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资料5.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1711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资料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公务员考试资料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公务员考试资料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公务员考试资料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公务员考试资料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资料5.docx

《公务员考试资料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资料5.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资料5.docx

公务员考试资料5

词表

(二)关联词及虚词辨析与误用

1.“不单是……而是……”

“这已经不单是有趣的故事了,而是真实的血淋淋的搏斗了。

”这一句子中的“不单是”是“不只是”“不仅是”“不光是”的意思,“不单是”常常和“还是”“而且是”搭配,表示递进关系,而“而是”一般和“不是”搭配,组合成“不是……而是……”结构,表示选择关系,否定前者,选择后者,因此“不单是”和“而是”分别属于不同关系的关联词组,不能混用。

又如:

“在内蒙人民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这里说“昭君不是人物”“昭君墓不是坟墓”显然是错误的,作者的意思是“昭君不仅是一个人物”“昭君墓不单是一个坟墓”,因此应该把“不是……而是……”改成“不单/仅/只是……而且是……”。

2.“不仅”

“不仅”常常和“而且”“并且”“还”等搭配,构成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组,一般来说“不仅”要用于前一分句,且后一分句必须有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相配合,不能单独使用。

因此下面句子中的“不仅”属于误用:

“这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和方法,不仅为全国的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模板。

”这里,“不仅”只用于一个分句中,后面没有表示递进的分句承接,因此是误用,应该在后面加上一个表示递进意义的分句。

3.“凡是……不少……”

“凡是”强调主语的总括性,强调主语范围内的“所有”性,常常与“都…‘总”等搭配组成关联词组,而“不少”强调的是大多数,很多,但不是所有,所以“不少”和“凡是”在语义上是相互矛盾的,不能构成搭配,属于误用。

如:

“凡是在学问和科学研究上有成绩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这一句子中应该删掉“凡是”,保留“不少”,因为并不是每个成功的人都缺乏“客观物质条件”。

4.“非但……却……”

“非但”一般和“而且”“反而”搭配,表示的是递进关系,而“却”表示的是转折关系,一般不能和“非但”连用。

因此下面的句子中的“非但……却……”属于误用:

“当人们用尊敬的眼光看待这个‘服务门第’的时候,觉得他们非但毫不卑贱,却是比那些只想个人不想祖国四化建设的人高尚得多。

”这里,并不应该是转折关系,而是递进关系,因此,应该把“却”改成“反而”或者“而且”。

5.“如果……因而……”

“如果”一般和“就”“那么”搭配,表示假设关系;“因而”则表示的是因果关系,可以单用,也可以和“由于”等构成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组搭配使用。

表示假设的“如果”和表示因果的“因而”搭配在一起则是搭配不当,是误用。

如:

“如果课堂纪律不好,因而必然会影响到同学们的学习。

6.“果然”和“虽然”

“果然”常常作为副词使用,表示事实和所说的或者所料想的一样,有时也作连词,表示假设事实和所说的或者所料想的一样。

如:

“你果然要参加,那我们就太高兴了。

“虽然”是连词,表示让步关系,常常和“但是”等构成关联词组,如:

“虽然他只学了一年汉语,可是已经可以和出租车司机流利地聊天儿了。

下面句子中的“果然”则是误用。

“这首诗歌果然写的是旧社会发生的一般社会性质的问题,毕竟这里面包含着一些不健康的情绪。

”这里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明显应该是先让步,再转折的关系,因此不应该用“果然”,而要换成“虽然”,并在第二个分句前加上“但是”。

7.“即使……但是……”

“即使”一般和“还/也”等搭配,表示假设让步关系;而“但是”一般和“虽然”连用,表示转折关系。

“即使”和“但是”不能搭配。

因此下面句子中的“即使……但是……”属于搭配不当:

“即使自己有很多正确的意见,但是也还要听听大家的意见,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这里应该删掉“但是”,让“即使”和“也”搭配。

8.“既然”

“既然”是表示推论因果关系的连词,要和“就”“那么”等搭配,而不能单独使用。

单独使用“既然”是错误的。

如:

“现在既然小孙决定要走了,小张和小孔都不会留下来的。

”这里前面使用了“既然”后面却没有词语与之搭配,应该在“小张和小孔”后面插如“就”,或者在第二个分句前加上“那么”,构成“既然……就……”“既然……那么……”结构。

9.“况且”

“况且”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追加理由,如“路不算远,况且还是快车,一定能准时赶到”。

“还是快车”是对“路不算远”所以能“准时到”的一个追加的理由。

一般来说,“况且”不能用于反问语气的句子,如下面的句子就是错误的:

“再大的困难我们都克服了,况且这么一点点小事!

”这里的“况且”应该改为“何况”,“何况”表示意义更进一层,可用于反问语气的句子。

一般来说,“何况”和“况且”连接两个句子时往往可以互换,其区别主要是后面接名词时表现不同,如“本国语文他都还没有学好,何况外国语文!

”“老人晴天出门都很困难,何况雨天!

”这里的“何况”都不能用“况且”。

10.“哪怕”

“哪怕”和“尽管”差不多,都是表示让步的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一事实。

但是其承认的事实有所区别,“哪怕”承认的是假设的事实,表示假设并让步;而“尽管”承认的是已然的事实,表示已然和让步。

“哪怕”不能用于表示对已然的让步,因此下面句子中的“哪怕”属于误用:

“雪已经融化了,哪怕远处的山顶上仍然是白茫茫的一片,也不能阻止春天的脚步了。

”这里,“远处的山顶上仍然是白茫茫的一片”是客观的事实,应该换为“尽管”。

11.“然则”和“然而”

“然则”的意思是“既然如此,那么……”,在行文中常常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然而”表示转折。

两者意思不同,不能混用,否则为误用。

如:

“焚烧自己的平庸之作,令人起敬,然则不必一一效法。

”这里“然则”用得不妥,用“然则”应该是顺着上文的意思去说,去推论,而此处则明显是转折,应该改用“然而”。

12.“尚且……更是……”

关联词语的功能是用来表示词和词、词和短语、句子和句子之间的某种关系。

关联词语之间的搭配,有的是固定的“对象”,不可以任意地更换。

如果任意搭配,就会造成句子关系的混乱,前后不连贯,造成逻辑关系的混乱。

如:

“像这篇文章,算是一篇佳作了,病句和用词不当的地方尚且那么多,其他考卷中字词句不过关的现象就更是严重!

”这一句子中的“尚且”与“更是”搭配,显得生硬,属于搭配不当。

“尚且”表示的是递进关系,“尚且”引出一个作为依托的事情,然后一般用“何况”引出另外一件事情,把要表达的意思更推进一层。

除了“何况”以外,能和“尚且”搭配的还有“别说”“不用说”“反而”“反倒”等,前面的句子后半部分可以改成“更不用说其他的考卷了”。

13.“甚至”

“递进”关系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顺进关系,一是逆进关系,“甚至”的作用是提出一个突出的事例,用于表达顺进的关系,如“所有的男同学,甚至一些女同学,都自告奋勇地参加这次探险活动”。

如果把“甚至”用于逆进关系的表达,则是误用。

如:

“他平时一运动就累得满头大汗,甚至打羽毛球。

”这一句子里的“甚至”引出的“打羽毛球”不是比“运动”顺进一层,而是退后一步,即逆进一层,所以不能用“甚至”,可以改为表示逆进的“何况”“更不用说”等。

14.“首先……然后……”

“首先……然后……”用来表达先后发生或要做的两件事情,表示顺承语义关系。

如果将“首先……然后……”用于没有先后之分的两个分句中,则是误用。

如:

“我们在各项工作之中,首先要有冲天的干劲,然后要有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

”这一句子中,“首先……然后……”连接的两个分句并没有先后、轻重之分,不是顺承的语义关系,可以改为表示并列语义关系的“既……又……”。

15.“虽然……但是……”和“即使……也……”

“虽然……但是……”和“即使……也……”表示的都是让步关系,但是“虽然…·…但是……”侧重让步和转折,“虽然”引出的让步的事实只能是已然性的事实,而不能是未然的、假设的情况;“即使,,91出的让步的事实则多是未然的,假设的情况,侧重假设和让步。

因此,把“虽然……但是……”用于对假设事实的让步,是误用。

如:

“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绝对不能骄傲,何况我们的工作做得还并不好呢?

”这里因为实际上“工作做得还并不好”,可见“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不是已然的事实,而只是一种假设,因此不能用“虽然”引出,而要用表示假设的“即使”,后面也相应地换为“也”,构成“即使……也……二结构,表示假设让步。

16;“为了”和“因为”

“为了”和“因为”这两个关联词看起来差不多,其实不然,两者存在差别,不可混用。

“为了”表示目的,而“因为”则表示原因。

如:

“期中考试,我数学得了个满分,我赶忙奔回家中,想快点告诉我妈妈这个消息。

一个月前,她还为了我数学考试不及格,狠狠地骂了我一顿呢。

”这一句子中,“我数学考试不及格”表示的原因,而不是目的,因此不能用“为了”,而要用“因为”。

又如:

“因为要开好这个班会,我们几个班委在一起整整商量了一个下午。

”这里“开好班会”是未然的事情,应该是目的,而不是原因,所以应该用“为了”,而不应该用“因为”。

17.“因为……因此……”

“因为”是表示原因的关联词语,“因此”是表示结果的关联词语,两者看起来很搭配,其实不然。

“因此”的意思是“因为这样,所以……”,其意义里已经包含了“因为”的意思,所以不能再和“因为”搭配,下面句子中的“因为……因此……”属于搭配不当:

“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因此我要做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不做共产党员不应该做的事。

”这里的“因为……因此……”应该改为“因为……所以……”,或者删除“因为”。

与之相似的误用还有“由于……因此……”。

如:

“这本文集中的文章,由于出自很多不同作者之手,因此文风各异,表达的思想也多种多样。

”这里的“由于……因此……”也应该改用“由于……所以……”,或者删除“由于”。

18.“由于……于是……”

“由于”的意思是“因为”,表示原因,常常用于前一分句,引出事件的原因,经常跟“所以”“就”“才”等搭配,表示因果关系。

而“于是”的意思是“这样一来,就……”,表示的是承接的语义关系,因此两者看似相同,其实不能搭配。

如:

“由于初中外语教学的进度偏快,于是那些在小学没有接触过外语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分外地吃力。

”这一句子中的“由于……于是……”属于搭配不当,可以改为“由于……所以”。

19.“只有……就……”

“只有”表示条件中的必要条件,即必须存在这样的条件才能产生其后的结果,强调不能缺少,其常常和“才”搭配,组成“只有……才……”结构,表示必要条件。

“只要”表示的是充分条件,即有了这个条件就足以产生其后的结果,强调足以产生,常常和“就”搭配,组成“只要……就……”结构,表示充分条件。

因此,下面句子中的“只有……就……”属于错误的搭配:

“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地开拓,就能在艺术世界中不断地进取。

”这里,表示的是必要条件,应该用“只有……才……”。

又如:

“只有对真理有着不懈的追求,就会迟早有——天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

”这里要表达的是充分条件,应该使用“只要……就……”。

20.“从而”“进而””和“因而”

“从而”侧重表示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而”侧重表示递进关系;“因而”侧重表示因果关系,且所表示的结果往往是人们不希望见到的。

如:

“我们在对某些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后,从而应该思考教育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这里的“从而”是“进而”的误用,其表示的意思是递进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

21.“对”“对于”和“关于”

“对”和“对于”的意思和用法都差不多,一般来说,凡是可以用“对于”的地方,也都可以用“对”替换,不过反之则未必,如:

“他对孩子很严厉”中的“对”就不能换成“对于”。

一般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多用“对”,而不是“对于”。

“对”和“对于”表示是对象,而“关于”则表示的是所涉及的范围,如:

“关于星座,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22.“虽然”“尽管”和“即使”

“虽然”和“尽管”都只表示让步,而不表示假设,其引出的情况要是一个已然性的事实,后面常常和“但是”“可是”等相呼应;“即使”表示假设性的让步,其所引出的分句所表示的事情应该是未然性的。

“虽然”更倾向于转折,而“尽管”则倾向于让步,但总体来说,两者的意思差不多。

如:

“预算尽管制定得再准确,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会发生变化。

”从后面的“也”来看,这一句子中的“尽管”应该是“即使”的误用,从意义上看,“制定得再准确”,既然用了“再”,则明显不是一个已然性的事实,而只是一个假设的情况,所以应该改为“即使”。

23.“除非”和“除了”

“除非”是连词,表示惟一的条件,相当于“只有”,常常和“才”“否则”“不然”等组合成关联词组;“除非”还表示不计算在内,这时的意思和“除了”差不多。

“除了”是介词,表示所说的不计算在内,其和“还”“也”等连用时表示在什么之外还有别的,其和“就是”连用,表示不这样就那样。

如:

“进山只有一条路,除了他,没有人认识,除非是他肯答应领我们进山,否则我们进去了也只能是去送死。

24.“逐步”和“逐渐”

“逐步”的意思是一步一步地发展,带有明显的阶段性,一般用于表示人有意识而又有步骤的阶段性的变化;“逐渐”侧重于事物缓慢的、自然而然的变化,没有阶段性。

如:

“我们要通过我们的劳动,逐步把这块荒地变为肥沃的耕地。

泪水逐渐模糊了我的双眼。

25.“忽然”“突然”和“猛然”

“忽然”是副词,词义程度较轻,常常用在谓语动词之前作状语,如“一直淅淅沥沥的雨忽然大了起来”。

“突然”是形容词,可以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也可以作定语、谓语、补语等,可以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

如:

“他来得太突然了,我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

“猛然”是副词,词义程度比“忽然”要重,强调忽然发生并且很有气势,强而有力。

如:

“说到这里,他猛然抬起头厂瞪着我,似乎我就是那个欺骗他的人。

26.“互相”和“相互”

“互相”是副词,一般只能作状语。

“相互”是形容词,可以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此时和“互相”意思基本一致,也可以作定语修饰名词,表示两相对待的、彼此的。

因此在定语位置上只能用“相互”,否则属于误用。

如:

“这两种化学物质发生互相作用后,可以产生一种新的化学物质。

”这一句子中的“互相”属于误用,其处于定语的位置上起修饰“作用”,因此应该用形容词性的“相互”,改为“相互作用”。

27.“几乎”和“简直”

“几乎”和“简直”都表示相差得非常微小,非常接近,但是“简直”的语气比“几乎”强,词义程度比“几乎”重,强调相差极其微小或几乎相同。

如“他几乎被她骗得团团转”(没有被骗得团团转)“他简直被骗得团团转”(他可以说是被骗得团团转。

28.“连续”和“陆续”

“连续”表示一个接着一个,连接很紧密、均衡,是动词,常常做谓语,不可重叠;“陆续”是副词,经常做状语,表示动作不是同时发生,有先有后,时断时续,连接得不一定很紧密,可以重叠为“陆陆续续”。

如:

“最近这条路上连续发生了几起抢劫案件。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陆续走出了教室。

”下面句子中的“陆续”则属于误用:

“这陆续不断的打击简直使他丧失了斗志。

”这一句子中的“陆续”处于定语位置上,属于误用,应该改为“连续”。

29.“一再”“再三”和“屡次”

“再三”的意思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如“再三表示感谢”“再三强调”等;“一再”也表示一次又一次,表示情况反复出现。

一般来说“再三”所表示的重复的事件多为好的事件,而“一再”则没有这样的限制。

“屡次”则表示一次又一次,强调动作或活动的次数多,而“一再”和“再三”都只是强调重复,并不强调次数。

如:

“中美之间的关系一再动荡,已经影响了两国的正常利益。

,,(‘他再三向我表示感谢,我都被他谢得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他的屡次失败让我们对他失去了信心。

30.“尤其”和“特别”

“尤其”是副词,表示更进一步,说明一个突出的事物,语气较重;“特别”是形容词兼副词,也表示更进一步,但语气较轻,此外还有“与众不同的”“格外的”“特地”的意思,这些意思都不能用“尤其”来表示。

如:

“我喜欢这件工艺品是因为它的样式十分特别。

”“我特别来看望你。

”“你的这件衣服颜色特别好看。

”这三个句子中的“特别”都不能用“尤其”来表示。

31.“一起”和“一齐”

“一起”强调的是“一同”,侧重指动作、事情发生在同一个场所,如:

“我们一起去食堂吃饭。

“一齐”则侧重指“同时”,强调的是时间上的共同性,如:

“大家一齐唱了起来。

”因此,下面句子中的“一齐”属于误用: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就是很要好的朋友,毕业以后又在同一家公司一齐工作。

”这里,强调的是两个人在同一家公司同一个场所工作,因此不应该用“一齐”,而应该改为“一起”。

32.“必定”“必然”和“一定”

“必定”的意思是强调说话人对事物的肯定性的推测或者判断;“必然”则侧重从事理上出发客观地推导出某一确定的结果。

因此,如果强调的是客观性,则用“必然”,如果强调的是主观上的判断,则用“必定”。

如: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会代替资本主义。

”这里使用“必然”就是在强调这是一种客观规律,而不是某一个人的主观判断,显然比表达成“资本主义必定灭亡,社会主义必定会代替资本主义。

”要更具说服力。

“必定”表示人的主观判断,但是这种判断一般是对客观事理的分析和判断;而“一定”则只是侧重主观意志、主观态度的坚决,完全是主观上的看法或意见。

如:

“我们一定会赢”是在表示一种决心和态度,“我们必定会赢”则应该是在充分分析对比了两方的力量之后所做的判断。

33.“往往”和“常常”

“往往”表示通常情况下一般应该怎样或者可能怎样,侧重指其规律性或推论性;“常常”指动作行为重复的次数多,强调其频率性,而不一定带有规律性或推论性。

“往往”强调事情发生的规律性,如:

“每到考试,他往往都会捧个大鸭蛋回家。

”而“常常”侧重事情发生的频繁性,如:

“他常常来我家。

“这几天我往往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这一句子中的“往往”属于误用,这里有时间段的限制“这几天”,其没有强调“这几天”应该收到电子邮件,而只是想表达收到了很多电子邮件的意思,因此强调的是频繁性,应该改为“常常”。

34.“一向”和“一直”

“一向”表示的时间是从过去到现在,不能表示将来的时间;“一直”则可以表示过去、现在,也可以表示将来。

如:

“他一向很简朴。

”这是说从过去到现在他都很简朴,这一意思也可以换成“一直”。

但“我会一直爱你、呵护你的。

”这里的“一直”表示的是将来,就不能换成“一向”。

35.“于是”和“因此”

“于是”表示的顺序承接的关系,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顺序上的承接性,并不很强调结果性;“因此”则侧重表示因果关系,强调结果性。

在使用“因此”的时候,要求原因和结果都表达得比较明显,因果关系突出。

如:

“大家一鼓励,我因此就有了信心。

”这一句话中“因此”属于误用,因为这一句子中的“原因”不明显,如果要使用“因此”可以强调一下原因,如改为“大家都鼓励我,因此我有了信心。

”而“一鼓励”带有轻松、随便的色彩,没有强调出原因,所以应该换用“于是”。

36.“还是”和“或者”

“还是”和“或者”都表示选择关系,但是“还是”主要用于表示选择疑问,而“或者”则用于陈述句之中。

如:

“贝克汉姆十分惊讶地问:

‘难道你到现在还没拿定主意加入皇家马德里或者曼联?

”’这一句子中的“或者”属于误用,因为这明显是一个表示选择的问句,因此应该换用“还是”。

37.“本来”和“原来”

“原来”和“本来”都有副词的用法,但“本来”强调事情理应如此,常常和“就”搭配使用,如“他本来就应该还我200元钱”,“原来”的意思是发现过去不知道或者对情况有所认识。

如“原来你们两个人一起骗我啊!

38.“虽然”和“固然”

“虽然”的意思是表示对事实的让步,承认前一分句为事实;“固然”也表示承认某一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

“固然”侧重于确认某种事实;“虽然”则更侧重于让步。

从语法上看,虽然可以用于主语前,而“固然”则很少用于主语前。

如:

“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这种转向---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是促成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着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

”这一横线处应该选择“固然”,表示强调一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而不带有假设的意思。

39.“无论”和“尽管”

“无论”和“尽管”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但是“无论”表示的无条件,而“尽管”表示的是让步条件。

两者的用法也略有不同,“无论”要求后面带有表示任指的或者表示选择性的词语,如“多大”“准”“好不好”等,而“尽管”后面则不能出现这样的词语。

因此,下面句子中的“无论”应该改为“尽管”:

“这些年来,他无论遇到许多挫折和困难,他也坚强地挺了过来。

”这一句子中的“许多挫折和困难”并不是任指性的词语或者选择性的词语,因此不能和“无论”搭配,可以改用“尽管”,或者把“许多挫折和困难”改为“多少挫折和困难”。

40.“不及”和“不如”

“不及”只用来比较不同的人或者事物,前后所搭配的都只能是名词性成分,如“我们班的成绩不及他们班”等;“不如”除了可以用来比较人或者事物以外,还可以比较动作行为的利弊、得失。

因此,其前后所搭配的还可以是动词性成分或小句。

如“他跑得不如你跑得快”。

此外,“不及”还有“来不及”的意思,这一意义是“不如”所没有的。

因此,下面句子的“不及”属于误用: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及回家卖红薯。

”这里。

比较的是两个事件,用小句来表达的,因此不能用“不及”,应该换为“不如”。

41.“让”“叫”和“被”

在作介词表示被动意义时,“让”“叫”的用法和“被”基本相同,但是“让”和“叫”多用于口语,正式、庄重的场合则应该使用书面语色彩较强的“被”。

此外,“叫”和“让”还有“允许”“命令”的意思,所以有日寸会有歧义。

如:

“旗子没叫他拿走,旗子让她拿走了。

”这里的“叫”和“让”可以理解为“被”,意思是“旗子没被他拿走而是被她拿走了”,也可以理解为“允许”和“命令”,意思是“旗子没允许他拿走,而是命令她拿走。

另外,“被”字后面常常可以省略名词性成分而紧邻动词,如“他被打了”“他被录取了”,这时,不能替换为“叫”和“让”。

42.“十分”和“非常”

“十分”和“非常”都表示程度很高,但是“非常”可以重叠使用,如“这座山非常非常高”,而“十分”则不能重叠使用。

此外,“十分”前面可以加“不”,表示程度没有那么高,如“这次的考试成绩不十分理想”,意思是“不太理想,但还算理想”,而“非常”则不能和“不”搭配。

43.“不必”和“未必”

“不必”和“未必”看起来形式、意义都差不多,其实不然。

“不必”的“必”是“必须”的意思,“不必”就是“不必须”;“未必”的“必”是“必定”的意思,“未必”就是“不一定”。

两个词意义差别较大,不能混用。

如:

“他虽然赢得了多次分站的冠军,但是总冠军却不必是他的。

”这一句子中的“不必”显然属于误用,其要表达的是“不一定”的意思,因此应该用“未必”。

词表(三)成语辨析与误用

1.“不负众望”和“不孚众望”

“不负众望”的意思是不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期望;而“不孚众望”的意思是不被众人所信服,有辜负了别人的期望的意思,两个成语的意义正好相反,因此绝对不能混用。

如:

“我们公司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不孚众望,顺利拿下了这场价值几百万的‘招标’。

”这里的“不孚众望”显然应该改为“不负众望”才合乎文意。

2.“不假思索”和“不加思索”

这里,“不假思索”是成语,其中“假”是“凭借”“依靠”的意思,意思是不需要凭借任何思考就可以作出某种反应,形容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做事快捷。

而“不加思索”则是“不假思索”的错误写法,“加”是“假”的别字,但是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不加以思考就作出反应”所以也符合原词语的意思,因此“不加思索”的写法也流传下来了。

有的成语词典收录了“不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