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第6单元滕州二实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4101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第6单元滕州二实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五下第6单元滕州二实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五下第6单元滕州二实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五下第6单元滕州二实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五下第6单元滕州二实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下第6单元滕州二实小.docx

《五下第6单元滕州二实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第6单元滕州二实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下第6单元滕州二实小.docx

五下第6单元滕州二实小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品语言促阅读巧积累

一、单元整体概述

本组教材围绕“八一壮歌”的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七律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和《大江保卫战》,三篇课文体裁不同,既有诗歌、叙事文,也有通讯报道。

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现出中国军人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

通过正、侧面描写塑造了不同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形象。

于是,单元学习主题明确为“品语言促阅读巧积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塑造个体形象和群体形象的。

并通过读长征故事,感知军人风采,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作为本单元的核心目标之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识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理解课文中关键词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诗词及精彩段落。

3.阅读《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作用。

4.阅读《大江保卫战》感知群体形象与个体形象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练写营救中的一个场面,尝试把营救的场面写具体、生动,再现个体形象。

5.开展“我心中的军人形象”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并通过活动培养收集整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加强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下学期,学生能够自主识字学词;能够通过读懂文章意思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能较好地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理解课文中关键词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有了初步的语言感受能力,能初步通过品读文字展开想象,形象地再现文字描述的画面。

但学生对于本单元所表现的主题还不是很了解,尤其是对于长征中的诗词和故事比较陌生,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确定本单元学习主题为“品语言促阅读巧积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塑造个体形象和群体形象的。

并通过读长征故事,感知军人风采,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

 

四、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课型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及方法

第一

课时

单元导读+基础知识检测

单元导读+基础知识过关课

 

1.能够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理解“等闲、燃眉之急、日夜兼程”等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文体特点理清《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及《大江保卫战》的层次,感知表达顺序,读懂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体。

3.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对存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或与学习伙伴协商。

1.谈话导入。

2.检查预习,基础达标。

3.合作探究,品析文本。

4.解疑答惑。

5.课内总结。

第二课时

《21.七律长征》

诵读拓展课

1.诵读诗词,感知毛泽东诗词的气魄,感受长征的不容易,以及战士们战胜困难的意志。

并拓展阅读长征中的故事,增加阅读量。

2.推荐增加毛主席其他的诗词和《长征组歌》,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1.介绍长征相关资料,导入新课。

2.指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3.通过重点语句理解课文,体会红军远征之难和红军不怕困难,积极乐观的精神。

4.拓展毛主席的其他诗词,领略毛主席诗词的气魄。

第三

课时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语言习得课+语言品读课

1.品悟语言,抓住重点段落及词、句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矛盾等细节描写,感悟彭总铁汉柔情的艺术形象,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2.学习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塑造个体形象的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并尝试运用。

1.复习导入,披情入文。

2.以彭德怀为线索品读文字,抓住细节描写,感受侠骨柔情。

3.以其他人的表现为线索品读文字,感受侠骨柔情。

4.迁移运用

第四课时

《24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拓展阅读课

1.自主学习《金色的鱼钩》一课,继续学习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塑造个体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练写片段。

1.自主阅读课文,分别找出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表现老班长的句子。

2.提炼课文材料,通过朗读感悟,继续体会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小练笔,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塑造人物形象。

 

第五

课时

《21大江保卫战》

读写结合课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精读感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段落及词、句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感悟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形象,体会语言表达的真情实感。

2.比较第2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写法上的不同,感受刻画群体形象和个体形象对于场面描写的不同效果,领悟点面结合的写法的好处。

3.练写营救中的一个场面,尝试把营救的场面写具体、生动,再现个体形象。

1.品读2到5自然段,感悟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形象,体会语言表达的真情实感。

2.比较课文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写法上的不同,领悟点面结合的写法的好处。

3.提炼课文材料,学习人物形象的写法。

4.小练笔。

 

第六

课时

八一壮歌

综合实践活动课

1.根据本单元的阅读积累以及学生的自主阅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

2.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感知军人形象,培养语文表现能力,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1.谈话导入

2.成果展示交流

3.学生谈感受

4.教师小结

5.活动延伸

 

第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时单元导读+基础知识过关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理解“等闲、燃眉之急、日夜兼程”等词语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文体特点理清《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及《大江保卫战》的层次,感知表达顺序,读懂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体。

3.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对存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或与学习伙伴协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

能够借助工具书或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根据文体特点理清《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及《大江保卫战》的层次,感知表达顺序,读懂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体。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

1.练习正确熟练地认读《七律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大江保卫战》这三课

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记下不理解的词语,并通过查工具书等方法解决。

教师:

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对学生共存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个单元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美好。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单元的三篇课文,大家浏览一下,这三篇课文又是写什么的呢?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1.小组交流,畅所欲言。

(学情预设:

第一课让我们了解了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到了红军不怕困难,英勇无畏的气概;第二课记叙了长征途中因为断粮,彭德怀把自己最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五头牲口全部枪杀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高贵品质;第三课描述人民解放军官兵在抗洪抢险中不顾生命安危保大堤、救群众的感人场景,体会到他们英勇无畏的的献身精神。

2.小组代表交流共同点

(学情预设:

都是描写中国军人在遭遇种种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高贵品质)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这一单元,感受军人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基础达标

课前,让大家预习这一单元了,不知道预习的怎么样?

先检验一下大家。

1.认读生字新词。

出示这三课的生字词。

逶迤磅礴岷山云崖警卫脚趾

絮语肆虐御寒怒吼坐骑融进

比赛饥寒交迫燃眉之急日夜兼程劈波斩浪

(2)同位互读,对照生字表把容易读错的字多读几遍。

预设:

强调“虐nü蔓逶wēi迤yí”的读音。

“磅páng礴bó”,不能读成“bàngbáo”;

“坐骑jì”不能读成坐骑q픓絮、御”要读准其韵母ü。

“斩、趾”是翘舌音,“赛”是平舌音

2.书写生字新词。

请同学们看本单元的生字,(投影出示)

(1)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结构。

(2)思考:

怎样才能做到规范、美观的书写?

(3)小组交流讨论,指生回答,师相机强调在书写生字时需要注意或容易出错的地方

预设:

“碗”要注意左窄右宽;“彭、融”左右均衡;“絮”字要注意上小下大,“御”注意中间部分的书写;“警”字下面的“言”字第一横要长些,托住上面的“敬”字,“兼”字中间一横稍长些。

(4)生根据师强调的生字,在田字格中书写并投影展示,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三)合作探究,品析文本。

过渡:

字词大家已经认读并且能规范书写了,那么,课文能准确、流利地朗读吗?

1.检查第21课<<七律长征>>投影出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读诗要注意读出诗的节奏,你能正确地读出来吗?

指名试读。

出示标有节奏的诗句,对照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这首诗的韵脚是哪些字?

标画出来。

七律诗要求偶句最后一个字押韵,朗读时声音拖长,才能读出诗的味道。

(3)同位之间交流对诗的理解,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4)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等闲、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明确:

等闲:

平常的事

逶迤:

弯弯曲曲的样子

磅礴:

气势雄伟,文中指山势高大、险峻。

2.检查第22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重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根据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理清《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层次。

(1)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做到准确、流利。

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

预设一: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

红军指战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

挺进。

理解词语“饥寒交迫”,学生结合语境推想词语的意思,同位间交流讨论,师生共同明确:

饥寒交迫:

饥饿、寒冷同时袭来。

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端困苦。

预设二:

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

指名读,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燃眉之急”的意思,指生回答,师生共同明确:

燃眉之急:

火烧眉毛那样的紧急。

比喻情况非常紧迫。

生联系生活说一说有哪些燃眉之急的事,并用这个词语造句。

(2)感知课文,理清层次。

师:

课文大家已经能正确、流利的朗读了,同学们能根据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划分一下段落吗?

并说说每段分别写了什么?

预设:

一、发生

(1)红军过草地时,部队断粮,饥寒交迫;

二、发展(2-13)彭德怀决定杀坐骑以解决燃眉之急;

三、高潮(14-20)彭德怀命令枪杀坐骑;

四、结局(21)大黑骡子融进滚滚铁流,融进了竹板声里。

指生根据各部分的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回答。

预设:

红军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欢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的五头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

3.检查<<大江保卫战>>,交流难理解的词语,指导朗读长句子,理清文章的层次,感知

表达顺序,感悟灾情危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

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逻辑段?

每段分别写了什么?

(2)学生标划出段落,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

本文是一篇通讯报道,课文先写了什么?

再写了什么?

后写了什么?

学情预设:

第一段

(1)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告急]

第二段(2-5)部队官兵在与恶浪的决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了许多动人事迹。

[大决战]

第三段(6)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铭记]

师小结:

文章先概括灾情的危急状况,接着描写解放军官兵是如何保卫大堤的,最后抒发情感。

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表达顺序来展开课文叙述的。

(3)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感悟灾情的危急。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当时的情况怎样?

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指生回答,共同明确:

万分危急

默读课文,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灾情的万分危急,圈画出相关语句。

出示: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

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荆江告急!

武汉告急!

九江告急!

……

这段话中哪些词语更能看出灾情的危急?

(“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荆江告急!

武汉告急!

九江告急!

……”)

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灾情的危急吗?

指生读,齐读。

(4)指导读好长句子。

预设: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他们的大救星。

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

“狂风为我们呐喊!

暴雨为我们助威!

巨浪为我们加油!

4.《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和《大江保卫战》两篇课文,一篇为记叙文,一篇为通讯报道,大家想一想两篇不同题材的文章在表达顺序上有什么不同?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高潮。

《大江保卫战》先概括灾情的危急状况,接着描写解放军官兵是如何保卫大堤的,最后抒发情感,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表达顺序来展开课文叙述的。

(3)小结:

因为问题不同,所以作者所选择的表达顺序也是不同的。

(四)解疑答惑

1.“学贵有疑”。

同学们,这三篇文章中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你是如何解决的?

2.生交流。

(查字典、借助工具书)是啊,借助工具书解决疑惑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3.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疑难点。

4.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你还有不理解的字或词语吗?

教师依据学情,梳理问题,对提问的同学当堂答疑。

(五)课内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从中有哪些收获?

(滕州市第二实验小学陈俊伟)

 

第二课时诵读积累课

《七律长征》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感知毛泽东诗词的气魄,感受长征的不容易,以及战士们战胜困难的意志。

并拓展阅读长征中的故事,增加阅读量。

2.推荐毛主席其他的诗词和《长征组歌》,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诵读诗词,感知毛泽东诗词的气魄,感受长征的不容易,以及战士们战胜困难的意志。

并拓展阅读长征中的故事,增加阅读量。

2.推荐毛主席其他的诗词和《长征组歌》,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

难点:

诵读诗词,感知毛泽东诗词的气魄,感受长征的不容易,以及战士们战胜困难的意志。

并拓展阅读长征中的故事,增加阅读量。

三、前置学习活动

1.学生:

(1)搜集资料,了解长征的背景和课本中的几件具有代表性的事。

(2)搜集毛主席写的和长征有关的其他诗词。

2.老师:

(1)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事,特别是诗中的几件代表性事件。

(2)搜集相关的视频,图片,诗词。

(3)制作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

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了不少有关红军长征的课文,你还记得吗?

(《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要好好学字》等)。

课下也让同学们搜集了有关长征的资料,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

2.是啊,长征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次壮举。

1935年10月,长征已经胜利在望,回顾这一年的艰苦历程,毛主席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齐读。

(二)指导朗读

1.要想把诗读得好,必须要注意断句,(出示本诗断句找学生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

诗中共写了几个长征途中的故事?

分别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翻越五岭

过乌蒙山

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翻越岷山

环节二:

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1.毛泽东主席以诗的形式写下这些难忘的历程,是要抒发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你能找出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句吗?

出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只等闲”是什么意思呢?

在诗中哪些句子具体写了红军面对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表现?

引导学生读好第三至八行。

从这三句看出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小组讨论:

积极乐观,不怕困难)

2.红军长征途中遇到无数的艰难险阻,全诗用简练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五福“征难图”。

请大家默读诗句,从哪些字词中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把你的体会在书上写一写。

(1)学生自学后交流。

预设1: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五岭是五座连绵不绝的山脉连接在一起的统称,那谁来说一说“逶迤”是什么意思?

(形容山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这么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眼中被看成了什么?

(翻滚着的小波浪)

②乌蒙山又高又险峻,文中用哪个词来形容他的?

(磅礴)

这么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中被看成了什么?

(滚动的泥丸)

③在常人眼中巨大的困难,而在红军战士的眼中却变成了这么简单的问题,就像诗的前两行说的(师引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你觉得红军战士是一群怎样的人?

(小组讨论,交流。

④诵读这句诗,你的头脑中能否浮现出当年红军翻越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的情景。

⑤这就是不怕远征难的红军,引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预设2: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课前同学们收集了《飞夺泸定桥》和《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把你收集到的故事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说说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学生讲故事谈感受。

②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过泸定桥的艰难?

(点学生说)

师:

是啊,面对如此严酷的条件,红军战士在炮火中艰难前进。

他们勇敢坚定,不惧滔滔江水和敌人猛烈的炮火,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让学生多说)

师:

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你找到了吗?

(暖、寒)

③这两场战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让人感觉一暖一寒呢?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后请代表回答)

是啊,智取金沙江,不费一枪一弹,真让人高兴呀,所以诗人用了一个“暖”字概括。

可是过大渡河的过程却让人心惊胆战,不寒而栗,所以用了一个“寒”字概括。

有人从字面意思猜的当时的季节分别是春天,冬天,对不对?

(不对)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感受一下一暖一寒不同的心境吧。

(学生再读这一句,练习背诵。

④这就是不怕远征难的红军,引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预设3: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红军战士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了岷山,面对这样一座又高又寒冷的雪山,战士们却感觉“喜”,为什么呢?

(胜利在望)

②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让我们读出红军的高兴。

③这就是不怕远征难的红军,引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小结

(1)红军一路上经历的艰难险阻诗人并没有一一写在诗中,实际上,红军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穿越了11各省,翻越的12座大山,跨过了24条大河,行程两万五千里,其间还要遭受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炮火攻击,真是名符其实的“长征”。

但红军有没有被吓倒?

有没有退缩?

是啊,不光没有任何畏惧,还机智应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把一个个难题看成是平常的小事,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师引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全文共有56个字,却饱含着红军战士面对困难大无畏的精神。

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课文,感受一下他们积极乐观,勇敢无畏的精神吧。

(齐读)

(3)我感受到了大家的激动和对红军战士的敬佩。

下面咱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背下来,把红军勇敢乐观的精神铭记在心。

(背诵全文)

环节三:

运用---课外拓展,读写训练

(四)拓展长征诗歌,感悟长征精神

1.一首《长征》,短短56字,给我们呈现了五幅“征难图”,写出了红军战士的勇敢无畏,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

这和我们以前学的写山,写水的诗比起来在气势上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自己找一两首诗对比:

毛主席的诗场面更宏大,气魄更雄伟。

)纵观毛泽东诗词,处处都表现出他那与众不同的伟大气魄,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你收集到的毛泽东诗词,能不能读出它的宏伟大气。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材料

(一):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写作背景: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六盘山前击败来前来堵截的敌人,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当天下午就一鼓作气翻过了六盘山。

这首词就是毛主席在翻越六盘山时写的。

六盘山: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县西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

长城:

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长缨:

长绳子。

这里借指革命武装。

苍龙:

指国民党反动派。

(1)学生根据注释自己读读,思考诗的意思。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从哪里看出来的?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南方根据地的怀念和北上抗日的决心,以及对红军战士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

(3)品读“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包含的豪迈气概。

材料

(二):

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注释:

会昌:

县名,在江西南部。

颠:

同“巅”,山峰。

东溟:

东海。

南粤:

此指广东。

小组同学自学,谈谈这首诗的意境。

小结:

1.同学们,作为一名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把红军战士积极乐观、勇敢无畏的精神传承下去,对于学生而言,你们现在处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万里长征刚开始,希望大家能像红军战士一样,在学习的长征中不畏艰辛,向着目的地勇敢前进。

2.作业:

读长征故事,感知军人风采: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马背上的小红军》

《金色的鱼钩》

《长征组歌》等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翻越五岭细浪勇敢无畏

过乌蒙山泥丸积极乐观

渡金沙江暖

飞夺泸定桥寒

翻越岷山喜

(滕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张建珍)

第三课时方法指导课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一、学习目标:

1.品悟语言,抓住重点段落及词、句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里矛盾等细节描写,感悟彭总铁汉柔情的艺术形象,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2.学习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塑造个体形象的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并尝试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品悟语言,抓住重点段落及词、句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里矛盾等细节描写,感悟彭总铁汉柔情的艺术形象,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2.学习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塑造个体形象的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并尝试运用。

难点:

学习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塑造个体形象的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并尝试运用。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