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生活复习讲义专题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2338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生活复习讲义专题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政治生活复习讲义专题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政治生活复习讲义专题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政治生活复习讲义专题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政治生活复习讲义专题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生活复习讲义专题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ocx

《高一政治生活复习讲义专题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生活复习讲义专题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政治生活复习讲义专题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ocx

高一政治生活复习讲义专题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专题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解读考纲】

课标分解

考纲细化

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人大代表的产生

4.人大代表的职责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6.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阐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阐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理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深远意义。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3.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4.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了解我国有56个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懂得我们伟大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明确我国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这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4.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6.我国的宗教政策

 

【把脉高考】

1.从内容分布上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党的性质、地位、执政方式,加强党的建设,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点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2.从命题形式上看,本专题考题以选择题为主,但也有主观题。

在主观题的考查中往往会与政府性质、职能等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命题。

3.2013年备考时要注意:

结合我国对监狱法等7部法律打包修改,确保刑诉法实施,分析人大的职能及人大制度的完善;结合党的十八大召开等热点事件,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执政方式;以新疆、西藏等地的发展为背景,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和

【知识体系构建】

【核心考点突破】

【核心考点归纳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保障

(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切实保障了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有力地扩大了社会主义民主,在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从制度上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得以实现。

②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机关享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和其他自治权。

【突破归纳】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的区别与联系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协

区别

性质

国家权力机关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职能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组成人员的产生方式

人大代表是民主选举产生的

政协委员是通过民主协商推荐产生的

联系

二者都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都有助于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①国

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③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即真实性内容与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2)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①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②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

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

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

③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④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⑤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确保权力正确行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核心考点归纳2】中国共产党及民族政策

1.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1)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作用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5)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6)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执政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2.正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1)科学执政。

①含义:

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要求:

要真正认识并掌握客观规律。

当前最重要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③重要性:

能否科学执政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和整个国家的命运。

面对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化,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做到科学执政。

(2)民主执政。

①含义:

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②要求:

一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二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我国的政党制度。

③重要性:

民主执政是为谁执政的问题。

只有坚持民主执政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确保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执政。

3.民族关系和谐、建设成就巨大的政治因素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贯彻和落实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4)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自由。

4.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协

区别

性质

 国家的权力机关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区别

职能

 ①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本行政区域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产生方式

 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通过民主协商推荐产生

成员

 由民主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组成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等

联系

 二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的体现

5.认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

民主党派

不同点

不同点

性质

 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

 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基础

 工人阶级是其坚实的阶级基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是其深厚的群众基础

 现阶段,其成员以各界知识分子为主

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是亲密合作的友党

联系

 ①在政治上:

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

 ②在组织上:

是相互独立的关系,不存在隶属关系,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③在事业上:

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不是在野党、不是反对党、不是兄弟党的关系

 ④在监督上:

是互相监督的关系,而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6.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比较点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区

不同点

设立的地区

 在港、澳、台地区设立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

自治程度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有一定的自治权

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解决的问题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的和平与统一

 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

共同点

二者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