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村教育促进社会和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1711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农村教育促进社会和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注农村教育促进社会和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注农村教育促进社会和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注农村教育促进社会和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注农村教育促进社会和谐.docx

《关注农村教育促进社会和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农村教育促进社会和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注农村教育促进社会和谐.docx

关注农村教育促进社会和谐

关注农村教育促进社会和谐

  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河北张北县第三中学为广大农村教师作了题为《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对办好农村教育的重要意义及战略路径作了完整论述。

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既是总理的殷切期望,更是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笔者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及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联系当前农村教育工作实际,对学习总理的专题报告,谈些粗浅感悟。

  一、深刻反思,正视农村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理在报告中指出,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农村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的“短板”。

“短板”短在方方面面,但具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大概有:

  一是教育投入问题。

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制发展的影响,从绝对数值比较,农村人口多、地域广、教育经费少,城市人口总量少、地域小、教育经费多,形成了城乡教育不均衡的发展状态。

近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虽全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对口帮扶、政策倾斜、转移支付、经费补助、减免学费等方式来解决农村教育经费不足问题,农村教育经费困难有了明显改变,但这些方式多是“化缘式”、“施舍式”的做法,很多不具备持续性、规模性,仍不足以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教育不均衡的全部问题。

仅就福州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来看,全市需要改造提升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400多所,目前已完成500所,还有900所的改造提升任务,所需经费单单靠县级财政很难承担。

解决农村教育投入问题的治本之策在于形成一个全面、协调、有力、有效的城乡教育经费统筹机制。

所以,总理在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探索建立“以省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就是要从根本上建立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

  二是教师队伍问题。

教师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质量。

总理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依然是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相比于城市,农村教师起点相对要低,大多学历高、素质好的毕业生争着挤进城市,中西部地区还存在大量低学历的代课教师;农村教师队伍编制偏紧,学科结构不合理,目前农村学校大多只能争取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而开好一些小学科在师资上还不能得到完全保证;农村教师培训提升机会偏少,信息相对闭塞;农村教师收入和待遇与城市教师尚有差距。

福州近几年来在调整农村教师岗位编制、推进教师轮岗交流、建立边远地区教师津补贴制度、统筹城乡教师培训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成效明显,但现阶段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仍然偏低,还不能完全适应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是教育氛围问题。

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的参与、支持、配合。

古代农村人大多通过读书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人生期望,近现代也有“知识改变命运”、读书跳“农门”的生活愿景。

读书受教育一度是农村人实现更高生活目标的唯一通道。

但当前一个很明显的社会现象值得深思,上世纪90年代毕业的农村大学生进入城市大多能在城里成家立业,安家落户,2000年以后的农村大学生则大多很难在城里扎根立足,很多过着往来于农村与城市的“两栖”生活。

在农村,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

近年来,一些普通学校农村学生拒绝入学并不都是因为经济困难。

从家庭教育氛围来看,很明显存在着城市家庭对孩子教育关注过度,农村家庭对孩子教育关注不够的问题。

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村人口大多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学习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这些都是发展农村教育必需面对并需综合解决的问题。

  二、深入挖掘,发挥农村教育特有的资源优势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相比于城市教育,农村教育也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比如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风土人情丰厚、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等等。

要把农村教育办好,深入挖掘农村学校建设的优势和特色必将成为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应有之路。

  一要充分发挥农村自然地理资源的优势。

大自然赋予了农村教育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在广阔的农村,有着纯净的天空、广袤的田野、数不清的动植物以及无数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民,这一切,都为农村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

在这所天地大课堂里,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农村丰富自然地理资源的独特优势,立足生活,联系实践,有效地综合各方面的自然知识,利用各种地理资源,融会贯通,让课堂教学更加有声有色。

同时,在开放的大自然环境中,让学生放松自己的身心,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在实践和探索中获得生动丰富的知识,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多生活体验,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农民、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要充分发挥农村乡土人文资源的优势。

人类的文化根植于地理环境,古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往往孕育了不同的文化。

根植于乡村的乡土文化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的沃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乡土人。

农村学校如能有效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融入到当地的文化氛围中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中探索乡土化的课程体系,使教学体现本土化,回归生活,不仅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成效,还能为传承和发扬地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村教育依托乡土文化,充分发挥乡土人文资源的优势,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这对于培养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合格人才更是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农村乡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改变农村教学远离乡土生活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乡土文化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的特殊作用,这无疑是办好农村教育,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实现“为了农村,面向农村,改造农村”教育目的的题中之义。

  三要充分挖掘农村学校特有的资源。

农村学校虽在设施设备等方面和城市学校有一定差距,但农村学校也有城市学校所不具备的特点,所以因地制宜的发掘其丰富资源、校园传统、文化积淀等,必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校园环境是教学中极具教育潜能的活教材,农村教育可以环境为突破口,在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的同时,充分挖掘农村学校特有人文和自然环境资源,着力构建主题鲜明、寓意深刻,融知识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教育教学环境。

农村学校绝大多数场地宽阔、环境优美,拥有城市学校所无法比拟的运动场所,农村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往往较同龄的城市学生更为优秀,发展体育运动有着良好的前提条件。

同时,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自身的文化积淀和众多农村教师的艺术特长等资源也能成为农村学校走特色办学之路、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可以深入发掘的源泉。

  三、深化改革,提升农村教育持续的发展效益

  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并不是要按照城市教育的模式去复制,而是要适应农村实际,服务农村发展,办让广大农民满意的农村教育。

  一要保障好农民工子女就学。

在城市里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就是对农村教育的极大支持。

福州近年从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上积极完善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机制,制定实施了入学优惠政策和“电脑派位”公平分配学位的政策,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校生12.3万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93.4%,受到国家教育部领导的好评。

在农村通过完善济贫助学、全员育人、亲情关爱、结对帮扶、心理调适等方面的机制,较好地改善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还涌现了一批全国、全省留守儿童工作示范学校。

面对新的时期,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财政保障,科学设计教育惠农政策,重点增加对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工作的资金投入,在城区全力承担起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入学保障,同时规范、扶持好以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切实统筹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在农村创建一批“爱心家园”、“托管中心”,选配加强一批心理教师和生活管理人员。

农民工子女入学工作在现阶段着重解决“有学上”之后,还要在“上好学”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城乡孩子平等接受教育。

  二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

寄宿制学校多,特别是高中阶段学生大多寄宿,是农村教育有别于城市教育的显著特点。

建好寄宿制学校,是办好农村教育的客观要求。

福州在“十一五”期间,共投入2.8亿元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新建和改造、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竣工面积26.9万平方米,使其得到较大改善。

随着社会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学生寄宿条件与服务水平也需要不断改进提升。

各级财政应当合理分担,共同支撑,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经费列入总体财政预算之中,并从城市教育费附加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还可以广泛引商集资建校,争取各类基金组织、希望工程、有识之士捐资助学,促进社会力量兴办农村寄宿制学校,不断改善寄宿制学校学习生活条件。

  三要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

温总理在讲话中强调,学前教育是关乎教育公平、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的重大工程,农村地区“入园难”比城市更加突出。

近年,福州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福州市学前教育管理办法》,专门对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作了全面具体的政策规定。

目前,全市农村地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2%。

2011年,全市共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6所,其中有18所均建在各县(市)区的乡镇;到2013年,拟规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50所左右,其中90余所分布在乡镇。

下一阶段,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安排专项资金,合理调整布局,加强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并全面提升改造乡镇中心幼儿园。

根据农村人口分布,合理建立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核心、辐射各行政村幼儿园的区域管理模式;在行政村或中心村举办乡镇中心园分园或学前班、教学点;在适龄幼儿人数较少的农村地区举办小学附设的学前班或教学点。

完善城乡幼儿园对口帮扶机制,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到农村幼儿园任教,加强对农村幼儿园专业指导,帮助偏远、困难地区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发展学前教育。

  四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普遍比较薄弱,对农村孩子和农村发展存在两大影响:

一方面,很多农村学生中专、大学毕业涌向城市后又面临难就业的考验;另一方面,新农村的建设发展因缺乏足够的人才而受到极大影响。

因此,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既是解决城市就业问题,又是加快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

福州要结合建设海西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和大都市区整合的远景目标,统筹规划、全力推进全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要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统筹和综合利用,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创建国家重点支持的涉农专业(点),增强服务“三农”能力。

通过改革招生制度和教学模式,加大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满足农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五要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广大农村教师长期扎根在经济和文化生活相对落后的地区,为了一代代农家子女的成长耕耘不倦。

积极关心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大力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事关农村教育工作的成败和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福州市在闽侯县、台江区实施的“教师人事关系收归县管,实施教师校际交流工作”改革试点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广,进一步促进了农村教师管理机制和城乡教师均衡机制的改革完善。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提升整体师资水平,首先要让高素质教师进得来,留得住。

省级政府要统筹建立农村教师津补贴制度,真正吸引优秀教师、优秀毕业生愿意、乐意到农村从教。

要让富余教师、低素质教师出得去、走得顺,解决农村教师学科结构矛盾。

要建立城乡教师培训一体化平台,让农村教师拥有足够多的培训提升机会,形成终身学习、常教常新的工作状态。

  六要科学规划农村学校布局调整。

随着各地城市化发展加快和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农村学校布局一直处于动态调整之中。

福州从2009年至今,撤并整合农村不合理布点学校,全市小学已从2008年的1198所调整为726所,初中从143所调整到了118校,使农村教育资源运用效率明显提高。

针对农村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应当按照就近入学、相对集中和优化资源配置等原则,通盘考虑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生源容量等诸多要素,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

在先行探索福州市直接管理福清、长乐、闽侯、连江四县(市)财政体制的同时,建立城乡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的优质教育体系。

要重点加大乡镇中心校建设,以中心校带动辐射完小校或初小校,进一步扩大县城和中心乡镇初中校规模,逐步实现农村基础教育布局的均衡化与条件的标准化。

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辖区内教育资源库集群与远程教育平台建设,构建市、县(区)、学校“三位一体”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有效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总之,努力办好农村教育,需要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敢于作为,启迪智慧、能够作为,真抓实干、有效作为。

通过明显提高对农村教育财政投入、明显加大对农村教师培养力度、明显提升对农村孩子关爱质量等途径,真正实现关注农村教育、倾斜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的目的。

  (责任编辑:

赖一郎、徐小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