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3020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docx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docx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及提供高质量的卫生服务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占重要人口比例的农村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对维护发展稳定的大局,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市认真贯彻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在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农村卫生技术队伍建设、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和县、乡、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辖六区三县一市,63个镇、29个乡、54个街道办事处,487个社区居委会、5144个行政村,总人口576万。

拥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人员767人,其中,初级职称275人,占36%;中级职称318人,占41%;高级职称110人,占14%。

现有研究生16人,占2%;大学本科139人,占18%;大专340人,占44%;中专231人,占30%。

共有个医疗机构,其中医院个,卫生院个,村卫生室个,3.6万医护人员,医疗与预防机构比例为128:

1,医护人员与卫生防疫人员比例为47:

1。

济南居民拥有医护人员的比例为0.64%,而拥有卫生防疫人员仅为0.013%。

全市各级疾控机构拥有大型仪器设备167台、办公设备181台、交通工具62辆。

年总经费4212.7万元,支出5460.98万元,固定资产总额4180.4万元,工作用房总面积29816平方米,人均面积38平方米。

二、加快两个体系建设

去年10月22日,***市长、***副市长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了我市“两个体系”建设问题,对市疾控中心和市传染病院的迁建作了安排布署。

今年召开的市人大会议,鲍市长又把“两个体系”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年5月1日和14日,受***市长的委托,杨鲁豫副市长、***副市长两次召开会议,研究确定了市疾控中心和市传染病医院的选址问题。

市疾控中心(包括市卫生监督所、市紧急救援中心、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部)新址选在槐荫区经一纬六路,原工业品批发市场,占地面积11.83亩。

市传染病医院新址选址在旅游路北侧、莲花山水泥厂处,占地面积90亩(一期规划60亩)。

同时根据省下达的任务,我市各县(市)、区“两个体系”建设项有10个。

至****年8月底,我市“两个体系”在建项目共13个(市级3个,县(市)、区级10个),开工竣工率为69.2%。

其中:

县(市)、区已完成项目1个(章丘市传染病医院),已开工建设项目8个。

长清区传染病医院计划在9月份开工。

市级项目中,市疾控中心已完成场地拆迁、方案设计,建设方案正报市审批小组,计划在9月份开工。

市传染病医院已完成规划选址,正在进行方案设计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两个体系”建设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为认真贯彻市长办公会议精神,切实搞好我市“两个体系”建设,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办公厅、市卫生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市计划、财政、建委、规划、国土资源、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公共卫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全过程组织、指挥、协调“两个体系”建设。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具体负责工作的协调、落实任务。

各县(市)、区政府、卫生局和项目建设单位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对本地区、本单位“两个体系”建设进行组织管理。

市公共卫生重点工程领导小组根据工作的需要,还向市委提出把“两个体系”建设列入全市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建立起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度,并实行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为全面掌握工作情况,***副市长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每旬一调度,每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协调市有关部门的工作。

自去年10月份以来,***副市长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达15次之多。

****年3月30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卫生“两个体系”建设工作调度会议。

我市于4月9日召开了全市卫生“两个体系”建设工作调度会议,***副市长进一步强调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同时下发了《关于加快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的通知》(济政办字[****]30号)文件。

今年7月份,***副市长率领市计划、财政、卫生等部门深入各县(市)、区督导建设工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定了目标责任书,把建设任务、各个环节的责任层层加以落实,推动了全市“两个体系”建设。

(二)合理规划,科学决策,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

在“两个体系”建设中,我市严格按照“布局合理、节约资源、完善体系、统筹兼顾、平战结合”的原则,紧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从适应防治非典需要和建立公共卫生长效机制,提高卫生工作水平出发,突出重点,保证急需,增强功能,对项目科学合理规划,严格控制建设规模,使项目建设更加切合实际。

一是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制定好建设规划,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救治需要。

市级“两个体系”建设以迁扩建为主,县(市)、区以填平补齐,改造扩建为主。

严格掌握业务用房和非业务用房的比例标准,切实控制非业务用房的面积。

全市所有建设项目办公等非业务用房面积控制在40%以内。

在规划执行中,不得任意变动指标,不得搞计划外工程,不得自行变更建设规模,避免造成建设资金紧张和浪费。

二是充分调研论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去年以来,项目建设单位先后会同市计委、规划、财政、土地、卫生、工程咨询院等部门的有关人员,赴江苏、广东、长春、深圳、沈阳、杭州等省市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省市的经验,对我市“两个体系”建设进行论证。

全市13个项目均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并经省、市计划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全市“两个体系”建设改扩建规划建筑总面积66200平方米。

其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市紧急救援中心、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部)16000平方米;市传染病医院30000平方米;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15500平方米;传染病救治体系4700平方米。

三是坚持分类指导。

在建设过程中,为使工程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作用,根据“两个体系”的工作性质,把握建设重点。

疾病控制体系以实验室、业务用房的建设为重点,突出实验和应急指挥的功能;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突出“平战结合”,在没有急性传染病救治任务时,收治慢性传染病,一旦发生急性传染病时,就可转为“战时”。

四是重视方案设计工作。

各项目单位严格按照省市下达的建设规模,在建设内容、使用功能等方面下功夫,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开展方案设计。

对设计方案由市建设部门邀请建设方面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选出最佳的建设方案。

在内外装饰上,要求做到“简洁、大方、稳重”,不搞豪华装饰,防止浪费。

(三)落实建设资金,严格资金管理

据统计,全市“两个体系”建设计划总投资为1.6227亿元。

目前省补助资金575万元已经到位(市疾控40万,市传染病院300万元,各县(市)、区235万元)。

市级项目建设计划投资1.3亿元(市疾控中心4000万元,市传染病院9000万元)。

****年度市筹资金4200万元,市疾控中心1200万元,市传染病医院3000万元;各县(市)、区项目建设计划投资3227万元,目前除省补助资金外,市补助200万元,县(市)、区已投资391万元,单位自筹436万元,各县(市)、区已对“两个体系”建设配套资金做出承诺。

市里对各项目单位严格资金管理,“两个体系”建设资金均已纳入财政分帐帐户,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接受市主管部门的监督。

(四)加强协调和监督检查

自“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即建立了调度会制度,成立了联络员办公室,建立和完善省、市、县(市)、区和建设单位四级报告网络。

杨鲁豫副市长利用“五、一”放假,召集市规划、土地、卫生部门研究选址问题。

***副市长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并亲自率队对市疾控中心和市传染病医院的选址进行考察。

市直各职能部门指定专人进驻市卫生局。

采取联合办公,简化工作程序,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办事效率。

市卫生局每月向省卫生厅报告一次全市“两个体系”建设进展情况,并对市级、县(市)、区“两个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督导和调度,定期通报项目情况,对建设图纸从专业技术规范上逐一审查。

市卫生局会同市计委对各县(市)、区上报的计划、可研报告等进行审批,报省卫生厅、省计委备案。

市计委、规划、土地等部门的领导还到市卫生局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推进了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免疫免疫工作

1、建立科学、规范的免疫预防工作运转体系。

我市的计划免疫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卫生厅和省疾控中心的指导下,以抓好常规免疫为基础,以加强科学管理为手段,以消灭“脊灰”和控制麻疹为重点,以规范化门诊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预防接种为突破口,全面提高计划免疫工作的效益和质量,形成了一个管理科学,工作规范,运转协调,保障有力的计划免疫管理体系。

顺利完成了“无脊灰”证实工作,计划免疫针对疾病降低到历史最低水平,普及了规范化门诊建设目标,受到了卫生部、省卫生厅领导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充分肯定,为保护全市儿童身体健康,提高人口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2、规范化门诊建设。

随着新形势下群众对计划免疫服务的需求和疫苗接种种类、接种剂次的增加,对接种环境和硬件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家庭居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原来一张桌子、一间房屋的落后接种环境和以村为单位的落后接种模式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预防接种服务的需求;流动人口的剧增,为落实计划免疫各项技术措施增加了难度。

我局决定将推行定时定点集中接种,全面加强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作为推动工作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召集县(市)、区卫生局长、乡镇长,召开现场会,下发规范化门诊建设标准及工作规范,出台一系列的管理办法,从硬件建设、工作程序、人员配备等方面做了详尽规定。

将农村以村为单位分散式接种模式,过渡到以乡镇为单位的定时定点集中接种,接种周期由双月接种改变为按旬接种,并逐步过渡到按周接种。

一是切实加强硬件建设,按标准,该配备的配备,该更新的更新,该淘汰的淘汰,经济条件好的门诊,高标准建设一流的预防接种门诊;条件相对较差的门诊,要达到配备标准,满足服务需求,不具备条件的接种门诊取消服务资格;二是加强规范化管理,抓好软件建设,严格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开诊时间,统一工作程序,统一表格填写,统一档案模式。

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质量。

明确县(市)、区防疫站开设接种门诊的服务范围,实行按日接种;三是严格把关,按程序申报,按标准验收,达标门诊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四是抓好队伍建设,对专业人员实行准入制,统一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五是加强督导,实行动态管理,对抽查考核不合格的坚决摘牌。

在全省规范化门诊建设现场会后,我局又将建设省示范预防接种门诊作为全面提高我市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水平,提高管理质量作为工作重点。

2002年我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通知》,提出了新的工作目标:

“确保在2002年内,所有县(市)、区按时完成1~2个省级示范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任务,其他门诊要全部达到市级规范预防接种门诊标准;2005年底,全市省级示范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普及率要达到50%。

2002年底达不到市级规范预防接种门诊标准的单位,从2003年1月1日起将不得从事儿童预防接种工作。

”短短两个月,在章丘市建成了6处省示范预防接种门诊,我局及时了召开现场会,进一步动员部署,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硬件改造、添置设备、调整布局、转变功能、完善服务、健全制度。

许多单位积极开动脑筋,在营造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氛围,创造安全、舒适、温馨的接种门诊上下工夫,配备了微机、空调、电视机、饮水机等设备,自己设计了风景窗帘、卡通画、宠物瓷砖,并与“421”儿童保健查体结合起来,有的还开展了给婴儿洗澡等特色服务,受到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

通过创建活动,不仅使我们积累了规范化门诊建设的经验,而且以点带面,较好地带动了基层其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全市形成了你追我赶、争抓规范、争创示范的竞争氛围和竞争机制。

现在许多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好的房屋都腾给了预防接种门诊,截止目前,全市已有44个预防接种门诊通过了省卫生厅的验收,其中长清区所有预防接种门诊全部成为省示范预防接种门诊;去年底,全市另外136个门诊已全部通过市规范门诊验收,达到接种门诊设置的标准化,运转程序化,操作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完成了王宝亭厅长在我市视察时提出的要求,率先普及了规范化门诊。

卫生部免疫规划处崔刚处长、中国免疫规划中心梁晓峰主任在我市调研和考察规范化门诊建设工作时,对我市儿童计划免疫和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目前已有300余人次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和同行到我市的预防接种门诊视察、领导和参观。

通过开展规范化门诊建设活动,我市的计划免疫整体工作有了质的飞跃,接种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接种及时率分别由1995年的45%、25%、7%、47%提高到2002年的82%、87.41%、93.62%、93%,疫苗针对疾病发病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3、疫苗针对疾病的预防控制。

为保证全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的质量,我市先后制定了《***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计划》和《***消灭脊灰强化免疫工作方案》,建立急性迟缓性麻痹(以下简称AFP)专报系统,全市共有1所市级、10所县(市)、区级卫生防疫站、175所省(部)、市、县级及部队、系统综合性医院开展AFP常规报告工作,承担着全省和临近省2/5AFP病例的监测工作(每年报告、处理病例均在200例以上)。

日本JICA专家和印尼卫生部官员在视察我市AFP监测系统工作后认为,我市监测系统是全国监测工作的典范,可以为其它开展消灭脊灰工作的第三世界国家借鉴。

在我市被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确定为全国首批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开展麻疹监测合作的市(地)后,及时制定了《***麻疹监测方案》。

1995年起,先后完成了4次全市范围8月龄-15周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累计接种132万余人次,在周边地区麻疹疫情不断暴发的情况下,我市一直保持低水平的发病率。

1994年将风疹纳入麻疹疫情专报系统,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风疹疫苗的接种工作。

1995年,市卫生局、市教委联合下发《***风疹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方案》,将风疹疫苗正式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1997年开始推广使用麻风腮疫苗,2000年起要求城区儿童1.5岁儿童加强麻疹疫苗用麻风腮疫苗替代,适龄儿童麻疹、风疹、腮腺炎发病率保持在低水平。

认真做好与WHO和美国CDC的麻疹控制合作项目,加强麻疹、风疹疫情监测,做好麻疹疑似病例的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标本、鼻咽拭子的采集工作,各项监测指标均超过项目规定的标准。

按时递交了《***1999-2002CDC/WHO麻疹控制合作项目进展报告》。

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纳入免疫预防系统管理后,我们适应工作发展需要,转发了卫生部、省卫生厅有关乙肝疫苗接种文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的通知》,制定了《***乙肝疫苗接种实施方案》,规范了乙肝疫苗接种程序、接种统计报告和监测评价系统工作。

开展“***人群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携带情况监测”和“***人群甲肝疫苗免疫水平监测”,同时开展了全市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率回顾性和现况调查,为进一步实施病毒性肝炎控制工作奠定了基础。

4、免疫预防工作成效显著。

自1978年开展计划免疫以来,我市共接种卡介苗406万人次,脊髓灰质炎疫苗1200万人次,百白破三联疫苗584万人次,麻疹疫苗643万人次,白破二联疫苗302万人次,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829万人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557万人次。

2001年全市儿童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三联制剂、麻疹疫苗接种率分别达到98.71%、99.24%、99.11%、98.93%。

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使全市相应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计划免疫开展以前,我市白喉发病率很高,1961年为149.75/10万,接种疫苗以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1971年发生最后一例白喉病例,1972年至今,没有一例白喉病例发生,我市已基本消除白喉病例。

2002年全市麻疹、百日咳、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分别比实施计划免疫前的1978年下降了97.73%、98.15%、95.2%和99.88%。

据估算,我市实施计划免疫工作20年来,共减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流脑和乙脑等发病48万人,减少死亡5000余人。

直接减少住院治疗费用24亿元。

四、传染病预防控制

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连续多年实现了“一个确保”的工作目标,全市传染病防治工作水平逐年提高。

1、加强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的建设。

按照科学设置、属地管理的原则,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以县(市)、区为单位,制定出监测点的标准、监测资料报送渠道和方法、培训计划、演练方案以及监测点法定报告单位或报告人的职责和分工。

在每个县(市)区各设置了50个综合监测点,承担重大传染病疫情监测任务,全市共建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501个。

这些固定监测点坚持实行每日疫情“零”报告制度,建立健全了省、市、县(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各监测点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网络,为疫情的及时报送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2、做好传染病疫情管理及网络直报工作。

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

按照《山东省疫情管理工作规程》要求,我市在各级疾控机构中都设立了独立疫情室,选派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人员分管疫情管理、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

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都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全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登记、检查和核对工作,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时限报告疫情。

全市共设立疫情报告员276名。

为不断提高疫情管理工作水平,减少传染病疫情漏报,按照传染病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疾控机构的专业人员经常深入到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检查指导疫情报告工作,同时按照有关要求定期组织疫情漏报调查,确保了疫情资料的及时、准确和完整,提高了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疫情报告质量。

为保证疫情信息的快捷、畅通,我市自去年9月全面启动了“国家疫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国家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实现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

自去年非典以来,我市一直坚持非典疫情“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切实加强了疫情报告网络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要求,我们还设立了疫情监督报告员,强化群众监督。

非典防治期间,我市在10个县(市)区、92个乡镇、54个街道办事处、4657个行政村、487个社区居委会中,选派政治素质高、认真负责的同志5500余人担任了非典疫情监督报告员。

凡是本单位有来自重点疫区的人员、返乡人员及发热病人,立即报告并登记造册。

同时,研究制定了疫情监督报告员工作规则,提出了工作要求,建立了奖励第一报告人制度,对报告经核实为疑似病人的第一报告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这项措施对加强非典预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重大疾病防治工作稳步开展。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非典防治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

我市自去年10月份起,就已启动市、县级防治非典指挥系统。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和医疗卫生单位召开紧急会议,认真贯彻省卫生厅《关于加强非典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鲁卫发电〔****〕15号)和我局济卫发﹝****)11号文件精神,并组织医疗卫生人员认真学习《***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案(试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2003-****年度***卫生系统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始终坚持执行防治非典指挥部24小时值班制度。

一旦发现疫情,立即按“四早”原则进行果断处置。

继续加强和完善了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执行非典疫情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

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局举办了全市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因病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师资培训班。

自****年4月26日起,县及县以上医院和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已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因病死亡病例”实行了网络直报。

各单位认真抓好制度落实,保证了疫情报告渠道畅通。

我市设立的防治非典定点医院、非典疫情监测点、非典早期预警症状监测医院和流感监测医院都加强了疫情监测和防控措施,加强了非典疫情监测工作,积极开展了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做到非典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各医疗机构加强了对发热病例的监测,指定了专人进行发热病人的筛查工作。

各级疾控机构加强了传染病防治培训,实行了非典防治值班制度,防非电话24小时开通,人员、车辆24小时待命,做到组织、思想、技术、物资、责任“五落实”,及时补充相关物资用品,做好随时处理突发事件的准备。

各监测点都设立了专职疫情报告责任人,设有专用电话和登记本。

“五、一”黄金周期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卫生单位认真部署,严密监测,认真做好节日期间非典防治工作。

5月6日,按照省疾控中心值班电话的要求,我市疾控中心连夜出击对1例来自北京的齐鲁医院发热病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后经专家会诊,排除了非典,初步诊断为大叶性肺炎。

另外按照卫生部要求还对6例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逐个进行了流调排除,并及时对北京市疾控中心和省疾控中心要求协查的2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的接触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

加强对发热门诊的管理工作。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防非工作非常重视,恢复了发热门诊的应诊流程,已由常态转入应急状态。

医护人员、物资、设备、防护设施及时到位,能够严格执行各项制度。

各医院设立了就诊病人体温预检分诊台,在门诊大厅设立了呼吸道症状发热病人监测点,严格筛查可疑病人,防止交叉感染。

各医院注重对医护人员的防护,发热门诊和其他有关科室的医护人员均按要求配备了相应的防护设施和消毒药械,并进行了相关的培训。

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和消毒管理工作。

各医疗机构均设有院内感染办公室,具体负责控制院内感染工作,能够做到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工作有部署、有检查,责任到人。

规范医疗垃圾的处理,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均与市环保局签订了医疗垃圾收集处理协议,医疗垃圾统一由专业公司处理。

其他医疗机构也能做到医疗垃圾严格毁形、彻底消毒处理。

卫生部非典防治工作检查组对我市非典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二是做好腹泻病和细菌性疾病防治工作。

制定防治规划,印发了《霍乱防疫机动队物资配备明细表》、《关于加强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就切实加强霍乱腹泻病防治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从5月份开始实行霍乱零报告制度,市疾控中心组建霍乱抢救机动队,设计制作了专用队旗和服装,配备了专用物资,保证思想、组织、物资、技术、责任五落实。

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疫源检索。

全市医院腹泻病门诊,均按时开诊。

今年4月21日-22日,我局举办腹泻病防治培训班,共有179人参加了培训,并对考试合格人员颁发了“上岗资格证”。

三是做好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

根据《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制定了《***医务人员艾滋病性病知识全员培训实施方案》,提出了三级培训目标,实行培训合格证制度,共培训28000人。

建立健全我市艾滋病监测网络,率先在全省完成了艾滋病病毒初筛实验室的验收任务。

目前,我市已建立了2家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和19家艾滋病筛查实验室。

今年3月8日投资建成并开通了“小阮热线”,为公众提供规范、优质的咨询服务和心理辅导。

4月30日在槐荫区举行了全市艾滋病防治综合示范区项目暨“四进”活动启动仪式,让艾滋病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课堂”,进千家万户,并制作了“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的宣教片(VCD),使艾滋病预防知识家喻户晓。

积极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启动“中国与欧盟合作第三期项目”,市疾控中心与省皮肤病防治所协作,共同承担了这个项目,成为全国8个试点城市之一。

加大艾滋病、性病常规防治工作力度。

开展了HIV的自愿检测87例,高危人群流调、血清监测506份,哨点检测血清500份。

普及防治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