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精选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2425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6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精选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精选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精选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精选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精选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精选教案.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精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精选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精选教案.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精选教案

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知识体系——定内容

核心素养——定能力

生命观念

通过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理性思维

通过判断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及分析膜电位的变化曲线,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

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膜电位的测量”及“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探究”,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基础知识·系统化]

知识点一 反射与反射弧

知识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知识点三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结构基础

2.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知识点四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知识点五 人脑的高级功能

[基本技能·问题化]

1.据图回答有关反射与反射弧的问题

(1)在图中填出空白处的内容。

(2)反射是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下列实例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bc,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de。

(填字母)

a.望梅止渴b.膝跳反射 c.眨眼反射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e.学生听到铃声向教室奔跑

2.据图完成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问题

(1)连线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表现及形成机理:

(2)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局部电流及兴奋传导的方向。

提示:

3.据图回答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相关问题

(1)写出图甲中A、B突触的类型:

A:

轴突—胞体型;B:

轴突—树突型

(2)写出图乙中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

①轴突,②线粒体,③突触小泡,④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⑥突触后膜。

(3)在图丙箭头处给予适宜刺激,可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有b、c、d、e,但_a_处不能检测到。

说明兴奋在突触间单向传递,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4.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据图甲回答:

饮酒过多会导致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分别与③④②内中枢受到影响有关。

体温、血糖、水盐等调节中枢位于①;排尿、缩手及膝跳反射等中枢位于⑤。

(填图甲中序号)

(2)据图乙连线人脑的高级功能:

考点一反射与反射弧

1.明辨关于反射与反射弧的五个易误点

误认为所有生物都有反射

指正

只有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反射。

如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反射,只有应激性

误认为所有反射都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

指正

只有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如下丘脑、脊髓等

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

指正

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若刺激强度过弱,则不能引起反射活动

误认为只要效应器有反应就是反射

指正

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受损,刺激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效应器能发生反应,但不是反射

误认为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

指正

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2.正确区分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3.理清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图示

兴奋传导

结构特点

结构破坏对

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感觉神经元轴突

末梢的特殊结构

既无感觉

又无效应

感觉神经元的突起

既无感觉

又无效应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

功能的神经元群

既无感觉

又无效应

运动神经元的突起

只有感觉

无效应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

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只有感觉

无效应

[对点落实]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直接刺激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发生相应的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

(3)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4)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2.(2017·武汉模拟)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解析:

选B 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但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无需大脑皮层的参与也能完成。

条件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如学生听到铃声急速赶往教室。

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在神经中枢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脑中的神经中枢都是高级中枢,但其中一些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如脑干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

3.(2014·安徽高考)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解析:

选C 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食物引起味觉不属于反射,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与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有关;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不完全相同。

[典型图示]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问题设计]

(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

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2)图中有3个神经元,兴奋的传导方向为①→②→③→④→⑤(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3)直接刺激④,能(填“能”或“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4)破坏④处结构,刺激①处,肌肉不能(填“能”或“不能”)收缩,大脑能(填“能”或“不能”)产生感觉。

[对点落实]

4.(2014·海南高考)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解析:

选C 由图可知,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传入神经的细胞体在灰质以外,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5.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

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

如图为渐冻人的某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以针刺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

B.若刺激Ⅲ处,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释放

C.若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

D.若刺激Ⅰ,则在Ⅲ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

解析:

选B 由于渐冻人损伤的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只是传出神经元受损),因此,以针刺S(感受器),渐冻人能感觉到疼痛;由于Ⅲ处位于传入神经上,刺激Ⅲ,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释放;由于Ⅱ处位于传出神经上,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虽然发生轻微收缩,但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该过程不能称为反射;若刺激Ⅰ,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Ⅲ处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

[类题通法]

判断反射弧中各部分结构名称的关键——正确区分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①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

有神经节(C)的是传入神经

②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

图示中与“

”(轴突末梢)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

”(胞体)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

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

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

④切断实验法:

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考点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比较记忆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比较项目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结构基础

神经元(神经纤维)

突触

信号形式(或变化)

电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速度

方向

可以双向

单向传递

2.明辨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两个“不一定”

(1)突触后膜不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也可能是传出神经元支配的肌肉细胞膜或腺体细胞膜。

(2)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不一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也可能是抑制。

[对点落实]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2)刺激神经纤维中部,就能产生兴奋,并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3)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4)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2.(2017·海南高考)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

解析:

选A 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需要能量,缺氧能通过影响有氧呼吸过程而影响到细胞中能量的产生;传出神经和其支配的肌肉之间通过突触相连接,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当兴奋沿轴突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的电位发生改变,突触小泡就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后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这样就使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

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内的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B.突触后膜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只有神经元上才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必然引起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

解析:

选A 神经元内的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突触后膜能实现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效应器上也存在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不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

[典型图示] 以模式图理解兴奋传导与传递的过程

[问题设计]

1.据图1回答:

(1)表示静息电位的是a,表示动作电位的是b,表示局部电流的是c。

(2)由图中c可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

(3)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吗?

为什么?

提示:

是单向的。

因为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并且反射弧中存在突触,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2.据图2回答:

(1)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从上到下。

(2)突触小泡的形成和神经递质的释放与高尔基体、线粒体(填细胞器)有关,突触间隙内的液体属于组织液。

(3)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穿过0层生物膜,这种运输方式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

(4)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为什么是单向的?

提示: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对点落实]

4.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

B.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C.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解析:

选C 由图可知,甲、丙和丁区域电位为外正内负,处于静息状态,乙区域的电位正好相反,即动作电位,电流是从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所以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图示兴奋传导的方向有可能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也有可能是兴奋还没传到时所保持的静息电位;丁区域的电位为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造成的。

5.(2017·江苏高考)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解析:

选D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胞吐;④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考点三膜电位变化曲线及电流表偏转问题

1.膜电位的测量

方法

图解

结果

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

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

2.膜电位变化曲线

(1)a点之前——静息电位:

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主要表现为K+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2)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

神经细胞受刺激时,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

(3)ce段——静息电位的恢复:

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大量外流,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后,K+通道关闭。

(4)ef段——一次兴奋完成后,钠钾泵将流入的Na+泵出膜外,将流出的K+泵入膜内,以维持细胞外Na+浓度高和细胞内K+浓度高的状态,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3.电流表指针的偏转问题

①若电极两处同时兴奋,则电流表指针不偏转,如刺激图1中的c点

②若电极两处先后兴奋,则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如刺激图1中的a点和图2中的b点

③若两电极只有一处兴奋,则电流表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如刺激图2中的c点

[对点落实]

1.(2018·武汉调研)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膜内外的电位差。

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打开,膜外Na+顺浓度梯度大量流入膜内,此后Na+通道很快就进入失活状态,同时K+通道开放,膜内K+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推动下向膜外扩散。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电表不能测出电位差

B.受刺激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C.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D.从神经纤维受刺激到恢复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

解析:

选D 静息状态下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电表能够测出电位差;受刺激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负内正;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神经纤维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大量流入膜内,此过程中电表指针通过0电位,恢复静息状态的过程中电表指针再次通过0电位。

2.下图1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

C.在图2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解析:

选C 图甲所示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指针不偏转,无法测出静息电位;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内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均为a→b;图乙中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a处和b处产生动作电位,并且曲线中偏离横轴的一段均由Na+内流造成,偏回横轴的一段均由K+外流造成。

3.如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B.bd段主要是Na+外流的结果

C.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则d点将上移

D.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则c点将下移

解析:

选B 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bd段产生了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

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会使Na+内流的量增多,动作电位将增大;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使膜内负电荷增多,静息电位将增大。

4.(2018·广州模拟)图1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图,图2表示相应的生理变化。

其中图2中的甲可以对应图1中①④⑥。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2中的乙对应图1中的⑤

B.图2中的丙对应图1中的③

C.由图1可知,在静息状态下K+通道通透性更高

D.图1③中Na+进入细胞中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解析:

选C 由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可知,图1中③时膜电位上升,原因是Na+大量内流,对应图2中的乙。

⑤时K+大量外流恢复静息电位,对应图2中的丙。

由图可知静息状态下,K+通道通透性更高。

图1中的③,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归纳拓展]

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Na+、K+的运输方式

(1)形成静息电位时,K+外流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2)产生动作电位时,Na+的内流需载体蛋白,同时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3)恢复静息电位时,K+的外流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

(4)一次兴奋结束后,钠钾泵将流入的Na+泵出膜外,将流出的K+泵入膜内,需要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

5.(2018·广州模拟)下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ab=b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③④⑤⑥

B.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C.刺激图乙中b、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1、2次

D.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解析:

选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刺激图中②处,兴奋可以传到①③④⑤⑥处。

在突触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图乙中b处有突触小泡,a、b点在上一个神经元上,c、d点在后一个神经元上,刺激b点时,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并且ab=bd,b和c之间有突触,所以a处先兴奋,指针偏转一次,d处后兴奋,指针又偏转一次;刺激c点时,由于兴奋在突触处不能逆向传递,a点不产生神经冲动,d点可产生神经冲动,所以指针偏转一次。

兴奋的传导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6.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d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刺激a点,电流表①可能偏转1次,电流表②可能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

B.若刺激b点,b点会因为大量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

C.若刺激c点,电流表①、电流表②均可能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

D.若刺激a点,d处无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解析:

选D 因为a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所以刺激a点时兴奋同时传到两极,无电位差,故电流表①不偏转,若兴奋能够通过突触传递下去,则电流表②将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

神经纤维上兴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大量Na+内流,此时Na+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若刺激c点,兴奋不能通过a、b间的突触,电流表①不发生偏转,电流表②可能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

若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刺激a点,则d处无电位变化。

微专题8

探究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特点时常根据如下图示来设计实验方案。

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题点突破]

如图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

神经A、B上的1、2、3、4为4个实验位点。

现欲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结合所给器材,完成以下内容。

材料:

从蛙体内剥离出来的某反射弧(反射弧结构未被破坏)。

供选择仪器:

剪刀,电刺激仪,微电流计。

(1)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为(只在神经A上完成):

①先用剪刀在神经A的________将其剪断;

②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A上的实验点________,若____________,则神经A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A和神经B的完整性,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为(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

①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

②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1,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__次,则神经A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__次,则神经A为传入神经。

该实验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为________,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实验的目的是要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

实验原理是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1)①实验要求只能在神经A上完成,操作时,先用剪刀将神经A的1、2之间剪断。

②若A是传入神经,乙是感受器,则刺激神经A上的实验点1,兴奋无法传至效应器,所以肌肉无收缩现象;若A是传出神经,乙是效应器,则刺激神经A上的实验点1,兴奋仍可传至效应器,所以肌肉有收缩现象。

(2)②若神经A为传入神经,刺激实验位点1,兴奋可传导到实验位点2和3,则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2次。

答案:

(1)①1、2之间 ②1 无肌肉收缩现象(或2 有肌肉收缩现象) 

(2)1 2 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真题集训——验能力]

1.(2017·海南高考)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

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

解析:

选D 小脑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脑和脊髓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都在大脑皮层。

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参与体液调节。

2.(2016·全国卷Ⅰ)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解析:

选B 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同时生成大量的ATP。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属于扩散,不消耗ATP。

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消耗ATP。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时,将Na+排出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ATP。

3.(2015·江苏高考)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