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效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4468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效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效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效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效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效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效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效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效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效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效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二○一三学年度

第二学期

宁波效实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所有题目答案均答在答卷纸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5小题,其中第1-20小题每题1分,21-4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492年,一位欧洲航海家带着三艘帆船组成的船队,经过两个多月的向西艰苦航行,终于看到了陆地——北美洲的巴哈马群岛。

这位把“割裂的世界连接在一起”的航海家是

A.郑和B.马可·波罗C.哥伦布D.达尔文

2.受英国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一家制陶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使陶瓷的产量增长。

类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

A.16世纪后期B.17世纪后期C.18世纪后期D.19世纪后期

3.马克思说:

“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这“革命力量的火花”是指

A.核能B.无产阶级C.煤炭D.电力

4.人们之所以用“theGreatDepression”来形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因为这场危机

①范围广②时间长③破坏性大④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解体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③D.②④

5.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写道:

“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注:

20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指的是

A.重商主义政策B.自由放任政策C.国家干预政策D.计划经济政策

6.罗斯福新政期间,设立民间资源保护队从事造林、土壤保持、筑路等工作,开辟了许多国有林区和公园。

这主要体现罗斯福新政哪一方面的内容?

A.实施直接救济B.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C.保护劳工权利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7.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

“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

”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实行经济核算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

8.二战后,支撑世界经济贸易关系的三大支柱是

①世界银行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③关贸总协定④布雷顿森林体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1967年,欧洲六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生效。

关于《布鲁塞尔条约》的主要内容最有可能是

A.建立欧洲煤钢联营B.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D.建立欧洲共同体

10.“三国将在15年内逐步取消相互间的各种关税和非关税的壁垒,实行零关税;允许资本、劳务、商品等在三国间的自由流通。

”材料所述的规定出自

A.《布雷顿森林协议》B.《北大西洋公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1.在一次世界贸易组织举行会议期间,有示威者在会场外打出了标语:

WTO就是世界恐怖组织(见右图)。

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贸易组织是恐怖主义的表现

B.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C.经济全球化遭遇一定的抵制

D.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需要加强合作

 

12.“学在民间”的自由研究、注重个性、思想活泼的书院制度是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官学的功利主义、陈腐刻板的局限。

开创“学在民间”这一传统的历史人物主要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

13.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14.宋代某儒学大师区分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强调学习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他是

A.王守仁B.朱熹C.程颐D.陆九渊

15.某思想家主张:

“君子之学以明其心。

其心本无昧也,而欲为之蔽,习为之害。

故去蔽与害而明复,匪自外得也。

”该思想家最可能是

A.孟子B.董仲舒C.王阳明D.顾炎武

16.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其中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发明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17.《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见右图)。

他对兄侄在安史之乱期间为国家壮烈牺牲,身首异处,悲愤异常,用笔之间情如潮涌。

下列作品中,与《祭侄文稿》风格一致的是

A.《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B.王羲之书《丧乱贴》

C.柳公权书《玄秘塔碑》   D.赵孟頫书《汉汲黯传》

18.唐诗体现了唐代的文学特色,其中“诗圣”的诗歌作品的主要特点是

A.句式灵活,奠定文学的现实传统

B.活泼清新,带有强烈的浪漫气息

C.重视个性,关注市民的生活趣味

D.针砭时弊,体现深沉的忧患意识

19.19世纪90年代末,某著述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

该著述是

A.《海国图志》B.《孔子改制考》C.《变法通议》D.《天演论》

20.鲁迅说:

“凡是关心现代中国文学的人,谁都知道《新青年》是提倡‘文学改良’,后来更进一步而号召‘文学革命’的发难者。

”最早提出“文学改良”的是

A.陈独秀B.蔡元培C.胡适D.鲁迅

21.西方人普遍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晚近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

”在西方人看来,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影响是

①确立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②传播天主教 ③掠夺金银财富 ④推动商品输出

A.①②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

22.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早期殖民活动,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主要有

①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资本的原始积累②加速了西欧封建地主阶级的衰落

③推动了世界联系的进一步加强④造成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化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3.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导致英国该比例发生变

化的原因不包括

A.工业化进程的深入B.城市化的发展C.就业观念的变化D.非洲移民的大量涌入

24.罗斯福说,《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

该法

①体现了保障工人权利的理念 ②反映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思路

③促进了美国工业生产的恢复  ④直接增加了就业机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

……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

……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

”罗斯福新政中为解决失业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

A.以工代赈B.整顿金融体系C.社会市场经济政策D.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26.2003年4月,德国电视二台组织开展“最杰出的德国人”的评选活动,最终有10人入选,阿登纳名列首位。

这归功于他在联邦德国实行的

A.混合市场经济政策B.计划指导型经济政策

C.社会市场经济政策D.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政策

27.列宁指出:

“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

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28.某著名人物曾指出:

“……黄金就失去了意义,只能用来修建一些公共厕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的俄国对黄金的认识与该著名人物相同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美国对黄金的认识与该著名人物相同

C.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美国对黄金的认识与该著名人物相同

D.新经济政策时期的俄国对黄金的认识与该著名人物相同

29.“到了布鲁塞尔就像提纲挈领,豁然开朗地看着欧洲如何企图在陈旧结构中脱胎换骨,挥别昨天。

”欧洲“脱胎换骨”主要是指

A.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B.接受关贸总协定

C.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D.由经济联合向政治联合发展

30.欧洲的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

下列各项中与这种感觉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A.欧洲联盟的成立B.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C.欧元的问世和流通D.经济全球化加速

31.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

右图是2000年出现的新

闻漫画《最后的贵族》。

该漫画反

映了

A.中国加入WTO与国内企业的长远利益相违背

B.中国申请加入WTO旨在打破某些企业的垄断

C.加入WTO后中国一些企业有望增强垄断地位

D.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

32.胡适说:

“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

人看作是平等的”。

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

A.有教无类  B.诲人不倦   C.仁者爱人  D.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33.《汉书•艺文志》载:

“□□者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者流,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者流,信赏必罚,以辅礼制;□□者流,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

”依次填入上述方框的流派是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C.法家、儒家、道家、墨家D.法家、儒家、墨家、道家

34.右图为“熹平石经”的残石。

该石经由《诗》、《书》、《春秋》

等七经组成并立于洛阳太学。

这一残石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A.隶书始于秦朝

B.民间入仕风气高涨

C.儒学的官方化

D.国家教育系统建立

35.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规律的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36.顾炎武治学,“凡文之不关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可见顾炎武主张读书

A、应专政儒家经典B、不要学习六经以外的书籍

C、应旨在经世致用D、六经能解决一切现实问题

37.材料一:

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

材料二: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

38.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  B.《甲骨卜辞》  C.《诗经》   D.《楚辞》

39.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市坊融为一体②雕版印刷首创③儒家信仰重建④世俗文学兴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0.一位古董商人要出售以下文物:

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

他最有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B.唐末的长安C.北宋的开封D.明初的南京

41.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中说: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下列关于苏东坡在词领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他以切身感受和市井风光入词,其词在宋元时代流传最广

B.他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使词走向更广阔的社会人生

C.其词开豪放派之先河

D.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42.右图是中国近代一部著名的思想著作,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编者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封面体现了中国草书的传统艺术特色

C.书中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

D.该书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纂的最详备世界史地著作

43.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

“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因此时时被那些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

”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魏源B.康有为C.梁启超D.陈独秀

44.十月革命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马克思主义,反对改良主义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5.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下列哪个口号呼应了上述观点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民主、科学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46题15分,第47题7分,第48题13分,共35分)

46、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连续出现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世界历史面貌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罚。

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展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稳定的英伦三岛。

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又增加了4件。

——《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二

材料三

图一(“克勒蒙”号汽船)  图二(“奔驰1号”汽车)

材料四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经历了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突出。

20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5%依靠科技进步,而现在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高达80%以上。

高知识含量的产品和服务所创造的价值已超过了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此次科技革命发生在英国的条件有哪些?

(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用整体史观概括世界发生的变化,用现代化史观概括中英两国的变化。

(此问为附加题,10分,折半计入总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图一、图二交通工具的发明者。

(2分)与图二交通工具广泛使用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1分)?

指出当时这种新能源的应用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2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材料二、三概括说明科技革命给人类生产、生活和世界历史面貌带来的变化。

(3分)

47、美国经济在20世纪经历了较大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7分)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

主要派别

对新政的认识

认识的史实依据

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

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如:

①▲。

激进的左派

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新政存在局限性,如:

缓和劳资矛盾有限,劳工社会地位依然低下。

政治异见者(非左派,非右派)

尖锐抨击“财阀”、“其他金融势力”,认为这些势力给国家带来贫困,而且向个体和社会实施专制。

企图建立独裁国家,如:

总统扩大权力,违反宪法。

多数民众

新政提高弱势群体地位,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社会得以发展,如:

②▲。

——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布林克利《美国史》等著作

材料三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让我们决心把政府变成如同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的一个‘大胆、持久试验’的场所,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服务的政府。

——1993年1月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

(2分)

(2)据材料二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①与②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

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

(2分)

(3)依据材料三,克林顿执政期间,在经济政策上做了大胆的“试验”,主要指什么经济政策?

(1分)在此期间,美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2分)

4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所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四1898年,近代中国两大思想巨著先后出版并流传甚广,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1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武帝据此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分)这些措施有何政治作用?

(1分)

(3)据材料三,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4分)

(4)材料四中的思想巨著作者分别是谁?

它们在宣传维新思想上的理论武器分别是什么?

(4分)

二○一三学年度

第二学期

宁波效实中学高一历史期中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5小题,其中第1-20小题每题1分,21-4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D

C

C

B

A

A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B

B

C

C

B

D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D

A

A

C

D

A

D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A

B

C

D

C

C

C

C

D

41

42

43

44

45

A

D

D

C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46题15分,第47题7分,第48题13分,共35分)

46、答:

(1)条件:

国内政局稳定;自由开放;招揽人才;政府重视保护科技发明。

(2分,任答两点给2分)(解析:

从政治局面、科技文化政策等角度回答)

(2)整体史观:

加强了世界联系,密切了国际交流,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并把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分)

现代化史观:

①英国:

促进了英国率先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使其成为世界工厂,促进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分)

②中国:

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传播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促进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4分)

(3)富尔顿、卡尔·本茨。

(2分)石油。

(1分)

影响:

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的诞生,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促使石油工业诞生,与石油相关的新兴工业部门产生,工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伴随石油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垄断组织产生。

(2分)(解析:

从交通运输、工业结构、生产组织形式等角度思考,任答两点)

(4)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②促进生产与科技结合的进一步加强。

③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知识经济出现、新兴产业兴起)④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3分,任答3点即可)

47、答:

(1)事件: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萧条(或经济大危机);(1分)罗斯福新政。

(1分)

(2)史实:

①整顿金融体系(或监督工业生产,调整农业生产,以工代赈、保障工人权利等)。

(1分)

②经济逐渐恢复(遏制法西斯势力;生活水平提高)。

(1分)

(3)“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1分)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较低(或者是:

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2分)

48、答:

(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1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

(3分)影响:

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1分)

(3)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2分)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2分)

(4)作者:

康有为、严复。

(2分)

武器:

《孔子改制考》用孔子(儒学)名义宣传维新变法理论;(1分)《天演论》用“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