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2647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幼儿园大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幼儿园大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幼儿园大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幼儿园大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教案.docx

《幼儿园大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大班教案.docx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精华】幼儿园大班教案合集9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竹竿舞的基本脚步,初步能配合鼓声跟随竹竿跳出步伐。

2体验跳竹竿舞的乐趣,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10根5米长的竹竿,小鼓一面,故事《妈勒和怪兽》课件。

2《跳起来》和《敲起竹竿跳起来》音乐,竹竿舞录像。

3红、黄、蓝、绿小圆点,壮族男女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幼做律动《跳起来》。

进行热身运动教师:

(师生用壮语问候)勒宝好!

勒少好!

老师好!

我们再用壮话跟客人老师打声招呼吧!

我们听音乐,跳起来吧!

助教播放《跳起来》音乐。

(过门开合手,第一句歌词幼儿做师公舞的基本动作。

第二句歌词幼儿跑去找一位好朋友撞屁股。

)(这一律动简单、有趣,幼儿发出了开心的笑声,为这节课铺下了壮族的特色和游戏的基调。

二、讲述《妈勒和怪兽》的故事教师:

勒宝、勒少,黄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妈勒和怪兽》的故事,什么是妈勒?

壮语里“妈”就是妈妈,“勒”就是孩子。

(助教播放课件。

)很久很久以前。

我们壮族祖先居住的地方怪兽经常出现。

抢走粮食,伤害人们。

怎么办?

妈妈和她的孩子想了很多办法赶走怪兽,他们发现怪兽都很害怕一种脚步声“咚咚,哒哒”,他们还发现敲竹竿也能吓走怪兽。

于是,他们用怪兽害怕的脚步跳过敲打的竹竿战胜了怪兽。

为了庆祝胜利,人们跳起了竹竿舞。

竹竿舞于是流传了下来,丰收了、胜利了、过年了、过节了、高兴了,人们都跳起竹竿舞。

(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教师边讲述边做动作,加强幼儿对踏跳步的认识。

三、观看竹竿舞录像,学一学动作,师敲鼓为幼儿打节奏1教师:

竹竿舞是怎样的,你们看过吗?

(幼儿:

看过。

)黄老师请你们看一段“三月三”歌圩竹竿舞的录像,小朋友要认真看哦,看完了我们还要学一学。

可以吗?

(助教播放录像,幼儿观看录像。

)教师:

叔叔阿姨跳得好看吧?

我们来学一学怎么样?

四、师生扮演妈勒。

配合鼓声学习竹竿舞的基本脚步教师:

我们来扮演勇敢的妈勒,我是“妈”妈妈,你们是“勒”孩子。

我们一起去战胜怪兽,好吗?

怪兽害怕什么呢?

谁可以跳一跳?

(教师请两名幼儿示范,教师尝试让第一名示范的幼儿脚步配上鼓声,发现很困难,教师放弃。

)我们都来试一试。

(全体幼儿园在妈妈身边做动作。

1教师示范,幼儿寻找舞步特征。

(踏、跳)教师:

刚才我们的脚步是怎样的?

(教师发现这样问幼儿很久没回答上来,于是。

教师把动作分解示范,幼儿才回答出踏、跳。

)对了,妈妈来教你们让怪兽害怕的脚步吧。

我们的脚步是这样跳的:

一只脚先踏一步再跳起来,然后换另一只脚,踏下去再跳起来。

踏一跳、踏一跳、踏一跳。

教师:

孩子们,跟着我一起来。

踏一跳、踏一跳。

(全体幼儿围在妈妈身边做动作。

2引导幼儿发现舞步特征。

教师:

有些孩子还没学会,为了让大家都学会这个脚步,妈妈请你们分清踏和跳两个动作谁是重的谁是轻的,幼儿很快就回答踏是重的,跳是轻的,教师于是再让幼儿踏跳体验轻重。

3师生共同制作图谱。

我们画一画图。

把这些动作记录下来好吗?

踏是重的我们用什么来表示?

跳是轻的我们用什么表示?

(幼儿自由讨论。

他们大都同意重的用石头表示,轻的用纸、羽毛、棉花糖、白云等表示。

)教师在竹竿线上画下石头和白云。

教师手指石头和白云,口念踏、跳,全体幼儿练习。

(教师发现这一图谱不是很有效,很多幼儿根本没有看图谱。

自顾自地练习。

教师:

孩子们,跟着妈妈去赶走怪兽吧。

预备一起!

五、敢于尝试运用竹竿舞的基本脚步跳竹竿1尝试跳过静止的竹竿。

教师:

孩子们,竹竿那边有只怪兽。

现在是收获的季节,怪兽又出来抢人们的粮食了,我们一起用脚步声吓走它好吗?

准备好了吗?

预备一起!

(一次)

教师小结:

你们这样的脚步是不能吓走怪兽的,为什么?

(幼儿很快回答:

我们的脚步不够整齐。

怎样使我们的脚步整齐?

(幼儿回答这个问题很困难。

教师:

咱们分组跳竹竿。

孩子们看看你们鞋面上都贴着不同颜色的圆点,我们请红色圆点的孩子站第一排,黄色圆点的孩子站第二排,蓝色的站第三排,绿色的站第四排。

红队先跳。

黄队等红队跳到第二根竹竿时再跳进去预备一起!

(个别幼儿不明白如何分组,所以浪费了一些时间。

教师也没有强调统一先出右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齐度。

2尝试跳过敲打的竹竿。

(1)幼儿尝试用踏跳步跳竹竿。

教师:

这次我们的脚步比第一次整齐多了,只用整齐的脚步声。

威力不够大,想想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敲打出让怪兽害怕的声音?

(竹竿)我们请客人老师来帮帮忙,她们敲竹竿,我们来跳,有人敲有人跳好吗?

教师:

竹竿敲起来了,有妈妈在,孩子们不要怕,我们是勇敢的妈勒!

预备一起!

(竹竿敲起来后,幼儿有些害怕,比较乱。

教师此时如果请个别幼儿示范跳过去,也许这节课会更精彩!

(2)教师小结:

这一次不够整齐,有些孩子看到竹竿敲起来了,就很害怕。

竹竿敲起来了,跳过去时我们注意把脚抬高一点点,还是用踏跳步跳过去,孩子们,加油!

(3)分男女跳竹竿。

教师:

你们想不想看看其他的孩子是怎样跳的?

我们先请女孩子,男孩子当评委。

教师:

女孩子跳得怎样?

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很好!

(这一环节,想让幼儿分组休息,男孩的回答,让我对自己的提问效果产生了怀疑。

)接着男孩跳女孩当评委。

(4)全体幼儿跳竹竿。

教师:

这次我们男女孩一起跳过去,团结起来,争取一次就把怪兽赶跑好吗?

有没有信心?

孩子们群情激愤,昂首挺胸,表情凝重。

教师:

怪兽被赶跑了,我们胜利了!

耶——!

(幼儿欢呼雀跃!

)孩子们,刚才我们当了一回勇敢的“妈勒”。

你们真棒!

现在呀,每年“三月三”为了纪念勇敢的妈勒,庆祝丰收,人们总会跳起欢快的竹竿舞。

(助教播放竹竿舞录像)我们壮族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现在我们戴上帽子,挂上壮锦袋,邀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跳竹竿舞,好吗?

客人老师请你们和我们一起跳竹竿舞。

助教播放《敲起竹竿跳起来》音乐。

(幼儿戴帽、挂壮锦袋时间稍长了些,这一环节有些听课教师建议是否可以提前。

自我评价

1基本完成目标。

2扮演角色练习脚步,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学习,保持了较高的积极性。

3图谱不是很有效,部分幼儿已学会脚步,故不看图谱,自顾自练习。

4分组后,幼儿仍没能很整齐地跳竹竿,也许是教师在幼儿刚学会脚步的基础上就想让每组幼儿同时跳竹竿,为难孩子了,也许是教师的引导策略不够好。

他评1图谱的石头和白云应在同一直线上。

最好能区分左右。

2需不需要图谱,关键取决于幼儿的学习需不需要。

3踏跳步是两个不同的指令,而鼓声却是“咚咚,哒哒”,是否可以把鼓声改为“咚哒、咚哒”。

4幼儿跳竹竿的节奏慢了些,加快可能更符合孩子特点,跳起来感觉也会轻松些。

5提示统一先出贴有颜色圆点的脚(右脚)也许会提高整齐度。

6跳竹竿时,没有个别幼儿表演是一大遗憾。

幼儿园大班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知道集体的事就是大家的事,萌发乐意为集体做事的情感。

2、提高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形成一些基本的生活动力,逐步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

让幼儿懂得集体的事就是大家的事这一简单道理,学会关心集体、乐意为集体做好事。

说明从小让幼儿学习关心集体、帮助集体、为集体做事,可引导幼儿注重对环境的关切,爱护劳动的成果等,这也是当今幼儿园强化"学会关心"的关切型课程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又是一种道德素质启蒙教育的需要。

2.难点:

提高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能力,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说明提高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目的在于形成幼儿的基本生活的能力。

当前,独生子女普遍娇生惯养,缺乏必要的生活能力的锻炼,如能创设一些条件,引导幼儿在个体的活动中,学习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有助于劳动习惯的养成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设立气象角、自然角、动物角等。

2、提供一些劳动工具:

浇水、小抹布、胶水等。

3、收集有关"劳模"的事迹图、照片。

四、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的动作能力有所发展,已具备了一些劳动的技能,但由于缺乏劳动的观念,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误区,更是缺乏必要的劳动体验,这都有碍于他们生活能力的提高。

随着大班幼儿年龄的增大,逐渐能摆脱自我中心,发展为具有初步的能关心他人、关心周围、关心集体的意识。

因此,对大班幼儿不仅要加强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注重引导幼儿积极地为集体做好事、关心集体,这些也潜藏着幼儿的合群性、责任感培养,更好地构建幼儿健全的人格。

寓这些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可充分利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节日教育活动和通过一些"劳模"的人物鲜明形象来感染幼儿,萌发他们从小爱劳动、爱集体。

乐意为集体做好事的情感,并通过大量的实践,让幼儿在力所能及的擦擦、洗洗。

整整、补补等一系列的劳动中,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包括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性、做事认真、细致等品质,为将来必备的生活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五、活动流程

1.通过感知讨论萌发幼儿爱劳动、乐意为集体做好事的情感。

建议:

a、节日活动谈话:

"五一"节是什么节?

谈谈父母及有关亲属的工作情况,教师谈谈自己的工作,让幼儿了解周围成人的劳动,理解人们的`生活与劳动的关系。

b、结合节日教育,收集有关"劳模"的事迹,图、照片,布置在教室环境一栏,通过这一隐性教育手段,让幼儿经常看看。

议议,熟悉"劳模"的形象,了解他们为民服务的事迹。

进而引导幼儿如何向"劳模"学习、怎样为集体做好事(照顾自然角、气象角、动物角。

洗晒玩具、整理玩具。

修补图书。

擦洗桌椅、分发碗筷等),使幼儿懂得这些集体的事应该大家做。

2.鼓励幼儿参加实践活动。

①《学擦桌椅和橱柜》。

②《我把玩具收拾好》。

③《玩具玩具我爱你》。

④《整理玩具和用具》。

说明以上活动参见《生活》教材62~66页,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

⑤建立"值日生"和"某劳动日"制度。

建议日常性的"工作"(照顾自然角、动物角、气象角、分发碗筷等)可由值日生负责。

间歇性的"工作"(修补图书。

晒洗玩具、擦洗桌椅等可定"某劳动日",如每周一为"修补图书日"挑选出破损的图书,幼儿可随意地主动参加修补图书劳动。

说明值日生可以小组轮流形式,让幼儿在分工合作中,以强带弱,增加同伴间的合作。

认真完成"工作",设立"某劳动日"有助于幼儿劳动习惯的习得,使之动力定型。

在各种劳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劳动表现,劳动的态度和劳动的能力,必要时给予及时的指导。

3.强化巩固。

对那些在劳动中表现各级性、主动性、坚持性及做事认真、细致的幼儿要通过鼓励加以强化。

(1)设"劳动五星小组或个人奖"。

值日生可获"劳动五星流动红旗",个人可获"劳动五星奖章",让幼儿通过互评,给予奖励。

(2)《"能干值日生"记录册》(参见《生活》教材68页),让幼儿在互相传阅各人的记录册时,比一比,认是最能干的值日生。

4.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回家乐意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并通过家园之窗向家长宣传,配合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能力。

活动反思:

1、两难案例的确定十分关键。

首先,这一案例应源自学生生后,是属于困扰学生的有代表性的案例,这样才能引起学生们的关注。

其次,这一案例要具备两难性,只有具备两难性,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与争辩,才能让学生在交流自己观点的同时明晰自己的想法,最终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2、课堂上教师的定位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应该是一名促进学生真实表达自己观点的引导者。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过早地表露自己的观点,不能左右学生的表达倾向。

而应该认真倾听,并适时地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必要时还可以是一位“煽风点火”者,用智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拓展学生的表达思路,让学生尽情尽性地真实表达。

其次,教师也是一名学生价值观的诊断者。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关注到学生一些价值观错误的表达,并及时将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大家讨论思辨。

最后,教师还应是学生讨论学习的参与者。

教师可以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投入学生的讨论之中,适时地介入一些学习资料,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撑。

幼儿园大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4、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5、初步了解相邻数的小常识。

6、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一套。

2、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3、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师:

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座位,那谁挨着你坐呢?

幼儿:

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

(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二、基本部分:

1:

师讲故事《找问题。

(1)熊猫说6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

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

他的邻居又是谁呢

(2)小熊说它的家是9号的邻居,9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熊的家不是8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2、帮数字宝宝找邻居。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

“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是几?

比2少1又是几、、、、”。

(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10

3、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1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

为什么0是1的相邻数,2是1的相邻数呢?

”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利用玩具摆一摆,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

“你能摆出比2多1的数吗,是多少?

你能摆出比2少1的数吗,是多少?

”依次找摆出比3、4、5、6、7、8、9、10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6、7、8、9、10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结束部分:

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游戏:

(1)、发给每个小朋友1-10的数字卡,”让他们在桌子上找出相应的邻居数,同桌之间相互交换讨论,看看谁能很快找到卡片上的邻居。

教学反思

1、活动<<10以内的相邻数>>是授课的第一课时。

我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帮助小动物的房子编门牌号来引出课题,让小朋友来为小朋友找邻居。

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两个邻居。

2、在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时,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游戏贯穿到教学当中。

并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3、在活动的过程中,请小朋友为数宝宝找邻居的这一过程,我是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转换,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让幼儿在主动探究中掌握“相邻”的关系。

4、最后运用人手一套的数宝宝操作,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探究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目标。

幼儿园大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共生现象。

2.体验找朋友的乐趣。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动画片《犀牛与犀牛鸟》;

2、《好朋友》PPT课件;

3、共生动物卡片若干;

4、《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犀牛和犀牛鸟》:

1、播放动画片《犀牛和犀牛鸟》,教师讲述故事。

2、重点理解:

犀牛和犀牛鸟是怎样互相帮助成为好朋友的。

3、犀牛鸟帮助犀牛吃掉了身上的虫子,犀牛就不痒痒了。

犀牛身上的虫子是犀牛鸟喜欢吃的食物,犀牛鸟就不会饿了。

就这样他们相互帮助成为了好朋友。

二、观看课件,交流经验:

1、观察共生动物课件中的图片,分小组交流:

谁和谁是好朋友?

他们是怎么样相互帮助的?

2、将各组发现的各种共生动物的现象汇集交流,看一看各组的发现分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发现,分享、归纳各种共生现象。

小结:

两种不同动物会用自己的本领来相互帮助共同生活,它们就像一对好朋友。

三、配对游戏:

幼儿人手一张动物卡片,听音乐《找朋友》去找卡片上动物的好朋友;音乐停,找到相应的朋友握握手,相互间说一说,好朋友是怎么样相互帮助的。

活动反思:

一、活动准备

首先,从备课上,这节课的备课准备比较仓促,无论是从导入环节的设计还是从新授课的设计上都没有特别大的亮点,在教案的编写上调理略显清晰,但还是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不是特别的自然,原本想借鉴一些网上优秀教案整合起来的,最后却弄得支离破碎,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显得很是吃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教授童谣《找朋友》让孩子们拍手读童谣,并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会选择表现好的孩子,大家一起说出他的名字,并成为大家的好朋友。

这样设计不仅引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激励上课过程中表现好的孩子们,并对他们做出及时的鼓励,让学生们心中树立起榜样意识。

这一环节在授课的时候没有很好地把握时间,在找朋友的时候浪费的时间有点多,所以导致后面的授课过程很仓促。

2、新授课环节:

在这一环节,我还是采用了原始的三听三唱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又在此环节上进行了一些创新。

在初听部分首先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在心中形成歌曲的整体印象,为进一步欣赏歌曲做好准备。

复听环节紧接着提出问题,让孩子们在歌曲中寻找答案,提高孩子们欣赏音乐的能力,并能够学会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中的不足是,应该让孩子们在欣赏歌曲的时候,运用身体语言感受歌曲,比如加上拍手跺脚的动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解决歌曲中的难点部分。

在学生的学唱环节上,不再采用以往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试着跟着录音一起演唱,进而提高学生的学唱能力,然而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们还是普遍不能接受,因为一年级的孩子还达不到跟唱的能力,所以在以后的教唱环节中,还是需要慢慢的一点点的渗入到孩子们的学习当中,因为采用了这种跳跃式的教唱方法,所以很多孩子在最后合唱的时候还是只能模仿演唱,不能独立演唱。

从而导致这节课在学唱的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略显得吃力。

三、拓展部分:

在这一部分我采用了孩子们用肢体表演的方式进行的,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加入自己的动作大胆的表演。

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律动中学习,在快乐中进步。

虽然这节课是一节唱歌课,但是在一年级的音乐课中还是要求孩子们做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在这堂课中有太多的不足与失误,自己在以后还应该多加努力,多听别的老师上课,弥补自己不足的地方,让自己变得优秀。

有了第一的失败,就会有更多的成功,让我在失败中更快的成长起来,更何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幼儿园大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对边折后再用撕的方法撕蜡光纸的技能。

2、用小长条粘贴鞭炮,学习安排合理的粘贴位置。

3、发展手指肌肉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纸工操作纸

浆糊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

小朋友们,过年的时候你们听到过鞭炮声吗?

那你们见过鞭炮吗?

鞭炮是什么样子的?

(请个别幼儿说说)

小结:

鞭炮通常是一串串的,一个接着一个相连在一起,像小朋友站队一样,一个一个排的非常整齐,只要一点火在最下面的那颗鞭炮,它们就会一个跟一个地发出响声。

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材料,一起来做一串鞭炮好吗?

二、基本部分

1、讲解操作方法

请小朋友们看老师是怎样来做成一串鞭炮的,先把这红色纸上的一个一个的鞭炮小心的撕下来,来部撕好了后,再用你的手指粘一点浆糊,涂在鞭炮的背后,叫这颗沾好了浆糊的鞭炮去排队吧,它应该排在哪里呢?

应该一个跟着一个往下面排,这样一个一个的鞭炮排好了队,长长的一串鞭炮就做好了,你们也很想来试试了吗?

2、发放材料

请小朋友把纸一份一份地传下去,就可以开始撕了,撕完了老师就会给你拿浆糊。

3、幼儿操作,老师指导,提醒幼儿在恰当的位置放置鞭炮,并且让画面整洁。

三、结束部分

点评作品,表扬画面整洁的小朋友,并针对出现问题作出纠正。

幼儿园大班教案篇6

设计思路:

在一日生活中发现,幼儿喜欢户外活动精力充沛,但是缺乏自我休息的意识,夏日炎炎,在休息的时候不会有意识的去找阴凉处。

有的甚至在老师带领下来到阴凉处时还有些不以为然,仍然排着长长的队伍在太阳底下晒着,出现一种队伍的头和中段在阴凉处,而队伍的尾端却还在太阳下,需要老师的提醒,根据这样的一些情况,我设计了主题背景下夏天真热啊的健康领域活动《找凉快》。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说说自己的感受后,引发幼儿寻找凉快的愿望;第二环节幼儿到户外一起找一找凉快的地方,并用照相机记录下孩子寻找的结果,为第三环节服务;最后一个环节把孩子们找到的地方进行分享交流,方便以后活动中去运用。

活动目标:

1、通过户外寻找凉快的地方,体验找凉快活动的快乐。

2、乐意用简单的语言交流使自己凉快的办法。

活动准备:

带好照相机,以照片的形式记录幼儿寻找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引发找凉快的愿望

1、夏天到了,我们运动好以后热不热?

2、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凉快点呢?

预设:

A可以用手扇一扇。

B可以吃冷饮、吃西瓜。

C可以躲在树底下乘凉。

回应:

A恩,扇一扇就可以有(风)。

(让幼儿自行填充完成对话。

B是个好办法,家里热的话可以试一试,那学校里应该怎么找凉快呢?

继续动动小脑筋。

C你想的办法真有用,我们学校有那么多的大树,足够让我们躲在树下乘凉。

3、小结:

热了可以喝水、擦汗、休息,我们还可以找个凉快的地方休息。

二、找一找——去户外寻找凉快的地方

1、那么哪里休息、运动才凉快呢?

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去户外寻找。

当幼儿找到后,为其拍下照片。

三、我找到了——幼儿交流介绍自己找到的地方

1、刚才好多朋友都找到了凉快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教师逐张出示照片

这是谁找到的?

这是什么地方?

3、小结:

原来户外运动时,我们可以找个凉快的地方运动或休息,这样会让我们更舒服。

幼儿园大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容器内水压和水速的关系。

2、用实验的方式验证实验结果,并大胆用语言描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大水盆,饮料瓶子(瓶身有洞)人手2个,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水,引起兴趣。

(1)教师:

喜欢玩水吗?

今天可以用什么来玩水呢?

玩水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玩水时注意观察,看看谁能发现一些秘密或有趣的事情。

(2)幼儿自由结伴玩,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2、谈话交流自己发现的事情。

(1)发现了什么?

(有洞或沉浮)

(2)教师也试试:

水从洞里喷出来,像什么?

(3)水喷出来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开始孩子没有观察出来,教师就用动作暗示孩子)

(4)幼儿小结:

水喷出来的时候离瓶子越来越近,水喷出来的速度越来越慢。

(5)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操作后小结:

瓶子里的水越来越少,水喷出来的速度越来越慢,水喷出来的时候离瓶子越来越近。

(6)幼儿喷水比赛,小结。

3、提供新材料(每个瓶子上有两个孔),让幼儿再次操作,看看又能发现什么秘密?

(1)出示瓶子(有上下两个洞),这个瓶子上有两个洞,这两个洞里都会有水喷出来,你猜一猜这两个洞的水水喷的远?

请幼儿说自己猜想的结果并记录。

(2)动手试一试,结果怎么样?

下面的洞喷的远,为什么下面的洞喷的远?

(3)共同讨论,小结:

上面的洞离水面近,水少,力量小;下面的洞离水面远,水多,力量大。

这种力量叫水压,下面的洞水压大,喷的远,上面的洞水压小,喷的近。

4、幼儿延伸游戏。

(1)幼儿带着问题回去探索操作思考,怎么让瓶子里的水从洞里流不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