动关注当前及当地的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活动。
在这种直接参与和身体力行中,学生既享受环境问题解决的成果,也受到更为生动而有效的环境教育。
绿色学校要求学校成为环境理念的实践者,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社区。
社会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具体社区或单位构成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有赖于每一个社会组织都落实环境理念。
这其中,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实施者的学校,无论从其提高环境教育的实效性来说,还从其作为教育单位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