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考点5整体性差异性4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1811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3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考点5整体性差异性4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地理考点5整体性差异性4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地理考点5整体性差异性4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地理考点5整体性差异性4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地理考点5整体性差异性4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考点5整体性差异性4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

《学年高中地理考点5整体性差异性4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考点5整体性差异性4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考点5整体性差异性4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

学年高中地理考点5整体性差异性4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考点5整体性差异性

1.(2013·广东文综•T3•4分)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

该省区可能是 (  )

A.内蒙古自治区B.广东省

C.西藏自治区D.甘肃省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定位中经纬度定位在我国省市自治区范围内的应用。

【解析】选A。

从图中信息可知,由100°E向125°E纵坐标数值增大,植被覆盖度升高,由此推论,此省区从100°E向125°E降水在增多。

结合区域定位,可判断该省区为内蒙古自治区,从西向东,离海越近,降水越多,体现出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013·山东文综•T3~4•8分)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②为 (  )

A.草原B.荒漠

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

3.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

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

(1)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2)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主要取决于水分因素。

【解析】2选A,3选D。

具体分析如下:

第2题,沿图中③→②→①一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因此自然带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过渡特点。

第3题,图中信息说明,森林与草原分界线呈东北—西南走向,说明我国南方地区森林植被东西宽度大于北方地区,是因为南方降水量大于400mm的地区广,而我国季风区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的影响,因此其主导因素是季风。

(2013·海南地理•T8~10•9分)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

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

据此完成4~6题。

4.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5.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

6.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 (  )

A.9月中旬B.10月上旬

C.10月下旬D.11月中旬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组的关键:

(1)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气温较低的地区。

(2)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

(3)喇叭沟门的纬度、海拔比香山高。

【解析】4选C,5选D,6选B。

第4题,温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第5题,天然白桦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的分布,说明其温度较同纬度低,由图示可知地形为主导因素。

第6题,喇叭沟门的纬度、海拔比香山高,所以同时期气温比香山要低,因此观赏金黄色树叶美景的时间比香山最佳观赏期应略微提前些。

 (2013·四川文综•T3~4•8分)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是 (  )

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

8.R河段 (  )

A.流量季节变化大B.春汛明显

C.河流堆积作用强D.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

(1)结合图中的纬度和海陆轮廓等信息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

(2)根据自然带的变化得出从沿海到内陆降水的不同。

(3)了解形成降水的原因。

(4)河流的水文特征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7选B,8选A。

第7题,结合图中的纬度和海陆轮廓等信息可以看出,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低纬度,由于控制该区域的气压带和风带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改变,冬季受东北信风控制,降水量少;夏季受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的影响,降水丰沛。

第8题,该地区沿海为热带雨林带,降水季节变化小,R河段为热带草原带,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所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R河段流经山区,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主要表现为侵蚀作用,河谷呈“V”型;该地区位于热带地区,山区海拔较低,无积雪,所以春汛不明显。

 (2013·安徽文综•T32~33•8分)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9、10题。

9.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  )

A.气温、降水、蒸发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D.气温、蒸发、降水

10.风化壳厚度 (  )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结合气压带风带的纬度分布规律理解降水的纬度分布规律,进而明确其对气温和蒸发量纬度变化的影响。

(2)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从气候、植被、水文对风化壳影响强度大小的角度分析风化壳厚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解析】9选B,10选C。

第9题,根据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判断出Ⅲ为气温曲线;根据由森林-草原-荒漠降水递减的规律,判断Ⅰ为降水曲线;根据草原或荒漠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规律,判断Ⅱ为蒸发量曲线。

第10题,根据上题判断可知;甲降水大于丁,气温低于丁;乙风化壳厚度大于丙是因为乙高温多雨、植被茂盛;刚果盆地处在热带森林带,格陵兰岛处在苔原带,风化壳的厚度刚果盆地总体大于格陵兰岛;伊朗高原处在荒漠带,恒河平原处在热带森林带,风化壳的厚度伊朗高原总体小于恒河平原。

11.(2013·江苏地理•T5•2分)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图所示。

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

①温带草原带②热带雨林带

③热带草原带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从俄罗斯到南非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及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状况。

【解析】选C。

从图中行程路线可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从俄罗斯往南到南非依次经过的自然带有温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

图中虽经过赤道,但该地区位于东非高原,地势高,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所以沿途未经过热带雨林带。

1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T6•4分)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形成如下思维过程:

【解析】选C。

因45°N纬度较高,故该地区自然植被不可能为常绿植被,故排除A、B;该地区山脉西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自然植被不会为草原,故排除D;结合该地区的温度带,且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可知海拔较高的山麓地带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1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T8•4分)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提取题干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信息,结合四地纬度位置和地形地势特点进行分析。

【解析】选B。

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则根据亚热带条件,①②③④四地中,④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以南),③地地势高,年平均气温低,不适合亚热带植被生长;①处为近海河流下游平原地区,城镇密集,主要发展种植业。

②处为山坡位置,地形、气候均适合樟树生长,可能在此集中分布。

1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T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

(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试题提供的材料,认识“速生桉”的生长习性。

(2)调动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和地下水位线的变化特点,联系陆地水体补给的知识。

(3)对于我国西南地区种植桉树、发展造纸业的分析,要结合农业、工业区位的知识进行。

解答本题的思维过程如下:

【解析】第

(1)题,图a中的天然次生林、灌丛,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天然次生林、灌丛下面地下水水位高于沼泽地,可为沼泽提供稳定的补给。

具体过程为树叶、树冠、树干等截留降水、阻挡地表径流,致使地表水流速减缓,增加雨水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地下水补充沼泽水。

(2)题,读图a与b对比分析,天然次生林、灌丛变得稀疏,原有一部分天然次生林、灌丛生长地被速生桉代替,而图中沼泽明显萎缩。

原因是速生桉生长需要消耗大量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降低,沼泽水补给地下水,沼泽水位下降,面积萎缩。

第(3)题,由题干知速生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则从速生桉本身条件分析,再加上西南地区本身比较贫困与落后,人口较多,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第(4)题,速生桉的原生长环境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我国西南地区的季风气候不同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而是有着旱雨两季,旱季时不适合桉树生长,会加剧旱季缺水情况。

答案:

(1)原因:

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2)植被变化:

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

原因:

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

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

15.(2013·北京文综•T40

(2)•10分)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读图,回答问题。

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了解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自然景观及成因。

【解析】①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热带雨林景观。

其成因主要从纬度、风带、洋流等方面分析。

②地为山地,形成垂直地带性景观。

主要是因为从山麓到山顶气温、降水发生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

答案:

①地:

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②地:

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2013·上海地理•T52~54•10分)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6.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17.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18.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理解影响自然带谱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和山体的相对高度。

(2)明确山脉的基带反映了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

(3)熟悉影响雪线、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差异的因素。

【解析】第16题,从自然带的复杂程度、基带差异和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差异三个角度分析。

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对应热带气候区;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气候区,故可以判断乙图山脉纬度较低。

第17题,甲图位于北半球,同一自然带南坡海拔较高,主要因素是南坡为阳坡。

第18题,乙图山脉在热带,故影响雪线的基本因素是降水,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可以判断南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答案;16.差异:

(1)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

(2)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3)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

(任答两点即可)

乙图山脉

17.差异:

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

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18.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