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5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1260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5 Word版含答案.docx

《广东省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5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5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5 Word版含答案.docx

广东省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5Word版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05

十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示秬秸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遶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

秬秸:

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

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二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答案】B

B项“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错。

文章的内容反映了民间疾苦,生存的艰难,语言风格平实朴素、明白如话,也不是诙谐风趣的特点,选项的解释不符合卖饼儿的心理。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

13.这首诗是张未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期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不少于200字)(10分)【答案】第一问:

教育内容:

要点一: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要点二:

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

要点一:

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

要点二:

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十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咏素蝶诗刘孝绰[注]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

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

是怎样描写的?

(3分)

答: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

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分)

答:

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

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答案】

(1)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一般来讲解读一首诗的情感需要注意从以下方面入手:

题目、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句。

这首诗的注释①已经写到“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再加上诗的最后一句“酒阑无奈客思家”已经很明显流露出作者的感情了。

考生应注意答全面具体不能简单答成思念家乡。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二十、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7分)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

①徂辉:

落日余晖。

②枳棘:

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

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

(4分)

这是李白诗“登高望四海①”(《古风》其三十九)。

这首诗与《行路难》是同时期的作品。

诗中借景寓情,抨击统治者的昏庸腐败。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就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

①、四海,指天下。

②、漫漫,广阔无边。

③、被,覆盖。

大荒,广阔的原野。

两句意为:

秋霜覆盖,万物凋零;北风飘拂,原野

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二十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

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

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

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

阻隔;阻拦。

②直饶:

纵使。

分付:

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分)

二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

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

秋风。

②怆悢(liàng):

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3分)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5分)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

着重于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

阮籍善于塑造意象,尤其是对飞鸟意象的塑造,凤凰象征诗人自己,借写凤凰的遭遇抒发自己的哀伤与无奈,具有强烈的生命孤独感。

解题时首先结合自己所掌握的艺术手法的术语作答,先明确术语比兴、象征、用典等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解释具体手法,接着简要说明艺术手法的表达作用及表达的感情。

二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2分)

【答案】

(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联想排查《雨霖铃》的句子时只需注意“季节”和“抒发离别之情”的信息。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

(2)【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干将诗句表达的情感明确交代,实际上就是要考生分析鉴赏所给诗句抒情的手法。

“醉别”的“醉”字包含情感信息,有“借酒浇愁”之意;而“江风引雨”是景,属于借景抒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

“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

(3)【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表达技巧和效果的能力。

题干将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和盘托出,实际上是要考查达到这种效果的手法及其作用。

而诗歌最后两句的手法与《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如出一辙,是由实及虚。

而这种手法的一个通常的作用就是,拓展意境,丰富内容,便于抒发更深远的感情。

 

二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

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4分)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4分)

二十五、阅读下面两手唐诗,按照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唐诗)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剑南风景腊前春,  

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出来的?

(1)【答案】暮春飞花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能力。

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

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

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

“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

“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各表达了什么情感?

(2)【答案】思念故乡之情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两首诗的最后一句话。

“今日翻成送故人”是说万里同行,自己到了该到的地方,可是友人还要继续前行,此时此地再送友人上路远行,这情景使诗人想起以前故乡送行的情形,自不免引出思念故乡之情。

第二首诗里“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