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3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①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②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③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④把蒜辫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孩子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A.规矩jǔ蒜辫色如翡翠
B.熬粥áo杂拌色味双全
C.蜜饯jàn胶枣张灯接彩
D.掺和cān腊月零七碎八
2.与“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
B.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C.“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D.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3.第二段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D.②④①③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元旦的光景与除夕迥然不同。
B.双方随心所欲,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天五天毫不稀奇。
C.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中国中篇小说的开山鼻祖。
D.有一种人两面三刀,翻云覆雨,和这种人交往一定要小心。
5.下列句子中,表达准确、逻辑严密的一句是()
A.西藏地广人稀,生产形态缓慢,生活节奏比较松散。
B.妈妈和老外公开始悠悠扬扬地哼起乡剧来。
C.电视台频繁地在观众等待下一个节目的时候播送广告,使观众很有意见。
D.多阅读,是能否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
6.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B.寒食即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或106天,清明前1-2天,古代习俗要禁火,只吃冷食。
C.《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
D.《腊八粥》选自《沈从文全集》。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
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湘行散记》。
二、(16分)
7.名篇名句填空(4分)
(1)迢迢牵牛星,。
(2),脉脉不得语。
(3)今夜月明人尽望,。
(4)从今克己应犹及,。
8.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4分)
以下是歌颂名人的对联,把对应的序号填入括号。
A.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B.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存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C.刚直不阿,留得正义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D.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1)司马迁()
(2)屈原()
(3)杜甫()
(4)欧阳修()
三、综合性学习(8分)
9.(2018·江苏镇江)文道中学开展“致敬英雄”主题活动。
活动一:
读英雄
英雄就是为了实现美好理想,艰苦奋斗,长期坚持,战胜一切困难的人。
请结合《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中的具体内容,谈谈孙悟空或保尔为什么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3分)
活动二:
访英雄
根据下面材料,以小记者的身份,向英雄机长刘传健提两个问题。
(2分)
川航3U8633航班飞行途中,挡风玻璃突然爆裂。
机长刘传健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其实那时候我真没把握,我当时心里也是喊‘完了,完了’。
”然而,他临危不乱,凭借手动和目视操纵飞机安全备降,所有乘客平安落地。
活动三:
学英雄
下面是“我也可以成为英雄”主题班会上主持人的结束语,请将它续写完整。
(3分)
同学们,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英雄细胞,学英雄不是要你做力所不能及的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44分)
四、(1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6分)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0.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讽刺诗,直接表现了作者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B.全诗写写景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入宫苑。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早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
D.后两句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宦官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
11.下列诗句不是写传统节日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二)阅读文章选段,完成12-15题(9分)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小孩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
这些比赛并不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2.除夕真正体现出了过年的喜庆气氛,可以有热闹来概括,请找出表示“热闹”的句子。
在文中用“﹏﹏”划出。
(2分)
13.文中划线的句子勾画的画面反映了
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2分)
14.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是属于(详写,略写)(3分)
这种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15.文段中对除夕、正月初一习俗的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的的特点(2分)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18内蒙古包头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13分)
红春联
提起春联,我的脑海就会浮现这样的场景:
外面冰天雪地,屋内炭火正旺。
一张古拙的雕花八仙桌摆在堂屋中央,香炉袅袅地冒着清香,老先生净身洗手,心神怡然,摸一支狼毫在玉石砚台内饱满地浸把浓墨,刮刮大笔尖,一气呵成写下一副四字联:
九州日丽;四化春新。
字可草书行书,亦可楷书隶书,其间亦可学曹全张迁张旭怀素,喜好追随个人的性格。
老先生和蔼,喜写正楷,一点一横规规矩矩,一撇一竖堂堂正正。
写完后,如卸大任,放下手中之笔,围着对联左观右看,又兀自品头论足,甚至雅性一上来,抿口米酒,默念一遍,良久,脸上才露出满意、温暖、幸福的微笑。
写春联在我的故乡很常见,也很庄重。
这个四围皆是高山的小山村,尽管夹峰对峙,地贫土瘦,但村上的小学,没有哪个学生不会写毛笔字,没有哪个先生不会吟哦几副对联的。
老先生择一个大晴日,煮一壶好酒,喝个微醉,脸颊和脖子红红的,站在大梅树下,然后研墨,折纸书写。
他做得很细致,墨拣好墨,以麝香金粉配制而成,溢出淡淡的古朴和清香。
所写的对联有五字和七字的,四字和六字的也有,十几二十几字的长联极少,但也会有一家两家。
这些书写的对联一排排晾在软软的阳光下,像院子里的一树梅花,红火又热烈。
写好的春联自然有人来取,取回去的春联自然有人会贴。
上下联的平仄一定要分好,否则闹了笑话,像个没读过书的人,让人难堪而尴尬。
贴春联一般在年三十下午,喻义辞旧迎新。
也有的地方在大年初一早上,喻义新年新气象。
但不管怎么样,贴春联是两个人的事,一个人站在门框下,一个人搬条板凳站在上面,瞧好门框贴上下联的高度及对联条幅的宽窄。
初定好位置,再涂一把熬好的白米糊糊,轻轻贴上红春联,喊下面张望的人:
“高了吗?
低了吗?
歪了吗?
正了吗?
”调节到最佳位置才肯罢休。
贴完春联贴福字。
贴福字是贴春联的姊妹产品,不可缺少的。
尤其是老一辈人家,过去的日子过得像苦胆儿,对福字的渴望更加强烈、迫切。
老人家听到大门外的人把春联贴完了,就会从堂屋的方桌上小心地捧出两张老先生写的大福字,嘱道:
“倒贴哩!
福到福到哈!
”
一般的人家贴到这里也算把过年贴春联的事干完了。
可到精致的人家,则还要从门廊到堂屋都贴得红彤彤的,十分喜庆。
过路的人从大门春联往里屋瞧,只见里里外外焕然一新,红彤彤的新鲜,红彤彤的春色,而人个个喜气洋洋,精神活泼、饱满。
送春联,也是别具味道的一件事。
送春联有个讲究,普通人家送通用春联,如:
“千条杨柳迎春绿;万里江山迎日红。
”这类春联写景写心情,太普通,自然赢得人家的红包小。
送春联送多了送精了,则脑壳转得快,起眼眉毛动,见什么人就送什么样的春联,图个别人家高兴,满意。
如果此人是做生意的,走南闯北,则送上一副:
“似锦河山遍地走;如花生活满园财。
”更有杀猪的,做木匠的,当医生的行业春联,往往逗得主人高兴了,钱包一扯,一张红大钞“嗦”就出来了。
这样的人送春联送出了门道。
但也有一些人送春联送出了雅致。
这就与一方民俗有关了。
年三十的下午,年饭还没吃前,送春联的人瞅准了这个空当,必定给你家满堂红。
这个时间一家老小团聚,有说不完的话,有找不完的亲情温暖。
女人们早在厨房帮忙,有什么好菜全搬出来,只见山上走的,地里长的,河里游的,要什么有什么,有什么就上什么,反正香气缭绕,笑语喧哗。
这会儿,送春联的在大堂外倏地放一挂鞭炮,砰砰砰一阵响,闹得一家人赶紧出去看。
小孩脚快,瞅完转身朝里屋喊:
“奶奶,送春联的来了!
”
此人若是一村一寨一沟的熟人,会温酒一壶,端上几盘好菜,由男人恭敬地陪着,边喝边聊。
若是陌生的送联人,也不敢怠慢,敬一根贵烟,客气一番,欣喜地接过春联。
送春联的人在这端儿要赞几句:
“左春联,右春联,左右春联齐团圆。
左赞主公富贵弟,右赞主公广财源。
万千瑞气堂前起,来年钞票拖满船。
”这家人听了,心儿乐了,道:
“准尔真言。
”便赶忙递上一个红包。
送联的人手指轻轻一捏,如果红包内薄且宽,知是张大百元的,就高兴地走了。
如果此家殷实,红包又封小了,索性站着不动,再赞一轮,委婉道:
“说春联,道春联,贴在贵府笑开颜。
给个红包千斤重,四方财运奔眼前。
东南西北皆吉象,更观堂内喜连连。
”递红包的被如此一赞,知晓红包给少了,就嘱人再封一个。
如此这番,在年关的春联总算告一段落。
村里一些上过学的人,便在初一上午,背着手边踱步边观摩,或牵个小孩,沿村路来回溜达,欣赏春联红艳艳的平仄和韵律。
这股子浓郁的墨味儿,拌和着甜甜的年味,像一团发酵的嫩面,在人生的红纸上各自比着劲儿,攒着劲儿,朝前写,幸福千户万家。
(作者:
刘群华,有改动)
16.你如何理解题目中“红”的意蕴?
(3分)
17.本文首段是怎样描绘写春联的场景的,请作简要分析。
(3分)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内容,作者交代它有何用意?
(4分)
19.请品析文末加点的“酵”一词的妙处。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4题。
(18分)
端午的鸭蛋(节选)
汪曾祺
①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哦!
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
“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记叙文阅读答案汪曾祺《端午的鸭蛋》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记叙文阅读答案汪曾祺《端午的鸭蛋》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还不就是个鸭蛋!
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
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
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
有!
一要挑淡青壳的。
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二要挑形状好看的。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
这有什么好看呢?
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④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
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
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20.通读选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2分)
21.选文第①段中说“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为什么还摘录《食单》中“腌蛋”的内容(3分)
22.选文中第②段中写“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有何作用(3分)
23.阅读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揣摩居中加点字“吱”,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
(2)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一句进行品析,体会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色。
(3分)
①我走的地方不少,则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②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
有!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24.选文中第③段描写孩子们端午节把鸭蛋制成“鸭蛋烙子”这一细节,从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们也有过类似的体验,请运用细节描写,把你如何精心挑选某心爱之物的过程分享给大家(60字以内,含标点)。
(4分)
四、写作(40分)
25.人生就是一场旅行。
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何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
第一单元同步提优检测答案
1.B2.A3.C4.A5.B6.D
7.
(1)皎皎河汉女
(2)盈盈一水间(3)不知秋思落谁家(4)颜与梅花俱自新
8.CADB
9.[活动一]示例一:
孙悟空不为白骨精几次三番的变化所迷惑,也不顾忌师傅的紧箍咒,打死了白骨精。
示例二:
保尔历经磨难,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坚持写作,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小说创作。
[活动二]示例:
刘机长,当挡风玻璃突然爆裂的时候,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又是怎么做的?
[活动三]示例:
而是要你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常的生活中,拥有一颗成为英雄的心,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10.A
11.C
12.(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
13.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
14.详写
让读者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②突出了北京春节的隆重和热闹,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15.热闹、隆重
16.春联有“红艳艳的平仄和韵律”,增添了节日喜庆的气氛;表现人民喜气洋洋、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也象征着“红火又热烈”的生活。
17.先通过细致的环境描写,为老先生写春联营造出古雅、温暖的氛围;然后通过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出老先生写春联时怡然自得,庄重牺脱的儒雅形象。
18.这部分文字交代了“我的故乡”虽然闭塞、贫瘠,但人们有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作者对此充满了自豪。
19.“酵”将“墨味儿”和“年味”融为一体,弥散出甜甜的味道,令人沉醉。
这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在节日里的美好感受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答案】
20.从名声、特点和习俗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故乡的鸭蛋。
21.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22.突出了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
23.
(1)“吱”生动地写出了红油冒出来的声音,体现出高邮咸鸭蛋油多的特点,写出了吃咸鸭蛋时的兴奋和快乐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
(2)选第一句话。
这句话文白夹杂,有一种淡淡的幽默。
24.表现了作者对家乡鸭蛋的喜爱和对儿时生活的美好回忆。
每到端午节的时候,妈妈总要包粽子,而我负责挑选红枣。
我先把红彤彤的枣子倒地盆子里,然后一颗颗拿起来,翻来覆去的看,往往没等到看出问题,这颗艳红的枣子就钻进了我的口中!
25.[审题点睛]“走过”中,“走”提醒我们注意所写内容应该是亲身经历的,“过”表示已经过去的。
我们走过一条条道路,走过一座座城市;也走过自己的青春,走过自己的生命。
走过的,可以是空间,也可以是时间,可以实实在在,也可以虚无空幻……“才明白”中,“才”表示走过之前不明白,走过之后才明白。
“明白”的内容很多,可以是某种情感、某个道理,等等。
[思路拓展]
角 度
立 意
实
走过长城,才明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走过田野,才明白大自然的美。
走过高山,才明白坚忍不拔的重要。
虚
走过坎坷,才明白坚持的力量。
走过黑暗,才明白同学的情谊。
走过风雨,才明白亲情的温暖。
走过拐角,才明白诚实守信的道理。
走过困惑,才明白立志的必要。
二、选择题
2.
爱是一朵无声花
①二十三年前,我在乡里部局工作。
②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年。
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自色的。
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
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跺着地。
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
只有我一个人呆在办业务的窗口,其他几个同事一边偎依着火炉搓着手,一边聊着天。
而我,因为最后一个办业务的人也离开了,索性就伏在桌上看起了报纸。
③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风雪。
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
如此冷的天气,老妇人的衣着竟颇显单薄,铁青着脸色,双手一边不断搓着,一边哈着气。
④老妇人走近窗口,轻声问:
“拍电报是这里吗?
”我点点头。
“多少钱?
”老妇人弱弱地问。
“一毛五一个字。
”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颜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
”要知道,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重大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
“嗯,”老太太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地一愕。
接着,又一边絮絮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一边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
现在我们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
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
我心里一暖,放下了报纸,听着外面风雪的呼啸声,便细细端详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
老妇人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有的地方因为皮肤干裂,都裂开了巨大的口子。
我突然起起家中的老母亲,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
“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
”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我提醒了她一句。
老妇人低下头,思索了一阵子才说“您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
并且合诉他,场妈很想他”老太太说完,自己又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七八个字,是吧?
”我按照也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转自一下,还真是。
但是觉得玟不够简洁,便对她说:
“大娘,你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写,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
”老妇人一听后,刚准备点头,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
“您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
例如,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妈想你。
”我笑了:
“看您说,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
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儿子也知道你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
”我特意地把“六毛”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⑤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显然她似乎被我说的“六毛钱”给打动了。
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
“不!
“老妇人坚持要加上这可个字,还说,“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
”老妇人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了,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太太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
“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子呢,”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就没了踪迹。
只觉得,老太太那略微硌人的手掌间,传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鸟语花香。
温暖,瞬间就在我心头铺展开来。
⑥原来,我们一直都觉得父母对我们的思念,是理所当然的。
却很久都没有明白,母亲对我们的思念,却一直在我们的理解之外,像是一朵潜滋暗长的花儿,一直在无声中惊艳,于沉默中盛放。
1.老妇人面对“我”告诉她电报价格时,其心理变化很微妙,我出老妇人心理变化的词。
()一犹豫—()
2.文章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3.第⑤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4.本文绝大部分篇幅都在讲老妇人发电报的事,文章却以“爱是一朵无声花”为题,为什么?
3.
日子里的诗意
鲍捷
①她的煎饼摊就摆在热闹的步行街口,简单的手推车上嵌着一个平底锅,锅边一盆和好的面粉,一盆碧绿金黄的韭菜鸡蛋馅。
每天,她专心致志做着煎饼,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车流人群,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就在面粉的搓揉拿捏中寂寂度过。
②那个深秋的黄昏,空气中刮着冷冷的风,我接儿子放学,等公交车时,被一阵阵浓郁的韭菜香吸引,忍不住停下脚步。
第一次仔细看她:
额上几道深深的皱纹,留下岁月的痕迹,脸和手都被冷风吹得通红,看上去四十多岁,没有一般小摊女人的邋遢(lātā)随意,大红冬袄外围着一条蓝色碎花围裙,朴素而洁净。
她正用双手飞快地搓揉翻拣,一个个圆乎乎、油汪汪、金灿灿的韭菜饼子在她的手下翻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