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3121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docx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docx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

第一章 管理会计概论

第一节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题型选择

例;现代会计(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为()选C(历年真题)

A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B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C管理会计和责任会计D经营决策会计和高级会计

  一、财务会计

  遵循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和全面的计量、确认、记录与汇总,定期编制财务报告,为企业外部有关利益团体提供其据以决策的有关信息,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是财务会计的主

要目标和工作内容。

  二、管理会计及其演进

  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另一分支,服务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职能的实施,侧重于为企业部的经营管理服务并参与管理活动。

题型选择

  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的历史较短,它萌芽于20世纪初,

在20世纪50年代传统的管理会计的体系和内容基本形成。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工艺日益复杂,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经验管理难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控制,这时泰罗(FrederickTaylor)科学管理顺应管理要求而逐渐形成。

泰罗的科学管理强调对动作和时间的研究,对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

随着泰罗科学管理的推行,会计为了配合科学管理的实施和提高生产效率,就产生了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

这些用于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会计方法的出现,为管理会计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1952年的世界会计学会上,管理会计这一词被证实确认

  管理学为管理会计提供了理论的指导,企业管理的实践对会计方法的变革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

管理会计萌芽于()选择D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初

例:

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目的是在于提高()

A企业生产效率B企业生产经济效果C企业经济效益D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答案:

C

第二节 管理会计的内容和基本特点

  一、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服务,其主要内容可以表述为决策与规划会计和执行与控制会计。

决策分析可以分成:

短期决策和长期决策:

短期决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成本与产量问题2成本与收入问题3企业内部资源分配问题

长期决策:

是建立在货币时间价值的基础上。

货币时间价值是资产机会成本的体现,是资本对时间的增量,其数值确定于资本的边际成本或边际收入是联系在一起的。

 二、管理会计的特点2010年简答题

  

(一)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

  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二)方法灵活多样性

  管理会计通常在财务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处理,突破了财务会计的传统模式,吸收和借鉴了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和现代数学的一些理论与方法,其特征主要是分析性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管理会计通常采用:

差量分析的形式,与财务会计的总括性静态描述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三)面向未来的时间特征

  财务会计的信息受会计准则的约束,着重于过去事件的如实反映。

因此财务会计方法的特点是描述性的,所提供的主要是历史信息。

  管理会计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面对未来是以未来的事件为决策对象。

管理会计信息是面向未来主要是现时和未来的估计信息。

  (四)会计信息不受会计准则约束

  为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财务会计必须遵循会计准则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客观公允。

  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所提供信息根据经营管理和决策控制的需要,不受会计准则的约束,其方法和程序具有很大自由度和弹性。

(五)重视人的行为问题

  管理会计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要特别重视评价和控制的指标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表1-1  ☆☆☆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比较

主要方面

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信息使用者

外部使用者:

股东、债权人、监管机构、公众等

内部使用者:

企业各级管理者

信息的时间属性

历史性

现实性、预测性

会计报告的类型

一般目的的财务报表:

损益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

特定决策分析报告、业绩评价评价报告、控制报告等

会计报告的内容

反映企业整体的总括性情况

反映企业内部机构、部门等详细情况,与决策、评价及控制相关

会计报告的编报频率

对外财务报表:

年度、半年度、季度

内部报告:

根据需要适时提供

约束性

应该符合会计准则

不受会计准则约束

验证程序

公认会计师审计

无需外部审计

例:

现代财务会计的主要特点是()答案:

C

A面向未来B先进技术的方法C职能明确D遵循会计准则

例:

管理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答案:

A

A企业各级管理者B公众C监管机构D债权人

第三节 管理会计的职能和信息质量

  一、企业目标和管理职能

  

(一)企业的目标:

以盈利为导向的企业特主要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一报酬其投资者并保证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二)企业管理职能

  1.管理会计从实现企业目标为出发点,其职能主要包括决策、计划与预算、组织实施和评价控制四个方面。

其中,决策是企业管理的重心。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题型简答题

  

(一)为决策提供客观可靠信息

  

(二)制定计划编制预算

  (三)实施经营计划,评价业绩实施控制

  (四)成本确定和成本计算

  三、管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题型选择题

  

(一)准确性

(二)相关性(三)可理解性(四)及时性(五)成本和效益原则

例;在管理会计上提高可理解性的有效途径是()答案;B

A管理会计应信息的使用者加强沟通和协商B管路会计师尽可能使用简单的会计数据C公司管理层提高会计能力D管路会计师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编制信息

第四节 现代企业环境和当代管理会计发展(其中方法必记)

  一、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设计

二、代理人理论

  三、价值链分析、作业管理和作业成本计算

  四、目标成本计算和价值分析

  五、质量成本与全面质量管理(TQM)

  六、适时生产(存货)系统

  七、综合记分卡

例;现代管理会计运用()设置内部激励和业绩评价系统,以减少利益重提,实现企业目标和员工利益的一致性答案:

A

A代理人理论B价值链分析C适时生产系统D目标成本计算

★★★第二章 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

第一节 成本性态分析

  所谓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活动之间的依存关系。

(必记)其中,业务活动一般为业务量,可以表现为实物量、价值量和时间量。

题型名词解释

成本按照性态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题型选择

  一、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当业务量发生变动时总额保持不变的成本。

如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费。

  固定成本具有以下特点:

(必记)

  

(1)成本总额不随业务量而变,表现为固定金额;

  

(2)单位业务量负担的固定成本(即单位固定成本)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动成反比例变动。

  

  图2-1 固定成本

  

  图2-2 单位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根据其支出数是否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的影响可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与约束性固定成本。

题型选择题

  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不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在短期内不能改变数额的固定成本。

这些成本的大小取决于生产经营能力的规模,是维持企业最基本的生产能力的支出。

题型名词解释

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受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有可能不同期间金额不同,如广告和促销费、研究开发费、职工培训费、管理人员薪金等。

注;当企业财务陷入困难时期,管理层通常可以将酌量性固定成本进行缩减,但却不能减少约束性固定成本。

二、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总成本随业务量的变动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变动成本具有以下特点:

题型选择

  

(1)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动成正比例变动;

  

(2)单位业务量的变动成本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的影响而金额固定不变。

  

  图2-3 变动成本

  

  图2-4 单位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根据其影响因素可进一步分为设计变动成本和酌量性变动成本。

设计变动成本是由产品的工艺设计所确定的,只要工艺技术及产品设计不改变,成本就不会变动,所以不受企业管理层决策的影响。

酌量性变动成本;通常是受管理层决策影响,有很大的选择性。

例如:

在并不受影响质量和单耗比便的前提下,企业可以在不同地区或不同供货单位采购到不同价格的某种原材料,其成本消耗就属于酌量性变动成本。

题型选择名词解释

 三、混合成本:

不完全固定不变,但也不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即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组合,称为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包括阶梯成本和半变动成本。

题型选择

四、相关范围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别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

相关范围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特定的期间;二是指特定的业务量水平。

五、总成本的函数模型

  为便于进行预测和决策分析,在明确各种成本性态的基础上,最终要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的成本函数模型。

  设y代表总成本,x代表业务量,a代表固定成本总额,b代表单位变动成本。

故,总成本模型为:

y=a+bx

第二节 混合成本分解和成本预测

  一、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本节主要介绍了半变动成本的特点以及如何对半变动成本进行分解。

本节内容对进一步理解成本性态分类十分重要,而且也是学习本·量·利方法的基础。

题型选择简答题

  

(一)工程分析法,通常运用于缺乏历史数据可供参考的新产品;

  

(二)账户分析法,适用于会计基础工作较好的企业。

但由于分析人员需要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决定每项成本是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因而分类结果比较主观;

  (三)合同确认法,一般适用于水电费、煤气费、电话费等公用事业费的成本性态分析;

  (四)历史成本分析法,适用于生产条件比较稳定、成本水平波动不大以及历史资料比较完备的企业。

(必记)

  主要有三种:

高低点法、散布图法、最小平方法。

  1.高低点法

  高低点法是从过去一定时期相关范围内的资料中,选出最高点业务量的半变动成本与最低点产量的半变动成本之差,除以最高产量与最低产量之差,先计算出单位变动成本的值,然后再据以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分解开来的一种方法。

  说明:

该方法选择的是最高业务量与最低业务量对应的成本作为半变动成本分解的数据,而不是最高成本与最低成本。

  将最高点产量的半变动成本与最低点产量的半变动成本之差(ΔY)除以最高产量与最低产量之差(ΔX),就可求得单位变动成本b。

也就是说:

  b=高低点半变动成本之差/高低点产量之差

a=y/bx

  然后将所求b值代入最高点产量的半变动成本构成,从而计算对应的固定成本总额a。

2.散布图法

  散布图法,又称目测法,是指将所观察的历史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图,通过目测方式,画出一条反映成本变动趋势的直线,据以确定半变动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各占多少的一种方法。

由于该方法主要是通过目测进行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计量仍是主观的。

3.最小平方法

  最小平方法又称回归直线法,是根据若干期产量和成本的历史资料,运用最小平方法公式,将某项混合成本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方法。

  该种方法应用了统计的原理,计算结果比较科学准确,但操作比较复杂。

题型选择题

例:

在混合成本分解中的三种历史分析方法中,主观性最强的是()

A高低点法B散布图法C回归直线法D最小二乘法答案:

B

例;企业采用完全成本法计价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管理需要B存货计价C评价盈利能力D订价决策答案;A

注:

揭示了不同成本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第三节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

  本节内容在分解半变动成本的基础之上,强调了企业实施成本分析管理的两种重要的方法——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产品成本构成上的不同之处。

  本节考核内容:

  1.记忆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含义;

  2.理解和分析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产品成本构成上的差异。

  一、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不仅把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计入产品成本,而且把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都吸收到产品成本中去,同时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其应用于对外报告的财务会计。

 二、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全部作为期间费用列入当期损益表,从当期收入中扣除。

其应用于对内服务的管理会计。

  

 ★★★三、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区别

  

(一)成本划分的标准、类别及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完全成本法按照成本的经济用途把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变动成本法按照成本性态把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 两种成本计算法的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构成内容

变动成本法

成本内容

完全成本法

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

产品成本

 

期间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

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

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

期间费用

(二)存货计价及成本流程不同

  在完全成本法下,由于产品成本包括固定制造费用,并将固定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这样,期末在产品、产成品和已销售产品中均“吸收”了一定份额的固定制造费用,即期末存货都是按全部生产成本计价。

  在变动成本法下,由于产品成本仅按变动生产成本计算,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全部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因而,无论是在产品、产成品还是已销售产品都只包含变动生产成本,即期末存货都是按变动生产成本计价。

  由于在两种方法下,产品成本的构成不同,故存货的构成也不相同。

  注意:

由于在两种方法下产成品成本的构成不同,随着产品的销售,产成品成本就相应地转变为“销售成本”;另外,在两种方法下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

第四节 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下的损益表

  本节内容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定义基础之上,强调了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下的损益表的差异,揭示了不同成本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本节考核内容:

  1.记忆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的计算公式;

  2.运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的计算公式;

  3.理解和分析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产品成本构成上的差异。

  由于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构成不同,因而两种成本计算法计算利润的过程也有所不同,特别是两种成本计算法所计算的中间指标有很大区别,由此导致两种成本计算法所编制的损益表及所计算的利润有较大的不同。

  ★★★一、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编制的损益表

完全成本法(职能式)

变动成本法(贡献式)

销售收入

减:

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加:

本期生产成本

可供销售的产品成本

减:

期末存货成本

销售成本合计

销售毛利

减:

营业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合计

营业利润

销售收入

减:

变动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

变动销售费用

变动管理费用

变动成本合计

边际贡献

减:

固定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固定销售费用

固定管理费用

固定成本合计

营业利润

在完全成本法下,

  营业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费用

  其中,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

在变动成本法下,

  营业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其中,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变动成本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期间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期间费用

在完全成本法下,本期发生的全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列在营业费用项下从销售从毛利中全部扣除。

在变动成本法下,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则是按其性态分别处理的:

变动部分作为变动成本的组成,在计算边际贡献前被扣除,固定部分则在边际贡献后被扣除。

例:

[例2-6]沿用例2-5的数据,兴发公司2006年产品甲的生产量为3000件,销售量为2000件,每件售价为50元,变动销售费用为每件1.0元,变动管理费用为每件0.6元,固定销售费用共计2800元,固定管理费用共计4000元。

假定期初产品存货为零,期末产品存货为1000件,其他成本资料见例2-5。

两种成本计算法下编制的损益表如表2-9和表2-10所示。

  表2-9  损益表(完全成本法)     单位:

销售收入(50×2000)         100000

减:

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0

加:

本期生产成本(34×3000)     102000

可供销售的产品成本          102000

减:

期末存货成本(34×1000)     34000

销售成本合计              68000

销售毛利                32000

减:

营业费用

销售费用(1.0×2000+2800)     4800

管理费用(0.6×2000+4000)     5200

营业费用合计             10000

营业利润 22000

 表2-10  损益表(变动成本法)   单位:

销售收入(50×2000)         100000

减:

变动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26×2000)       52000

变动销售费用(1.0×2000)       2000

变动管理费用(0.6×2000)       1200

可供销售的产品成本          102000

变动成本合计              55200

边际贡献                44800

减:

固定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24000

固定销售费用             2800

固定管理费用             4000

固定成本合计             30800

营业利润               14000

我们可以推导出以下公式:

营业利润差额=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

=完全成本期末存货吸收-完全成本期初存货吸收

的固定制造费用的固定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期末存货量–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期初存货量:

 根据利润计算分析,当两种成本计算法得出的营业利润不同时,导致两者差额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成本计算法从当期销售收中扣除的固定制造费用的金额不同。

在变动成本法下,计入当期损益表的是当期发生的全部固定制造费用;而在完全成本法下,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制造费用金额则是期初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加上当期发生的全部固定制造费用,再减去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

 ★★★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明确两种成本计算法下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

  

(1)当安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等于期初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时,营业利润差额为零,则两种成本计算法的营业利润必然相等。

  

(2)当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时,营业利润差额大于零,则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一定大于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

  (3)当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小于期初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时,营业利润差额小于零,则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一定小于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

  ★★★两种成本计算法的营业利润与存货量及产销量有如下关系:

  

(1)当期末存货量和期初存货量均为零,即产销量绝对平衡时,两种成本计算法的营业利润相等。

  

(2)当期初存货量为零,期末存货量不为零,即产量大于销量时,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大于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

  (3)当期末存货量为零,期初存货量不为零,即产量小于销量时,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

  

(1)产销平衡的情况

  在产销平衡的情况下,两种成本计算方式所确定的分期损益是相同的。

即,当本期生产量等与销售量时,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

  

(2)本期产量大于销量

  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这是由于完全成本法下制造费用被分配进入产品成本,随着产品的销售已销产品所负担的制造费用被列入损益,未出售产品(存货)吸纳了部分制造费用,使得本期销售成本偏小,故净收益比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高。

  (3)本期产量小于销量

  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这是由于完全成本法下制造费用被分配进入产品成本,已销售既包括当期产品,也包括往期产品,这个过程使得纳入损益

三、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题型简答题

(一)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1.能够促使企业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

  2.能提供企业管理层预测和短期决策的有用信息

  3.有利于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和正确进行业绩评价

  4.简化成本计算

(二)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1.不符合财务会计的产品成本概念及对外报告的要求

  2.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的制造费用比按变动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