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2435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1.docx

《如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1.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1.docx

如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1

如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

 

摘要通过剖析近年来的各类安全事故、事件案例,对比国外安全管理的成功实践,我们深刻领悟到,实现本质安全才天然气生产长治久安的根本。

结合以上要求,本文主要针对本质安全的概念,我厂在建立本质安全型企业过程中主要面临哪些问题及怎样建立本质安全型企业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本质安全本质安全型企业QHSE管理体系

前不久召开的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公司生产受控管理现场会上,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股份公司总裁蒋洁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梯子”的故事:

在青岛啤酒集团车间一个角落,由于工作需要,工人要爬上爬下,因此放置了一个活动梯子。

用时,就将梯子支上;不用时,就把梯子搬到拐角处。

为了防止梯子倒下砸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梯子旁边写了一个小条幅:

注意安全。

这件事,谁也没放在心上。

多年过去了,也没有发生梯子倒下砸人的事。

前一段时间,外方到青啤洽谈合作事宜时留意到这个梯子及其旁边的小条幅,其中一位专家提议将条幅内容修改成:

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这一改,效果大不一样。

这两个条幅都在讲注意安全生产,区别在于:

前者仅仅是提醒,后者却排除了潜在的事故隐患。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未发生事故事件、未出现人员伤亡、未造成财产损失、未导致环境污染并不是真正实现了本质安全。

真正意义上的本质安全是企业在正常生产时间内,不出现违反法律法规、标准及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

下面就本质安全理论与实践的差异、我厂安全管理现状以及如何建立本质安全型企业及建议进行简要的描述。

一、本质安全理论与实践的差异

1、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安全管理发展过程可分为经验管理、制度管理、预控管理3个阶段。

就目前而言,我厂天然气生产虽然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但是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员流动量大,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安全管理水平差距较大,尚处于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并存的阶段。

本质安全管理属于安全管理的最高阶段,采用技术和管理综合措施,从源头预防,控制事故发生,实现“一切意外均可避免”、“一切风险皆可控制”。

2、安全工作没有本质变化

在建设本质安全企业的过程中,各生产单位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使用先进机械设备,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强化制度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创建安全文化;实施精细化管理,强化“双基”工作,建立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标准体系等等。

虽然在安全管理措施中加大了对人、物、环境等各种因素的管理,在一定范围内收到了成效,但略一比较,大多只是简单的细化,工作内容换汤不换药,相对于管理理念的转变,无论精细化管理还是标准化管理只是原有管理方式上的延伸与拓展,并没有根本的转变。

3、安全理念的转变

长期以来,天然气生产行业安全管理大多依靠经验管理,是公认的高危行业,发生事故是必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偶然的,事故是否发生要看运气,这种观念对天然气安全生产极为不利。

本质安全管理思想使人们安全管理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认识到事故不是必然存在的,而是偶然发生的,不发生事故才是必然的,即使系统性事故也是可以预防的。

二、我厂安全管理现状

一是安全管理意识较差。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们确立多年的安全生产方针,可时至今日,仍有为数不少的人并没有在思想上留下烙印,麻痹大意、侥幸心理还在心里作祟。

有的对安全工作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摆不上“第一”、“首要”的位置,口号喊的多,真正落实少;更有人认为本质安全是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人员的事,与己无关。

回首2003年的“6.4”火灾事故,细细分析,共有11道“防护墙”呀!

但正是由于这一道道不负责任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孰不知安全管理是集体行为,需要全员参与,安全工作,并非一蹴而就,必须常抓不懈。

二是经验主义等坏习惯是影响本质安全的顽固性障碍。

未雨绸缪,讲的是预防在先;亡羊补牢,说的是事后整改。

这些话我们已经讲了多年,可是许多人仍是当成耳旁风。

有的亡羊之后马上补牢,而更明智之举是视别人亡羊为自己亡羊,别人亡羊之后自己及时补牢,避免了类似悲剧的发生。

可怕的是别人亡羊不以为然,甚至有点沾沾自喜,认为还是自己幸运。

自己亡羊麻木不仁,认为只不过是自己倒霉罢了,好了伤疤忘了疼,以至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乃至多次。

对隐患视而不见,对警钟听而不闻,甚至无休止地重复一种乃至多种“老毛病”,致使“三违”现象频繁发生,安全事故就会“按下葫芦起来瓢”。

三是体系化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在文件等意见征集时,采取以下态度:

要么一副老好人的态度,没意见;要么认为考核力度太大,理由是员工接受不了,最好不要考核,你好我好大家好,从而导致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可操作性较差。

其次,文件下发随意性大,不同部门针对同一内容要求不同,要么下发不规范,新旧文件同时运行。

缺少管理部门的审核,最后,文件宣贯力度差,多数单位文件下发后被管理层自己消化,未能及时将文件进行下发,并进行认真的宣贯,到了操作层只是一片制度的盲区。

四是年轻员工较多,素质参差不齐。

我厂是一个产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的企业,因而也就需要不断增加的人力资源,但是相对而言,年轻员工的自主性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安全知识及操作技能似懂非懂,但是胆子还大,什么事情都敢试,往往为各类事故隐患埋下了随时都可萌发的种子。

五是基础工作还相对薄弱。

基础不牢,风雨飘摇。

基础工作薄弱的主要表现是:

基础工作不够扎实,QHSE体系不够健全,队伍素质不适应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的需要,对员工的基本功训练、事故状态下的操作技能训练还有欠缺,“三违”现象还较为严重。

为此,必须不间断地强化“三基”工作,搞好岗位练兵和职工技能培训,建立生产受控管理体系,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坚持“规定动作”,杜绝“自选动作”,不能走捷径,不能随心所欲。

六是体系机制尚不完善。

员工心舒气顺,就能尽心尽职尽责;干部聚精会神抓管理,生产就会安全运行。

只有理顺体制机制,激发干部职工的负责精神,生产才能安全、高效。

然而,我们当下的分配、晋升、奖惩等机制,还有不尽人意之处,也影响着安全长效机制的有效运行。

为此,要建立安全责任机制,建立落实、执行机制,让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从墙上和本本里走下来,真正变成员工的实际行动和生产运行管理规则。

三、如何做好本质安全管理

本质安全要从源头抓起,只有从影响安全的源头抓起。

抓源头安全,就是抓系统各方面、各环节的安全。

对企业来说,涉及员工、装置设备、原材料、规章制度、环境等方面,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

实践证明,只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安全;用科学的管理指导安全;用科学手段强化安全,完善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做到常抓不懈。

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和谐统一,确保思想无懈怠、管理无空档、设备无隐患、系统无阻塞,实现质量零缺陷、安全、环境零事故。

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安全目标。

事故致因理论表明,只有建立科学的、系统的、主动的、超前的、全面的事故预防体系,确保人、设备、环境质量才是实现安全本质化的关键。

一是强化设备本质安全。

设备本质安全是指设备本身所具备的安全指数。

设备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企业的本质安全主要起始于设备的安全系数,即利用设备本身构造的安全性和运行的适应性,防止事故的发生。

设备本质安全必须从设备的设计抓起,要通过不断改进,杜绝因设备本身故障可能导致的事故,保护作业人员不受伤害。

同时,必须不断改进防护器具、安全报警装置等防护装置。

因此,企业要想实现设备本质安全化,必须从设备的购置及管理上充分考虑到使用设备应具有较完善的防护功能,以保证设备和系统能够在规定的运转周期内安全、稳定、正常地运行,并且自始至终都处于受控状态。

 

二是实现人员本质安全。

人员本质安全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核心,相对于物、系统、制度等方面而言,具有先决性、引导性、基础性地位。

本质安全型企业要求员工能够达到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

具备自主安全理念、足够的安全技能,在可靠的安全环境系统保障下,能够熟练地控制各种环节安全运行,正确处理系统内各种故障及意外情况;通过安全教育,实现员工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同时提高职工的政策法制观念、安全技术素质和应变能力,塑造本质安全型员工。

“本质型的安全员工”不是一个静态目标,而是一个不断趋近的动态目标,现实中没有绝对的安全员工。

没有制度的约束,驾驶员就不会自觉地两小时一休息,操作员工就不会按章操作,塑造一个“本质型的安全员工”不是可以立竿见影的,而是一个随着企业生产发展不断深化的长期过程。

以驾驶员为例,如果没有交警及厂属管理部门及时严肃的处罚,在车速问题上他就会继续违章行驶,从而造成隐患。

安全教育不只是单纯的理论宣传,而应从理念、制度、技术手段、物质投入、现场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立体性的培育,否则,这种文化就不能转化为现实的安全生产力。

试想,如果没有先进的汽车行驶自动记录系统,我们就不能及时发现驾驶员的车速超限问题。

培育企业安全文化是手段,“塑造本质型安全员工”才是其目的。

手段要为目的服务,一切培育工作都要为实现这个目的服务,这实际上也就是“以人为本思想”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运用与体现。

本质安全人员管理的核心还在管理层,首先必须对管理者加强培训。

生产中的管理者如同国家的执法者,要做到规范、公平、公正管理,安全生产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所以,在安全问题上要做到与各级管理者四个联系,即,责任上联系,分配上联系,教培上联系,考核上联系。

我们所说的塑造,首先要塑造的就是管理者,对管理者的塑造是全部塑造工作的关键环节,管理者是塑造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才是对员工的塑造。

“本质型的安全员工”既包括操作者,也包括管理者;既包括普通员工,也包括各级领导,我们所应塑造的应是完全意义上的企业人。

试想,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层都缺乏安全意识,违章指挥事件层出不群,何以要员工成为“本质安全型的员工”?

安全工作是全员行为,而非个人行为。

孔子曰:

先之劳之,无倦。

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要重视安全工作并带头抓好,永不懈怠。

只有每位员工全身心投入,企业才会形成全员抓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是确保环境本质安全。

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空间环境、时间环境、物理化学环境、自然环境和作业现场环境。

环境要符合各种规章制度和标准。

实现空间环境的本质安全,应保证企业的生产空间、平面布置和各种安全卫生设施、道路等都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实现时间环境的本质安全,必须做到按照设备使用说明和设备定期试验报告,来决定设备的修理和更新。

同时必须遵守劳动法,使人员在体力能承受的法定工作时间内从事工作;实现物理化学环境本质安全,就要以国家标准作为管理依据,对采光、通风、温湿度、噪声、粉尘及有毒有害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实现自然环境本质安全,就是要提高装置的抗灾防灾能力,搞好事故灾害的应急预防对策的组织落实。

 

四是实现管理本质安全。

安全管理就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实施控制,使其符合安全生产规范,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安全管理的成败取决于能否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

当前,安全管理要从传统的问题发生型管理逐渐转向现代的问题发现型管理。

为此,必须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进行科学分析,做到超前预防。

安全性评价(包括安全预评价及安全评价)就是一种预防性的手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所谓安全性评价,就是采用系统分析的科学方法,确认系统中危险因素的存在,并根据其形成事故的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系统安全的过程评定或全面评定。

也可以这样说,安全性评价就是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其目的就是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安全性评价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自我诊断的手段,是掌握企业事故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提高反事故工作的预见性,超前控制事故的一个重要途径。

安全性评价贵在真实。

为此,对于定量指标,要尽量采集规范化的真实数据。

而对于不能定量化的定性指标,可由专家组成评价小组,以问卷调查、实物抽检、现场测试等方式收集信息,再根据评估规则打分,然后得出相对量化的评价,从而为企业提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结果。

四、建议

结合我厂目前实际,建立本质安全型企业应将重点放在体现在引导安全管理的方式、提供解决安全问题的思路上。

⑴体系化的管理

第一,制定目标,并逐级进行分解,天然气生产企业的目标包括效益、营运、人员三个方面,并且分解签订了安全环保责任书,安全环保责任书和其他目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实现综合目标的最优。

必须结合我厂的安全管理问题,从发展的长远战略和各期规划出发。

第二,搭建系统化的QHSE体系、内控体系管理平台,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含绩效管理和考核管理)、质量管理、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及企业内外部环境有效结合。

第三,强化规章制度的规范、落实。

通过完善作业文件及“两书、一表、一卡”,改变“以事故为中心”的旧的安全管理模式,通过对生产、管理过程的管控,按照“两书一表一卡管理、危险源控制、应急预案管理、事故管理”流程式管理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

其次,按照“目标、实施、评价、考核”的顺序,不断修正管理目标、方法及奖惩机制,通过有效的激励与考核,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第四,实现安全管理系统的最大优化。

从目前管理实际可以看出,安全管理大多停留在人、物、环境的某一个方面的提升,而很少考虑各因素之间的联系。

安全管理是一百减一等于零的工程,也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工程。

在其中几个方面的投入再多,是不能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但即使各方面不能达到最优,通过优化配置,还是可以保证系统安全。

⑵立足天然气生产实际

本质安全化理论是从理想状态对某个实体所提出的要求,从理论上说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但从现实角度来说,天然气生产生产状况复杂,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也无法对事故影响的各因素完全掌控,而且任何系统的运转过程均存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所以说,要实现真正的本质安全是很困难的。

从天然气生产的实际来看,每个天然气生产单位所能提供的资金、机械设备等资源是有限的,人员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具备实现本质安全所说的“一切风险皆可控制”的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我厂不应放弃推行本质安全管理,而是要从天然气生产安全管理的实际水平出发,制定阶段性安全管理发展规划和个性化的、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模式,抓住这种管理思想的精髓,引导安全工作的管理方式和思考方式,循序渐进,最终实现从根源上杜绝事故。

⑶实现本质安全是长期、循环的过程

本质安全管理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一个极限,从管理系统的建立到系统的不断的循环完善,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而且本质安全管理本身也是个动态演化、具有一定相对性的概念,它会随着技术进步、管理理论创新而不断发展演化。

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天然气生产安全管理必须是系统地、有序的,只有以系统化的方法为引导,建立专业的安全管理系统,不断强化“三种状态”、“三个层次”、“十个转变”,对安全管理的每个环节连线成片,才能对事故进行有效预防,最终实现天然气生产管理的本质安全,从而进一步接近本质型安全企业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