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78.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2318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7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7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7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7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7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78.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7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78.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78.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78

武汉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治秩序

费孝通

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让我先说明,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一般的社会。

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

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例如殉葬。

礼的内容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

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得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

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

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

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

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

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

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

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

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

礼则有甚于道德:

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

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

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

所应付的新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

  这其实就是法律。

也就是所谓“法治”。

1、下列对“礼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治”可以培养出守礼的民众,但是这些民众不一定就是文质彬彬的君子,而可能是杀人的“野蛮人”,关键看这“礼”的性质如何。

B.“礼治”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从规范行为的意义上讲,和法律没有不同,但是它依靠无形的传统来维持,所以有好古的保守性。

C.“礼治”培养人对“礼”的敬畏感,对“礼”的服从应是有目的的,如果能够克己复礼,天下就归于“仁”了,“礼治”的目的是培养“仁”的人格。

D.“礼治”实施

的基础是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礼崩乐坏”就是因为“礼治”无法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代表“法治”的法家就成为新生力量。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的产生有其社会历史的局限性,有些礼仪是行为规范的,有些是生产生活的,有些是丧葬祭祀的,有些可以继承,有些应该摈弃。

B.“礼”的成型有其社会历史的原因,安土重迁的乡土社会由于人口流动、土地资源等变动很少,所以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有效经验尽可抄袭。

C.“礼”的约束不依靠法律和道德的力量,而是靠教化中养成的个人的服从感,人逃脱法律的制裁可以骄傲、得意,但是违“礼”总会内疚。

D.“礼”不适用于团体合作的时候,团体合作需要大家遵守规则,而“礼”主要不是一种外在规则,而是一种内心对自我的规范,更适用于个体。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

“对”的标准和“法”的标准不一样,合“礼”和合法不是一回事。

B.礼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但它并不能离开社会而由本能或无意形成,它还是要依靠传统的教化、熏染,这个过程有一定的被动性。

C.礼和普通的道德也有不同,这种不同除了守礼和遵守道德规范的约束机制不同,还表现在道德感的形成是一种被动过程,不是个体主动的服从。

D.礼重视传统,道德靠社会舆论协调人际关系,法律重视处理团体生活的问题,三者各有侧重,但在约束个体、形成人格方面有相通的地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

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

与黄生争论景帝前。

黄生曰:

“汤武非受命,乃弒也。

”辕固生曰:

“不然。

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黄生曰:

“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

何者?

上下之分也。

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

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弒而何也?

”辕固生曰:

“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于是景帝曰:

“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

”遂罢。

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

固生问《老子》书。

固曰:

“此是家人言耳。

”太后怒曰:

“安得司空城旦【注】书乎?

”乃使固入圈刺豕。

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

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

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

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

固曰:

“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

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司空,主管刑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B.今上初

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C.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D.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书》《礼》《乐》《春秋》合称为“四书五经”。

B.古时称子杀父,臣杀君等下杀上为“弑”。

黄生认为汤武弑君而取得天下,是犯上作乱。

C.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朝见群臣,皆南面而坐,“践南面”就是指登上天子之位。

D.征,指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任职。

汉代选拔人才的形式主要是察举和征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辕固生治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不同意黄生提出的汤武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汤武是顺应天下人心而诛杀桀纣,所以是秉承天命而得到天下。

B.辕固生善于辩论。

他以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的例子反驳黄生,得到了景帝的赞同,景帝居中调停使他们的争论停息。

C.辕固生敢于直言。

窦太后喜欢《老子》,辕固生却说《老子》不过是一家之言,触怒了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后经景帝帮助才摆脱困境。

D.辕固生治学严谨细致。

他勉励公孙弘,所以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5分)

(2)固曰:

“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满江红·中秋夜潮

(宋)史达祖①

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

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②双绝。

有物揩磨金镜净,何人拏攫银河决?

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③雪。

光直下,蛟龙穴;声直上,蟾蜍窟④。

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

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

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

【注】①史达祖,南宋词人。

韩侂胄当国时,负责撰拟文书。

韩侂胄于嘉泰四年追封岳飞为“鄂王”,次年追论秦桧之罪,改其谥为“谬丑”。

②斗成,拼成。

③沉冤,伍子胥辅佐吴王夫差有大功,然而夫差听信谗言,竟令子胥自刎,将其尸沉于江中。

子胥死后,传说有人见他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

④蟾蜍窟,即月宫。

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

8、本词上片运用伍子胥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回答。

(5分)

9、下片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中“,”写出了钱塘江水的汹涌澎湃,而《登岳阳楼》中“,”写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2)《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苦梅

马卫

  苦梅又叫乌梅,个小,肉少,汁酸。

如果不是没有吃的,孩子们是不会去吃苦梅的。

一个姑娘却偏偏取了这么个名儿,不过也难怪,山区农村生活苦嘛。

苦梅一出生,就和饥饿结伴,要不是后来包产到户,苦梅一家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苦梅二十岁的时候,成了新媳妇儿,

  “新媳妇儿,憨憨人儿,不说话儿,给糖走人儿。

”儿歌嘛,小孩子嘴甜,诳糖吃。

到了夜深人静,客人们离开,苦梅才发现,进新房的怎么不是先前相亲的那位男人呢?

  男人一脸的木讷,呆呆地站着,半天才嗫嚅出来:

以前相亲的,是他表哥;自已丑,所以找表哥代替。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何况,男人家拿了钱,给家里砌了砖房,让哥娶上了嫂子。

拿妈的话说就是——长得帅,能吃么?

  男人没有啥手艺,除了干地里的活,干不了其它。

可是粮食价格低,除去农药、化肥、种子,赚不到啥钱。

就这样过了七八年,孩子也读小学了,家里仍然一贫如洗。

  苦梅对老公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辈子也致不了富。

  男人却安于现状,不缺吃不缺穿,还要求啥呢?

可是经不住苦梅天天纠缠,最后男人让步了,苦梅和她的表姐进城,一个去给人帮厨,一个当超市营业员。

  苦梅在超市,极认真。

别人忙里偷闲玩手机,她没有。

别人喜欢小喇叭广播,讲奇闻怪事,苦梅不知道。

苦梅就像个机器人,陀螺似地转,特别热心给人介绍商品,帮老人购物。

  苦梅的勤奋和本分,换来了一个领班的岗位。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当上了领班,工资竟然是营业员的数倍,而且轻松多了。

所以,苦梅工作更加认真。

  苦梅出事,是在一个周末。

  那天,她在商场巡视,检查工作,发现有一位叫巧芋的营业员偷吃话梅。

虽然偷吃几个,谁也不会发现,商品有一定的损耗率。

但是规定是死的,营业员绝不能吃和拿商场的商品。

一旦发现,轻则扣工资,补损失;重则开除,或送派出所。

  苦梅没有当场揭露巧芋,女人家谁不爱面子呢?

  把巧芋叫到办公室,给她倒上水,才说了自己看到的事。

没想到,巧芋一百二十个不承认。

她说:

提奸捉双,拿贼拿赃。

你既然看到了我偷吃话梅,为啥不当场拿住?

现在,你是污蔑我!

我和你没完。

  苦梅没想到好心没有好报,气得粗气红脸:

这次就算了,如果我再拿住了你,你走人!

  苦梅只能这样说了。

她知道,这些营业员,差不多全是乡下来的,拿着低薪,还要养家糊口,难呢。

只要巧芋改了,这事就算了。

  苦梅和表姐合住的出租屋,表姐回来一般要一点左右。

那晚,苦梅值晚班,回家时快十一点了,还在夜摊上吃了碗米粉。

就在苦梅开门的时候,突然蹿出一位蒙面男人,把她踹倒在地,给她几拳,几脚,嘴上说:

臭婆娘,懂事点,不要管得太宽。

这次放过你,要是你再多嘴,把你脸划了!

苦梅虽然来自农村,有一把力气,可是相对于男人,那是蚍蜉撼树。

  蒙面人走了,半天苦梅才起来,回到屋内,见腿上身上的瘀痕,忍不住哭了起来。

不用想,这事肯定是巧芋干的,听说,她一人在城里,常和些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

所以,巧芋特别好打扮,身上也不差钱,上班极不认真。

  表姐回来的时候,见苦梅这副样子,问了半天,苦梅才嘟咙出来。

  苦梅并不怕巧芋,是怕巧芋勾搭上的野男人。

为了安全,苦梅辞职了,经理挽留她,她坚决回家。

孩子见她回来,高兴地溜到她怀里,就不离开。

老公见她回来,嘿嘿直乐。

  伤不重,养了一周,就复了原。

  苦梅是个闲不住的人,经过三年的打工生活,她明白一个道理:

要得富,开店铺。

  苦梅开了村里第一家超市,当然不能和城里的比,不过两间屋大,主卖副食和生活必用品。

不用请人,自己和老公亲自干。

货自己去进,晚

上做台帐。

  

乡里人虽然计较价钱,但绝不会偷东西。

一个月下来,挣的比她在城里打工还多一倍。

  苦梅家渐渐富了,有了彩电,有了冰箱,还给老公买了摩托,进货也方便。

至于田和地,只种谷子、蔬菜,剩的种树。

  她家没有种其它树,只种苦梅。

人们不太理解,苦梅也不解释。

乡下人都知道,苦梅味酸、涩、平,敛肺、润肠、生津、解酒,良药呢。

村里人常来讨用,苦梅一概白送,尤其那些爱喝醉酒的男人们,他们嘴上还要占便宜:

苦梅,吃你呢!

  苦梅的脸上,全是笑。

嘴上说:

吃我?

酸死人!

  

(1)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苦梅的母亲早就知道苦梅的丈夫长得丑,但她为了儿子,只能委屈女儿。

苦梅屈从命运的安排表现出她过于本分和隐忍的性格特征。

  B.男人诚实,只会干地里的活,没有其它手艺,又安于现状,这一形象与妻子苦梅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苦梅勇于开拓的精神。

  C.苦梅离开城市的主要原因是巧芋的威胁,作者通过巧芋和苦梅的对比,表现来自农村的青年该如何面对生活的主题。

D.本文使用第三人称展开文章的叙述,让读者能比较全面地了解整个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心理变化。

E.小说运用双线并进的结构,一方面介绍苦梅的特征,一方面介绍主人公苦梅的命运,两者相互映衬,彼此烘托,增强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

 

(2)主人公苦梅和巧芋都来自农村,她们身上主要有什么不同点?

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开篇介绍苦梅“个小,肉少,汁酸”,结尾介绍它“敛肺、润肠、生津、解酒”,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结尾苦梅说“吃我,酸死人”,这句话中的“酸”字有人说是自卑,有人说是自得,还有其它说法。

你认为呢?

请结合文章探究作者以苦梅这句话作结的意图。

(8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实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大学不应该成为名利场,大学里真正的大师不仅学识渊博,有沉潜专精的研学态度,而且人格高尚,有光风霁月的谦谦风度。

②尽管印尼的头号恐饰分子已于7月18日被政府军击毙,但观察家却担心他的继任者会青出于蓝,制造出更多的恐怖袭击事件。

③中国共产党历经95年的峥嵘岁月,逐步走向成热,始终不忘为民服务的初心,带领全国人民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

④南海仲裁案实质是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这种危言危行完全背离了《国际海洋公约》的宗旨,损害了《公约》的权威性。

⑤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国务院绝不会发空头文件,为官也绝不能尸位素餐。

⑥连日奔波的市长一下车,就不顾心劳日拙,立即赶赴杭洪第一线指挥救灾,极大地振奋了广大军民杭洪救灾的信心。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③⑤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16年上半年,中国内地电影总票房已突破246亿,同比增长21%,国产电影市场火爆,《美人鱼》以33亿元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

B.面对荧屏上的“真人秀热”,河南卫视另辟蹊径,将“文学”这个抽象名词首次与电视娱乐结合在一起.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文学英雄》。

C.人才培养的质量

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D.7月11日凌晨,第15届欧洲杯决赛开赛,葡萄牙队在主力C罗伤腿的清况下,经过加时,以1:

O力克东道主法国队,捧起欧洲杯冠军。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图腾主义相信。

,,从而产生图腾崇拜的宗教仪式以及禁止伤害或食用图腾动植物的规定。

①母权制氏族社会的发生期,图腾主义就开始有了

②人和动物、植物乃至自然现象以及无生物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可见的联系

③相信氏族成员和被认为图腾的动物或植物有亲族的关系

④当时人们依母系为中心建立起社会组织,住在一定的社会地区打猎和采集野果

⑤由于上述的宗教观念,也由于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实际需要,就很自然地认定某一动物或植物为自己氏族的图腾

A.④③⑤②①B.④⑤③②①C.②①⑤④③D.②①④⑤③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l5个字。

(5分)

人怎么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内心不惶惑呢?

这需要大智慧。

一个人在三十岁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①,比如经验,财富,情感,名誉等等。

但是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三十岁以后,②,也就是要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

不想交的朋友舍掉了,不想做的事情拒绝了,不想挣得钱不要了,

只有敢于舍弃,知道如何舍弃的时候,③。

16.下面是一幅漫画《包装》,请描述画面要素,并说明漫画所包含的寓意。

(6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10月17日,杭州小学三年级男孩余小小(化名)一道乘法题不会,又被妈妈骂了几句,后负气出走。

家人与

民警四处寻找,发现小小和一个流浪汉在一起。

据小小说,这个流浪汉叔叔收留了他,给他吃,晚上收留他在天桥下睡觉,不仅拿出自己的被子给他盖,半夜还给他掖好被角。

一有机会就给他讲故事,告诉他识别好人坏人的方法,并劝说小小回家。

要求: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1、C

2、D

3、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D

5、A“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

6、AB项“得到了景帝的赞同”错,景帝对二人的争辩没有做出明确的评判,后文说,这以后学者再无人胆敢争辩汤、武是受天命而立还是放逐桀纣篡夺君权的问题了。

C项“一家之言”错,应是“普通人言论”。

D项“严谨细致”于文无据,“勉励”不恰当,且“教导公孙弘”与后人以辕固生见解为依据并没有因果关系。

7、

(1)桀纣的百姓不愿意被他们驱使从而归附汤武,汤武不能阻止而被拥立为君主,这不是接受天命的安排是什么?

(“为之使”“立”“受命”各1分,句意2分。

(2)辕固生说:

“公孙先生,研讨儒家宗旨来发表意见,不能

歪曲儒学原意来迎合时世!

”(“务”“曲”“阿”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清河王的太傅辕固生,是齐国人。

他因为研究《诗经》,在孝景帝时任博士。

有一次,他和黄生在景帝面前争论。

黄生说:

“商汤、周武王不是秉承天命做天子,是弑君篡

位。

”辕固生说:

“不对,夏桀、商纣暴虐淫乱,天下人心都归向于商汤、周武王,商汤、周武王顺应天下人心而诛杀夏桀、商纣,夏桀、商纣的百姓不为他们所用而归顺商汤、周武王,商汤、周武王不能阻止而被拥立为天子,不是秉承天命是什么呢?

”黄生说:

“帽子虽然破,一定戴在头上;鞋子虽然新,一定穿在脚上。

这是为什么呢?

是上下的制度分名。

如今夏桀、商纣虽然无道,但却是君主;商汤、周武王虽然圣明,但只是臣下。

君主有错误行为,臣下不能够用正直的话匡正过失来尊奉天子,反而趁其过失而诛杀他们,取而代之,南面称王,不是弑君是什么呢?

”辕固生说:

“一定像你所说,那么高祖代替秦朝登上天子的位置,不对吗?

”于是景帝说:

“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知道味道;谈论学问的人不谈论商汤、周武王受命的事情,不能算是愚蠢。

”就停止了争论。

此后学者没人敢讲清是受命是弑君这个问题。

窦太后喜欢《老子》一书,召来辕固生问《老子》一书的问题。

辕固生说:

“这是普通人的言论罢了。

”太后发怒说:

“到哪里去找那些被秦始皇焚烧掉的儒家书呢?

”于是让辕固生进入猪圈刺杀猪。

景帝知道太后生气而辕固生是直言无罪,于是给辕生锋利的兵器,到猪圈里刺杀猪,正好刺中它的心脏,只一刺,猪应手倒地。

太后默不作声,无法再加罪于他,就作罢了。

过了不久,景帝认为辕固生廉洁正直,任命他为清河王的太傅。

过了很长时间,他因病免官。

当今皇上刚登位,又用征召贤良的名

义征召辕固生。

那些谄谀的儒生大多嫉妒诋毁辕固生,说:

“辕固生老了。

”于是被罢官回家。

这时辕固生已经九十多

岁了。

辕固生被征召时,薛邑人公孙弘也被征召,他斜着眼来看辕固生。

辕固生说:

“公孙先生,务必依照儒家宗旨来发表意见,不能歪曲儒学原意来迎合时世!

”从这以后,齐地谈论《诗经》都依循辕固生的见解。

那些凭借研究《诗经》而显贵的齐人,都是辕固生的学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用伍子胥典故扣住诗题中的潮水,含蓄深远;突出潮水在中秋圆月映照下之白(3分)借白浪皓月的景象表达希望伍子胥之类忠君爱国却蒙受冤屈的忠臣昭雪冤愤的愿望,传达词人的慷慨愤激之情(2分)

9、下片景物描写营造了皓洁壮阔的意境。

(2分)一二句写月兼写海,月光铺泻,直照海底蛟龙洞穴。

三四句,写潮兼写月,潮声震动月宫。

(2分)五六句合写月、潮,月光皎洁,白浪喷雪,上下一派晶莹。

为诗人抒发豪情奠定基础(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1)选D给3分,选B给2分,选C给1分。

(2)苦梅对待工作细心负责,勤奋本分:

做营业员时热心为顾客介绍商品,帮老人购物,当领班时巡视检查仔细。

巧芋对待工作敷衍,甚至监守自盗,偷吃话梅。

  苦梅

对人宽厚,发现巧芋偷吃考虑女人家爱面子没有当面揭穿巧芋,面对巧芋的不认账考虑到她养家糊口的艰难决定既往不咎,回家种苦梅赠予邻居。

巧芋为人刻薄,对待苦梅的好心恩将仇报,雇人行凶。

苦梅对待生活严肃,有自己的理想和认真负责的精神;巧芋生活放纵,结交不三不四的男人。

(以上三点,答对其中任意两点给满分。

如有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3)①开篇用苦梅引出主人公苦梅,也为下文表现人物形象特点铺垫。

结尾带出苦梅

种树赠人果实的情节,与开篇遥相呼应,使小说形成统一完整的有机体。

  ②表面介绍苦梅这种果实,实则隐喻人物。

苦梅味酸、涩、平,可隐喻主人公人生的不幸,而其敛肺、润肠、生津、解酒,可隐喻主人公善良的品格。

  ③果实与人物相互辉映,使小说意趣隽永,品味不尽。

(每点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4)示例:

“吃我,酸死人”这句话是苦梅应对醉

酒男人的戏谑时的巧妙应对,但富有人生意味。

首先,“酸”字既指苦梅果实的“酸”,也暗含苦梅对自己辛酸人生的慨叹。

概括了苦梅的人生际遇,收结全文主要内容。

一出生,苦梅就与饥饿相伴,童年苦;洞房时,发现自己的男人调包,男人不思进取,自己得出门奔生活,婚姻苦;工作负责反遭报复辞掉工作,打工苦。

其次,对“酸”的自嘲可以反衬苦梅的坚强,刻画人物形象。

虽都是辛苦辛酸的日子,苦梅仍然踏踏实实生活,认认真真工作,保持善良的品性。

再次,这句话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