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2477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1.docx

《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1.docx

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1

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了贯彻落实9月21日良宇市长在市府专题会议上的工作部署和市政府第四季度的工作要求,我委会同市经委、市建委、市农委、市外资委、市规划局、市房地资源局、市环保局、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南汇区政府等有关单位成立专门工作小组与工作班子,并明确了工作重点与分工,通过国际战略咨询、委托国家计委组织研究和由本市有关委办局及研究机构进行深化研究三个层面开展工作。

在国际咨询公司提交中期报告,国家计委课题组完成课题报告,本市有关委办局完成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国际资本流动与产业转移、规划选址与布局、产业定位、环境评估报告、相关配套专业规划等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本方案。

一、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与可行性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精神,遵循同志关于“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依托空港和深水港,依托浦东铁路与河航运中转港,依托海港新城,拟规划建设一个面积100平方公里左右,以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为核心,集制造研发、自由贸易、出口加工、现代物流与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临港开发区)。

临港开发区将作为一个实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亚太航空枢纽港与制造业强国等多项国家战略叠加效应的重大战略性举措,争取建立大陆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充分发挥浦东开发的放大效应,为海港新城提供产业支撑,成为吸引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区,成为现代装备业发展的核心区,成为开发区建设的示区。

(一)必要性

1、是抢抓国际产业转移战略机遇、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国际产业呈现向亚洲尤其是中国加速转移的趋势。

9.11事件和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加剧了这一转移势头。

美国商会调查表明,87%的美国企业欲扩大在华投资;科尔尼公司最近在对1000家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调查后称,33%的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下一个投资目标;在日本东京交易所上市的1143家企业中,有一半的企业表示将在3年把生产基地外迁,其中70%把中国作为主要目的地。

中国正成为对全球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来自日及欧美的制造业,极有可能使中国成为新的全球制造基地。

中国必须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制造业强国的目标。

装备制造业的滞后则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积极发展自己的关键制约因素。

《中国装备制造业“十五”发展规划》提出,把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作为我国工业化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手段,作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的核心领域。

必须按照同志提出的“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要求,构建一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全新发展平台,吸引国外装备制造业的大项目集聚。

这是为实现制造业强国目标提供发展新空间的需要,是为增强中国国际竞争力探索发展新思路的需要。

2、是提升产业能级,发挥长江三角洲整体优势的需要

长江三角洲的一体化发展需要形成地区间合理的产业分工与紧密的产业协作,这要求与周边地区形成技术落差与能级位差。

当前,长三角其他地区作为跨国公司在全球竞争的重要节点,已与形成水平分工的格局。

因此,必须加速自身的产业升级与跨越式发展。

现代装备制造业作为提供生产机器的支持性产业,位于制造业链条的上游,是高新技术的载体,是提升产业能级的重要手段。

基于周边地区的昆山、等开发区以发展产业链条中下游的组装加工制造为主,建设以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临港开发区,将不仅有助于实现产业发展新突破,提高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还有利于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领头羊,利用周边地区提供的巨大市场需求加快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周边开发区形成垂直分工与优势互补,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的产业优化与结构调整,共同建设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3、有利于实现浦东开发开放的放大效应,构筑大浦东全面开放新格局

作为我国改革开发开放的龙头,浦东新区经过十几年的基础性和功能性开发,总投资累计3000亿,基础设施投资累计1000亿,对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带动与示作用。

党的十六大指出,鼓励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列。

目前,浦东国际机场建设进入第二阶段,深水港开发已经启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和越江工程等现代城市基础设施都在全面推进中,为大浦东开发格局奠定了基础。

建设临港开发区,依托的集聚辐射功能,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挖掘浦东新区具有国际知名度这一无形资产的价值,发挥浦东新区作为国家战略形成的政策聚焦优势,把已有的优势放到更大的空间围,实现浦东开发开放的放大效应。

从局部看,临港开发区与浦东部分开发区形成一定的竞争,但从整体上讲,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为核心、向研发与服务两头延伸的临港开发区,不但解决了目前浦东已进入开发成熟期的开发区缺乏发展空间的问题,同时为那些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的开发区提供产业与技术支撑,构筑一个协同发展、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系统,推进“大浦东”全面开发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4、有利于实现与洋山深水港和浦东国际机场的良性互动,实现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

临港开发区毗邻两港、靠近海港新城的独特区位优势,便于高新技术产品与装备产品的加工出口,便于享受各种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有利于形成产业与人才的集聚,从而加速区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临港开发区作为产业集聚地与产品出口基地,为两港发展与海港新城的建设提供了服务对象和产业支撑,使两港在港口竞争与航运中心竞争中抢占主动权,带动海港新城人口的集聚与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形成临港开发区与两港互为依托、互相支撑的双向推进格局。

总的来说,建设临港开发区,形成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与亚太航空枢纽港等国家战略的良性互动,必将扩大单个国家战略的意义,实现优惠政策聚焦、服务能级提升、地区功能配套、投资吸引力增强等叠加效应,加速多项国家战略的成功实施和整体推进。

(二)紧迫性

1、产业转移,机遇难得

1992年以后,国际产业转移的高潮大约持续了四年,1996年以来步入相对平稳期。

种种迹象表明,全球步入新一轮产业转移高潮。

据权威经济专家称,新一轮转移呈现目的地多元化的特征,而且高潮时间不会超过3-5年。

如果不能抓住这段机遇期使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与先进制造业在国国外两个市场取得实质性突破,那么在外资的强大竞争压力下,国市场将面临被外资蚕食,国外市场将面临逐渐萎缩的危险,制造业强国目标也将无法实现。

历史机遇难得,稍纵即逝。

必须加快构建一个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平台,抢抓战略机遇。

2、地区竞争,日趋激烈

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国际上面临着新加坡、、、吉隆坡、汉城、曼谷等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国有56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2个保税区、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工业开发区、15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的竞争;长三角周边地区作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一部分,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形成水平分工,例如,昆山准备紧贴嘉定区建立一个占地180平方公里的吴凇江开发区,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先进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入驻;珠三角,如,通过大量接纳、等地的产业转移,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迅速崛起;、德阳等地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试点城市”,省已把通过建设南沙开发区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作为一项大事来抓。

地区竞争激烈,速度制胜。

必须加快临港综合开发区的建设,在竞争中把握主动权。

3、项目众多,等待入驻

振兴装备制造业已排上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国家计委等国务院有关部委正在全力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项目,利用我国燃汽轮机、轨道交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和巨大市场需求,扩大吸引外资、加大引进技术与对外开放力度。

国家有关部委表示,如果在建设临港开发区,将会有一大批正在推进中的项目要落户开发区;同时,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瑞典、瑞士等国家的相当一部分外商不少装备企业的总部,都希望入驻。

商机已经来临,时不我待。

在保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前提下,加快启动先期开发地块变得十分紧迫。

(三)可行性

1、区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可行性

坚实的产业基础作为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先锋与全国最大的现代装备业基础最好的工业技术中心之一,基本构成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框架,拥有品牌、技术、管理、人才和综合配套能力,为临港开发区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综合工业基地,--昆山-的工业密集走廊业已成型,无论是高新技术产业还是组装加工制造业,都需要装备制造业为其提供生产机器;西部大开发与国基础建设的全面推进,特别是的国际空港建设、国际集装箱航运中心建设、信息港建设、轨道交通建设和越江工程建设等,更为临港开发区的装备制造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难得的发展机遇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加速升级,振兴装备制造业成为国家战略。

临港开发区面临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难得机遇:

既可以通过吸引部分装备制造业的项目进入,获得一定的资金、技术来源,利用外资的技术与知识溢出效应,提高技术的自主开发能力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还可以从国家那里争取资金、技术与政策支持,实现临港开发区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大发展。

2、开发区建设的可行性

能够依托的综合优势人才荟萃、科教密集、体制先行、政府高效。

临港开发区可以依托的综合竞争优势,主动接受的集聚辐射,积极进行开发模式与管理体制的创新,增强开发区对投资的吸引力。

可以发挥临港的区位优势规划建设中的临港开发区北有设施一流的浦东国际机场,南依第一大港——洋山国际枢纽港,东临东海,西靠。

交通条件便利,配套服务齐全,开发成本较低,有利于高起点的设计规划,有利于形成产业与人才的集聚。

能够利用自身的后发优势英国“硅池”、马来西亚多媒体超级走廊、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等国际知名开发区都毗临空港或海港,都是在政府的扶持下开发建设的。

临港开发区可以利用已有的先进经验与理念,与自身条件相结合积极创新,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超越、昆山等开发区,争创世界一流的国家级综合开发区。

(四)风险分析

1、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风险

国际经济与政治形势的复杂多变,国地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类开发区竞相推出新的优惠政策,这使得临港开发区在吸引领先的国际企业投资方面将面临极大的环境不确定性,增大招商引资的的难度。

但是,如果临港开发区能在硬件设施、优惠条件(包括法律制度的健全与有力执行、国民待遇的保障、财务优惠政策以及其连贯透明性)、人才供给(包括语言技能、管理能力、技术熟练程度、劳动力成本)、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外部环境风险是可以降低的。

2、产业的波动性风险

产业波动性风险主要包括资源风险和稳定性风险。

资源风险是指高资金密度的产业将面临更大的商业风险、劳动力密集的产业将很快转移到低工资国家和地区、原材料对进口的高度依赖将导致对价值链缺乏控制;稳定性风险包括产业本身的周期性波动将随机影响发展前景、外部市场的波动影响出口导向性的产业的发展、外部确定的行业标准对中国某些行业的影响。

临港开发区在产业定位中要根据这两方面的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在开发过程中创造条件有针对性地降低不同行业的风险,并积极致力于建立行业间的协同效应,从而将整体产业风险控制在一定的区间。

总之,在客观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并,通过主观努力,有些风险可控制在一定的围,有些则是可以完全避免的。

二、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定位

(一)指导思想

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精神,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出发,与建设世界级城市、推进“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法制化”进程相一致,借鉴国际国开发区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的综合优势,依托临港开发区的独特区位优势,以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为核心,通过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的互动、人才吸引与人才培育的互补、吸引外资与改造改制的联动,吸收借鉴与体制创新的结合,作为新世纪推动大浦东开发的新举措,开拓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的新局面,实现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错位互动、集约发展的新突破,为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开拓发展新空间。

(二)总体定位

凭借“规划起点高、开发模式优、配套条件好、发展环境佳、商务成本低”的竞争优势,成为世界开发区中最有吸引力、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开发区,成为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平台,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依托具有关键控制点能力的支持性产业,集先进制造、研发服务、自由贸易、教育培训、出口加工和现代物流于一体,形成若干产业生态系统,发挥进口替代、出口加工、产业创新和集聚辐射等基本功能,使开发区成为“高、精、尖、新”现代装备的集成基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基地、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的供应基地和我国大陆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的先行试验基地。

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首选区凭借“规划起点高、开发模式优、配套条件好、发展环境佳、商务成本低”的竞争优势,依托临港临空和靠近海港新城的独特区位优势,大力引进赢利能力强、经营规模大的世界知名企业,构建吸纳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平台。

现代装备业发展的核心区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头延伸,重点发展带动效应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形成具有协同效应和围经济的产业集群,使开发区成为“高、精、尖、新”现代装备的集成基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基地与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的供应基地。

新型开发区建设的示区全面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创新管理机制,争取建立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区,集先进制造、研发服务、自由贸易、教育培训、出口加工和现代物流于一体,发挥进口替代、出口加工、产业创新和集聚辐射等基本功能,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综合性开发区,为浦东和其他开发区的制度创新、能级提升与模式转变提供样板与示。

三、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的产业选择

基于临港开发区的指导思想与总体定位,结合国际咨询公司的中期咨询报告和国家计委组织的研究成果,在对自身的研究进一步深化的基础上提出临港开发区的产业选择与功能分区。

(一)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的产业选择

1、产业选择原则

(1)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的要求。

使开发区的定位、目标成为国家战略的体现,成为我国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产业技术高地,缓解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服务瓶颈制约。

(2)能够充分利用独特区位优势。

充分发挥两大枢纽港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有选择地发展出口加工型产业。

(3)能够实现开发区的持续发展。

产业的选择要从动态的角度、长远的角度出发,选择具有未来竞争力的一部分产业,构建开发区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形成持续增长的产业演变格局。

2、国际咨询公司的产业选择方案

科尔尼公司提出临港开发区在八个方面具有显著拓展机会:

(1)IT设备制造业

(2)存储器和电池制造业(3)IT元器件(如芯片)生产设备制造业;(4)医药生产设备制造业;(5)化学流水线生产控制工程公司;(6)工业气体供应商;(7)环保服务与设备制造业;(8)物流服务业

野村研究所认为未来的临港开发区有必要重点发展四个支持性产业:

(1)零件产业

(2)原材料产业(3)生产支持性的产业(4)环境装置产业

麦肯锡公司提出临港开发区应主要发展以下几类行业:

(1)物流与运输和汽车零部件出口;

(2)电子元件制造、高端电脑硬件组装及其设备制造业;(3)医疗器械与设备和远程业务外包服务;(4)航天与飞机制造业中的短程喷气飞机制造及零部件出口。

3、产业选择

按照上述产业选择原则,根据国际产业转移趋势、结合国家和今后重点支持发展的装备类产业,在吸收三家咨询公

司分析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按照“一个核心、两大板块、一个基础”的产业构建思路,选择了如下图所示的产业体系:

高新技术核心层

类装备制造业

高新技术产业与主体与

现代装备制造业中坚层

配套与高附加价值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基础层

临港开发区将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为核心,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两大产业板块以及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为基础的国家级装备制造业基地。

(二)重点产业

从对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战略需要出发,结合的基础和优势及园区的总体定位,提出重点建设以下9大产业:

1、以微电子制造设备为重点的电子专用设备制造业

重点发展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专用设备,包括6″~12″硅材料制备设备,实用线宽0.5~0.13μm前工序设备,集成电路后封装设备;整机装联设备,包括全自动贴片机、高精度大尺寸全自动印刷机、全智能视觉检查测试设备;彩色TFT-LCD生产设备;集成电路与新型元器件测量仪器。

2、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制造业

重点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包括嵌入式中央处理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信息安全和IC卡芯片、移动通信芯片组、微机电系统和生物芯片;液晶显示器(TFT-LCD)、等离子显示器(PDP)、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ELD)等新型显示器。

3、通信和网络产品制造业

重点发展数字电视系统与产品;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光通信系统、IP交换系统、宽带接入设备;中低端服务器、高性能安全服务器、高性能路由器、高性能交换机、嵌入式计算机。

4、应用类数字化产品制造业

重点发展数字化汽车产品;数字化交通产品;数字化物流设备;数字化医疗设备;数字化金融设备;数字化监测及控制设备;电力电子设备

5、数字化、智能化测量与自动控制设备制造业

重点发展分散型控制系统(DCS)、程序控制系统(PLC)、以PC为基础的开放式控制系统、具有现场总线功能的控制系统、智能变送器及其传感器;在线分析仪器;电子和通信测量仪器;精密、大型、智能化分析仪器和电子光学等科学测试仪器;汽车测试仪器及装置。

6、精密加工设备制造业

重点发展冲压成套设备和冲压生产线、数控板料加工成套设备和板料加工生产线、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精密加工及精密加工设备和生产线;加工中心、多轴联动NC机床、数控大型磨床;激光加工及其它特种加工和表面处理设备。

7、新型环保设备制造业

重点发展燃煤电厂及钢厂等烟气除尘和脱硫成套设备、生活垃圾焚烧及资源化利用成套设备、污泥脱水设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设备、隔声屏障和噪声治理设备、在线环境检测仪器。

8、新材料装备制造业及新材料产业

重点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业及纳米材料、功能材料、新型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如强韧瓷材料及制品产业)。

9、现代物流业

重点发展仓储、增值再包装等物流服务

在构筑9大重点产业的同时,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应考虑1-2个潜在行业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依托的科技资源与竞争优势培育飞机制造业与航空航天业、远程服务业作为潜在的发展领域。

(三)功能分区

临港开发区将采取“一区多园”的产业集群式布局,按照“整体规划、分园开发”的办法,设立若干个主题产业园和相关配套综合服务园,通过产业集群、生拓展,寻求入驻企业的最低配套成本。

根据80+13+7平方公里的规模,除约30平方公里为道路、绿化建设外(距海港新城近,相应配套用地少),其余部分可分为5大功能区域:

1、制造与出口加工区。

按照产业发展重点,依托两港优势,主要集聚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装备制造业,占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左右。

2、自由贸易区。

结合“四个中心”建设的加快推进,创建中国第一个“境关外”的自由贸易区,实行零关税与零管制,区划分贸易区、仓库区和集装箱区,占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

3、现代物流园区。

结合洋山深水港建设东北亚航运枢纽港国家战略的实施,尽快建设国最大、国际一流的物流园区,发挥货物集散、仓储加工、信息传送等功能,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

4、研发与教育区。

吸引与园区重点产业密切相关的应用型研究所、高等院校集聚,吸引装备行业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入驻,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使之成为中国现代装备业基础性、关键性和竞争技术最集中的研发和产业化基地;通过合资在临港开发区建设乃至全国最大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在校学生约3-5万人,以满足开发区对技术工人的大量需求。

占地面积约5-10平方公里。

5、综合服务区。

积极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延伸而形成的新型服务业,导入和培育现代制造业文化。

依托海港新城,为区各类企业提供完备的生产性服务,提供区企业生产所需的各项配套服务。

同时,适当发展必要的生活服务和商务休闲服务。

占地面积约5-8平方公里。

四、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的选址方案

(一)方案基本情况

在对临海临港地区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我委会同市规划局研究并提出了A、B、C三个选址方案。

A方案:

位于浦东国际机场以南,北至大治河,西起远东大道,往东至东海海滩。

比较优势:

紧邻浦东国际机场和空港新城,有利于依托空港优势;离中心城区较近,联系便捷;毗邻惠南新城区,生活等公共服务设施可就近依托。

比较劣势:

与海港新城的结合不理想,总体布局结构分散,难以形成集中紧凑、互相依托的格局;完全处于机场的控制围,有净空和噪音污染等方面的严重限制;同时东临老港生活垃圾处置场,对开发区的环境、景观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与惠南城区之间有浦东铁路、市郊R3线和远东大道等分隔,直接联系并不方便;规划磁悬浮选线纵向穿越该区域,影响开发区的完整性;地处惠南新城下风向,对产业定位带来制约。

B方案:

东起人民塘(随塘河),西至远东大道,北至大治河,南与海港新城相连,区域面积80平方公里。

比较优势:

功能、布局与海港新城衔接紧密,能就近依托洋山深水港强大的对对外辐射力,提高临港开发区和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开发区的市政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可就近依托海港新城,联系便捷,避免重复建设;结合海港新城建设临港开发区在产业发展、就业岗位等方面为海港新城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支撑,促进海港新城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交通等依托条件较好,铁路、公路、河、航运以及磁悬浮等均在附近穿越,有利于加强外辐射联系,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用地完整,空间较大,土地利用条件较好,有利于尽快形成园区统一、完整的环境景观形象;有利于带动奉贤区东部的城镇建设与发展。

比较劣势:

因与海港新城衔接而涉及后者的布局方案局部的优化调整;涉及周边地区市政和大交通规划的调整。

C方案:

位于海港新城以西,横跨奉贤区、芦潮港农场。

比较优势:

功能、布局上与海港新城较容易衔接,并为后者的产业发展、就业岗位等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支撑;与海港新城的物流产业园区衔接紧密,有利于产业集聚和一体化发展;区域有东海二桥登陆点,可直接接受洋山港的辐射;有利于带动奉贤区东部的城镇建设与发展。

比较劣势:

与中心城区距离较远,与空港的联系较为薄弱;与海港新城主城之间有东海大桥、东海二桥、高速公路、铁路等分割,交通联系不便;选址围受大交通分割情况较为严重,有铁路、高速公路、河、磁悬浮线等横向穿越,难以形成完整的园区形象和功能布局;现状用地条件不理想,涉及区芦潮港老镇的搬迁、改造,成本较高;涉及南郊沿海防护林和生活岸线等用地的功能调整;增加与奉贤区及农场之间的协调成本。

(二)方案比选

在对A、B、C三个方案优劣势比照的基础上,规划局选取用地情况(权重为2.5)、交通区位(权重为2.0)、开发成本(权重为1.5)、地区联动(权重为1.5)、发展依托(权重为1.5)、生态环境(权重为1.0)等六项关键要素作为三个选址比选区的量化比较条件,每项要素条件又分2-3个子项,合计分为15个子项。

按照加权指数的测算方法,得出A、B、C三个方案的加权指数分别为3.6,4.8,3.9,综合市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B方案为合适的选址方案。

(三)B方案选址的概况和综合优势

临港开发区选址区域位于南汇东南部,东起人民塘(随塘河),西至远东大道,北至大治河,南与海港新城相连,规划面积为85.1平方公里,涉及万祥、书院、新港、泥城、大团、黄路、老港、三墩8个镇行政区域,含59个行政村。

区域9.1万人,36025农户,共需安置劳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