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572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人民版必修2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时空坐标]

[知识线索]

1.十月革命后,为摆脱内忧外患的局面,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结果失败了。

苏俄随后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随着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完成,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其影响非常深远。

3.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斯大林模式弊端越来越明显。

二战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都曾进行了改革,但他们的改革都没有冲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存在的严重问题。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1.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正确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了解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3.掌握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理解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实质,探讨新经济政策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1.背景

(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帝国主义妄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3)国内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在各地发动叛乱。

2.内容

(1)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2)工业:

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

(3)产品分配:

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4)强制劳动:

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3.特点

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4.影响

(1)积极方面:

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

(2)消极方面:

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

[思维点拨]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推行的特殊政策,也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尝试。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政策,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失败的。

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经济危机:

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尤其是战争结束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工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人民生活困苦。

2.政治危机:

经济危机的发生以及余粮收集制的强化,引发工农的抗议和士兵的叛乱,使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原因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

(2)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标志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3.内容

领域

内容

农业

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

①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

②坚持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实行经济核算

③部分国有企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商业

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分配

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4.影响

(1)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国家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到1925年,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

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初步好转。

5.评价

(1)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的一条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思维点拨]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易混易错] 新经济政策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在其中虽有允许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内容,但它主要是利用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发展生产力,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后因领导人的更换这一政策没有延续下去。

[思维点拨]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特点

(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3)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主题 新经济政策

1.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史料 1921年列宁说:

“目前已经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直接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史料解读]

史料说明苏俄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实践失败了,开始采用新的政策。

[问题思考]

据史料分析,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提示 变化:

由直接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变为间接过渡的新经济政策。

原因:

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失败。

中心措施: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特点

史料一 必须后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选集》

史料二 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全球通史》

[史料解读]

史料一说明要从国家资本主义向国家调节转变,由商品交换向市场转变。

史料二“后退一步”指的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指导生产,“为了前进两步”指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思考“再后退”指的是什么?

(2)综合以上史料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 

(1)由商品交换后退到市场经济(私人买卖)。

(2)特点: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指导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启示:

制定国家政策应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应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社会稳定,符合民意。

[史论总结]

新经济政策的原因、特点、实质及意义

(1)原因

①直接原因:

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消极后果,摆脱面临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②根本原因: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种与当时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了失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对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行了重新思考。

(2)特点

①运行方式上: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②所有制结构:

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③经济理论上:

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3)实质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意义

①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到1925年,苏俄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②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政权。

稳定了政治形势,为社会主义建设开展创造了条件。

③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对俄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读下图,下列引言与图片主题相符合的是(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

“列车

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

A.“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

B.“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C.“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与苏维埃政权为敌”

D.“今后15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

答案 A

解析 “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体现了劳动义务制,是1918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与此相关的是A项;B项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排除;C项为1927年开始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故排除;D项为经济计划,故排除。

2.(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1919年3月苏维埃政府将全国城乡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一律联合并改组为统一的消费公社,规定全体城乡居民都必须加入消费公社,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

由此可知,苏维埃政府(  )

A.取消了自由贸易B.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C.鼓励私人办企业D.征收固定粮食税

答案 A

解析 本题抓住题干关键信息:

1919年3月及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这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取消自由贸易及实行实物配给制有关,故选A。

3.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中写道:

“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的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C.加入农业合作社,走上合作化道路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答案 B

解析 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自由支配。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形势。

故选B。

4.列宁指出:

“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答案 D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否定和取代,A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这与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不符,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并不是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排除C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D项是对新经济政策特点的正确认识。

5.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

“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

”这主要体现了(  )

A.十月革命的作用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

C.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D.斯大林体制的作用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组织俄国的商业”,可以看出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社会经济,使俄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

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

材料二 1920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

列宁强调要通过租让制发展苏俄经济改善工人生活,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世界通史》现代卷

材料三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

“社会主义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材料一中列宁所说的“同下层脱离的”经济政策和“实行退却”的经济政策分别指的是什么?

苏俄后来实行的“退却”的经济政策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三中列宁和邓小平提出的经济政策的共同着眼点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和邓小平在这些经济政策上共同的成功经验。

答案 

(1)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意义:

实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找到了一条在落后的状况下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2)着眼点:

吸收资本主义国家的优秀成果,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成功经验:

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把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

解析 第

(1)题从材料一“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可以看出当时脱离实际的经济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实行退却”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

(2)题从材料二、三可以分析得出,列宁和邓小平都主张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文明成果,发展生产力,同时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手段。

                   

[基础达标]

1.(2016·桂林高一期末)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

“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

”这一措施实行于(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1918年11月,苏维埃政府决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本题选B项。

2.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

“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

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

”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D.劳动义务制

答案 A

解析 题干的核心信息是,一位士兵家里的粮食被全部抬走了。

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士兵的话针对的是余粮收集制,A项正确;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排除C项;B、D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3.列宁指出:

“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答案 B

解析 当时实行的并不是农业税而是余粮收集制,排除A项;C项虽然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时已打败国内外敌人,D项错误。

4.(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

“(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

”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

A.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

答案 C

解析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故C正确。

5.这是一名同学上课做的笔记,笔记的部分内容如下:

这主要反映了苏联(俄)(  )

A.从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的变化

B.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化

C.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的变化

D.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变化

答案 D

解析 从题干可知,余粮收集制、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劳动义务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措施。

正确选项为D。

6.列宁说:

“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攀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C.实行农业集体化D.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中C、D两项与列宁无关,是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措施。

根据所学可知,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联系材料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等信息,即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

本题选B项。

7.蒋介石在访问苏联时的日记中写道:

“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

”据此判断,当时苏联正在(  )

A.组建红军保卫新生政权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用国家资本主义调整经济

答案 D

解析 抓住材料中信息“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判断这是新经济政策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和租让的形式转让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故选D。

8.“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

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是指(  )

A.实行粮食税制度

B.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答案 B

解析 “学会做生意”是指新经济政策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的政策,改变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做法。

9.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从经济规律的角度讲,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  )

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C.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D.依靠工农及其他劳动阶级,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 B

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用单纯的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新经济政策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这是两者的显著区别。

10.(2016·湖州高一检测)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  )

A.苏俄的社会性质所致

B.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所致

C.苏俄生产力发展水平所致

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所致

答案 C

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工农关系,恢复了经济,也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所以正确选项为C。

[能力提升]

1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

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

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

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D.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

答案 A

解析 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故选A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时期实行的特殊政策,排除B项;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沙皇专制统治已经被推翻了,排除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利益,排除D项。

12.“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造成这种“不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以阶级斗争为主

B.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面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

答案 C

解析 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从现实生产力实际出发,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13.《俄国史》载,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低价格,但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

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

这表明(  )

A.新经济政策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市场竞争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

D.经济状况的恶化催生了新经济政策

答案 B

解析 “私人商店”说明当时实行自由贸易,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故A项错误;从材料看,“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显然这是竞争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新经济政策是如何产生的,故排除D项。

14.《全球通史》中说:

“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

”这一历史现象(  )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保障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D.直接过渡到了共产主义

答案 C

解析 新经济政策以国家掌握经济命脉为前提,部分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促使苏俄经济迅速走出困境,故C项符合题意。

15.下表为1913~1925年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表,此表说明了(  )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9446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

(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重大成就

B.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正确和重大成就

C.农业合作化取得重大成就

D.指令性计划对经济造成巨大损害

答案 B

解析 从表格内容可看出,1921年后粮食作物耕种面积和产量都有大幅度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当时苏俄正在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

材料二 我们说俄国共产主义的“最初步骤”……把小农组织成各种协作社这一从小商品农业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的办法,也刚刚开始实行。

由国家组织产品分配来代替私营商业这件事,即由国家收购粮食供应城市、收购工业品供应农村这件事,也是这样……农民经济仍然是小商品生产。

这是一个非常广阔和极其深厚的资本主义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资本主义得以保留和重新复活起来,同共产主义进行着极其残酷的斗争。

这个斗争的形式,就是以私贩粮食和投机倒把来反对国家收购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总之,是反对由国家分配农产品。

——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材料三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上自由买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苏维埃俄国面临着什么困境?

(2)结合史实,根据材料二分析列宁对农村经济政策的设想。

(3)根据材料三分析布尔什维克党对以前的政策进行了哪些修正?

有什么进步性?

答案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

(2)设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3)修正:

满足了农民的要求,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了经营和贸易的自由。

进步性:

有利于保证劳动者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解析 第

(1)题通过材料一“征粮队”等信息来判断。

(2)题根据材料二直接概括提炼。

第(3)题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三中直接概括提炼,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