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1469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3.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docx

《教育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docx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课件整理

课程学习目标

1、能够识记和理解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各类学习的基本条件,掌握个体学习的一般规律。

2、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解释教育活动和设计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

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2、能够解释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内容体系

3、能够举例说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从学科范畴看,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

2、从学科作用看,它是一门理论性应用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校教育情境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1、描述教育教学主体的心理活动。

2、揭示教育教学主体心理活动的规律。

3、创造和提供教育教学的方法指导。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1、概论:

学科本身的说明。

2、学习心理:

学习的类型、过程、条件。

3、教学心理:

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因材施教。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欧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与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有关)。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主要研究学习心理,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为主。

3、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在认知学派影响下,研究内容相对集中,关于学习类型、条件和过程的研究结果获得广泛认同。

4、教育心理学的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学派融合,与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心理学兴起。

二、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十月革命前的教育心理学

用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去解释学校生活中的各种心理现象。

2、十月革命后的教育心理学

重在发展理论,以活动和文化发展解释学习。

三、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解放前以翻译西方教育心理学著作为主

2、20世纪50年代以吸收学习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为主

3、改革开放以后以学习西方教育心理学为主,并开始进行自己的独立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理论背景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研究

人物知晓

赫尔巴特、桑代克、布鲁纳、维果斯基、加涅、奥苏贝尔、维特洛克

第二章学习理论

教学目标

1、能够区分学习、人类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三个概念。

2、能够举例说明幼儿学习的特点

3、能够陈述学习的一般过程

4、能够区分不同的学习类型

5、能够比较各种学习理论的异同

第一节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1、学习的定义

(1)经验引起的行为或内部心理倾向的持久变化。

①变化是持久的

②变化既是外显的行为也是内部的心理结构

③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

④学习是经验的获得过程

(2)由此,学习是人和动物普遍具有的活动,是一种适应行为。

2、人类的学习

(1)获得的经验包括个体经验和群体经验

(2)以语言为中介

(3)自觉的、主动的,有目的的活动

3、学生的学习

(1)以间接经验为主

(2)有他人的指导

(3)有计划、有结构,是一个高效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的学习

1、0—3岁儿童的学习

(1)条件反射的建立

(2)模仿

(3)图式建构

2、幼儿的学习

(1)观察模仿

(2)操作学习

(3)语言接受

3、幼儿学习的特点

(1)以好奇和直接兴趣为基本动机

(2)学习具有无意性和内隐性

(3)学习具有经验性和体验性

(4)学习具有直观形象性

(5)学习对环境具有极大依赖性

(6)学习具有个别差异性

三、学习的分类

1、根据学习的内容分类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的学习

(3)行为规范的学习

2、根据学习的层次分类

(1)连锁学习: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的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的学习

(2)辨别学习

(3)概念学习

(4)规则或原理学习

(5)问题解决(创造)

3、根据学习的方式分类

(1)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2)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4、根据学习结果分类

(1)认知领域的学习:

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

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认知策略

(2)动作领域的学习

(3)情感领域的学习:

态度、品德、价值观

三、学习的过程

1、中国古代的学习阶段划分

(1)闻、见、知、行——荀子

(2)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中庸》

(3)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

2、古代欧洲的学习过程阶段划分

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3、信息加工的学习阶段划分

(1)简化模型

A:

产生注意B:

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原有知识

C:

找出新信息中的内在联系D:

新旧知识发生联系E:

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系统

(2)复杂模型

学习的内部过程

(1)通过接受器接受刺激

(2)通过感觉登记器登记信息

(3)选择性知觉信息,以便在短时记忆中储存

(4)通过复述在短时记忆(STM)中保持信息

(5)为了在长时记忆(LTM)中保存而对信息进行意义编码

(6)将LTM中的信息提取到STM中

(7)反应生成并进入效应器

(8)学习结果表现于学者的环境中

(9)通过执行策略对过程实行控制

4、学习过程的环状结构

第二节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观

1、基本观点

(1)学习是经验引起的可观察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学习的本质是刺激与反应的连接的形成。

(3)影响学习的主要条件是外部的强化。

(4)行为主义不考虑学习者内部的结构或者变化。

2、主要概念

(1)泛化:

对相似的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

(2)辨别:

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3)消退:

学会的反应如果得不到强化会渐渐消失

(4)强化:

行为得以加强的过程

(5)惩罚:

减少或抑制行为的过程

(6)正强化:

在某一行为后通过呈现令人满意的刺激来加强行为的过程

(7)负强化:

在某一行为后通过移去令人厌恶的刺激来加强行为的过程

(8)正惩罚:

指在某一行为后出现令人厌恶的刺激以抑制或减少好行为的过程

(9)负惩罚:

移除某一令人满意的刺激以减少不当行为的过程

3、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条件作用的比较

4、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理论

(1)前因:

发生在行为之前的事件。

可以设置前因以引发行为的发生。

(2)行为后果:

行为发生后所获得的刺激,可以区分为强化物与惩罚物。

(3)强化程序:

连续强化、定时强化、不定时强化、定比强化、不定比强化,可以根据个体的

学习特征,适时合理地安排强化

5、行为主义学习原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行为塑造:

小步骤呈现教学内容、学习者积极应答、及时反馈。

(2)程序教学:

直线式和分岔式教材

(3)相倚行为契约:

行为目标技术的应用

(4)凯勒计划:

掌握学习、个人化教学系统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1、什么是建构

(1)为了某种目的把已有的零件、材料制成某种结构的过程。

(2)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相互作用,形成、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过程。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知识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不能直接从环境中获得而是主

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2)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活动论:

个体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活动使主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

的过程才是学习。

3、当代建构主义的不同观点

(1)激进建构主义

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无法知道的,知道的只是我们的经验;

②所以我们不去追求经验与客体的一致,为了适应环境不断扩展自己的经验;

③经验是认识主体主动地建构起来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④关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忽视学习的社会性。

(2)社会建构主义

知识不仅通过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且通过社会性的相互作用来建构;

②个体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途径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

(3)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学习不仅是对外部信息的输入、存贮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双向、反复的相互作用过程;

②新的外部经验因原有知识而获得意义,原有经验因新经验的加入而被调整或改造。

4、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1)控制论系统观: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反省型参与者而且是一个观察者;

②个体不仅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而且相互反馈,其中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反省。

(2)知识观:

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会随着人类的进步不断变化;

②虽然知识可以用语言符号表示,但它不是一种实体,对同一知识由于学习者的经验背景不同而有不同的理解。

(3)学习观: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加工,而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是新旧经验间的相互作用;

②新旧经验包含了物理经验和社会文化经验等多种类型。

(4)师生观:

学生是带着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走进教室的;

②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各不相同,对于一个学习群体,差异便成为学习的资源之一;

③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而且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引领者。

(5)教学观;

学生自身的努力是教学的中心;

②教育的目的除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协作或合作建构的能力;

③教师应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和真实任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请你思考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本质是什么,学习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本质是什么,学习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各自的不足是什么?

三、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1、基本观点

(1)学习的交互作用

(2)影响学习的因素有三类:

环境、个体的信念系统、个体行为

2、观察学习

(1)观察学习的意义:

人类的学习基本有两种途径,角色扮演学习和替代性学习;

②动手做和体验行为结果的过程中学习被称为角色扮演学习;

③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被称为替代性学习,也叫做观察学习。

④人类个体不可能通过亲自体验学习各种行为或知识,因而观察学习成为人类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2)观察学习的要素:

注意、保持信息或印象、产生行为、愿意重复行为;

(3)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

观察者本人、被观察者、观察者的预期、强化

(4)观察学习中的强化类型: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四、认知学习理论

(一)基本观点

1.学习的本质是新旧经验相互作用引起的认知结构的改变;

2.学习的条件包括环境刺激和原有的认知结构;

3.学习的动因主要是目标预期。

(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形成;

2.学习的过程包括获得、转化、评估;

3.教学的目标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4.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发现;

5.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动机、结构、程序和强化。

(三)奥苏贝尔的意义接受学习

1.意义学习

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指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的过程。

2.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3.意义学习的基本方式是接受学习

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中,新知识需要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发生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其结果是新旧意义同化,新知识获得意义,原有认知结构发生改组。

4.教学的基本策略是提供“先行组织者”。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观点

1.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每一阶段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

2.学习是信息加工与期望事项、执行控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3.教学的艺术就是学习事件与教学事件的吻合。

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人本主义的理论基础

(1)自然人性论:

人性本善;人的本性即人的似本能需要,是个体发展的潜能基础。

(2)自我实现的人格论:

个体的发展即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也就是实现个人的潜能,成为一

个功能完善者。

(3)自我实现的条件: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真诚一致、移情性理解。

2、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1)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两各组成部分,彼此融为一体,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知情合一的“完人”。

(2)现实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重视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内容,重视教学的方法而不是教学的结果。

3、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1)根据学习的内容分:

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

(2)根据学习的方式分:

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3)认知学习等同于无意义学习,经验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同义;

(4)经验学习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学习。

(5)经验学习的特征:

全神贯注、自动自发、全面发展、自我评估

4、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1)教师的责任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

(2)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伙伴;

(3)学生是学习的关键、学习的过程是学习的目的所在。

第三节学习与发展、教育的关系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1、发展的含义:

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积极变化

2、心理发展:

(1)心理的结构与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积极变化过程;

(2)心理发展的层次:

①人类物种的发展

②人类个体的毕生发展

③人类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变化

二、心理发展与教育

1、发展、学习、教育的关系

(1)发展是个体生物性的必然展开

(2)学习是个体发展的条件、手段

(3)教育是个体学习的外部因素

(4)发展是学习、教育的目的

(5)发展制约学习、学习制约教育

(6)教育促进学习、学习促进发展

2、学习的准备性

学习准备:

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与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第三章认知领域的学习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问题解决

知识的概念内涵

(1)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2)个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陈述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实的知识,主要指言语信息。

(2)表征的形式有符号、概念、命题、图式等。

程序性知识

(1)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个体具有的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行为步骤。

(2)表征方式是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第一节言语信息的学习

你希望小鹿班的孩子这个学期能够认识300个汉字,小象班的孩子能够知道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怎样做才能够达到目的?

学习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三种类型的言语信息。

2、能够根据言语信息的学习条件设计一个相关的教育活动。

一、什么是言语信息(verbalinformation)

(1)每个人、每个物都有一个名称如:

讲台;

(2)一周有七天;

(3)台湾正处在独立与回归的十字路口;

(4)幼儿教师的工作很辛苦;

1、定义:

可用言语表达的信息,作为人类的一种行为表现是指能够说出或阐述某一事实或观念。

2、言语信息的特征

以命题形式储存

也可以用表象表征

3、言语信息的种类

符号或名称

事实

有组织的观念(言语信息)

图式

4、言语信息的作用

(1)有些言语信息在个体一生中有用。

普通物体的名称、数字名称、日常生活中的普遍事实等

(2)言语信息是其他类型学习的必要成分。

如智慧技能、态度等以言语信息为背景和成分。

(3)装在“头脑中”的信息是其他学习的先决条件。

(4)言语信息是思维的工具:

伟大的人物都具有广博的知识。

二、符号学习

1、符号学习的本质

(1)配对联想学习

(2)从短时记忆的声音编码转换为长时记忆中的意义编码或表象编码

2、符号学习的策略

(1)每次学习的配对要少

(2)利用一个中介物(汉语拼音的学习)

(3)丛集(词根的利用)

(4)精加工(将单词形成句子)

3、举例:

(1)无精加工:

奶牛、球

(2)各种精加工:

(3)那头奔跑的奶牛和那个反弹起来的球

(4)那个反弹起来的球后面那头奔跑的奶牛

(5)那头奔跑的奶牛追逐着那个反弹起来的球

三、事实学习

1、什么是事实

由有意义的命题构成的一种言语信息,是对客观现实的说明。

2、事实学习的本质

获得(理解)一个或多个命题的逻辑意义,并把它储存下来的过程。

3、事实的贮存形式——命题网络

(1)一个命题表达一个事实;

(2)大多数事实与事实之间有关联;

(3)命题之间通过它们共同的概念连接起来,这就形成了命题网络。

(4)头脑中事实的表征包括将一种事实与其他事实连接起来的路径。

4、事实的提取

(1)识别或回忆某个事实,路径越多,反应速度就越慢,提取困难。

(2)然而,通向其他事实的路径有助于促进保持。

如何提高保持与提取的效果?

5、组织策略

(1)没有组织的事实的学习

生成规则:

用一条规则生成提取事实的通路,如系列数149162536496481可以通过一个简单法则轻易地提取出来。

例如:

记住这些图形是什么,我们用规则:

圆——方、大——小、带颜色——不带颜色这一规则生成整个图形。

固定词语法:

如果一些事实之间的关系不密切,我们可以将许多事实与我们熟悉的、有顺序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快速提取。

等级提取法:

根据逐渐具体的法则把学习的事实加以组织形成一个等级的方法。

图解:

(2)已经有组织的事实的学习

表格

图解

插入问题

四、有体系的言语信息的学习

1、有体系的言语信息的含义

(1)很多事实根据一定的逻辑规则前后关联起来并能说明一个主要论点的言语信息就是有体系的言语信息,如我们学习的各种课程。

(2)事实上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体系,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

2、有体系言语信息学习的本质

人们通常并不是期望学生仅只学习和记住教材章节中的具体事实,而是期望学生能够学习和记住其中的主题或主要观念,以及能够以足够的事实来阐明这些主题或主要观念。

——Gagné,R

(1)主题的内涵

(2)论据及其论证关系

①一般观念的学习比具体事实的学习重要

②学习课文的重点是获得并保存它的意义

3、获得知识体系的策略

图式组织

(1)什么是图式

①图式是一些观念及其关系的集合,并形成学习者“可用来理解的”类别。

如“去饭馆吃饭”的图式、“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图式、“看病”的图式、“教学”的图式等。

②图式是物体、事件及行为背后的一般观念;

③图式是学习者的知识结构;

④图式是抽象的,因此为后继的学习留有“空位”。

⑤图式代表了长时记忆中知识组织的最主要的一种方式。

(2)图式的组织作用

①图式用于吸收新的言语信息(棒球比赛实验)

②图式用于识别具体的事实

③理解指学习者能够识别图式的具体例子。

(3)图式组织策略

①学习前的策略

·“先行组织者”

·学习前的视角与原有经验的激活

安德森和皮彻特的研究

学习材料:

两个男孩逃学到其中一家玩耍的故事,其中大量描述了男孩家的情境,即有大量言语信息。

阅读者的身份:

买房人或窃贼

学习效果的测量:

回忆材料内容。

结果:

两组差异非常显著。

②学习中间的策略

·关注相对重要的事实或符号

·赋予材料以能够激起学生想象的性质

·在段落中插入问题

·反复阅读特定观念

③学习后的有效复习

·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有关主题的提问

·分散复习

五、言语信息的学习条件

1、内部条件

(1)已有的有组织的知识

①以名称与事实形式出现的新言语信息是通过融入构成更大命题网络部分的命题之中而习得的。

②当要提取这种整合的信息时,学习者应寻找命题而不是孤立的词。

(2)编码策略

①学习者必须将知觉到的刺激转化为“有组织的网络”形式。

②有效的编码为以后的提取提供线索。

(3)促进有意义编码的教学方法

①组织化策略

·图表和模型图

·层级结构

·实物模型

·概要

②活动策略

·以问题解决的方式来掌握知识而非仅仅去记忆知识;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要求学生去分析而非回忆有关信息;

·要求学生对得出的结论提供有力证据而非仅仅得出结论;

·用观念去解释现象而非仅仅记住观念;

·强调知识的应用而非机械记忆。

2、外部条件

(1)提供有意义的情境

①新信息的情境可以将无意义的刺激转化为与学习者已经具备的有意义信息联系起来的刺激。

②有意义的外部情境能够激活内部加工策略

(2)增加线索的区别性

①一系列事实回忆的外部线索要尽可能地有独特性:

·表格、图解等策略

·不同的色彩形状等物理线索等

·通过解释与推论等“深加工”

(3)重复的重要性

第二节智慧技能的学习

学习目标:

1、能够举例解释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

2、能够说出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的条件;

3、能够根据智慧技能的学习原理设计一个教育活动;

什么是智慧技能

1、言语信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

2、智慧技能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主要是理解和运用概念与规则进行思维。

3、智慧技能就是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

一、辨别学习

1、辨别的定义:

能对一个特定集合的不同成员作出不同反应的能力。

例如:

给你三把钥匙,它们分别与同一办公室的三扇门对应。

起初这些钥匙看起来很相象,不久,你便可以通过这些钥匙上的槽口数量及第一个槽口的深度将三把钥匙分开来。

2、辨别学习的意义

(1)幼儿必须学会从其环境中进行辨别,才能够对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2)学校学生也面临辨别的必要性:

区分印刷的字体、说话的声音、星体的亮度和大小、生物体的微观特征等;

(3)成人面临新的刺激物如街道的位置、新近遇到的人脸等时需要辨别;

3、辨别学习的条件

(1)学习者自身的条件:

回忆或重现刺激—反应的能力;

(2)学习情境中的条件:

反馈、差异分明

4、辨别学习的策略

(1)对比练习

(2)累进学习

(3)扩大差异

二、概念学习

概念学习中的言语指导图例:

1、什么是概念

(1)定义:

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数量范围的思维形式。

(2)概念用词来表达,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词的思想内容。

2、概念的分类

(1)具体概念:

能通过被指认的方式来体现,可以观察的概念,例如猫、椅子、树、房子等。

(2)定义性概念:

以定义的方式获得的抽象的概念,如对角线、驱轴、功、势、友谊、正义、阶级等。

3、具体概念的学习

(1)例证:

个体把一串特定的钥匙看作门上的钥匙,把另一串钥匙看作挂锁上的钥匙。

能识别全新的钥匙,并把它归入上面几类钥匙中的某一类。

(2)概念学习是根据一些共同的抽象属性对它们作出反应,实际是对一个集合的概括化,使个体免受具体刺激的支配,对具有代表意义的符号作出反应。

·具体概念学习的条件与策略

学习者自身的条件:

辨别能力

情境中的条件:

言语指导、原型或清晰的例子、同时引入肯定或否定例证、变式:

概念例证的刺激特征本身要变化、强化

4、定义性概念的学习

(1)定义性概念是将物体或事件加以归类的规则。

例如:

圆、堂兄弟、城市、司法等。

①定义的构成:

·一个属于上位类别的事物概念

·这一上位概念的一系列特性或特征

·关系

·动词所指的对象

·例如:

圆是到某一定点等距离的所有点形成的平面曲线。

(2)定义性概念学习的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