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小暑.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5009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文化小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华文化小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华文化小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华文化小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华文化小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文化小暑.docx

《中华文化小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文化小暑.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华文化小暑.docx

中华文化小暑

中华文化小暑

【篇一:

中国文化试卷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步辇图

1、《春秋左氏传》

简称《左传》,相传为春秋时鲁左丘明所撰。

其以《春秋》为本,记载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四年间二百六十年史事,也保存了一些古代传说,共18万字。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

它表现在:

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2、“临川四梦”

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四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名剧《紫箫记》(后改为《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都与“梦”有关,有因为汤显祖出生于江西临川,所以四戏被合称为“临川四梦”。

3、文学研究会

“文研会”是我国现代第一个大型的文学社团。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发起人是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

革新后的《小说月报》是“文研会”的会刊。

“文研会”主张文学要为人生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并提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他们创作一批所谓“问题小说”。

4、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文学创作流派,专指在“文革”过去之后诞生的不少暴露内心伤痕和经历的文学思潮。

1977年刘心武推出《班主任》,其后卢新华又推出《伤痕》,这两篇小说成为早期“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品。

“伤痕文学”作品所讲述的悲情故事,唤醒了中国人内心感情中久遭压抑的一面,成为当时关于思想解放和艺术民主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由于“伤痕文学”的政治意义大于文学意义,自其问世后即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四、论述题(需答300字以上,10分)

简要评述《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在依据正史,博采传说的基础上加以创造,虚实结合,巧妙构思,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如“三顾茅庐”是史实,但“三顾”的具体情节,则完全是根据史料和传说虚构而成。

《三国演义》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特别是曹操、关羽、诸葛亮等主要人物,无不个性突出,形象鲜明,有血有肉。

如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智慧、才干特别是预见性,在战胜老谋深算的曹操、才华四溢的周瑜时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三国演义》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赤壁之战等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战争,成为写古代战例的典范作品。

《三国演义》的语言、文风也很有特点。

“文不甚深”,“非俗非虚”,正是《三国演义》相当突出的语言特点。

中国文化(4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的文化,最能反映母系氏族公社的文化特征。

因其遗物中常有彩陶,所以又称“彩陶文化”。

2、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制成了最初的指南工具司南。

3、孙子兵法是中国第一部研究军事理论的著作。

4、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被后人尊为“医圣”。

5、公元7世纪,佛教从印度和中国内地传入西藏地区,与藏族文化融合形成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6、东汉和帝时,蔡伦总结民间造纸经验,造出了轻便而又经济适用的纸,人们称这种纸为蔡侯纸。

7、在中国,笔、墨、纸、砚被合称为文房四宝。

8、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是清代编撰的四库全书。

9、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和九华山并称为佛教四大名山。

10、在当代中国,壮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二、选择填空(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到横线上,每空1分,共10分)

1、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a、李悝b、吴起c、商鞅d、韩非子

2、佛教是在

a、战国时期b、西汉初年c、两汉之际d、东汉末年

3、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a、伏羲b、黄帝c、尧d、舜

4、中国古代的科学制度产生于。

a、汉代b、隋代c、唐代d、宋代

5、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当时他用的是

a、泥活字b、锡活字c、铅活字d、木活字

6、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其中“乡试”是在

a、乡一级b、县一级c、州一级d、省一级

7、在中国历史上,

a、魏源b、张之洞c、林则徐d、康有为

8、中国现存最大并保存完好的皇家园林是。

a、颐和园b、圆明园c、北海公园d、承德避暑山庄

9、

a、广西壮族自治区b、云南省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内蒙古自治区

10、是中医学最古老而完整的典籍,它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a、《黄帝内经》b、《脉经》c、《伤寒杂病论》d、《诸病源侯论》

三、词语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道教

2、梨园

四、论述题(需答300字以上,10分)

简论郑和下西洋对中外交流的影响。

2002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知识试卷

中国文学(6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先秦历史散文著作《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国别史____。

2、汉末聚集在“三曹”父子身边的一批文人史称___建安七子____。

3、代表着南朝民歌最高艺术成就的作品是抒情长诗__西洲曲_____。

4、文学史上山水诗取代玄言诗的重大变化发生在_南朝的宋初______。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盛唐诗人__岑参___的名句。

6、宋元南戏最初流行于浙东沿海地区,被称为__温州杂剧_____。

7酸甜乐府。

8金瓶梅

9、明代与“公安派”同时起来反对拟古主义的另一文学流派是__竟陵派____。

10阅微草堂笔记

11、“五四”新文化运动量初的阵地是创刊于1915年9月的___新青年____。

12、鲁迅先生的第三部小说集是具有杂文化小说特色的__故事新编_____。

13、后期“新月派”人物中有“雨巷诗人”美称的是__戴望舒_____。

14、20年代小说创作的三大潮流是:

问题小说、__自叙传抒情_小说和乡土小说。

15、茅盾先生曾称赞叶圣陶的长篇小说__倪焕之_____是“扛鼎之作”。

二、选择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出自先秦散文著作___战国策______。

2、《楚辞》中为祭祀神灵而作的一组乐舞歌词谓之___九歌_______。

3、文学史上广受赞誉的《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____《文选》___。

4、以《三都赋》赢得“洛阳纸贵”声誉者是晋代文学家___左思______。

5、唐代诗坛上被推为“五言长城”的诗人是___刘长卿___。

6、宋代文人中明确提出“词别是一家”见解的是___苏轼______。

7、元代优秀爱情题材剧《梧桐雨》的作者是___白朴______。

8、元末明初流行的南戏《拜月亭记》作者相传为__施惠_______。

9、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李贽的文学创作上倡导___童心说______。

10、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堪称“诗界革命”先驱是是近代诗人___黄遵宪______。

11、如果说郭沫若的《女神》是诗的《呐喊》,那么他写于1921~22年间的__星空____就是诗的《彷徨》。

12、通过病态与感伤人格描写揭示“时代病”的小说可以__郁达夫__的《沉沦》为代表。

13、茅盾是沈德鸿(字雁冰)先生发表第一篇小说__《幻灭》________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14、以《大堰河,我的褓姆》享誉文坛,有“吹芦笛的诗人”之称者是___艾青______。

15、林道静、卢嘉川是小说__青春之歌______中的主要人物。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元曲

元代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包括元杂剧和散曲。

元杂剧是一种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戏曲艺术。

为平民百姓喜闻乐见。

散曲是由诗词演变而来、可以配乐演唱的歌曲,起源于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

形式简单,坦率真挚,清新纯朴,所以会受到人民喜爱。

2、拟话本

短篇白话小说。

是明代文人模拟宋元话本写作的案头文学。

冯梦龙是其代表作家。

他毕生尽力于整理通俗文学,他编选加工的著名小说集“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对明代市民生活、道德意识都有深刻反映。

其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篇是最优秀的代表作。

在冯梦龙影响下,凌濛初也编写了有名的“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收入小说78篇。

对市民意识的社会思潮有了一定的反映。

3、“山药蛋”派

四、论述题(共两题,每题答案不少于300字,共18分)

1、简要评述中唐“新乐府运动”对乐府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思想上,汉乐府民歌继承并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广泛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痛苦生活,反映了两汉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面貌,同时还深刻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思想感情。

具体表现为:

1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反抗。

2对战争和徭役的揭露。

3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的抗议。

4讽刺统治者卖官的政治丑剧和权门豪家的荒淫生活。

艺术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成熟的发展阶段。

它的高度艺术性表现在:

1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

2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

3形式的自由和多样。

4有的作品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2、简要分析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意义。

中国文化(4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2分)

1、距今7000年左右长江流域文化区的代表性文化是___河姆渡_____文化。

2、编钟为___商周_____时期的乐器。

3、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是中国的___金刚经_____。

4、“六礼”这一婚俗起始于___周_____代。

5、战国时期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位于现在的___陕西_____省。

6、中国姓氏的来源十分复杂,司马这个姓是以___官职_____为姓的。

7、中国在汉代正式形成了封建教育体系,明确规定郡国设学,乡设_庠(古代的学校)。

8、公元754年,冒死东渡日本成了日本律宗始祖的是中国名僧__鉴真______。

9、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__四川盆地____被称为中国的“四大盆地”。

10、通常人们所说的中国“四大菜系”,指的是鲁菜、川菜、粤菜和___淮菜_____。

11、中国的园林大致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宅园林、公共园林和___寺庙园林___四大类。

12、从总体上说,中国人突出的是对天地、君师与__祖先______的崇拜。

二、选择填空(将正确的选择写在横线上,每题1分,共10分)

1、宋代在原有十二部经书的基础上加入了________,成了后人所说的“十三经“。

a、《孟子》b、《孝经》c、《论语》d、《尚书》

2、茶最早是被人们当作________来使用的。

a、调料b、饮料c、药物d、食物

3、据最新发现,中国在________时代就有了“十二生肖“的说法。

a、周朝b、先秦c、东汉d、魏晋

4、“东南名园之冠”指的是________。

a、扬州的“个园”b、上海的“豫园”c、苏州的“拙政园”d、无锡的“寄畅园”

5、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人口数量相关很大,人口最多的超过1500万,人口最少的在________以下。

a、一万b、五万c、十万d、二十万

6、经史子集是中国图书的一种分类方法,它起始于_____,四库全书就是按照这种方法编选的。

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7、流芳百世的《兰亭序》是著名书法家________的作品。

a、王献之b、柳公权c、颜真卿d、王羲之

8、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精确程度领先于欧洲________年。

a、100年b、500年c、800年d、1000年

9、由张栻、朱熹、吕祖谦和___持的四个书院是南宋时期全国最有影响的理学学术中心。

a、张载b、王阳明c、陆九渊d、程颐

10、利马窦来华传教大致是在________。

a、明中期b、明晚期c、明清之间d、清初期

三、名词解释(共两题,每题4分,共8分)

1、二十四节气

为了让历法更好地配合天象和自然季节,用以安排农业生产,古人创制了“二十四节气”。

所谓二十四节气是指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

因其位置不同,其所反映的气温、物候、雨量变化也不同。

古人以此变化来确定它们的名称,依次为: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纪传体

司马迁的《史记》是这一类史书的开端,此后历代相沿,成为我国记载正史的主要体裁。

纪传体以人为纲,穿插史实,并用专章记载典章制度。

如果说编年体是以纵记史,那么纪传体就是以横记史。

具体写法,《史记》首创“本纪”(记述帝王事迹)、“年表”(按年月简列历史大事和人物)、“世

家”(记述诸侯、圣哲名人事迹)、“书”(记述典章制度,《汉书》以后改称“志”)、“列传”(记述其他历史人物)。

四、论述题(需答300字左右,10分)

简析中国古代科学的基本特点。

从中国科学技术本身来说,它具有强烈的实用性特点,一切学科、一切研究,都以“国家”的实用为最终目的。

比如天文学就是为王朝的一统天下寻求“授命于天”的根据;中国古代的农学也很发达,仅农书即达三百余种,但它是历代王朝“以农立国”和“民以食为天”的一种反映;即使是著名的“四大发明”,也与国家的实用目的有关。

因此,中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大多是经验型的总结,而不是理论型的探讨,所记各项发明,都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企图在某一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

从研究方法来说,中国科技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究,重视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而不是把研究对象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分离出来,独立研究它们的实体和属性,细致探讨它们的奥秘。

正是这些原因,使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没有朝着现代化的道路发展。

2001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知识试卷

(时间:

150分钟)

中国文学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神话故事出自____山海经__________。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是____《离骚》_________中的名句。

1、谢灵运是南朝时期扭转玄言诗风,开创___山水诗_________派的关键人物。

2、被称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一诗的作者是___王昌龄_。

3、“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出自词人____柳永_______的《望海潮》(东南形胜)。

4、“三言二拍”中的“三言”具体是指《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及__警世通言_。

5、汤显祖的《紫钗记》、《邯鄣记》、《南柯记》和《牡丹亭》合称____临川四梦_______。

6、清中叶,代表人物为方苞、刘大木魁、姚鼐的著名散文流派称作____桐城派_______。

7、清代传奇的杰作当推洪升的《长生殿》和___孔尚任_______的《桃花扇》。

10、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为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刘鄂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和_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________。

11、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鲁迅小说集是___呐喊和彷徨________。

12、“五四”时期出版的中国第一部新诗集是___胡适《尝试集》________。

13、巴金的小说《雾》、《雨》、《电》合称___爱情三部曲__________。

14、现代小说史上善于创造“市民世界”的作家是____老舍_______。

15、“陈奂生”系列小说的作者是___高晓声______。

二、选择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汉赋《子虚赋》和《上林赋》是___司马相如_______的代表作品。

2、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乐府诗《燕歌行》系__曹丕________所作。

3、我国第一部专评五言诗的文学批评论著是__《诗品》_________。

4、沈约等提出“四声八病”之说,创作__永明体___诗,为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__《使至塞上》___一诗中的名句。

7、唐代散文作家以山水游记著称的是__柳宗元________。

8、《西厢记》中____红娘_______的是该剧中对封建礼教最具冲击力的女性形象。

9、中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___金瓶梅_________。

10、《红楼梦》写出了所谓“乾隆盛世”具有代表性的___贾王史薛__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

【篇二: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过程与能力:

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

相关多媒体、春秋战国古代文字图[教学过程]

【篇三:

2016届高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

2016届高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

(每小题3分,共计150分,时间共60分钟)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填在对应答题卡上

1、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古代的“及笄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指称的年龄分别是:

()

a、15岁、20岁、30岁、40岁

b、女子15岁、男子20岁、50岁、60岁

c、女子15岁、男子20岁、30岁、40岁

d、13岁、20岁、30岁、50岁

2、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

“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

()

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

3、“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

可以理解为:

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为阳,照不到的地方为阴。

山北当然照不到,为阴;水的北岸正对着太阳,为阳。

反之亦然。

所以,水南为阴,水北为阳。

例如:

“江阴”、“汉阳”、“衡阳”、“华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江南岸、汉水的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

b、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北边、华山的南边

c、长江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

d、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南边

4、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四史乃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而“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精华。

“前四史”是指:

()

a、《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b、《国语》、《左传》、《战国策》、《史记》

c、《左传》、《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

d、《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

5、《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

“四库”是指:

()

a、仁、义、礼、智b、经、史、子、集

c、诗、书、礼、易d、礼、乐、书、数

6、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提出,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其中“四书”是指:

()

a、《诗经》、《尚书》、《周易》和《春秋》

b、《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c、《国语》、《左传》、《礼记》和《春秋》

d、《诗经》、《尚书》、《礼记》和《周易》

7、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

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国君对山神的祭祀联系在一起的。

其中“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分别指的是:

()

a、恒山、嵩山、泰山、华山、衡山b、华山、衡山、恒山、嵩山、泰山

c、衡山、恒山、嵩山、泰山、华山d、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8、我国古代史书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历史散文,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

史书编排体例分为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历史)、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反映历史)、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记叙历史)、记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记载历史;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

下面对《史记》、《左传》、《战国策》、《汉书》编排体例判断正确的是:

()

a、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通史b、通史、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断代史d、通史、编年体、国别体、通史

9、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下面关于“月相纪日法”用法分析正确的是:

()

①《五人墓碑记》:

“在丁卯三月之望”,“望”阴历三月十五日。

③《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就是阴历七月十六日。

④“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

”“朔日”指六月初一至初九。

⑤“道光元年辛巳冬十月朔五日”,“朔五日”指这个月初五。

⑥“正月晦日巷死。

”“晦日”,正月末的一天。

⑦“宋嘉定宁宗八年乙亥四月朔四日”,“朔四日”指这个月初四。

a、①③④b、②⑤⑥c、③④⑦d、③⑤⑦

10、《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有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下面对《诗经》“六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颂”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共105篇。

b、“风”是国风,即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诗经》中的精华,共305篇。

c、“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先用其它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

d、“赋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11、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是指在中国民间以口头、文稿等形式流传最为宽广、影响最大的四个神话传说。

它们是:

()

a、“大禹传说”、“愚公移山传说”、“鲁班传说”、“孟姜女”

b、“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大禹传说”

c、“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d、“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大禹传说”、“鲁班传说”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