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2591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散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离散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离散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离散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离散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离散答案.docx

《离散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散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离散答案.docx

离散答案

离散数学考试题目参考答案

第一页:

1、只有你主修计算机科学或者不是新生,才能从校园内访问因特网。

1、P:

你主修计算机科学Q:

你是新生R:

能从校园内访问因特网

R->P∀~Q(*注意只有…才)

2、除非你已满16周岁,否则只要你身高不足4英尺就不能乘公园滑行铁道。

2、Q:

你已满16周岁P:

你身高不足4英尺R:

能乘公园滑行铁道

~Q->(P->~R)

3、只要充分考虑一切论证,就能得到可靠见解。

3、P:

充分考虑一切论证Q:

能得到可靠见解

P->Q

4、只有充分考虑一切论证,才能得到可靠见解。

4、P:

充分考虑一切论证Q:

能得到可靠见解

Q->P

5、我们不能既唱歌又看书。

5、P:

我们唱歌Q:

我们看书

~(P<=>Q)

6、如果天下雨,我出不出去看你是否同意而定。

6、P:

天下雨Q:

我出去R:

你同意

~P->(Q<=>R)

7、我唱歌,仅当你伴奏。

7、P:

我唱歌Q:

你伴奏

P->Q(*注意仅当)

8、或者你没有给我写信,或者信在路上丢失了。

8、P:

你没给我写信Q:

信在路上丢失了

~(P<=>Q)

9、如果天下雨,我就在家看书,否则我就去看电影。

9、P:

天下雨Q:

我在家看书R:

我去看电影

(P<=>Q)∀(~P<=>R)(*注意双箭头)

10、只有你考试不及格或者缺考,才能参加补考。

10、P:

你考试不及格Q:

你缺考R:

参加补考

R->~(P<=>Q)

11、除非你缺考,否则只要你考试不满60分就必须参加补考。

11、P:

你缺考Q:

你考试不满60分R:

你参加补考

~P->(Q->R)

 

第二页:

1、(P∀Q)∧(P->R)∧(Q->R)=>R

1)~RP(附加前提)

2)Q->RP

3)~QT12I

4)P∀QP

5)PT34I

6)P->RT

7)RT56I

8)R∧~R(矛盾)T17I

∴(P∀Q)∧(P->R)∧(Q->R)=>R

 

2、~P∀Q,~Q∀R,R->S=>P->S

1)~PP(附加前提)

2)~P∀QP

3)QT12I

4)~Q∀RP

5)RT34I

6)R->SP

7)ST

8)P->SCP规则

∴~P∀Q,~Q∀R,R->S=>P->S

 

3、P->(Q∀R),Q->~P,S->~R=>P->~S(*注意P->~S<=>~P∀~S)

1)PP(附加前提)

2)Q->~PP

3)~QT12I

4)P->(Q∀R)P

5)Q∀RT14I

6)RT35I

7)S->~RP

8)~ST67I

9)~P∀~SP18I

10)P->~ST9E

∴P->(Q∀R),Q->~P,S->~R=>P->~S

 

4、R->~Q,S∀R,S->~Q,P->Q=>~P

1)PP(附加前提)

2)P->QP

3)QT12I

4)R->~QP

5)~RT34I

6)S∀RP

7)ST56I

8)S->~QP

9)~ST38I

10)S∧~S(矛盾)T79I

∴R->~Q,S∀R,S->~Q,P->Q=>~P

 

5、P∀Q,Q->R,P->M,~M=>R∧(P∀Q)

1)~MP

2)P->MP

3)~PT12I

4)P∀QP

5)QT34I

6)Q->RP

7)RT56I

8)R->P∀QT24I

∴P∀Q,Q->R,P->M,~M=>R∧(P∀Q)

 

6、A->(B->C),(C∧D)->E,~F->(D∧~E)=>A->(B->F)(*注意CP规则的连续使用,以及等价式的变形)

1)AP(附加前提)

2)BP(附加前提)

3)A->(B->C)P

4)B->CT13I

5)CT24I

6)(C∧D)->EP

7)~(C∧D)∀ET6E

8)~C∀~D∀ET7E

9)~D∀E∀~CT8E

10)~(~D∀E)->~CT9E

11)(D∧~E)->~CT10E

12)~F->(D∧~E)P

13)~F->~CT1112I

14)FT513I

15)B->FCP规则

16)A->(B->F)CP规则

∴A->(B->C),(C∧D)->E,~F->(D∧~E)=>A->(B->F)

第三页:

1、所有的人都犯错误。

2、有且仅有一个偶质数。

3、有些人对所有酒都感兴趣。

4、所有的人都对某些酒感兴趣。

5、尽管有人可恶,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恶。

6、对于任意实数,存在更大的实数。

7、某些火车比所有飞机慢,但至少有一架飞机比所有火车快。

8、并非所有的人都喜欢喝酒。

解:

1、P(X):

X是人Q(X):

X犯错误

(∀x)(P(x)->Q(x))

2、A(X):

X是数P(X):

X是偶数Q(X):

X是质数E(A,B):

A等于B

(Ex)(A(X)∧P(x)∧Q(x))∧(∀x1,x2)(A(x1)∧A(x2)∧P(x1)∧P(x2)∧Q(x1)∧Q(x2)->E(x1,x2))

3、P(X):

X是人Q(X):

X是酒I(A,B):

A对B感兴趣

(Ex)(P(x)∧(∀y)(Q(y)->I(x,y)))

4、P(X):

X是人Q(X):

X是酒I(A,B):

A对B感兴趣

(∀x)(P(x)->(Ey)(Q(y)∧I(x,y)))

5、P(X):

X是人Q(X):

X可恶

~(∀x)(P(x)->Q(x))

6、P(X):

X是实数Q(A,B):

A比B大

(∀x)(P(x)->(Ey)(P(y)∧Q(y,x)))

7、T(X):

X是火车P(X):

X是飞机F(A,B):

A比B慢

(Ex)(T(X)∧(∀y)(P(y)->F(x,y)))∧(Ey)(P(X)∧(∀x)(T(x)->F(x,y)))

8、P(X):

X是人Q(X):

X是酒I(A,B):

A喜欢喝B

~(∀x)(P(x)->(Ey)(Q(y)∧I(x,y)))(*注意争议在于是存在某些酒而不是所有的酒)

第四页:

(*注意ES、US、EG、UG的展开方式一般是先ES展开再US展开,最后EG收拢,一般不会要求UG收拢)

1、(Ex)A(x)->(∀x)B(x)=>(∀x)(A(x)->B(x))

1)~(∀x)(A(x)->B(x))P(附加前提)

2)(Ex)~(A(x)->B(x))T1E

3)~(~A(a)∀B(a))ES2

4)A(a)∧~B(a)T4E

5)A(a)T5I

6)~B(a)T5I

7)(Ex)A(x)EG6

8)(Ex)A(x)->(∀x)B(x)P

9)(∀x)B(x)T68I

10)B(a)US9

11)B(a)∧~B(a)(矛盾)T711I

2、(∀x)(M(x)∧(P(x)∀Q(x)))->~H(x)),(∀x)(M(x)∧~H(x)->~(E(x)∧A(x))),(Ex)(M(x)∧E(x)∧A(x))=>(Ex)(M(x)∧~Q(x))

1)(Ex)(M(x)∧E(x)∧A(x))P

2)M(a)∧E(a)∧A(a)ES1

3)M(a)T2I

4)E(a)T2I

5)A(a)TI2

6)(∀x)(M(x)∧~H(x)->~(E(x)∧A(x)))P

7)M(a)∧~H(a)->~(E(a)∧A(a))US6

8)E(a)∧A(a)T45I

9)~(M(a)∧~H(a))T78I

10)~M(a)∀H(a)T9E

11)H(a)T310I

12)(∀x)(M(x)∧(P(x)∀Q(x)))->~H(x))P

13)M(a)∧(P(a)∀Q(a))->~H(a)US12

14)~(M(a)∧(P(a)∀Q(a)))T1113I

15)~M(a)∀~(P(a)∀Q(a))T14E

16)~M(a)∀(~P(a)∧~Q(a))T15E

17)~P(a)∧~Q(a)T316I

18)~Q(a)T17I

19)M(a)∧~Q(a)T319I

20)(Ex)(M(x)∧~Q(x))EG19

3、(∀x)(N(x)->(E(x)∀O(x))),(∀x)(N(x)->(E(x)<=>R(x))),~(∀x)(N(x)->R(x))=>(Ex)(N(x)∧O(x))

1)~(∀x)(N(x)->R(x))P

2)(Ex)~(N(x)->R(x))T1E

3)~(N(a)->R(a))ES2

4)~(~N(a)∀R(a))T3E

5)N(a)∧~R(a)T4E

6)N(a)T5I

7)~R(a)T5I

8)(∀x)(N(x)->(E(x)<=>R(x)))P

9)N(a)->(E(a)<=>R(a))US8

10)E(a)<=>R(a)T69I

11)~E(a)T710I

12)(∀x)(N(x)->(E(x)∀O(x)))P

13)N(a)->E(a)∀O(a)US12

14)E(a)∀O(a)T613I

15)O(a)T1114I

16)N(a)∧O(a)T615I

17)(Ex)(N(x)∧O(x)EG16

4、(Ex)(F(x)∧S(x))->(∀y)(M(y)->W(y)),(Ey)(M(y)∧~W(y))=>(∀x)(F(x)->~S(x))

1)~(∀x)(F(x)->~S(x))P(附加条件)

2)(Ex)~(F(x)->~S(x))T1E

3)~(F(a)->~S(a))ES2

4)~(~F(a)∀~S(a))T3E

5)F(a)∧S(a)T4E

6)(Ex)(F(x)∧S(x))EG5

7)(Ex)(F(x)∧S(x))->(∀y)(M(y)->W(y))P

8)(∀y)(M(y)->W(y))T67I

9)(Ey)(M(y)∧~W(y))P

10)M(b)∧~W(b)ES9

11)~~(M(b)∧~W(b))T10E

12)~(~M(b)∀W(b))T11E

13)~(M(b)->W(b))T12E

14)(Ey)~(M(b)->W(b))EG13

15)~(∀y)(M(b)->W(b))T14E

16)(∀y)(M(y)->W(y))∧~(∀y)(M(b)->W(b))(矛盾)T815I

5、~(Ex)(F(x)∧H(x)),(∀x)(G(x)->H(x))=>(∀x)(G(x)->~F(x))

1)~(∀x)(G(x)->~F(x))P(附加条件)

2)(Ex)~(G(x)->~F(x))T1E

3)~(G(a)->~F(a))ES2

4)~(~G(a)∀~F(a))T3E

5)G(a)∧F(a)T4E

6)G(a)T5I

7)F(a)T5I

8)~(Ex)(F(x)∧H(x))P

9)(∀x)~(F(x)∧H(x))T8E

10)~(F(a)∧H(a))US9

11)~F(a)∀~H(a)T10E

12)~H(a)T711I

13)(∀x)(G(x)->H(x))P

14)G(a)->H(a)US13

15)~G(a)T1214I

16)G(a)∧~G(a)(矛盾)T615I

6、(∀x)(M(x)->(U(x)∧Y(x))),(Ex)(M(x)∧W(x))=>(Ex)(M(x)∧Y(x)∧W(x)∧U(x))

1)(Ex)(M(x)∧W(x))P

2)M(a)∧W(a)ES1

3)M(a)T2I

4)W(a)T2I

5)(∀x)(M(x)->(U(x)∧Y(x)))P

6)M(a)->(U(a)∧Y(a))US5

7)U(a)∧Y(a)T3I7I

8)U(a)T7I

9)Y(a)T7I

10)M(a)∧Y(a)∧W(a)∧U(a)T3489I

11)(Ex)(M(x)∧Y(x)∧W(x)∧U(x))EG10

第五页:

(*为方便起见约定⊆为包含符号,∈为属于符号,∅为空集符号,∩为交集符号,⊕为对称差符号)

1、对任意集合A,B,求证:

P(A)UP(B)⊆P(AUB)

证明:

对于∀x∈P(A)UP(B),

那么x∈P(A)Ux∈P(B)

即,x⊆A∀x⊆B

即,x⊆(AUB)

即,x∈P(AUB)

即,P(A)UP(B)⊆P(AUB)

证毕

(*典型的展开再收拢的证法)

2、设A,B为两个集合,若A∩B≠∅,则

(A∩B)x(AUB)⊆(AxA)U(BxB)

证明:

对于∀∈(A∩B)x(AUB)

x∈(A∩B),y∈(AUB)

(x∈A∧x∈B)∧(y∈A∀y∈B)

<=>((x∈A∧x∈B)∧y∈A)∀((x∈A∧x∈B)∀y∈B)

<=>(x∈A∧x∈B∧y∈A)∀(x∈A∧x∈B∧y∈B)

=>(*注意是单方向箭头)

(x∈A∧y∈A)∀(x∈B∧y∈B)

<=>∈(AxA)U(BxB)

证毕

3、证明P(A)∩P(B)=P(A∩B)

证明:

1)对∀x∈P(A)∩P(B)

即,x∈P(A)∧x∈P(B)

即,x⊆A∧x⊆B

即,x⊆(A∩B)

即,x∈P(A∩B)

即P(A)∩P(B)⊆P(A∩B)

2)对∀x∈P(A∩B)

即,x⊆A∩B

即,x⊆A∧x⊆B

即,x∈P(A)∧x∈P(B)

即,x∈P(A)∩P(B)

即P(A∩B)⊆P(A)∩P(B)

由1)2)可知P(A)∩P(B)=P(A∩B)

证毕

4、设A和B是论域E的子集,B=~A<=>AUB=E∧A∩B=∅

证明:

(从左边到右边)

1)

B=~A

∴AUB=AU~A=E

同时,A∩B=A∩~A=∅

2)(从右边到左边)

对∀x⊆B∈E由于A∩B=∅

∴x!

⊆A

即B={x|x⊆E且x!

⊆A}

即,B=E-A=~A

由1)2)可知原命题成立

证毕

5、证明:

若A⊕B=A⊕C则有B=C

证明:

法一:

(*推荐使用这种证法)

A⊕B=A⊕C

A⊕(A⊕B)=A⊕(A⊕C)

(A⊕A)⊕B=(A⊕A)⊕C

∅⊕B=∅⊕C

∴B=C

法二:

(*这种证法建议画图来看)

(1)对∀x⊆B

若x⊆A

=>x⊆A∩B

=>x!

⊆A⊕B

=>x!

⊆A⊕C

即,x⊆A∧x!

⊆A⊕C

=>x⊆A∩C

=>x⊆C

若x!

⊆A

=>x!

⊆A∩B

=>x⊆AUB∧x!

⊆A∩B

又,x⊆A⊕C

即,x!

⊆A∧x⊆A⊕C

=>x⊆C

所以B∈C

(2)同理可证

C∈B

(1)

(2)可知B=C

(*关键在于证明充分性的时候的反证法的利用)

6、P(A)UP(B)=P(AUB)当且仅当A∈B或B∈A

证明:

1)若P(A)UP(B)=P(AUB)

假设A!

∈B且B!

∈A

则(Ex)(x⊆A∧x!

⊆B)∧(Ey)(y!

⊆A∧y⊆B)

=>a⊆A∧a!

⊆B∧b⊆B∧b!

⊆A

=>{a,b}∈P(AUB)∧{a,b}!

∈P(A)∧{a,b}!

∈P(B)

即有,{a,b}!

∈P(A)∈P(B)

即,~{a,b}∈P(A)∧~{a,b}∈P(B)

即,~({a,b}∈⊆P(A)∀{a,b}∈P(B))

即,~{a,b}∈P(A)UP(B)

与{a,b}∈P(AUB)矛盾

故A∈B或B∈A

2)若A∈B或B∈A

若A∈B

P(A)∈P(B)

且,AUB=B=>P(AUB)=P(B)

故,P(A)UP(B)=P(B)=P(AUB)

当B∈A时同理

故P(A)UP(B)=P(AUB)

由1)2)可知原命题成立,证毕

第六页

1、设R是集合X上的一个自反关系。

则R是对称和传递的,当且仅当⊆R∧⊆R,有在R之中。

证明:

R是集合X上的一个自反关系。

1)当R是对称和传递的时候,

⊆R⊆⊆R

由R的对称性,

⊆R

又由R的传递性,

⊆R

2)当⊆R∧⊆R,有在R之中时,

对∀x,y,z⊆X

由自反性,

⊆R

⊆R时,

⊆R∧⊆R=>⊆R)

⊆R

故R是对称的。

⊆R时

⊆R

⊆R=>⊆R)

所以⊆R

故R是传递的

由1)2)可知原命题成立,证毕

2、若关系R和S在集合X上是等价的,证明R∈S也是等价的。

证明:

因为R和S在集合X上是等价的,所以R、S在X上满足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1)对∀x⊆X

⊆R∧⊆S

即,⊆R∈S

即R∈S是自反的。

2)对∀⊆R∈S

即,⊆R∧⊆S

有,⊆R∧⊆S

即,⊆R∈S

即R∈S是对称的。

3)对∀,⊆R∈S

即,⊆R∧⊆S

有,⊆R∧⊆S

即,⊆R∈S

即R∈S是传递的。

由1)2)3)可知R∈S是等价的。

3、如果关系R在集合X上是等价的,证明Rc也是等价的。

证明:

因为R在集合X上是等价的,所以R在X上满足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1)对∀x⊆R,⊆R,由Rc的定义可知,⊆Rc

故Rc是自反的。

2)对∀⊆R,则有⊆Rc

同时由自反性可知⊆R,而⊆Rc,

故Rc是对称的。

3)对∀⊆R,有⊆R

而由Rc的定义可知⊆Rc且⊆Rc

可知Rc是传递的。

由1)2)3)可知Rc是等价的。

4、设R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则对于所有a,b⊆A,或者[a]R=[b]R或者[a]R∈[b]R=⊆。

证明:

若A=⊆,则命题显然成立。

若A≠⊆,

对∀⊆A

则[a]R∈[b]R=⊆或者[a]R∈[b]R≠⊆

当[a]R∈[b]R≠⊆时,

法一:

(*该证法依靠一个前置定理)

一定存在某个元素c⊆[a]R∈[b]R

⊆R∧⊆R

由定理可知(*定理描述为:

设给定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R对于a,b⊆A,⊆R当且仅当[a]R=[b]R)

[a]R=[c]R,[b]R=[c]R

即,

[a]R=[b]R

法二:

(*思路是通过证明A∈B且B∈A得到A=B)

对于∀c⊆[a]R,

⊆R,又R是等价关系,所以有,

⊆R(*传递性的逆用)

⊆R,即c⊆[b]R

即[a]R∈[b]R

同理可证[b]R∈[a]R

即[a]R=[b]R

证毕

(*注意R的构造和序偶的翻转)

5、设集合A有一个覆盖S={S1,S2,…,Sm},试由此划分确定一个相容关系。

证明:

设R=S1xS1US2xS2US3xS3...SmUSm

现在证明R是相容关系:

1)对∀x⊆R

必有,x⊆Si(i=1,2,3,...,m)

所以,⊆SixSi∈R

故R是自反的。

2)对∀x,y⊆S,设⊆R

则必定存在一个Si⊆S(i=1,2,3,...,m)

⊆SixSi

那么⊆SixSi

故R是对称的

由1)2)生成的R是相容的。

证毕

(*注意复合运算的展开,一般都和传递挂钩)

6、设S是X上的二元关系,S是传递的当且仅当S·S∈S。

证明:

1)当S是传递的。

对∀⊆S·S,有

(Ey)(y⊆X∧⊆S∧⊆S)

由S的传递性,(Ey)(y⊆X∧⊆S)

⊆S

故S·S∈S

2)当S·S∈S时,

对∀⊆S·S∈S

⊆S

有,(Ey)(y⊆X∧⊆S∧⊆S)

⊆S∧⊆S,有⊆S

故S是传递的

由1)2)可知原命题成立。

证毕

(*100⊆会考的题)

(*注意反对称容易成为盲点)

7、设R是X上的二元关系,则:

a)R是对称的,当且仅当R=Rc

b)R是反对称的,当且仅当R∩Rc∈Ix

证明:

a)

1)若R是对称的

对∀⊆R,①

⊆Rc,(Rc的定义)

⊆R,(对称的定义)②

对∀⊆Rc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