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3932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从容说课

在初中化学中,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

乙醇和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这两种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乙醇、乙酸教学模式设计是各类公开或观摩课经常选用的内容,具有很丰富的素材来源可参考。

在新课程中,乙醇、乙酸的教学模式也将是重点开发的领域。

可以由生活实际入手,利用小组设计实验、讨论交流等形式探讨乙醇、乙酸的结构、性质;也可以通过观察、归纳和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完成探究实验:

乙醇与金属钠、乙醇与氧气的反应→总结实验现象→解析乙醇结构→认识乙醇性质、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或网上查阅乙醇的用途→调查酗酒造成的社会危害,强化责任意识。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要强调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参与程度,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背景、兴趣和认知水平。

第1课时

乙 醇

作者,顾介秀,赣榆高级中学。

本文系江苏省优秀教学设计大赛作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乙醇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加深认识这些物质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和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

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

教学方法

竞赛答题法、讲授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仪器

多媒体教学课件、乙醇分子模型和球棍模型、铁架台、烧杯、铁圈、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医用注射针头;无水乙醇、钠、铜丝。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采用的是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参与程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背景、兴趣和认知水平。

例如在设计中应用了假说法,就要求学生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好,并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发挥学生的思维水平优势,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实验验证、归纳出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提高探究教学质量。

通过探究教学模式的设计,既给了学生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又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民主、和谐的学习平台,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和动手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意识。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的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第一课时,是继烷烃、烯烃和芳香烃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类典型的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掌握在有机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乙酸、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2.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

可设计两个突破点来突破重点、难点:

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展示来确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逻辑推理。

②通过实验探究和电脑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办法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学情分析

1.在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应用》学生已学习了化石燃料及乙醇的一些基础知识。

2.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刚刚学完甲烷、乙烯和苯,学生已学过同分异构现象,初步学会判断同分异构体并了解有机物的成键特征。

3.按现行的学制,化学必修2一般安排在高一学年下学期学习。

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身心都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求知欲强、好胜心强、兴趣广泛;但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尚未形成,自我认识能力不足,思维活跃但不深刻。

这些也是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的。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学生学习有机物有一定的基础,不会十分陌生,但掌握的仅是一些皮毛知识,知识缺乏系统性。

必修内容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些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知识;在选修课中才开始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等立体结构模型,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

同时鼓励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教法、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动手、积极回答、积极配合其他学生的分析,能畅所欲言,充满活力。

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竞赛答题法:

前后位四人一组,按抢答的答对题数累计计分,学期末评选出优秀组,以资鼓励。

这样既可以促进合作学习,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又可以促进全体学生参与进课堂中,自发评价他人和自我评价,共同进步。

而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2.情境激学法:

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实验促学法:

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实验的艰辛与乐趣,这样观察现象既清楚,分析实验现象又有动力,能更牢固地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结构。

4.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教室中一般都有电视,运用好这一教学资源,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而且加大课堂容量,练习巩固及时到位。

5.归纳法:

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导入新课

成功、快乐的时候,人们会想到它——会须一饮三百杯;失败、忧愁的时候,人们也会想到它——举杯浇愁愁更愁,它就是酒,其主要成分俗名酒精,学名乙醇。

乙醇和醋是较常见的有机物。

今天先学习乙醇的相关知识。

推进新课

[活动探究]展示几种含有酒精的饮料和调味品。

展示乙醇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向装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加入适量乙醇,振荡,观察现象;让学生归纳出乙醇的物理性质。

培养观察、归纳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了解乙醇在生活中的作用。

[投影归纳]乙醇的物理性质:

乙醇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比水低,易挥发,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跟水以任意比互溶。

[投影练习]工业酒精含乙醇约95%(体积分数),含乙醇99.5%以上的叫无水乙醇。

通常利用____________来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用工业酒精和____________混合蒸馏制取无水酒精。

[问题讨论]乙醇分子式是C2H6O,分子中有6个氢原子,根据我们学过的碳四价的原则,讨论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及其可能的情况。

用问题激发学生对乙醇分子结构探究的兴趣。

[提出假设]提出2种假设结构

目的是了解有机物的结构中键的类型及连接情况。

[组内讨论]能不能通过实验探究乙醇的可能结构?

引导学生讨论两种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分别与水、乙烷的结构对比,鼓励学生设计可能的实验方案验证。

小组汇报实验方案,组间质疑,最后确定最佳的可行方案,并与书上的实验做对比,分析优劣。

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分析、表述能力和设计实验的综合能力。

[探究实验]邀请自愿演示实验的两个学生到前面做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实验,教师技术指导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出现的现象,并和钠与水反应现象比较,得出结论。

目的是让学生练习实验基本操作,强化安全意识,探究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情况并与钠和水的反应对比。

[问题讨论]通过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产物能否确定乙醇的结构?

[学生回答]根据实验现象,乙醇和足量钠反应放出氢气说明乙醇分子里含有不同于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存在,即前者结构:

培养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展示模型]展示乙醇分子模型和球棍模型。

动手拆插乙醇分子模型,引导学生分析乙醇分子结构:

在乙醇分子中存在哪些我们熟悉的原子团?

学生分析得出:

乙醇分子既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氢原子被水分子中羟基(—OH)取代;又可看成是水分子中氢原子被乙基(—C2H5)取代。

因此,乙醇既具有与有机物相似的性质,又具有与无机物相似的性质。

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性质。

[问题讨论]学生根据水与乙醇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及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原理,预测可能的断键位置。

[媒体播放]模拟金属钠与乙醇反应本质的微观过程。

观察乙醇与水反应的断键方式,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帮助学生理解。

[竞赛答题]邀请学生写出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分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说明反应类型。

目的是掌握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和复习巩固旧知。

采用组间竞争答题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引入新知]乙醇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

像这些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有机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例如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及硝基苯等也属于烃的衍生物。

[引入新知]当烃分子上的氢原子被这些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物质的一些性质都将发生很大变化,可以说,这些原子或原子团对烃的衍生物的性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它决定了这种物质的化学特性。

所以在化学上把这种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例如卤素原子—X、—NO2、—OH甚至

等都是官能团。

羟基(—OH)就是乙醇的官能团,决定了乙醇的化学性质。

让学生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析方法。

[媒体播放]播放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录像。

与水对比,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要缓慢得多,说明了什么?

[问题讨论]取代基的影响:

通过与水结构的比较,使学生注意到烃基对羟基的影响。

由于乙基使羟基中的O—H键极性减弱,使羟基相对于水难电离出H原子,所以乙醇羟基中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氢原子活泼,故反应比水慢。

[拓展延伸]写出乙醇与活泼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Li、Ca。

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问题交流]从乙醇的结构分析C、H、O原子形成的C—H、C—O、O—H键,可发生多种断裂组合,讨论乙醇还可能有哪些性质,分组讨论,组内派代表回答,组间质疑、补充。

体会结构决定性质在有机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引出新知]乙醇的氧化反应。

抢答:

写出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对应的断键方式,说出利用此性质,乙醇可作燃料。

了解乙醇具有还原性。

[探究实验]教师:

讲述实验步骤:

①将一束光亮的铜丝伸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内焰与外焰铜丝变化情况。

②变黑的铜丝插入乙醇后,颜色如何变化?

反复操作后,试管内液体的气味有何变化?

学生:

动手实验,注意铜丝颜色的变化并闻气味,比较、思考,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培养观察与分析能力,体会探究乐趣。

[问题讨论]分析、判断、归纳、交流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断键方式及产物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讨论铜的作用。

培养分析能力,从结构角度加深对乙醇的化学性质理解,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在有机学习中的重要性。

[媒体播放]动画模拟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断键方式,学生观察思考体会。

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加深学生理解。

[归纳小结]从化合价角度判断上述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乙醇表现出还原性。

而在有机反应中通常从氧氢的得失角度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更简单:

将去氢得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将得氢去氧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在此反应中乙醇去氢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目的是拓展概念,形成条纲,灵活巧用。

[拓展延伸]乙醇可以被许多强氧化剂氧化,如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或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直接被氧化成乙酸。

利用此性质可判断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指导阅读资料卡片,使学生关注生活与环境,学以致用。

[问题讨论]据乙醇的性质讨论:

乙醇的用途,乙醇与健康的关系。

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巩固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培养讨论交流习惯,促进相互合作的学习风气,体会乙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课堂小结]乙醇的性质决定于结构,主要由其官能团羟基来决定。

羟基还决定了乙醇可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还可发生消去反应。

突出结构决定性质,形成知识网络,画龙点睛。

[问题讨论]羟基与氢氧根的区别:

培养分析比较的能力。

[跟踪练习]采用竞赛抢答,同学互评,最后教师点评方式进行。

适时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及时巩固新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参与学习的乐趣。

1.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醇的密度比水小

B.乙醇能溶解很多有机物但不能溶解无机物

C.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于水

D.乙醇容易挥发,有特殊香味

2.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各50mL。

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  )

A.钠与水剧烈反应,反应产生的热量导致苯燃烧

B.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并且发出“啪啪啪”的声音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作上、下跳动

3.关于乙醇结构方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醇结构中有—OH,所以乙醇溶解于水,可以电离出OH-而显碱性

B.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

C.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

D.乙醇还可以与乙酸生成乙酸乙酯,所以乙醇显碱性

4.硫酸酸化的CrO3遇酒精后,其颜色会从红色变为蓝绿色,用这个现象可以测得汽车司机是否酒后开车。

反应的方程式为2CrO3+3C2H5OH+3H2SO4===Cr2(SO4)3+3CH3CHO+6H2O,此反应的氧化剂是(  )

A.H2SO4   B.CrO3   C.Cr2(SO4)3   D.C2H5OH

5.能够用来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试剂是(  )

A.金属钠B.无水硫酸铜C.无水氯化钙D.浓硫酸

6.钠与下列物质反应都能够产生氢气:

①H2O;②CH3COOH;③CH3CH2OH。

试推断这三种物质电离出H+的难易程度(从难到易的顺序)(  )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②①③

7.目前,由于原油价格不断上涨,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已经在一些城市开始,利用农作物发酵最终可以得到乙醇。

关于乙醇汽油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醇、汽油都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B.使用乙醇汽油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C.使用乙醇汽油可缓解燃料油供应紧张的局面

D.乙醇汽油在空气中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8.能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的事实是(  )

A.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水

B.0.1mol乙醇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0.05molH2

C.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D.乙醇容易挥发

9.将铜丝灼烧变黑后立即插入下列物质中,铜丝变红,且质量不变的是(  )

A.H2SO4B.C2H5OHC.CO2D.HNO3

答案:

1.B 2.D 3.C 4.B 5.B 6.C 7.A 8.B 9.B

布置作业

撰写小论文:

酒与生活的关系

对学生进行交通法规、健康保健及商业道德教育,同时培养他们对事物进行辩证认识的意识。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一、物理性质:

分子结构:

化学式:

C2H6O  结构简式:

CH3CH2OH或C2H5OH

官能团:

羟基—OH

二、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反应(置换反应)

乙醇较水还难电离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来引领,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体完成教学知识,形成一个流畅的动态过程。

采用竞赛回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给其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其能畅所欲言;采用问题讨论与实验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启发引导,点拨关键,做好导演工作,悠闲自在,创造和谐课堂并让课堂效应具有持续影响力,学习效果好。

②把时间尽可能地交给学生,要求教师要充分备好课,还要有很好的处理课堂的机智能力。

由于学生的储备知识有限,考虑问题欠全面;个别学生缺乏自信,害羞,不善于表现自己或承受失败的心理素质差,课堂气氛偶尔会冷场或答题不流畅,声音小等。

这些都有待于改善和提高。

1.你能利用下列药品设计出两组对比实验,用来证明乙醇可使蛋白质变性吗?

鸡蛋白溶液、硫酸铵溶液、水、碘水、无水乙醇、淀粉溶液、淀粉酶

2.课后搜集有关乙醇的益处和弊处的材料,以备交流。

第2课时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作者,顾介秀,赣榆高级中学 本文系江苏省优秀教学设计大赛作品

一、设计思想

新课程倡导“生活化教学”、“探究性教学”的理念。

化学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所以关注学生的已有生活和知识经验,突出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是我对乙酸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首先从学生熟悉的食醋引入本课,学生易于接受。

其次通过设计实验证明乙酸的弱酸性,通过乙酸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理解乙酸的酸性是因乙酸分子中O—H键的断裂。

最后通过实验探究酸与醇的酯化反应,利用同位素原子示踪法来解释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酸失羟基醇脱氢。

这样一气呵成,自然流畅。

二、教材分析

乙醇和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这两种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三、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

本课题进一步学习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其酸性与酯化反应,并学会用有机物结构和化学键知识来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

教学中若适时、适当、适度地使用多媒体和实验,并引导学生推理、分析和实验探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用途。

②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特性。

②通过对“同位素示踪法”的信息介绍,引导学生探究酯化反应的机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乙酸的组成、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

酯化反应。

六、教法、学法

实验探究法,指导学生按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完成知识的学习。

七、教学仪器

乙醇分子模型、酒精灯、铁架台、烧杯、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无水乙醇、浓硫酸、醋酸、饱和碳酸钠溶液

八、教学设计过程

导入新课

为什么酒越放越醇香?

为什么做鱼的时候放点酒再加点醋就会很香?

这些问题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得很紧密,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醋中含有乙酸,故又名“醋酸”。

乙酸

1.分子结构

推进新课

[展示模型]展示乙酸分子比例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

乙酸的分子式:

C2H4O2

结构式:

结构简式:

故乙酸分子可以看成是由一个甲基和一个羧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组成—COOH的羰基和羟基不是孤立存在的,二者会相互影响。

[问题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接触醋,但是纯净的醋酸大家可能没见过,那么醋酸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联系生活中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回忆、思考、交流。

[情景创设]展示一瓶冰醋酸观察色、态,闻气味,让学生获取感性认识。

2.物理性质

[投影归纳]乙酸的物理性质:

乙酸俗称醋酸,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当温度低于16.6℃时,纯乙酸凝成像冰一样的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

3.化学性质

[问题讨论]有机物的性质是由其官能团所决定的,那么乙酸的官能团是什么?

决定乙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索和研究。

[情景创设]邀请个别学生动手实验:

①向2mL醋酸中滴加1~2滴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②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乙酸,观察现象。

让学生亲临基本实验操作,激发探究兴趣。

[问题讨论]①石蕊变红,说明乙酸的水溶液呈什么性?

②为什么呈酸性?

③还有哪些反应能表现乙酸的酸性?

④家庭中用醋酸除水垢的化学原理是什么?

⑤醋酸酸性与碳酸酸性谁强?

采用组内讨论、组间质疑,竞赛回答,复习酸的通性。

[师生归纳]乙酸具有弱酸性(断O—H键):

CH3COOH

CH3COO-+H+,酸性强于碳酸。

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能和碱、碱性氧化物、盐反应;它还能和活泼金属反应。

[学生练习]写乙酸与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钙、金属钠、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情景创设]邀请个别学生实验:

取一支大试管,作为盛反应混合物的容器。

加入3mL无水乙醇,2mL浓硫酸(慢慢滴加),2mL冰醋酸(慢慢滴加),塞上带导管的胶塞。

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另取一支试管作为吸收产物的试管,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并滴加2滴酚酞试液,将导管伸入到试管中。

仪器安装好后,开始加热反应混合物。

轻轻振荡碳酸钠溶液,引导学生观察:

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实验现象、观察产物颜色、状态、气味,重点是碳酸钠溶液中酚酞的红色有什么变化?

液面上的无色液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目的是学习酯化反应操作,并培养实验安全意识。

[引入新知]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酯化反应的特点:

酯化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得很慢,为了使反应加快,使用了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

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它会达到平衡状态,如何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呢?

复习化学平衡知识。

[师生总结]为了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我们加入的乙醇是过量的,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同时将生成的产物乙酸乙酯蒸出,水可以被浓硫酸吸收,由此使生成物的浓度减少,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

所以浓硫酸在反应中既是催化剂又是吸水剂。

为了使蒸发出的乙酸乙酯蒸气迅速冷凝,加长了导气管。

[问题讨论]既然这个反应要脱掉一分子水,那么脱水的方式有几种?

[提出假设]

[问题讨论]如何能证明哪种假设是正确的?

能否提供理论或实验依据?

[分析]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的信息,引导学生探究酯化反应的机理。

[多媒体动画]模拟乙酸与乙醇反应本质的微观过程。

观察酯化反应的断键方式,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帮助学生理解。

[归纳小结]酯化反应的实质:

酸失羟基醇脱氢。

属于取代反应。

目的是理解概念,形成条纲,灵活巧用。

[问题讨论]为什么必须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呢?

[师生归纳]①碳酸钠能跟蒸发出的乙酸反应生成没有气味的乙酸钠,所以反应完毕后振荡试管酚酞的红色变浅,它还能溶解蒸发出的乙醇,由此可以提纯乙酸乙酯。

②乙酸乙酯在无机盐溶液中的溶解度减小,容易分层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