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运河.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2349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运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运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运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运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运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运河.docx

《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运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运河.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运河.docx

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运河

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运河

世界上最大的运河是什么?

会在哪里?

我们中国有吗?

下面就跟着一起来看看吧!

京杭大运河,又称京杭运河或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历史上,京杭大运河在隋、唐、元、明、清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延伸、扩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江南一带在全国农业发展地位不断加强、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导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也对京杭大运河进行过多次疏浚。

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1]

京杭大运河:

慨况

如今的京杭大运河。

图册京杭大运河,又称京杭运河或简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

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它的长度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

京杭大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

19世纪海运兴起,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

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江苏邳州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

且京杭大运河计划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

京杭大运河将向东延伸240公里并从此改名京杭甬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

历史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

例如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齐国,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开凿的鸿沟,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

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其动机已超越了服务军事行动的目的,因为此时天下已统一。

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

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

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

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隋统一全国后,格外重视这个地区,但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

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

同时,长时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

隋开运河不仅仅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也有政治方面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世族大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力量相当强大。

隋统一后,他们仍依恃其强大的势力,企图与中央政权抗衡。

这一尖锐矛盾在江南地区一直存在,使隋政权面临严重威胁,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

同时,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

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隋以后的历朝历代,至清朝后期,无论是大一统时期政权,还是分裂时期的政权,都注重运河的疏凿与完善,其动机无外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充分利用运河漕运。

以运河为基础,建立庞大而复杂的漕运体系,将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输往都城所在地,成了中华大地统治者主要手段之一。

运河的修复改道,其缘由亦是现实中运河常常的淤堵以及不同政权的都城位置变化。

至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明、清两代京杭大运河成为南北水运干线。

运河是由统治者主导开凿整修而成,统治者们集合庞大的人力、物力开凿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漕运。

运河是为了实实在在的漕运目的而生的,漕运是封建王朝的生命支持与动力供应系统,维持王朝的生命延续。

由于海运的海盗、风浪等问题难以解决,在漕运史上运河水运是主要首选方案。

开凿运河是一件名符其实的功在当代、利在万秋的伟举,对修造者而言,其功效时隔不久就能显现,给王朝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

所以历朝历代有见识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运河的修造。

建设

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

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

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最后一次的兴修完成才称作“京杭大运河”。

春秋末期

地图图册胥溪、胥浦是大运河最早成形的一段,是运河的萌芽时期,相传是以吴国大夫伍子胥之名命名。

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国君主夫差,在吴国早已攻克楚国、越国之后,挡在他面前的只有齐国,夫差为了北伐齐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他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运河就是为水上运输而生的。

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吴王此后在艾陵(今山东泰安)打败齐国。

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率精锐大会诸侯,与晋争霸,结果吴国被越国偷袭所灭。

夫差虽然身死,但是他留下来的不仅有扬州的雏形,而且这些运河至今仍在使用。

隋唐时期

在公元七世纪初隋炀帝统治后,迁都洛阳。

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隋炀帝于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又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长的“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

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借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1)广通渠,从长安至潼关东通黄河。

以渭水为主要水源。

(2)通济渠,从洛阳沟通黄、淮两大河流的水运。

(3)山阳渎,北起淮水南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径直向南,到江都(今扬州市)西南接长江。

(4)永济渠,在黄河以北。

从洛阳对岸的沁河口向北,直通涿郡(今北京市境)。

元明清时期

京杭大运河图册在十三世纪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

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元朝花了10年时间,先后开挖了“洛州河”和“会通河”,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清江以南接邗沟和江南运河,直达杭州。

而北京与天津之间,原有运河已废,又新修“通惠河”。

这样,新的京杭大运河比绕道洛阳的隋唐大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

元代开凿的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

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年号)十八年(公元1281年)开济州河,从任城(济宁市)至须城(东平县)安山,长75公里;至元二十六年(1289)开会通河,从安山西南开渠。

由寿张西北至临清,长125公里;至元二十九年(1292)开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诸水入大都城,东出至通州入白河,长25公里。

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

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文门)外向东,在今天的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村)入潞河(今北运河故道),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安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安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

明、清两代维持元运河的基础,明时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废的山东境内河段,从明中叶到清前期,在山东微山湖的夏镇(今微山县)至清江浦(今淮安)间,进行了黄运分离的开泇口运河、通济新河、中河等运河工程,并在江淮之间开挖月河,进行了湖漕分离的工程。

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

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通州古诗云:

一支塔影认通州。

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

天津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会师,又在这里被海河一齐送入渤海。

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万艘。

水道的开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

镇江、扬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

聊城湖、河水面积占城区的三分之一,被称为“中国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里非常少见,这其中就有京杭大运河的功劳。

苏州“苏湖熟,天下足”。

运河的开通,使苏州水多粮丰。

现有京杭大运河苏杭段客运航线往返。

淮安大运河的入淮口,运河东岸古镇码头下便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故居。

近现代

1842年,英军在鸦片战争中决胜的一战,就是夺取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镇江,封锁漕运,使道光皇帝迅速作出求和的决定,不久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1853年后,太平天国占据南京和安徽沿江一带十多年,运河漕运被迫中断。

战争极其惨烈,期间沿线主要城市都遭受重创,部分甚至全部焚毁。

1855年黄河改道后,运河山东段逐渐淤废。

从此漕运主要改经海路。

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正式用轮船承运漕粮。

1904年,漕运总督也被撤废。

1911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

从此京杭大运河以及沿线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

解放后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使其重新发挥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涝的多种作用,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

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

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

1988年底建成的京杭运河和钱塘江沟通工程已将江、河、海衔接起来。

2002年,原本只负责通航的京杭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三线工程之一,成为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环节和通道,通过它长江下游的水得以送到北部缺水的山东和河北等地。

运用

京杭大运河贯通之后以其特有的沟通功能将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连接在一起,将不同江河流域的生产区域联系在一起。

封建王朝当权者以它为基础建立了将各地物资输往都城的历时千年的漕运体系,维持着王朝的生命。

漕运之中围绕运河的水运,相关的漕粮调配、收缴、发送、押运、下卸、进仓储备等方面,在实际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不断因地制宜更新发展,使得漕运体系发展起来,几经变化。

每一变化都是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解决问题发展而来。

如唐朝宰相裴耀卿改“直达运输法”为“分段运输法”,即水通则漕运,水浅则储仓,设粮仓于运河沿岸。

这样,漕船既不停滞,漕粮也无损耗,极大提高漕运量。

唐后期在“分段运输法”的基础上创“转搬法”分段接运,改民运为官运,改散运为标准麻袋盛装,船只编组等等,集装化系统化运输。

建立漕运奖励制度,以盐利为漕佣,解决漕运经费问题。

这些创新切实促进漕运的发展。

宋、元、明、清在漕运方面根据运河的实际状况也不断革新方法,以便更好地发挥运河的作用。

统治者对运河的使用到明清时期也发生着务实的变化。

明清时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市场行为日益增多,南北物资交流的需求大增,漕运一方面带动刺激了运河沿岸商业活动的发展,另一方面,漕运本身越来越商业化。

先是漕运中私带货物,由少到多。

朝廷见禁不住,转而主动明确允许漕船北上时可以附带一定的货物,漕船南返时允许载客运输。

这种漕运政策的变化是政府务实的做法。

一方面,漕船走私已是既存事实,没法遏止,另一方面可以补贴漕工的生计,同时,官绅大贾们也有这种需求。

漕船所带货物数额日益增长,漕船贸易日趋活跃,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镇。

如通州、直沽(即天津)、沧州、德州、临清、徐州、淮安等。

南方的丝绸、茶叶、糖、竹、木、漆、陶瓷等源源不断运往北方,北方的松木、皮货、煤炭、杂品等也不断由运河南下。

大运河虽为漕运所开,但当时代对之有商运需求时,统治者也与时俱进使之成为商运之河、民运之河。

京杭大运河:

地理

京杭大运河景色图册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

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长为苏伊士运河(190千米)的9倍,巴拿马运河(81.3千米)的22倍。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东省德州市、临清市、聊城市、济宁市、滕州市、微山县,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杭州市20个市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京杭运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复杂,流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两种流向:

节点1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向南流;节点1与节点2东平湖之间的南运河、鲁北运河向北流;节点2与节点3长江(清江)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向南流;节点3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丹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至2012年,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山东济宁市以南、江苏和浙江三省。

分段

“京杭大运河”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

(2)北运河;(3)南运河。

(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通惠河

历史性通航河道。

由于清末实行“停漕改折”政策和20世纪以来铁路、公路交通发展,货物转为陆运,加之水源不足,航道失修,至50年代初期,仅有少量船只作间歇性通航。

当前该河主要用作北京市排水河道,已不能通航。

北运河

长约180公里,集水面积5.11万平方公里,由天津注入海河。

除屈家店至天津段15公里可供小船作季节性通航外,其余河道均不能通航。

南运河

又名御河,长414公里。

四女寺至临清段称卫运河,长94公里。

天津至四女寺段航道窄狭弯曲,底宽15~30米,水深约1米,建有杨柳青、独流、北陈屯、安陵4座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

由于上游水库拦蓄,两岸农田灌溉,加之年久失修,现已处于断航状态。

卫运河底宽30米,水深约10米,建有四女寺、祝宫屯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

由于上游岳城水库蓄水,截走水源,尤当卫运河扩大治理后,航道情况骤然恶化。

鲁运河

鲁北运河也称位山、临清运河,原河段已淤塞。

1958年另选新线,长104公里,但未开挖。

1960~1968年,根据引黄输水要求,开挖了周店至尚店76公里渠道,两头河段尚未开挖。

鲁南运河,北起黄河,南至韩庄,长20公里,1968年虽经疏浚整治,但河道严重淤积,水深不足,尚不能通航。

梁山至南旺段长33.8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0.5米,每年可通航6个月,为季节性航道。

南旺至济宁段长27.1公里,底宽15米,枯水期水深0.5米,每年仅通航6个月,为季节性航道。

济宁至二级坝段长78.1公里,航道顺直,枯水期水深1米以上,底宽50米,可通航100吨级船舶。

中运河

二级坝至大王庙段原来是走韩庄、台儿庄一线。

1958年在江苏省境内新辟南四湖湖西航道及不牢河河段,使河道经徐州市北郊通过,至大王庙与中运河汇合。

大王庙至淮阴段仍循原来河道南下,长163公里。

徐州以下河段,经分段拓宽,航道一般底宽45~60米,水深3米以上,已可通航500~700吨级以上拖带船队。

是为徐州煤炭南运主要线路。

里运河

京杭运河图册全长169公里,其入江口原在瓜洲,1958年改至六圩入江。

屡经整治,航道底宽一般达70米,水深3米以上,可通航1000吨级拖带船队。

年运货量1500万吨左右。

徐州蔺家坝;淮阴;扬州邗沟被称作苏北运河,全长404千米,纵跨徐州、邳州、宿迁、淮阴、扬州等11个县市,沟通了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等水系,是京杭运河上运输最繁忙的河段。

基本建成二级航道,成为京杭运河上等级最高的航道,常年可行驶2000吨级的船舶。

当前有苏、鲁、沪、浙、湘、豫等十多个省市的船舶航行其中,年货运量可达3亿多吨。

徐州段最大通过量已达5500万吨船舶吨位,其中货物通过量达3500万吨。

扬州六圩口;镇江谏壁;常州;南浔,全长224千米,贯穿江苏的扬州、常州、镇江、无锡、苏州等县市,沟通了长江、太湖水系,与上海、浙江等周边地区的省际河流相连。

当前有苏、鲁、皖、沪、湘、鄂、川等13个省市的船舶在该段运河上航行。

截至2010年,航道全部达到四级标准,可通航500吨级船队,年货运量已超过1亿吨,超过江苏境内长江航道的运量,相当于沪宁铁路单线货运量的3倍。

航行船舶的密度超过了德国的莱茵河,是京杭运河上运量最大,密度最高的河段之一,刚建成的谏壁船闸日均船舶通过量已达10万吨以上。

江南运河

自长江南岸六圩;镇江谏壁口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平望至杭州。

其中,平望至杭州有3条航线,即东、中、西线,如以东线计算,全长323.8公里,大部分底宽20米,水深2米,一般可通航40~100吨级船舶,年货运量达1600余万吨。

郗山运河图册浙江段(南浔;杭州),全长120多千米,沟通了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分为东、中、西三条路线,一般以东线代表运河的位置,河道狭窄、弯曲,终年可通机动船舶。

当前可通行300吨级的船舶。

将京杭大运河拓伸至浙江省东部的宁波港,将为中国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乃至内河航运的繁荣带来契机。

规划中的杭甬运河长240余千米。

位于杭州湾南岸,纵贯钱塘江,曹娥江、甬江水系,全线按四至五级航道标准设计,年通过能力将达4000万吨。

使其成为国家北煤南运的黄金水道,南水北调的大动脉,还极大改善和推动了沿河的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对确保农业的稳产高产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综合利用效益明显。

京杭大运河最南端位于杭州拱宸桥,并在桥边立碑,该桥是一座三孔的拱桥,初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现存桥为清康熙时重建,全长138米,宽6.6米。

石砌桥墩逐层收分,桥面两侧作石质霸王靠,气势雄伟,下面各有两个防撞墩,防止运输船只撞到桥墩。

该桥位于杭州市运河文化广场,它坐落在杭州市拱墅区桥弄街,横跨于古运河之上,是杭州古运河终点的标志。

京杭大运河:

流域

图片图册京杭运河自北而南流经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贯通中国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从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织,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国主要粮、棉、油、蚕桑、麻产区。

人口稠密,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潜力大。

迨至近代,京津、津浦、沪宁和沪杭铁路及公路网相继修建,与运河息息相通;沿线各地工业先后兴起,城镇密集,是中国经济精华荟萃之地。

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发达。

在兖州、济宁、滕州、丰县、沛县、徐州、邳州及两淮等有大中型煤矿,连接上海、南京、徐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杭州等工业城市。

为了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沿线的鲁、苏、浙三省对大运河各段进行了整治、扩建和渠化,使千年古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成为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运河沿线的主要港口有济宁、徐州、邳州、泗阳、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吴江和杭州等。

京杭大运河:

文化

书法图册运河水不仅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船只,而且孕育、滋润着沿岸的运河儿女、运河城市。

运河边的建筑,如会馆、河埠、码头、桥梁、船闸及漕运衙门等都是为在实际生产中使用而建。

运河边也有很多民风民俗透露着务实之魂。

如江苏淮安的运河渔民的“交船头”“汛前宴”“满载会”等习俗。

这些习俗都是祈愿实际生产的收获,直接、真切地体现出劳动人民希望实实在在收获丰收的愿望。

运河生产过程中也创造了许多与生产相关的艺术,如大运河号子。

有河工号子,是挑河、抬土、筑堤、下桩、打夯中所唱的。

这些号子或粗犷简朴、或苍凉雄劲,一方面可以鼓舞精神,另一方面可以组织指挥集体劳动,如山东的《抬土歌》。

运河上的纤夫有闯船号子、拉纤号子、粮米号子等。

船工有船工号子,其中分类很多,有启程的出船号、推船号、起锚号、拉蓬号、撑篙号等,行驶的摇橹号、拉纤号、扳稍号、扯帆号等,停船的下锚号、拉绳号等。

这些既是在实际的运河生产中形成,又实在地有助于生产。

这些都内在地蕴含着务实之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