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 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4208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 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 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 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 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 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 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三历史 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 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 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

高三历史期中测试题

出题人:

王永星审核人:

徐晓靖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历史学家哈雷德夫妇说:

“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

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丰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

”作者在这里主要表述的是

A.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B.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壮大但没有政治权利

C.社会文明进步应体现社会整体均衡发展D.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迅速完成了城市化

2.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促进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在第

段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黑奴贸易攫取巨额财富

B.重化工业居主导地位

C.轻纺工业占主导地位

D.“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3.“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

”下列不能作为史料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的开辟D.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说道:

“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

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铁等。

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

”这段话揭示了中国()

A.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C.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5.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6.清代的蓝鼎元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他认为海禁政策

A.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的动荡B.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C.能加强沿海边防和肃清海盗D.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7.《旧唐书·食货志》记载:

“(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

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位称为一钱),径八分。

”这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

据此可推断,唐朝

A.政府垄断铸币权限B.货币贬值严重

C.货币改革适合经济发展D.藩镇威胁解除

8.明清时期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本质的是

A.玉米、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9.“订烧瓷”系指外国客商根据本国需要前来中国订制的瓷器。

右图为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786年在中国定制的五彩咖啡壶设计图稿(仿自欧洲银器)。

材料反映了

A.中国瓷器逐渐融入世界贸易网络

B.订制瓷器为迎合欧洲皇室的需要

C.“订烧瓷”成为中西贸易主体

D.外销成为制瓷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10.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

《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

这表明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11.《汉书•食货志》中记载“于长安及五都(即五个重要的城市)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司市称师”。

这表明()

A.五都城中划有专门的市B.专设官员强化管理

C.城市管理渐趋开放D.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12.有人认为,中国的城市与商业发育较早,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

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与商业发展受阻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政治体制的制约B.官营企业的排挤、打击

C.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D.重农抑商思想的盛行

13.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是从下列哪个角度而言的()

A.中国古代农业的地域性特点B.中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方式

C.中国古代农业的技术性特点D.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结构

14.从春秋的“初税亩”到明朝的“一条鞭法”再到清初的“摊丁入亩”,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特点的是:

A、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

B、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

C、税种由简化单一演变为繁杂多项

D、由实物、劳役地租为主到货币地租为主

15.黄仁宇在《大历史不会萎缩》一书中说:

“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画出一条15英寸等雨线……凡线之以南以东,平均每年至少有15英寸之雨量,可堪耕作,线之以北以西,则低于此最少的雨量。

而这等雨线也是胡汉之分划和少数民族及多数民族几千年长期交兵之处,而尤以气候干旱和人口过剩时为然”。

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古代时期,气候条件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B、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会发动对中原地区的战争

C、15英寸等雨线是导致少数民族和多数民族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D、15英寸等雨线以南以东地区农业文明比较发达

16.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

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B.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

C.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17.“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

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

”南宋叶适的言论揭示了

A.自汉到唐一直实行均田制B.政府从直接分田转为立契收税

C.南宋开始出现了土地买卖D.土地买卖税成了政府最大收入

18.1951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称:

“对日媾和是一种‘和解’的媾和——美国最关心的是保护日本不受侵略,同时希望日本也不威胁别国的安全。

”美国这一政策

A.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肇始B.承认了美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C.有利于提高战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D.表明美国竭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19.有西方媒体认为,在战后几十年林林总总“蓝图式”的国际设计中,作为成功的典范。

它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花的时间比预计的要短,而付出的代价要低的多,它必将作为美国对世界和平的最大贡献载入史册。

“它”是指

A.经济互助委员会B.杜鲁门主义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马歇尔计划

20.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公开对立的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即“马歇尔计划”和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工程”。

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美苏都强化了对援助地区的控制B.是“冷战”在欧亚正式形成的标志

C.都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D.都极大振兴了各自阵营的经济力量

21.“冷战”极大地影响了二战后的世界发展,下面有关“冷战”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苏在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导致了“冷战”的发生。

B.“冷战”期间美苏的除军事手段以外的全面对抗,造成了国际形势的长期紧张。

C.由于美苏均拥有核武器,都不敢轻易动武,造成了“核威慑下的和平”,所以“冷战”在某种意义上又维持了世界和平。

D.美苏两极格局与两大阵营的对峙贯穿着“冷战”的始终。

22.“1945年春,美国和苏联军队在欧洲大陆遭到战争摧残最严重的地区汇合。

比德国战败这个马上就要成为现实更重要的是,对未来世界而言,这具有某种程度上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

这里的“象征意义”是指

A.欧洲即将结束纷争实现合作走向统一

B.欧洲被非正式划分成西方和苏联的范围

C.正式将德国分割成两个单独的政治实体

D.世界将在美苏主宰下重建和平安全体系

23.1965年,法国拒绝参加北约的军事演习,第二年,戴高乐在总统府爱丽舍宫宣布法国将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

法国这样做的原因是

A.法国实力的恢复与民族主义的崛起B.欧洲共同体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C.华沙条约组织不能对西欧构成威胁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名存实亡

24.1984年,邓小平指出: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为扩大开放,中国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5.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

“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该同学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内阁制

26.“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人们获得日常生活物品的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

”上述现象直接反映了(  )

A.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B.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C.商贸中心转移至地中海沿岸D.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

27.据统计:

1878—1887年间,英国政府议案占去下院83%的工作时间,1888—1897年增加到84.5%。

在1900年前后,英国内阁已经合法占用了下院五分之四的议事时间。

这表明英国(  )

A.议会核心地位丧失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内阁的权力在膨胀D.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28.毛泽东在1938年9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说:

“抗日战争的进行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中,国民党居于领导与基干的地位……统一战线以国共两党为基础,而两党中又以国民党为主干,我们承认这个事实。

”对以上材料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承认和拥护国民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

B.中国共产党成功化解消除了国共两党的矛盾

C.中国共产党的这一认识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相持阶段的到来促使中国共产党加紧和国民党全面合作

29.反映秦统一的《复活的兵团》说,在两千多年前,秦已经按照“国标”进行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秦朝律法中的《工律》规定:

“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

”对上述材料释读正确的是

A.有利于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统一性B.说明了秦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

C.反映了秦代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D.秦朝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

30.明代冯梦龙有诗感叹说“春秋篡弑叹纷然,宋鲁杀君只隔年。

列国若能辞贿赂,乱臣贼子岂安眠!

”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赫赫宗周,褒姒灭之”B.“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王室衰微,群雄逐鹿”D.“公田不治”,“私田”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40分。

第36题12分,第37题18分。

31.(20分)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

“方今之务,在于力农。

”以赵过为搜粟都尉。

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

岁代处,故曰代田。

……用耦犁,二牛三人。

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

……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土需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

……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

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

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

其勤极矣。

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

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

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

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卷48

材料三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

(1)耕地,

(2)作物,(3)农具,(4)劳力。

……农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比起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不符合现代要求更为严重,更为致命的病症。

……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

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

……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

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

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怎样的作用?

体现了怎样的特点?

(8分)

(2)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

(8分)

(3)材料三中的“内环境”与“外环境”分别指什么?

结合材料一、二,你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

(4分)

32.(20分)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

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

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

……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三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

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6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一项什么制度?

该制度有何特点?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

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2分)

2015.11历史期中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带来了……带来了……然而……相反……”可知,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双方面的,它带来丰富的物质的同时,也导致了贫富差距,过分地追求利益,社会失去了平衡。

由此可知,答案选C,而不选A、B、D。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2.B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是在17、18世纪时期,英国变化的原因,所以排除A项。

C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发展因素,D项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变化因素,而材料中的时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变化因素。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状况

3.B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以获利为目的的对外贸易活动,而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其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不是以获利为目的的贸易,所以答案选择B项。

4.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描述的是官营手工业,从“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的信息,可以看出官营手工业阻碍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

5.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废止明初以来“海禁”说法明显错误;从材料中“因势利导”“易私贩为公贩”等信息说明政府对“海禁”政策有所放松,故本题选择B项;C项说法明显错误;D中信息没有提及。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政策•海禁。

6.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显示海禁之前,闽广家给户足;而海禁之后,百货不通,沿海居民生活困顿,导致出现‚游手,盗贼。

前后对比,说明了海禁政策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A正确。

故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7.C

【解析】

试题分析: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由“五铢钱”变成“铜钱”,同时一两的表示单位由“铢”到“文”,钱在逐渐增大,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故选:

C

8.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唯物主义历史学观点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于生产力不断的提高从而推动生产关系的调整,C项便是生产力发展而出现了新型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ABD均不符合这一观点,故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9.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和材料的能力。

由“178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等词可知,这时候已经开始了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中国这个时候是属于清朝,虽然采用了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但是并不是绝对的关门。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10.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春秋已出现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到了战国中期以后,在许多地区有大量的铁器出土,在这些出土的铁器当中,有经过淬火的钢件,这些都表明当时炼钢和淬火工艺已经有所发展。

汉武帝时代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汉代冶炼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由起初的自然通风到人力皮囊鼓风再到畜力鼓风。

东汉初,杜诗创造出水力鼓风装置——水排,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在春秋战国时期采用了铁犁牛耕,到了汉代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了前代。

而题干“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富豪炼铁业最多”,由此得出答案选A。

汉代实行的盐铁官营,因此不可能鼓励私人铸铁,所以B是错误的,材料并没有提到政治环境,因此也不能选C,中国古代从商鞅变法以来,历代都是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所以D与史实不符,不能选。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冶炼技术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五均官”“五均司”的信息可知汉代对商业专设官员进行管理,故B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商业的发展•汉代商业的发展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从题干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城市与商业发展受阻

的原因是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传统社会体制的约束根源于自然经济的

主导地位,因此C项正确;A、D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

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的发展•小农经济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精耕细作的特点主要是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个是铁力牛耕,这是精耕细作的基础,另一个是精细化管理,这都是属于技术的范畴,故选C。

A项说的是我国的作物种植方面存在的南北方的差异;B项说的是我国农业男耕女织的特点;D项说的是我国的农业经济中的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耕作方式的特点。

14.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察的是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特点,从春秋的“初税亩”到明朝的“一条鞭法”再到清初的“摊丁入亩”,这种演变体现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由实物、劳役地租为主到货币地租为主。

也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

C项表述与史实相反,应是由繁杂多项

到简化单一。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的赋税制度

15.C

【解析】

试题分析:

结合题意,A、B、D三项都符合题意,导致少数民族和多数民族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是各自不同的经济生产方式,而非等雨线。

少数民族因需改善生产条件,获得粮食,经常南下侵略。

故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是在一块耕地上反复耕作,不断进行精耕细作模式地改进而非采用机械化生产或扩大再生产模式,所以这种生产模式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生产率,故答案选B,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当然传统科学技术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动力。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特点

17.B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大意是南宋时期授田制被破坏,民间土地私自买卖,政府的职能已从过去的直接以政治权力配置土地转而为土地买卖提供法律保护。

据此本题选B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均田制。

18.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随着冷战的加剧和扶蒋反共政策的失败,美国改变了对日本的政策,所谓的“对日媾和”其实就是扶植日本作为反苏的一个桥头堡,当然美国这一政策有利于提高战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对日媾和

19.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

A项属于苏联的行为,故排除。

“蓝图式”、“预期”等词说明“它”应该是一个有计划的长期行动,但是又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可排除至今还存在的C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