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立项申报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5132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立项申报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立项申报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立项申报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立项申报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立项申报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立项申报书.docx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立项申报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立项申报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立项申报书.docx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立项申报书

附件1

课题编号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立 项 申报书

课题名称传统文化与教学相融合的研究

学科分类

主持人姓名屈艳萍

所在单位兰考县城关乡朱庄小学

填表日期2014.5

河南省教育厅制

填表说明

一、申报书各项内容用黑色签字笔如实填写或电脑打印,要求语言严谨,字迹清晰。

二、申报书需报送一式3份,A4纸复印,左侧装订。

三、课题主持人限1人,须为中级及以上职称;主要成员限5人以内(不包括主持人)。

四、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和厅直各中小学校负责申报的组织工作。

五、材料报送

通信地址: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南三路12号

     河南省基础教研室课题办(415室)

邮政编码:

联系人:

杨伟东 申宣成

联系电话:

0371- 

电子邮箱:

hnjysktb@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传统文化与教学相融合的研究

主持人姓名

屈艳萍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

1980.3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小学高级

研究专长

教学

工作单位

全称

兰考县城关乡朱庄小学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主要成员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工作单位

袁胜欣

1981.4

小学一级

兰考县城关乡朱庄小学

张丽英

1972.10

中学一级

兰考县城关乡第四初中

张晓俊

1978.2

小学高级

兰考县城关乡朱庄小学

郭桂香

1979.10

小学一级

兰考县城关乡朱庄小学

魏艳霞

1980.6

小学一级

兰考县城关乡朱庄小学

最终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

计划起止时间

2014.6---2016.6

经费预算

5000元

二、课题设计论证

问题的提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等。

(可加页)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现代文明在生活中上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统文化却在历史的夹缝中企求生存的空间,人们在放眼看世界的同时,淡忘了根植于五千年文明史中的文化积淀。

如今,传统文化在当代青少年身上严重缺失。

文化语境中浅文化、风俗文化、网络文化泛滥,青少年一代面临着传统文化的断裂,“民族精神”的缺位。

我们不得不感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河流正面临着断流的危机,长此以往,我们将失去我们可贵的精神家园。

我们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承者,有责任和义务去为挽救即将流失的民族文化,重新找回心灵的归宿。

因此,我们试图从挖掘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入手,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追求,感受传统文化中人们崇尚的真、善、美,从而健全学生的品格,树立他们崇尚民族文化的信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学科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作用,提出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

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忽略或是极不妥当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导致了教学完全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更导致了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和语文素养的停滞不前。

在此种背景下,我校组织全校语文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在多次论证后最后提出了《传统文化与教学相融合的研究》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题组通过多种途径深入调研后认为,国内外很少有人对这个课题进行专门的研究,有的或者只是对“民族文化”本身的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如云南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尹绍亭编著的《中国民族文化专题研究丛书》,以专题的形式多方面、多角度地探讨中国各民族的民族生态,生产生活、社会结构,婚姻家庭,礼仪节庆、信仰禁忌、语言文字、科技文艺等方面的传统文化与文化变迁;有的或者只对“语文新课程”的研究,如华东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的关于《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的研究较有深度和推广价值。

而把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研究还不多见,这就为本课题展开深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广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

建构主义的理念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极主动地吸收与消化。

3、《中学课程标准》。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一)、研究预期目标:

我们设定该课题的预期研究目标是:

在理论上,研究新时期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内容、特点和生成规律;在实践上,探求一种符合农村中学实际的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运作机制和运作方式,以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具体说来,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应着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我们拟定让实验老师实现如下目标:

①学习较为系统的传统文化知识,在更为广阔的人文生活视界下,进行广泛的阅读,汲取人类的文明,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素养;②掌握科学先进的教学理论知识,体会教育理论的精髓,并从中悟出精神、形成思想,在理论上正本清源,走向教育理论的源头;③拥有深刻和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进入更广阔的语文专业书籍空间展开阅读,并且要读得深读得透,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④形成较强的开展课题各项研究的能力。

第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进步,通过系统和长期的教学,我们拟定主要在学生身上实现如下目标:

①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切热爱之情;②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认与了解;③在各项学习中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三,在传统文化与语文学习的融合策略上,我们主要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梳理归类,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学习和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原则及方法:

1、实验对象:

学校实验班全体教师及学生。

2、研究的原则:

①自主性原则: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是教学卓有成效的基本保证。

②综合性原则:

传统文化的内容浩如烟海,教师应身体力行并引导学生多方搜集,细心整合,以保证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这是由该课题研究的内容决定的。

③适量性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寻求与传统文化的最佳整合,就要求在保证教学内容充实前提下还要注意内容安排上的适量,否则就会出现多而不精、多而凌乱等现象。

④创造性原则:

我们通过教学不仅仅是要教学生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在灿烂的传统文化中找到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3、研究的方法:

①调查研究法:

从实际出发,在调查中发现问题并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和基础。

②实践研究法:

真知出自于实践,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校情的科学教学思路与方法。

③文献研究法:

引进先进教育思想与补充教学资源。

④经验总结法:

分阶段分周期及时整理资料总结经验,并指导下一轮工作。

三、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从选题角度上看,本课题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摆在首要位置,强调了语文学科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作用,提出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

而语文又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基础性的学科,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让学生既学文化,又学做人,语文教学之舟才能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又能吮吸着鲜活的时代气息扬帆远航,同时也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本研究从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外积累等方面全方位研究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策略,从而能有效地保护、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固守我们民族的根脉、保护民族文化的DNA,让每一位学生的文化底蕴得到培植。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课题的研究方法

1、运用文献学方法,搜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对此问题作历时性的梳理和分析。

2、组织和举办公开课和研究课,对本课题的阶段性成功进行分析、研究和论证。

3、采用案例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搜集到的材料和案例作从点到面的分析,演绎出课堂教学设计创新中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4、进行理论分析,解决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得出结论。

(二)课题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4年6月——2016年6月,共分为五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

调研、动员、组织学习阶段(2014年6月—2014年10月)

1、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传统文化教育状况。

2、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教学讨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探讨传统文化与教学相融合的方法与途径。

3、组织课题组成员赴外地先进学校学习传统文化与教学相融合的先进经验。

第二阶段:

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4月)

1、学校成立《传统文化与教学相融合的研究  》课题组,明确分工,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各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践,上研究课。

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3、学校为传统文化与教学相融合的研究积极创设条件:

配置现代化教学设施,增添学习资料、加强教师教研学习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

4、积极开展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课题组研究课等。

第三阶段:

深入实践阶段(2015年5月—2015年9月)

1、课题组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

负责人要带头上研究课,课题组每周要推出至少两节组内研究课,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2、每个年级设两个教学实验班,实验班老师加强学习和交流,课题组组织实验班老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

3、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研究。

4、定期开展验收课活动。

第四阶段:

全面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2月)

1、课题组成员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两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

2、加强学习和交流,积累经验。

学校每周组织两节校级示范课,推广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

使各学科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3、依据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组织开展人人上达标课活动,全面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第五阶段:

总结深化阶段(2016年3月—2016年6月)

1、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

2、及时总结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学习简报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

3、对研究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总结出具有我校特色的传统文化与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障

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基础与分工;研究安排与预期成果;主要参考文献;实验设施与经费保障等。

(可加页)

一、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基础及分工:

(一)、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基础:

本课题负责人:

屈艳萍,女,1978.年9月出生,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现担任六年级语文课兼班主任。

从教十余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是学校课改带头人,有超前的教学理念、较高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成绩显著,2010论文获省级一等奖;2012年被市教研室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13年被县教研室评为优质课教师。

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

张丽英,女,1972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担任八年级数学课,从教十余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教学理念超前,教学能力强,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显著,2009年在县级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获省级二等奖。

袁胜欣,女,1981年4月出生,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现担任五年级语文课兼班主任,从教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基本功扎实,教法灵活,在课堂教学上有独到的见解和实践,理念新,能力强,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效果显著。

曾被评为市级优秀辅导教师,县级优质课教师,论文获市级一等奖。

张晓俊,女,1978年2月出生,本科学历,小学高级级教师,现担任五年级体育课,基本功扎实,教法灵活,富有创新精神,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能力培养,很受学生欢迎。

多次在县级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市县级奖。

郭桂香,女,1979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现担任五年级语文课,从教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理念新,能力强,有很强的进取心,锐意课改,成绩显著。

2007年获县级优质课一等奖,2009年获县级教学技能二等奖,2010年被县教体局评为教学能手。

魏艳霞,女,1980年6月出生,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担任六年级数学课,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基本功扎实,教法灵活,富有创新精神,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能力培养,很受学生欢迎。

曾被评为县级优质课一等奖,论文获市级一等奖。

(二)、课题组成员的分工:

课题负责人:

屈艳萍(全面负责本课题的规划与实施)

成 员:

张丽英袁胜欣(负责本课题研究的文字材料撰写工作)

张晓俊郭桂香魏艳霞(负责本课题研究所需素材的收集及实践工作)

二、课题研究的安排与预期成果

(一)、研究安排: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4年6月——2016年6月,共分为五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

调研、动员、组织学习阶段(2014年6月—2014年10月)

1、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传统文化教育状况。

2、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教学讨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探讨传统文化与教学相融合的方法与途径。

3、组织课题组成员赴外地先进学校学习传统文化与教学相融合的先进经验。

第二阶段:

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4月)

1、学校成立《传统文化与教学相融合的研究  》课题组,明确分工,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各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践,上研究课。

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3、学校为传统文化与教学相融合的研究积极创设条件:

配置现代化教学设施,增添学习资料、加强教师教研学习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

4、积极开展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课题组研究课等。

第三阶段:

深入实践阶段(2015年5月—2015年9月)

1、课题组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

负责人要带头上研究课,课题组每周要推出至少两节组内研究课,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2、每个年级设两个教学实验班,实验班老师加强学习和交流,课题组组织实验班老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

3、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研究。

4、定期开展验收课活动。

第四阶段:

全面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2月)

1、课题组成员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两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

2、加强学习和交流,积累经验。

学校每周组织两节校级示范课,推广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

使各学科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3、依据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组织开展人人上达标课活动,全面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第五阶段:

总结深化阶段(2016年3月—2016年6月)

1、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

2、及时总结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学习简报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

3、对研究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总结出具有我校特色的传统文化与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的预期成果:

1、通过课题研究,造就一批教育观念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师,让他们成为我校教学的骨干力量。

(1)更新课堂教学观念。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理论的不断学习,使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在观念上从以前的“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拓展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2)提高思想意识。

课题组成员通过交流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积极学习培训,撰写教研论文,提高科研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不仅要造就一批教育观念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师,还要使学生发生变化,能力得到提高。

(1)创新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传统文化熏陶学生。

(2)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学生能力。

例如:

诗歌朗诵会、经典诵读比赛,从而提高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文言文理解阅读能力并掌握传统文化节日的知识。

实施“亲近经典”工程,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不但知道并牢记许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且将之贯穿于自己的行动当中。

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变得有礼貌,尊老爱幼等等。

三、主要参考文献:

1、加德纳《心智的结构》

2、布鲁姆《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4、李春仁、高会宗《素质教育的现状、难点和对策》2002.6

5、李亚东《跨越素质教育的误区》2003.2

6、朱永新《享受教育》

四、实施设施及经费保障

(一)课题研究所需的保障条件

1、硬件设施:

我校是市级科研先进单位,市级示范性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一直处于全县领先地位,教育教学质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县榜首,2007年12月代表河南省顺利通过国家“两基”验收。

我校有良好的教育科研传统,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有优越的科研条件。

图书室、微机室、实验室等一应俱全,其中实验室达省二类标准,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本课题是我校重点课题,学校在组织、政策、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2、智力保障:

课题组成员均有大专以上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以上职称,在教育教学方面都进行过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撰写了多篇与本课题有关的论文,在省市级论文评选中多次获奖。

他们经验丰富,教育理念超前,都是我校课改的骨干教师,曾主持或参与过市级以上课题研究。

他们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突出的实践成绩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他们有能力、有信心、有决心圆满完成本课题的科研任务。

在课题研究之前,课题组成员已查阅并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和资料,详细了解了国内外与本课题有关的科研现状,在我校师生中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邀请市县级教育专家作讲座,邀请优秀教师来我校上示范课,配置课题研究所需的学习资料,组织部分课题组教师到外地观摩学习等。

3、制度保障。

制定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制定教研激励制度。

4、物质保障。

设置专项研究经费,及时配备课题研究中所需的各种教学辅助工具。

五、课题的准备条件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研究,成立课题研究的管理机构,制定规章制度,提供课题研究的一切资源,形成个体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

(2)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教师通过反思课堂、研究课堂、延伸课堂,探索创建高效课堂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一)资料准备情况

1、资料准备情况:

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语文新课标并订阅有关高效课堂方面的报刊杂志,参阅了大量成功的经验和案例,学校购买了山东杜郎口、江苏洋思等学校的观摩课光碟和大量有关高效课堂的理论书籍,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目前根据课题展开了准备工作,进行调研并进行了文献搜集工作。

制定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方案。

确定课题,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开展研读活动,加深对高效课堂的认识,提高自身业务理论水平。

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计划、成立课题实施小组,协调分工,明确职责。

总之,课题组成员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在教育教学方面都进行过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撰写了多篇与本课题有关的论文,在省市级论文评选中多次获奖。

他们经验丰富,教育理念超前,是我校课改的骨干教师,曾主持或参与过市级以上课题研究,他们有能力、有信心、有决心圆满完成本课题的科研任务。

四、立项评审意见

项目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盖章

年月日

市教育局或相关单位意见

 

盖章

年月日

专家组意见:

 

组长签字:

年月日

教育厅审批意见:

 

           盖章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