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区小学课堂四年级教学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5317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3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坻区小学课堂四年级教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宝坻区小学课堂四年级教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宝坻区小学课堂四年级教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宝坻区小学课堂四年级教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宝坻区小学课堂四年级教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宝坻区小学课堂四年级教学教案.docx

《宝坻区小学课堂四年级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坻区小学课堂四年级教学教案.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宝坻区小学课堂四年级教学教案.docx

宝坻区小学课堂四年级教学教案

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新授

 

三.巩固练习

 

四、课后小结:

1.全班汇报:

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

A加减混合。

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2)P5/做一做1、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教学反思

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主题图引入

 

二、新授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出示例3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出示例4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24×2+24÷2

        =48+12

        =60(元)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巩固练习

四、课后小结

 

 

P7/做一做1、2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学生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二)

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运算顺序:

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

 

教学反思

 

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位置与方向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方法

启发

教学手段

课件

课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设置情景

 

 

探究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如果你是赛手,你将从大本营向什么方向行进?

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

质疑:

1、知道吐鲁番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

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小组讨论:

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到大致方向。

小组讨论:

沿什么方向走就能保证赛手更准确、更快的找到目的地。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练习

 

三、课后延伸:

 

解决问题,寻找得出距离的方法。

 

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2、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

图上没有直接标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它呢?

仔细观察地图,你发现了什么?

护卫舰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

巡洋舰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

鱼雷艇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

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馆在电视塔东偏南60度的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小组试一试解决。

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度的方向;

博物馆在电视塔东偏南60度的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教学反思

 

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

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

教学手段

课件

课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观察书上插图

 

答疑解难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努内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

 

小组讨论

(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

(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2、汇报讨论结果

(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

(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

(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复习巩固

三、复习反馈

四、总结

完成做一做

完成练习第1、2两题

组织学生做游戏

(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

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

当堂汇报

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

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教学反思

 

 

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加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

教学手段

课件

课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主题图引入

二、新授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

40+56=56+40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学生提出问题

 

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板书:

a+b=b+a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

(88+104)+96=88+(104+96)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板书: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教师板书:

(a+b)+c=a+(b+c)

学生发现规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P28/做一做

P31/4、1

巡视指导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学生练习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88+104+96        104+96+88

                                       =192+96          =200+88

                                       =288(千米)     =288(千米)

 40+56=56+40                     (88+104)+96=88+(104+96)

             ┆(学生举例)              (69+172)+28=69+(172+28)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155+(145+207)=(155+145)+207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教学反思

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方法

讲授引导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主题图引入

 

二、新授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1)4×25=100(人)

    25×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P35/做一做1、2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a×b=b×a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

④字母表示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汇报。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教学反思

 

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乘法分配律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引导

教学手段

课件

课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铺垫导入

 

二、新授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6×25

   =150(人)

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

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P36/做一做

P38/5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

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板书: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1)(4+2)×25       

(2)4×25+2×25

                  (4+2)×25=4×25+2×25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教学反思

 

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减法性质和除法性质

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方法

对比引导

教学手段

课件

课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引入

 

二、新授

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

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

板书:

1035-235-497

1035-(497+235)

1035-497-203

1035-(497+203)

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独立解答。

 

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巩固练习

板书: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谁能试着用字母表示?

板书:

a-b-c=a-(b+c)

(1)一本书一共有234页,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汇报时对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优解法。

在其他的运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a+b+c=a+(b-c)

a×b×c=a×(b÷c)

a÷b÷c=a÷(b×c)

究竟哪个是对的呢?

请小组合作验证。

小组合作验证;可以采用代入数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等等。

小组选择自己认为可能的规律进行验证。

最后验证出第三个是正确的。

(1)填空:

436-236-150=436-(□+□)

480-(268+132)=480〇268〇132

1000-159-□=1000〇(□+441)

□-(217+443)=895-□-□

16÷2÷4=16÷(□〇□)

210÷(7×6)=210〇(7〇6)

□÷(25×7)=350〇(□〇□)

(2)判断:

638-(438+57=638-438+57

901-109-91=901-(109+91)

113-36-64=133-(36+64)

3456-(481+519)=3456-481-519

35÷14=350÷2÷7

3000÷4÷25=3000÷(4+25)

简算:

(1)1245-(245+673)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1275-(164+36)

(3)480-82-18

(4)673-84-71-45

(5)81÷3÷3

(6)210÷(7×6)

板书设计

连加、连除算式中的简算

(1)1035-235-497             

(1)1035-497-203            a+b+c=a+(b-c)

1035-497-235                   1035-203-497           a×b×c=a×(b÷c)

(2)1035-(497+235)           

(2)1035-(497+203)          

1035-235-497=1035-(497+235)  1035-497-203=1035-(497+203)  

教学反思

 

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重点

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课件

课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铺垫孕伏

(1)0.1是(    )分之一。

    0.7里有(   )个0.1。

(2)10个0.1是(   )。

      10个0.01是(   )。

(3) 写成小数是(   )。

    写成小数是(    )。

(4)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二、探究新知

 

巩固发展

 

全课小结

 

独立作业:

1、导入新课:

 

2.教学小数的产生

 

3.教学小数的意义

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

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

生和意义。

(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发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题:

(用整数表示结果)

1000÷10=    100÷10=   10÷10=  1÷10=

(3)总结:

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

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1、启发学生: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

3份呢?

2、引导学生口述:

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成0.1米?

3、总结: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

4、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投影出示)。

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1、出示0.457,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分之一?

2.判断:

(1)0.40里面有4个0.01()

(2)35克=0.35千克()

3.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9    0.09       0.0359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教学反思

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小数的写法

使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读、写小数。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课件

课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