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37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docx

《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docx

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试题生物Word版

山西大学附中

2017-2018学年高二第二学期3月模块诊断

生物试题

(考查时间:

80分钟)(考查内容:

必修三4+5+6和选修三1+2.1)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40题,共60分)

1.如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

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2.甲和乙是两个种群的生物,它们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

下图显示的是它们在增长过程中Ⅰ、Ⅱ两个时期的自然增长率的值(a>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的值小于或等于1

B.时期Ⅰ甲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于乙

C.时期Ⅱ甲种群增长的个体数大于乙种群

D.种群迁入后先经历时期Ⅱ再经历时期Ⅰ

3.如图所示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和b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等

B.0-d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鲤鱼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小于零

C.a-b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D.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

4.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是不同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关于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种群的增长率不发生改变

B.以“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达到K/2值时增长率最大

C.以“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如种群增长率小于1,种群数量将不断下降

D.以“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如是有害动物,应控制在K/2

5.下列古诗与生物学原理不符的是()

古诗

生物学原理

A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低温叶绿素不稳定,易降解。

B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描述植物向光性生长的现象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描述种间竞争的现象

D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描述植物的营养生殖的现象

6.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图乙为相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所示模型能解释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均能维持相对稳定

B.甲图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

C.甲图中④①②③种群数量变化与乙图中abcd依次对应

D.乙图中H为猎物的种群数量,P为捕食者的种群数量

7.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丹顶鹤种群密度时,应在其聚集区进行捕获

B.利用黑光灯诱捕方法可以调查各种昆虫的种群密度

C.可采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某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通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8.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B.这种改变不属于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C.大灌木呈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D.一棵大灌木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9.目前,我国很多地区A实行了“退耕还林”政策。

下列有关“退耕还林”对生物群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将会减小B.群落的垂直结构逐渐复杂化

C.群落内部的种间关系没有变化D.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不会改变

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动物不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土壤、阳光、水分、空气、热能等

11.有关如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

②细菌与狐之间既捕食又竞争

③细菌占有第二、三、四、六营养级

A.①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12.某池塘生态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大阳能总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那么,a、b、c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A.a>b,b=cB.a>b+cC.a=b+cD.a

13.某人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鸡、鸭、猪,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

若能量在流动中的传递效率为10%,那么此人要增重1kg体重,最多消耗绿色植物(  )

A.150kgB.280kgC.500kgD.1000kg

14.如图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组分1、2、3即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如果组分1是生产者,那么组分1代表的一定是真核生物

C.能量只能通过组分2输出该生态系统

D.在该生态系统中,组分1、2、3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15.如图中食物网所代表的生态系统中,施用了杀虫剂,这种杀虫剂自然降解的速度极慢。

这种杀虫剂在下列生物体内的浓度最高的是

A.AB.HC.GD.F

16.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减少大气中CO2

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

D.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17.汶川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媒体报道,地震前动物有些异常,如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等。

这种生态系统的传递的信息属于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

18.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AB段,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B.BC段,因为溶氧量的增加导致藻类的数量增加

C.浮萍能分泌一些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故引入浮萍可减少水华的发生

D.若将大量生活污水排入河流,会超出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而导致其中的生物大量死亡

19.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减小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20.科学家在南极洲近海大陆架下850m处的泥床盆地发现超过100万只巨型帝王蟹。

在帝王蟹所在水域的上方,生活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其中棘皮动物包括海蛇尾、海百合和海参,这些棘皮动物都没有生活在海蟹所在水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南极水域所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C.帝王蟹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D.要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不被帝王蟹破坏,可以采用合理的有计划的捕捞措施

21.将无根的非洲菊幼苗转入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应出现的现象是()

22.现有两个物种甲、乙(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株,但乙种植株很适宜在盐碱地种植。

要利用甲、乙两种植株各自优势,培育出高产、耐盐的植株,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

下列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中不可行的是()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获得满足要求的四倍体杂种目的植株

B.将乙种植株耐盐基因导入到甲种植株的受精卵中,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C.两种植株杂交后,得到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可较快获得纯种的目的植株

D.诱导两种植株的花粉融合并培育成幼苗,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23.以下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其中甲和乙分别表示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组分别是AA和BB。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①过程通常用胰蛋白酶作用,目的是获得原生质体

B.过程②常使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

C.经过②和③过程形成的c细胞的染色体组一定为AABB

D.该技术流程的目的是获得杂种细胞,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24.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A.菊花花瓣细胞培育出菊花新植株B.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出植株

C.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出植株D.番茄与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后培育出植株

2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

下图为人工培育含SOD植物新品种的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可用基因枪法导人SOD基因

B.②③过程所用的激素种类和比例都相同

C.SOD催化反应的机制是为反应降低活化能

D.图示育种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6.下图为烟草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流程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对过程①获取的根组织块应做较彻底的灭菌处理

B.过程②应根据要求使用适宜的培养基,在避光的环境中进行

C.过程③发生脱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用X细胞包裹人工种皮可获得烟草人工种子

27.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

A.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B.导入其它植物细胞的基因

C.将成熟植物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

D.脱离母体后,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28.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容易获得突变体的主要原因是

A.培养基营养丰富,易于植物生长B.培养的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裂状态

C.纺锤丝的形成容易受抑制D.DNA复制容易受抑制

29.若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是CCTAGG,它在A和G之间切断DNA。

下图表示用该酶处理某基因后产生的片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正常基因中有4个CCTAGG序列

B.产生的DNA片段可用DNA连接酶连接起来

C.用该酶处理得到图示基因片段要水解3个磷酸二酯键

D.若该基因某处有一个CCTAGG突变为CCTAGC,用该酶处理后将产生5个片段

30.DNA分子中的碱基C被氧化后会转变为碱基U,细胞中的一种糖苷酶能够识别出碱基U,将其切除,之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和切除残留下的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最后由其他酶将缺口修复。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不存在游离的尿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B.DNA缺口修复需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发挥作用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丧失功能的人的癌症发病率高于普通人

D.若某个突变基因未被修复,则复制后有突变基因的子代DNA占1/2

31.据图所示,有关工具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限制性内切酶可以切断a处,DNA连接酶可以连接a处

B.DNA聚合酶可以连接a处

C.解旋酶可以使b处解开

D.连接c处的酶可以为DNA连接酶

32.科研人员以抗四环素基因为标记基因,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让大肠杆菌生产鼠的β-珠蛋白,治疗鼠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下列相关实验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用编码序列加启动子、抗四环素基因等元件来构建表达载体

B.利用小鼠DNA分子通过PCR克隆出β-珠蛋白基因的编码序列

C.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