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发展脉络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4590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发展脉络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发展脉络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发展脉络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发展脉络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发展脉络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发展脉络人教版.docx

《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发展脉络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发展脉络人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发展脉络人教版.docx

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发展脉络人教版

中国历史发展脉络

一、中国古代史

(一)原始社会

1、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火耕)石器锄耕(耜耕)。

2、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3、文化:

原始文字起源于“文字图画”;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画等。

(二)奴隶社会

1、夏:

2、商:

手工业:

原始瓷器产生,青铜器铸造繁荣,丝织业出现斜纹提花织物。

商业:

商人、商业出现,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文化: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3、周:

公元前1046武王建立,分西周和东周时期,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时期。

政治:

(1)分封制、宗法制。

(2)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各国纷纷改革变法,确立封建制度;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经济:

(1)土地制度:

井田制,后期逐渐瓦解,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

(2)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3)手工业:

官府垄断局面打破;西周晚期有铁器;春秋晚期能炼钢;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4)商业:

官府控制局面被打破。

思想文化:

(1)出现百家争鸣。

(2)战国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3)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帛画,人物画。

(4)春秋的《诗经》(现实主义)、战国的《楚辞》(浪漫主义)。

★春秋战国时代特征:

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三)封建社会(战国至清1840年)

1、秦:

政治:

(1)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

(3)暴政而亡(失于政而非失于制)。

经济: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思想文化:

(1)法家思想治国。

(2)焚书坑儒,加强思想专制

(3)统一文字(小篆)

2、西汉:

政治:

(1)国家统一,但有王国问题、边境问题、阶级矛盾问题,汉武帝加强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2)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3)选官制度:

察举制:

地方向中央举荐,重品行(孝廉)。

经济:

(1)长安洛阳等商业城市发展,专供贸易的场所“市”形成(从汉到唐“市”

有时空限制,有专人管理)。

(2)丝绸之路,外贸发达.

思想文化:

(1)采用董仲舒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和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2)西汉赋,篇幅长,气势宏大,司马相如。

3、东汉:

手工业:

(1)杜诗水排,水力鼓风冶铁,技术先进。

(2)成熟的青瓷。

文化:

东汉赋,短小,抒情,意境清新,张衡。

4、三国两晋南北朝(魏晋时期):

政治:

(1)除西晋短暂统一外,社会处于分裂割据动荡状态。

(2)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度:

中正官评定等级,重门第。

经济:

冶炼业发明灌钢法,世界领先。

文化:

书法艺术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楷书定鼎。

东晋王羲之草书、行书大家;绘画理论出现,画家顾恺之。

5、隋:

政治:

(1)结束分裂,国家统一。

(2)选官制度:

科举制:

分科考试,重才学。

经济:

恢复发展,开凿京杭大运河。

文化:

科举制促进文化发展;展子虔《游春图》。

6、唐:

政治:

(1)完善三省六部制度(中央官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

经济:

(1)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强盛。

(2)商业城市繁荣;唐末“市”的时空限制逐渐打破;柜坊、飞钱;外贸。

(3)瓷器形成南青(越窑)北白(邢窑)两大系统,瓷器输出国外。

文化:

完善科举制度促进文化发展;唐诗;绘画阎立本、吴道子(画圣)。

民族关系:

政策开明,四夷臣服。

对外关系:

兼容并蓄,中外交流。

7、两宋:

北宋、南宋

政治:

国家非大一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

(1)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的时空限制完全被打破;农村草市普遍。

(2)出现纸币交子。

(3)瓷窑遍布各地,五大名窑。

思想文化:

(1)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

(2)词的兴盛。

(3)宫廷画院活跃,绘画成为商品,风俗画是当时最大亮点(张择端代表作)。

8、元:

政治:

国家统一;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经济:

大都等城市发展,外贸发达。

文化:

元曲;文人画(写意画);宋元时期三大发明外传,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

9、明:

政治:

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经济:

海禁,外贸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彩瓷;丝织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思想文化:

王阳明心学;明末李贽的思想;明末清初黄顾王三大思想家的思想;文人画。

10、清:

(1840年前)

政治:

(1)康熙平三藩、收台湾、平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雍正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顶峰。

经济:

丝织业发达;徽商、晋商地域性商帮;海禁、闭关锁国,广州一处对外通商,严

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思想文化:

黄顾王三大家思想;京剧;小说;文人画。

★明清时代特征:

政治上封建制度(社会)趋于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思想上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产生,先进知识分子主张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理学僵化,束缚人们头脑。

二、中国近代史: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

1840—1912:

晚清。

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性质、革命任务、革命性质相同,领导力量、指导思想、群众基础、革命前途不同)。

1840—1842:

中英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战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美俄帮凶;火烧圆明园;沙俄趁火打劫占大片领土。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封建统治,技术(器物)层次学习西方,创办近代企业,迈出近代化第一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1894—1895:

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战后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挽救民族危亡(向西

方学习先后进入制度和思想层面)。

1898: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思想启蒙,促进民族觉醒。

1898—1900:

农民阶级反帝爱国义和团运动。

190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1905: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人孙中山组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1911: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1912:

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清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袁世凯

篡夺革命果实,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开始。

1912—1919: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发展迅速。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3—1919:

袁世凯专制、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混战;资产阶级革命派捍卫民主共和。

1915:

新文化运动兴起。

1919:

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1921:

中共诞生;1922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3三大正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924—1927:

国民大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1924广州国民党一大,实现合作,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合作基础;

1926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但大革命最终失败。

1927—1937:

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

1927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开辟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思想初步形

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931年底瑞金苏维埃政权建立。

193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

1934—1936红军长征;1935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27—1936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1937—1945:

抗日战争时期。

1937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

国全民族抗战。

1937、7—1938秋:

抗战防御阶段。

国民党正面战场四大会战,

片面抗战路线,丢失大片领土。

1938中共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场,配合作战。

1938秋—1945、8:

相持阶段:

日军集中力量进攻敌后战场,中共成为抗日中

流砥柱,1940组织百团大战。

1945、8:

反攻阶段:

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从日本手里收回台湾。

抗战期间毛泽东思想成熟(1940《新民主主义论》),并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

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抗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受沉重打击,开始萎缩。

1945—1946: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重庆谈判,政协会议。

1946—1949: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国民党进攻中原等解放区,解放战争爆发,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敌人全

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947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1948—1949三大战役战略决战,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1949春,西柏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

1949、4国共北平谈判。

1949、4渡江战役,攻占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新民族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解放战争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1949年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国奠定理论基础,发展马克思主义国

家学说。

三、中国现代史(1949—)

1、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949—1956)。

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筹备建国,《共同纲领》。

1949、10、1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现代史开始。

1953—1956:

实行一五计划(1953—1957);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4: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

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外交:

建国后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三项具体政策;1950中苏结盟;1953周恩

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参加万

隆亚非会议,“求同存异”推动会议圆满成功。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1956:

中共八大召开,正确分析国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

1958: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严重的“左”倾错误。

1959—1961:

三年经济困难。

1960:

八字方针,农村情况有所好转。

1964: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文革时期(1966——1976)。

1966:

文革爆发,“左”倾错误达顶峰,民主法制遭到空前践踏。

1970: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空间技术领域)。

1973:

袁隆平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外交:

1971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1979中美建交);、

1972田中角荣访华,1973中日建交。

4、徘徊时期(1976—1978)。

两个凡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978—)。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全面拨乱反正,伟大转折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改革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形成格局。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1982修改宪法,1998《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

自治;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祖国统一大业:

1979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次提出和平解决台

湾问题;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1997香港回归;1999澳门回归;

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1987小三通,2008大三通。

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标志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中共的代表大会:

1982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987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概括。

1992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1997十五大,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概念,作为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

2002十六大,三个代表思想写进党章。

2007十七大。

外交: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独立自主外交主要表现为不结盟政策;中国活跃在以联合

国为中心的世界舞台上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创建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1991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中国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3神舟五号,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略,自己看。

世界历史发展脉络

一、古代史

(一)古代希腊

公元前8—6世纪(相当于中国春秋时期),希腊形成小国寡民的奴隶制城邦国家。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梭伦改革,奠定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至顶峰。

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希腊出现智者学派,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公元前5—4世纪(相当于中国战国时期)希腊三贤: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古代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开了世界民主政治的先河,给后世提供了值得参考的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古代罗马

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奴隶制共和国建立,贵族垄断政治。

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制定,罗马成文法诞生。

贵族不再能随意解释法律,

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但根本上还是维护贵族利益的。

公元前3世纪中期后,随着罗马的扩张,公民法逐渐向万民法演变,到3世纪初,在

自由民中,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开始消失。

6世纪末,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制定,罗马法体系完成。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奴隶制君主专制),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地跨

欧亚非三洲,地域辽阔。

▲古代罗马法律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对后世法制建设影响深远。

二、5—15世纪,一般被称为欧洲中世纪,即欧洲封建社会。

三、14—16世纪,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1、经济:

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意大利最早)。

2、政治:

(1)随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兴资产阶级产生。

(2)1581年,荷兰摆脱西班牙统治,实现独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7世纪成为“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

3、思想文化:

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意大利向他国扩展),人文主义思潮盛行。

1517年,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摧毁罗马天主教会精神独裁,人文主义走向大众,进一步传播。

4、对外:

(1)西班牙、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路,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西欧国家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殖民地。

四、近代史(1640——1917)

英国:

克伦威尔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统治。

建立共

和国。

1688光荣革命标志革命完成,确立资产阶级统治。

1689《权利法案》

颁布,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18世纪初期责任内阁制度逐渐形成,国王统而不治。

1832议会改革,扩大工业资产阶级政治权利。

美国:

华盛顿领导北美独立战争(既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民族解放运动),推翻英国殖

民统治,建立美利坚合众国。

《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宪法)颁布,确立总统制

民主共和制政体,实行联邦制。

法国:

大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封建专制统治。

1804—1814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资产阶级军事专政性质的帝国)。

17—18世纪:

欧洲启蒙运动。

影响遍及全世界,法国成就最大。

18世纪60年代—1840年:

英国工业革命。

棉纺织领域最先开始(珍妮纺纱机),后到动力领域(瓦特万能蒸汽机),再到交通运输业的突破(美国最早)。

工业革命的实质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业革命影响深远。

19世纪中期:

法美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列强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对外扩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

(对中国两次鸦片战争)

1861年:

内忧外患下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自上而下改革,废除农奴制度,走上资

本主义道路。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1868年:

内忧外患下的日本,在倒幕运动胜利后,自上而下进行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

义道路。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1871年:

德意志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并颁布1871年

《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立宪为虚,君主是实)。

1870年以后:

资本主义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产生,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对外扩张主要目的转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对中国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

19世纪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1864年马克思、恩格斯组建第一国际,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自发性,偶然性)。

世界近代史上的科技文化:

17世纪初,伽利略的发现及其开始的科学研究方法标志着近代物理学(科学)的真

正开端,为经典力学奠基。

17世纪晚期,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建立,重实验、以

数学为表达形式的近代科学形成。

19世纪中期,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诞生。

20世纪初,物理学重大革命,量子力学、相对论诞生。

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文学艺术领域盛行浪漫主义流派。

19世纪30年代后,文学艺术领域盛行现实主义流派(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

美术领域还有印象画派)。

20世纪以来,文学艺术领域盛行现代主义流派。

1895年,电影艺术在法国诞生。

1929年,电视艺术在英国诞生。

五、现代史(1917—)

1、苏俄(联)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二战前)

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两个政权并立。

列宁发表《四月提纲》领导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1917年11月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1918—1920三年国内战争,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1925(1928实际终止)推行新经济政策(1922苏联成立)。

1925,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为工业筹集资金。

1928—1932一五计划,1933—1937二五计划,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各国社会矛盾尖锐,国际关系紧张(日本为转嫁危机,对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

3、1933—1939美国罗斯福新政:

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干预,度过危机。

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影响深远。

4、1939—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

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二战后初期形成两极格局。

5、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1)美国:

①经济发展轨迹:

战后20年,经济高速发展,黄金时期

70年代初,出现滞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80年代初,经济复苏,低速增长。

90年代,高速增长。

知识经济。

2001年再次衰退

②二战后,美国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1995年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WTO)。

③1947年,美国开始实施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意图称霸世界的冷战政策(政治、经济、军事表现)。

冷战下国际关系紧张,德国朝鲜分裂,古巴导弹危机。

④50年代中期—1991美苏争霸,过程中双方优劣态势互有变化(如70年代美国处于劣势,直接导致美国谋求改善中美关系)。

(2)西欧:

战后普遍采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措施,加上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经济快速恢复。

50年代中期开始,经济高速发展。

联邦德国最为典型,60年代成为欧洲第一强国。

二战后西欧逐渐走向联合:

50年代三个共同体,1967年成立欧共体(经济一体化组织),1993年成立欧盟(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1999欧元。

(3)日本:

二战后经济恢复发展,80年代成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6、二战后苏联的发展变化:

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农业。

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失败。

60、70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工业。

军事实力强大,经济发展下降、停滞。

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成为解体的主要和直接原因。

1991年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结束,世界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7、二战后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略

1955年:

万隆亚非会议召开,世界第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参加的大会,加强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

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

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特征:

政治上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经济上区域集团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经济格局多极化;思想上和平发展成为两大主题。

8、二战后的科技文化:

战后开始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生物遗传工程等为代表,不断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