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院评审工作分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3084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医院评审工作分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三级医院评审工作分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三级医院评审工作分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三级医院评审工作分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三级医院评审工作分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级医院评审工作分工.docx

《三级医院评审工作分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医院评审工作分工.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级医院评审工作分工.docx

三级医院评审工作分工

安康市中心医院《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任务分解

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一)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规模适宜。

(责任人:

院长)

(二)医院有承担服务区域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器械科负责统计;协助科室:

财务科、各临床科室、信息科)、技术梯队与处置能力(医务科负责统计),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责任部门:

放射科、CT室、导管室、开展介入诊疗的各临床科室)

(三)临床科室一、二级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由医务科负责统计)与诊疗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三级标准(各临床科室负责统计项目完成情况,准备技术病历)。

重点科室专业技术水平与质量处于本省(区、市)前列(由各市级及市级以上重点专科负责统计项目完成情况,准备技术病历)。

(四)医技科室服务能够满足临床科室需要,项目设置、人员梯队与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三级标准(各医技科室负责统计所开展项目、人员梯队);重点科室专业技术水平与质量处于全国或本省(区、市)前列(由各市级及市级以上重点医技科室负责统计体现相应水平的项目)。

二、医院内部管理机制科学规范

(一)坚持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院长)。

(二)按照规范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做到制度、师资与经费落实,做好培训基地建设(责任部门:

医务科)。

(三)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责任部门:

质控科;协助部门:

医务科;执行部门:

各临床科室)。

(四)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责任部门:

各临床医技科室)、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责任部门:

门诊部、财务科、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

(五)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得到优先合理使用(责任部门:

药学部;协助部门:

药剂科、医务科;执行部门:

各临床科室)。

(六)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

(责任部门:

院办)

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

(一)将对口支援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受援医院)和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责任部门:

院办;执行部门:

医务科、科教科)。

(二)承担政府分配的为社区、农村培养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责任部门:

科教科)。

(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责任部门:

防保科;执行部门:

各临床医技科室)。

(四)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责任部门:

急救中心办公室,协作部门:

医务科)。

(五)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责任部门:

科教科)。

(六)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内,医院应当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及相关服务流程(责任部门:

医务科)。

(七)根据《统计法》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数据真实可靠(责任部门:

信息科)。

四、应急管理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

服从指挥,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医务科负责统计)。

(二)加强领导,成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机制(责任部门:

院办、医务科、急救中心)。

(三)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建立医院应急指挥系统,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牵头部门:

院办)。

(四)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责任部门:

医务科、总务科、保卫科)。

(五)合理进行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责任部门:

总务科、器械科、药剂科)。

(六)建立医院应急管理的评估与持续改进机制。

(责任部门:

院办、相关行政职能总务后勤部门)。

五、临床医学教育

(一)教学师资、设备设施符合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的要求。

(责任部门:

科教科)。

(二)承担本科及以上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

(责任部门:

科教科)。

(三)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任务。

(责任部门:

医务科)。

(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情况。

(责任部门:

科教科、医务科)。

(五)指导和培训下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诊疗水平,推广适宜卫生技术。

(责任部门:

医务科、科教科)。

六、科研及其成果(责任部门:

科教科)

(一)有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科研工作的制度和办法,并提供适当的经费、条件与设施。

(二)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获得院内外经费,开展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效。

(三)医院有将研究成果转化实践应用的激励政策,并取得成效。

(四)依法取得相关资质,并按照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要求开展临床试验。

第二章医院服务

一、预约诊疗服务(牵头部门:

医务科;责任部门:

门诊部、信息科;协助部门:

财务科)

(一)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与分时段服务,对门诊和出院复诊患者实行中长期预约。

(二)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操作流程,逐步提高患者预约就诊比例。

(三)建立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转诊服务。

注:

此项工作一定要在信息科HIS系统建立平台

二、门诊流程管理(责任部门:

门诊部)

(一)优化门诊布局结构,完善门诊管理制度,落实便民措施,减少就医等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有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的制度与程序。

(二)公开出诊信息,保障医务人员按时出诊,遇有医务人员出诊时间变更应当提前告知患者。

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患者有效就诊。

(三)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调配医疗资源,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协调配合。

(四)有制度与流程支持开展多学科综合门诊。

(五)有改善门诊服务、方便患者就医的绩效考评和分配政策,支持医务人员从事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

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责任部门:

急救中心)

(一)合理配置急诊人力资源,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

(二)落实首诊负责制,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度。

(三)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四)实施急诊分区救治、建立住院和手术的“绿色通道”,建立创伤、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

(五)开展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合格上岗制度。

四、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

(一)完善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

(责任部门:

财务科、信息科)

(二)为急诊患者入院制定合理、便捷的收入院制度与程序。

危重患者应当先抢救并及时办理入院手续。

(责任部门:

财务科、急救中心)

(三)加强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管理,及时传递患者病历与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责任部门:

各临床科室)

(四)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随访预约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出院后医疗、护理及康复措施的知晓度。

(责任部门:

各临床科室)

五、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责任部门:

医保办、财务科、信息科、各临床医技科室)

(一)有各类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和相应保障措施,严格服务收费管理,减少患者医药费用预付,方便患者就医。

(二)公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公示基本医疗保障支付项目。

(三)保障各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参加人员的权益,强化参保患者知情同意。

六、患者的合法权益

(一)医院有相关制度保障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其权利。

(责任部门:

医务科)

(二)应当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病情及治疗方式、特殊治疗及处置,并获得其同意,说明内容应当有记录。

(责任部门:

各临床医技科室)

(三)对医护人员进行知情同意和告知方面的培训,(责任部门:

医务科、护理部)主管医师能够使用患者易懂的方式、语言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并履行书面同意手续。

(责任部门:

各临床医技科室)

(四)开展实验性临床医疗(临床人体试验)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有审核管理程序,并征得患者书面同意。

(责任部门:

各临床医技科室,管理部门:

科教科)

(五)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

(责任部门:

各临床科室)

七、投诉管理

(一)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诉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一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

(责任部门:

医务科、护理部、党办、财务科、门诊部)

(二)公布投诉管理部门、地点、接待时间及其联系方式,同时公布上级部门投诉电话。

(责任部门:

院办)建立健全投诉档案,规范投诉处理程序。

(责任部门:

投诉办、党办、护理部、财务科、门诊部)

(三)根据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持续改进医疗服务。

(责任部门:

全院各科室)

(四)对全体员工进行纠纷防范及处理的专门培训。

(责任部门:

医务科、护理部)

(注:

党办:

医德医风投诉;护理部:

护理投诉;财务科:

收费投诉;门诊部:

门诊患者投诉)

八、就诊环境管理

(一)为患者提供就诊接待、引导、咨询服务。

(责任部门:

门诊部、各临床科室)

(二)急诊与门诊候诊区、医技部门、住院病区等均有明显、易懂的标识。

(责任部门:

院办)

(三)就诊、住院的环境清洁、舒适、安全。

(责任部门:

总务科、各临床医技科室)

(四)有保护患者的隐私设施(责任部门:

总务科)和管理措施(责任部门:

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

(五)执行《无烟医疗机构标准(试行)》及《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

(责任部门:

控烟办)

(六)落实创建“平安医院”有措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优化医疗执业环境有成效。

(党办、院办保卫科)。

第三章患者安全

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一)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如:

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

(责任部门:

门诊部、财务科、医保合疗办)

(二)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2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责任部门:

各临床医技科室)

(三)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

(责任部门:

各临床医技科室)

(四)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责任部门:

护理部、相关科室)

(五)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ICU、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有识别标志(腕带与床头卡)。

(责任部门:

护理部、各临床医技科室)

(六)职能部门要落实其督导职能,并有记录。

(责任部门:

护理部)

二、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

(一)在住院患者的常规诊疗活动中,应当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

(责任部门:

各临床科室)

(二)在实施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必要时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护士应当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责任部门:

各临床科室)

(三)接获非书面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责任部门:

检验科、各临床科室)

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一)择期手术的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责任部门:

各临床科室)

(二)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

(责任部门:

医务科)

(三)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责任部门:

医务科)

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一)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责任部门:

控感科、各临床科室)

(二)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手清洁、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等)。

(责任部门:

控感科、各临床科室)

五、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责任部门:

药剂科、各临床科室)

(一)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与使用要求,并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

(二)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

六、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危急值”项目,建立“危急值”评价制度。

(责任部门:

检验科)

(二)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责任部门:

检验科)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责任部门:

护理部)

(一)评估有跌倒、坠床风险的高危患者,要主动告知跌倒、坠床危险,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有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与的工作流程。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一)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

(责任部门:

各临床科室)

(二)实施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

(责任部门:

各临床科室)

九、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责任部门:

医务科)

(一)有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并让医务人员充分了解。

(二)有激励措施,鼓励不良事件呈报。

(三)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对重大不安全事件要有根本原因分析。

十、患者参与医疗安全(责任部门:

各临床科室)

(一)针对患者疾病诊疗,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作出正确理解与选择。

(二)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如身份识别、手术部位确认、药物使用等。

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一)有医院质量管理组织,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和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等,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记录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

(责任部门:

各相关委员会办公室)

(二)有医院、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院长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执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相关任务。

(责任部门:

质控科)

(三)医疗、护理等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承担指导、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严格记录,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

(责任部门:

质控科、护理部)

(四)建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全院医疗、护理、医技质量实行监管,并建立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机制。

(责任部门:

质控科)

(五)将开展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有相关的保障组织、部门职责与协调机制。

(责任部门:

医务科、质控科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

(责任部门:

质控科)

(二)建立与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范、诊疗指南。

(责任部门:

质控科)

(三)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

(责任部门:

医务科、各临床医技科室)

(四)建立医疗风险防范确保患者安全的体制,按照规定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不隐瞒和漏报。

(责任部门:

医务科、护理部)

(五)医院、职能部门、各临床与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人员能够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通过适宜质量管理改进的方法及质量管理技术工具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并做好质量改进效果评价。

(责任部门:

质控科、各临床医技科室)

(六)定期进行全员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参与能力。

(责任部门:

质控科、医务科)

(七)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库,为制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目标与评价改进的效果提供依据。

(责任部门:

质控科)

三、医疗技术管理

(一)医院提供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服务,符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符合医院诊疗科目范围,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安全、有效。

(责任部门:

医务科)

(二)医疗技术管理符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分级分类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临床应用新技术按照规定报批。

(责任部门:

医务科)

(三)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并降低医疗技术风险。

(责任部门:

医务科)

(四)开展科研项目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原则,按照规定审批。

在科研过程中实行全程质量管理,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护患者安全。

(责任部门:

科教科、医务科)

(五)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

(责任部门:

医务科、各临床医技科室)

(六)对实施手术、介入、麻醉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授权”制,定期进行技术能力与质量绩效的评价。

(责任部门:

医务科)

四、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责任部门:

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单病种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医务科)

(一)医院将开展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开展工作所必要的组织体系与明确的职责,建立部门协调机制。

(二)根据本院医疗资源情况,以常见多发病为重点,参照卫生部发布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文件,遵照循证医学原则,制定本院执行文件。

(三)医院对相关临床与医技的人员实施教育培训。

(四)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建立实时监测平台,监控临床路径应用与变异情况。

(五)建立临床路径统计工作制度,定期对进入临床路径患者进行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药品费用、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死亡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

(六)医院定期进行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的医务人员和患者满意度调查。

总结分析影响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的因素,不断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

(七)制定相关的制度与程序保障卫生部文件规定上报的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作到正确、可靠、及时。

(详见第七章第三节)

五、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师和护士按照制度、程序与病情评估/诊断的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同质化服务。

(责任部门:

各临床科室)

(二)根据现有医疗资源,按照医院现行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规范、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用单病种过程质量等质控指标,监控临床诊疗质量;对疑难危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多学科综合诊疗,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住院诊疗计划或方案。

(三)由高级职称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住院诊疗(检查、药物治疗、手术/介入治疗等)计划或方案的适宜性,并记入病历。

(责任部门:

各临床科室)

(四)用制度与程序管理院内、院外会诊,对重症与疑难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诊疗活动,提高会诊质量和效率。

(责任部门:

医务科)

(五)运用国内外权威指南与有关循证医学的证据,结合现有医疗资源,制定与更新医院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南或规范,培训相关人员,并在临床诊疗工作遵照执行。

(责任部门:

科教科、医务科)

(六)为出院患者提供规范的出院医嘱和康复指导意见。

(责任部门:

各临床科室)

(七)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定期分析影响住院诊疗(检查、药物治疗、手术/介入治疗等)计划/方案执行的因素,对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进行管理与评价,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

(责任部门:

各临床科室)

(八)对提供新生儿住院诊疗的医院,应当按照《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建立符合规范的新生儿病室。

(责任部门:

儿童医院)

六、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度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有定期手术医师资格和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

(责任部门:

医务科)

(二)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和手术方案,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再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均应当记录在病历中。

(责任部门:

各临床科室)

(三)患者手术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术前诊断、手术目的和风险、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以及其他可选择的诊疗方法等。

(责任部门:

各临床科室)

(四)医院建立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与安全。

(责任部门:

医务科)

(五)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选择与使用时机符合规范。

(责任部门:

各临床科室)

(六)手术的全过程情况和术后注意事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手术的离体组织必须做病理学检查,明确术后诊断。

(责任部门:

各临床科室)

(七)做好患者手术后治疗、观察与护理工作,并记录在相应的医疗文书中。

(责任部门:

各临床科室)

(八)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定期分析影响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因素,对“非计划再次手术”与“手术并发症”进行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改进和控制体系。

(责任部门:

各临床科室)

七、麻醉管理与持续改进(责任部门:

麻醉科)

(一)实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有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

(二)实行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制定治疗计划/方案,风险评估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三)患者麻醉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治疗风险、优点及其他可能的选择。

(四)实施麻醉操作的全过程必须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五)有麻醉复苏室,管理措施到位,实施规范的全程监测,记录麻醉后患者的恢复状态,防范麻醉并发症的措施到位。

(六)建立术后、慢性疼痛、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程序,能有效地执行。

(七)建立麻醉科与输血科的有效沟通,积极开展自体输血,严格掌握术中输血适应症,合理、安全输血。

(协助科室:

输血科)

(八)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用麻醉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岗位职责、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质量与安全指标来确保患者麻醉安全,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八、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责任部门:

重症医学科)

(一)重症医学科室布局、设备设施、专业人员设置及医院感染控制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

(协助科室:

总务科、感控科)

(二)重症医学科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征。

实行“危重程度评分”,定期评价收住患者的适宜性及临床诊疗质量,并能以此评价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三)有分级查房制度与执行程序,对医师与护士实行资格、技术能力准入管理,达到《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基本技能要求》,对重症疑难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度,患者诊疗活动由主治及以上医师主持与负责。

(四)设备、药品配置达到《重症医学科基本设备》的要求,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三个阶段的ABCD四步法技能,定期评价对紧急事件处理的反应性。

(五)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所致的血行性感染、留置导尿所致的泌尿系感染有预防监控方案、质量控制指标,并能切实执行。

(六)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