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届高三语文考前得分训练试题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1885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届高三语文考前得分训练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届高三语文考前得分训练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届高三语文考前得分训练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届高三语文考前得分训练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届高三语文考前得分训练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届高三语文考前得分训练试题一.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届高三语文考前得分训练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届高三语文考前得分训练试题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大庆市届高三语文考前得分训练试题一.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届高三语文考前得分训练试题一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7届高三语文考前得分训练试题

(一)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提到“工匠精神”,也许我们会首先想到德国、瑞士、日本这些国家。

其实,在我国古代,“工匠精神”也是非常突出的。

《诗经》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即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玉器等一样,切了还要磋,琢了还得磨。

这里体现的对工艺精细程度精益求精的追求,与西方工业精神中从99%到99.99%的追求不谋而合。

这说明,不论区域和文化有着怎样的差别,在追求精美、卓越、典雅等这些能充分反映人类文化审美创造力的艺术特征方面,东西方基本上是一致的,因为它代表了人类追求极致和完美的美学理想。

基于文化的属性和发展的形态不同,东西方的“工匠精神”在具体表现样式上又存在着一定差异。

西方侧重于对刚性要素的重视,要求必须确保每个部件质量上乘,无论是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以最高标准要求,并对最终的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

特别是进入工业化时代后,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对产品质量提出了统一的严格标准,以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

如英国航海钟发明者约翰·哈里森于1759年完工的“哈氏4号”航海钟,64天只慢了5秒,远比法案规定的最小误差(2分钟)还少,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中国则侧重于对柔性要素的重视,在设计和制造上,为追求完美和极致,多强调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揣摩,孜孜不倦。

中国工匠“依天工而开物”“法自然以为师”,把对自然的敬畏和观察体验、揣摩感悟,倾注于一双巧手,让中国制造既体现出精益求精的功能特点,也展现出典雅优美的审美特点。

如中国的传统建筑,在设计和建造中既追求实用功能,也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功效。

北宋徽宗时烧制的汝瓷“似玉非玉而胜玉”,让人顿生“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感慨。

中国的“工匠精神”附着于精美绝伦的作品,世代相传。

天工开物,随物赋形,是中华民族对制造业的价值取向共识。

如果我们承继这种东方智慧,并学习西方对产品刚性要素的重视,应该会带来东方诗意和西方精准的美妙融合,成就中国制造业的独特风韵。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心浮气躁,制造业普遍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工匠精神少有用武之地。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也正在由“生存消费”转向“品质消费”,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工匠精神”。

《周礼•考工记》有言:

“知者创物,巧者速之守之,世谓之工。

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对应于现代语境,“知(智)者”可以理解为产品的设计者、科技的创新者,而“巧者”便是将设计与创新转化为优质产品的工匠。

对于我国正在开疆拓土、万马奔腾的制造业和文化产业而言,这二者缺一不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西方的“工匠精神”在追求“精益求精”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因为文化属性和发展形态不同,两者在具体的表现样式上又有差异。

B.中国工匠“依天工而开物”“法自然以为师”,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取法于自然的思想,使中国的传统建筑既讲究实用,又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功效。

C.西方的工匠精神比较重视影响产品质量的刚性要素,其产品在设计、用材、生产流程、质量检测等各方面始终都有统一的严格标准。

D.在当下重提“工匠精神”,一方面要吸纳我国古代工匠“天工开物,随物赋形”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要学习西方工匠追求精准的精神,如此才能成就中国制造业的独特风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经》中的“切”“磋”“琢”“磨”四字描述了当时人们对玉石等的精细加工,而《周礼·考工记》“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则高度评价了我国古代工匠们创造的作品。

B.东西方在区域和文化方面存在着差异,但他们都追求工艺设计和制造上的精美、卓越和典雅,这样做是为了共同提高人类文化的审美创造力。

C.改革开放以来,“工匠精神”在我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与功利化的社会风气和停留在满足生存需要层面的消费理念等有一定的关系。

D.对我国的制造业和文化产业而言,要想让巧妙设计和科技创新转化为具有现实价值的优质产品,还必须依赖工匠的锤炼琢磨和精工细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工匠为追求完美和极致,常常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揣摩,虽说是慢工出细活,但也可能造成生产效率的底下,这与现代工业追求效率的价值取向是不太一致的。

B.在德国、瑞

士、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工匠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发扬,这应该是他们的工业产品质量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

C.“哈氏4号”航海钟以精准度高而著称,北宋徽宗时的汝瓷则以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著称,两者的差异正是西方和东方对工匠精神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D.工匠精神在一些国家,在一定的时期内,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而缺失,但只要人类追求极致和完美的美学理想不破灭,它就不会消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世上纵有梨花颂,人间再无梅先生

在初春时节,梅花谢了匆匆,京剧艺术家梅葆玖翩然谢幕,走完了自己精彩纷呈的82年人生历程。

从此,世间再无梅葆玖,梅郎世家成往昔。

1934年,梅葆玖出生于上海,是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

梅葆玖10岁开始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在艺术上深得其父的教诲和指导。

梅兰芳逝世后,特别是“文革”后,“梅派”艺术一度一蹶不振,在这样的危急存亡之时,梅葆玖扛起了振兴梅派艺术的大旗,恢复演出经典剧目,整理父亲的唱片、传记,积极开办梅派艺术学习班,多次组织大规模南北梅派名家汇演……十几年过去了,梅派艺术在梅葆玖的努力下,人才济济,欣欣向荣,逐渐恢复了原来的兴旺局面。

梅葆玖并不是一位开拓型的艺术家,他的一生恢复、整理了不少梅兰芳一生的经典之作,却很少看到他用家传“梅派”排演过哪出新戏。

终其一生,梅葆玖始终以维护梅派的正宗、正腔、正韵为己任。

可同时他又是一个不断革新的艺术家,从交响乐伴奏版《贵妃醉酒》,到轰动一时的《大唐贵妃》,也包括在晚年顶着各方压力,全力支持陈凯歌拍电影《梅兰芳》等等……可见他也是并不反对创新的。

如何看待继承传统和改革发展的关系?

梅葆玖总是笑吟吟地用父亲的话回答大家——“移步不换形”。

“那个时候

跟现在相比,观众欣赏的眼光变了,咱不能说老先生不好,但是跟着时代的变化,咱们也一定得跟着时代走。

”在梅葆玖看来,所谓的“移步不换形”,就是守住京剧艺术、梅派艺术韵律美的根本,却不妨在艺术形式、伴奏、戏剧节奏等方面,做更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改进与尝试。

无论其结果如何,《大唐贵妃》是轰动而成功的,特别是一曲《梨花颂》,竟成了争相吟唱的名曲。

而对于片段化、娱乐化的京剧表演,梅葆玖本人并不持肯定与支持态度。

坚持传统,继承经典,却绝不拘泥、保守,这就是梅葆玖。

他曾这样说:

“我觉得其实做演员来说,如何把戏唱好,把人物演好,实际上还是属于一个文化问题。

”在梅葆玖看来,唱京剧不能离开流派这个根,离开根,一听什么都不像了,下次观众就不来了。

“演京剧,要做到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京剧都是这么传下来的。

所以我说只要是我父亲有的这些老唱片、老剧本、老相片,我都愿意提供给学生们,让他们知道,梅派是怎么传下来的。

然后继续由他们身上再往下传,这样传承有序,就不会失传。

咱们中国戏曲就是讲究所谓的‘戏以人传’,得是靠人来传。

有位外国专家曾说:

“京剧是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所谓规则,就是演员的程式,一旦融化了以后,随便怎么做,只要是戏里头的意思,符合人物的情绪,怎么做都可以。

所谓的流派也是如此,那些被封为创始人的艺术家们,其实没有一个人标榜过自己是什么派,都是别人封的。

所谓流派,就是经过无数人的效仿,得到了大家的承认。

流派流派,不流无派。

流派其实是一种艺术风格,各自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

因此,梅兰芳“梅派”艺术的美,可算作是一种“规范式的美”,一种“范本美”。

通俗地说,梅派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讲究的是规范,而不是突出某一方面,真正做到了“大象无形”,“真水无香”,是“中和之美”。

(摘自“人民网”,有删改)

【相关链接】

1凡是喜爱京剧艺术,喜爱梅派艺术的可造之材,梅葆玖绝对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总是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无论男女,不分贵贱,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摘自《新民晚报》)

②梅葆玖在2012年两会上提出以动漫作为手段,让《霸王别姬》、《牡丹亭》等传统剧目以动漫的形式呈现。

“我的想法是,把戏曲内容以及好的剧目,通过动漫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幼儿、小学生甚至中学生都喜欢”。

在2015年的两会上又提出通过现代的传播手段让传统戏曲得到最广泛的传播,让老百姓共享国之瑰宝的文化精髓。

(摘自腾讯网)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梅兰芳去世以及“文革”的原因,“梅派”艺术曾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巨大危机,经过梅葆玖的艰苦努力,逐渐恢复了原来的兴旺局面。

B.梅葆玖始终以维护梅派的正宗、正腔、正韵为己任,他虽然恢复、整理了不少梅兰芳的经典之作,却很少用家传“梅派”排演过哪出新戏。

C.梅葆玖始终严格遵循着父亲的教诲,因而并不是一位开拓型的艺术家,所以对片段化、娱乐化的京剧表演,他并不持肯定与支持的态度。

D.梅葆玖爱惜人才、热忱无私,只要是喜爱京剧艺术,喜爱梅派艺术的可造之材,梅葆玖总是知无不言,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从交响乐伴奏版《贵妃醉酒》,到轰动一时的《大唐贵妃》,梅葆玖的革新反映了传统京剧艺术在时代变迁中的尴尬处境。

B.在梅葆玖看来,文化从根本上影响着演员,唱京剧也不能离开流派这个根,否则观众一听什么都不像了,下次就不会来了。

C.中国戏曲讲究“戏以人传”,得是靠人来传。

只要保留一些老唱片、老剧本、老相片,应能很好传承京剧艺术。

D.流派其实是一种艺术风格,梅派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讲究的是规范,而不是突出某一方面,呈现出“中和之美”。

E.为了维护梅派艺术的兴盛

局面,梅葆玖在两会中积极倡导以动漫的形式呈现《牡丹亭》等传统剧目,以现代传播手段传播传统戏曲。

6.关于继承传统和改革发展的关系,梅葆玖主张“移步不换形”。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米龙老爹

莫泊桑

喜笑颜开的生活在火雨下面出现了,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蔚蓝的天色一直和地平线相接。

男人,年约四十的强健汉子,端详他房屋边的一枝没有结实的葡萄藤,它曲折得像一条蛇,在屋檐下面沿着墙伸展。

他说“老爹这枝葡萄,今年发芽的时候并不迟,也许可以结果子了。

那枝葡萄,正种在老爹从前被人枪杀的地方。

那是1870年的事。

普军的参谋处驻扎在这个田庄上。

庄主米龙老爹,竭力款待他们

,安置他们。

一个月以来,每天夜晚,普兵总有好些骑兵失踪。

这类的暗杀举动,仿佛是同样的人干的,然而普兵没有法子破案。

但是某一天早上,他们瞧见了米龙老爹躺在自己的马房里,脸上有一道刀伤。

两个刺穿了肚子的普国骑兵被寻着了。

其中一个,手里还握着他那把血迹模糊的马刀。

可见他曾经格斗过。

那老头子被人带过来了。

团长用法国话发言了:

“米龙老爹,您知道今天早上在伽尔卫尔附近寻着的那两个骑兵是谁杀的吗?

”那老翁干脆地答道;“是我。

”团长吃了一惊。

缄默了一会,双眼盯着这个被逮捕的人了。

米龙老爹用他那种乡下人发呆的神气安闲自在地待着,双眼如同向他那个教区的神父说话似的低着没有抬起来。

这老翁的一家人——儿子约翰、儿媳妇和两个孙子,都惊惶失措地立在他后面十步内外的地方。

团长接着又说:

“您可也知道这一月以来,每天早上,我们部队里那些被人在田里寻着的侦察兵是被谁杀

的吗?

老翁用同样的乡愚式的安闲自在态度回答:

“是我。

“您是怎样动手干的,告诉我吧。

“我现在哪儿还知道?

我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团长接着说:

“我通知您,您非全盘告诉我们不可。

您很可以立刻就打定主意。

您从前怎样开始的呢?

那汉子向着他那些立在后面注意的家属不放心地瞧了一眼,又迟疑了一会儿,后来突然打定了主意:

“我记得那是某一天夜晚,您和您的弟兄们,用过我250多个金法郎的草料和一条牛两只羊。

我当时想到他们就是接连再来拿我一百个,我一样要向他们讨回来。

并且那时候我心上还有别样的盘算,等会儿我再对您说。

我望见了你们有一个骑兵坐在

壕沟边抽烟斗。

我取下了我的镰刀,跪着脚从后面掩过去。

蓦地一下,只有一下,我就如同割下一把小麦似的割下了他的脑袋。

我那时就有了我的打算。

我剥下了他全身的服装。

那老翁不做声了。

那些感到惊惶的军官面面相觑了。

后来讯问又开始了,下文就是他们所得的口供:

那汉子干了这次谋杀敌兵的勾当,心里就存着这个观念:

“杀些普鲁士人吧!

普军听凭他随意出入,因为他对于战胜者的退让是用很多的服从和殷勤态度表示的,他学会了几句必要的德国话。

他穿上了那个死兵的服装,躲在矮树丛里。

骑兵走过来了。

等到相隔不过十来步,米龙老爹就横在大路上像受了伤似地爬着走,一面用德国话喊着“救命呀!

”骑兵勒住了马,明白那是一个失了坐骑的德国兵,以为他受了伤,刚刚俯着身躯去看这个素不认识的人,肚皮却吃了米龙老爹的马刀。

但是,被审的前一天,那两个被他袭击的人,其中有一个在老翁的脸上割了一刀。

口供完了之后,他突然抬起头自负地瞧着那些普鲁士军官。

“账算清了,我一共杀了16个,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我从前打过仗。

从前也就是你们杀了我的爹,你们又杀了我的小儿子。

从前你们欠了我的账,现在我讨清楚了。

我们现在是收支两讫。

老翁挺起了关节不良的脊梁,并且用一种谦逊的英雄姿态在胸前叉起了两只胳膊。

团长站起来走到米龙老爹身边,低声向他说:

“也许有个法子

救您性命,就是要……”

但是那老翁绝不听,向着战胜的军官竖直了两只眼睛,这时候,一阵微风揽动了他头颅上的那些稀少的头发,他终于鼓起了他的胸膛,向那普鲁士人劈面唾了一些唾沫。

团长呆了,扬起一只手,而那汉子又向他脸上唾了第二次。

不到一分钟,那个始终安闲自在的老翁被人推到了墙边,那时候他才向着他的长子约翰、他的儿媳妇和他的两个孙子微笑了一阵,立刻被枪决了。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

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别样的盘算”是指米龙老爹在敌军驻扎到他的家乡时就盘算好了的要杀死十六个敌军为自己的父亲及小儿子报仇这件事

B.这篇小说从生者的回忆转入正题,先提出普军官兵屡遭夜袭的奇案,后回叙米龙老爹的英雄事迹,把—个简短的故事写得回环多姿。

C.米龙老爹两次向敌团长吐唾沫及审问时“挺起关节不良的脊梁,并且用一种谦逊的英雄姿态在胸前叉起了两只胳膊”的细节描写,表现老爹视死如归的精神。

D.米龙老爹被捕后,竟然非常痛快地坦承了自己杀人的事实,这体现了米龙老爹作为一个农民所固有的质朴诚实、不会撒谎的本性。

8.小说开头对丰收在望的景象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9.米龙老爹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翃,字宏肱,并州晋阳人。

少治兵家。

天宝中,授卫尉,擢才兼文武科,出为辰州刺史。

大历中,擢容管经略使。

时夷酋梁崇牵号“平南都统”,与别帅覃问合,又与西原贼张侯、夏永更诱啸,因陷城邑,遂据容州。

前经略使陈仁砺等皆侨

治藤、梧。

翃至,言于众曰:

“我,容州刺史,安可客治它所?

必得容乃止。

”即出私财募士,有功者许署吏,于是人自奋。

不数月,斩贼帅欧阳珪。

因至广州,请节度使李勉出兵并力,勉不许,曰:

“容陷贼久,獠方强,今速攻,衹自败耳。

”翃曰:

“大夫即不出师,愿下书州县,阳言以兵为助,冀藉此声,成万一功。

”勉许诺。

翊乃移书义、藤二州刺史,约皆进讨,引兵三千与贼鏖战,日数遇。

勉檄止之,辄匿不发,战愈力,卒破贼,禽崇牵,悉复容州故地。

捷书闻,诏更置顺州,以定馀乱。

翃凡百馀战,禽首领七十,覃问遁去。

复遣将李寔等分讨西原,平郁林等诸州。

累兼御史中丞、招讨处置使。

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时吐蕃入寇,郭子仪悉河中兵乘边,召翃为河中少尹,领节度后务。

悍将凌正数干法不逞,约其徒夜斩关逐翃。

翃觉之,阴乱漏刻,以差其期,众惊,不敢发。

俄禽正诛之,一军惕息。

历汾州刺史,为振武军使绥、银等州留后。

入拜京兆尹。

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泸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曰:

“食是而讨贼乎?

”遂叛。

翃挺身走奉天,拜太子詹事。

德宗还都,再迁大理卿,出为福建观察使。

徙东都留守,既至,开田二十余屯,修器械,皆良金寿革,练士卒,号令精明。

俄而吴少诚叛,独东畿为有备,关东赖之。

贞元十八年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肃。

(节选自《新唐书王翃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B.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C.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D.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兵家”指军事学著作,它本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B.“再迁”指再次提升官职,“迁”古代称平调官职,“右迁”就是降低官职,“左迁”就是提升官职,汉代贵左贱右的习惯已被后代沿用。

C.“留守”是官职名称,隋唐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

D.“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的“关东”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翃为官一处,奋发有为。

赴容州任职时,王翊恰逢当地首领梁崇牵和别帅覃问等作乱,在李勉不支持的情况下,他努力作战捉拿梁崇牵,一举收复容州。

B.王翃屡经战阵,功勋卓著。

王翃收复容州使朝廷得以重建顺州,收复失地过程中他亲历百余次战斗,擒获叛军首领七十人,分兵讨伐西原后平定郁林等州。

C.王翃为人机智,执法严明。

郭子仪领军防守边境时,王翃任河中少尹,管理后方军政事务,他略施小计就破坏了凌正的叛乱,将凌正绳之以法后全军肃然。

D.王翃忠于朝廷,忠于职守。

泾原兵作乱时王翎脱身逃到奉天避乱,任东都留守时开荒屯田、修治器械、训练部队,为后来朝廷抗拒吴少诚叛乱作出重要贡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大夫即不出师,愿下书州县,阳言以兵为助,冀藉此声,成万一功。

(5分)

(2)翃觉之,阴乱漏刻,以差其期,众惊,不敢发。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帐夜①

清·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

②连山:

就着山势。

③北庭:

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4.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表现眼前的实景,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无限深情于眼前景物的点染中。

B.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

每当边草变白大雪飘飞的时候,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坐等衰老。

 

C.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

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D.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

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意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E.本诗借景抒情,托物兴怀,明写塞北景色,暗含南国风情,景中寄情,于苍凉凄清中蕴雄浑,于孤独哀怨中含温馨。

15.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劝学》用“故”归纳上文,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2)《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取“醉翁”之号。

(3)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化用典故来表现诗人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之中。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奥巴马救经济的措施还是可圈可点的,但其外交成绩单难言及格。

奥巴马顾内难以靖外,厚此薄彼亦符合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B.在这个新时代里,一切惯例都可能会被打破,一切新规都要重新学习,直到习以为常。

C.政府要让群众知情,让群众理解。

许多事情没有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独树一帜往往会适得其反。

D.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外部发展环境恶劣,五风十雨,需要有新的政策选择,才能实现持久的增长。

E.百多号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彼此尽管不十分了解,但只要有音乐老师的统一指挥,大家就能唱

出行云流水般美妙的歌声。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福建计划实现全省自考考籍的电子化管理,同时加强网站建设,为自学考试者提供方便简捷的“一站式”信息服务。

 B.国家语委和央视联合推出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系列节目,展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为增强文化自信做出了引领和示范。

C.国际互联网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商务、交通上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越来越怀疑。

D.行政定价虽然在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缓解群众“看病贵”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造成了很多弊端。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文化恰似长河,①有大浪淘沙沉淀的河床,②有奔腾澎湃汇入的支脉,③不舍昼夜、源远流长。

外在环境越是变化,文化传统越需坚守,④这样,传统方为传统——这是考验文化守成定力的重要维度。

⑤传统也不是死水、不是静物,主动适应变化,创新表现方式,注入时代气质,传统方有生机也⑥具价值。

A

不仅

而且

虽然

所以

B

不仅

而且

倘若

因此

C

因而

只有

但是

D

因而

只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双人从,三人众。

这个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世界, ① 。

你不是一个孤单的人,因为你的身后有大家的身影; ② ,因为很多的点聚在一起,就是长长的线,宽广的面。

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③ ,进而连线成面,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1.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定义。

不超过65个字(4分)

“供给侧改革”横空出世,成为近期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

究竟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改革?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