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说明文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0723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说明文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三说明文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三说明文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三说明文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三说明文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说明文练习及答案.docx

《初三说明文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说明文练习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说明文练习及答案.docx

初三说明文练习及答案

宝山区

“极寒天气”会来吗?

宋连春

①最近,一位波兰学者预测欧洲今年冬季可能出现“千年极寒”的消息,其中还提到了亚洲国家也可能会出现寒冬,对此人们议论纷纷。

那么,今年的“极寒天气”是否真的会来呢?

②这位波兰学者认为,在“拉尼娜”活动的影响下,来自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并且近几年来规模缩小到只有过去的一半,其无法发挥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作用。

而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

但是,仔细想想发现,这种说法有点儿的意味。

这位学者仅仅依据单一影响气候的因素预测未来气候的趋势,显然是一种对气候系统缺乏全面系统和深刻认识的表现,气候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大气、冰雪、岩石、生物水五大圈层,甚至还包括了人类活动。

③实际上,把“拉尼娜”和墨西哥暖流扯到一起有的感觉,因为它们是属于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

“拉尼娜”是年际尺度,逐年之间的波动起伏比较大;而大西洋暖流确是相对稳定的。

主要表现为十年以上的长周期变化,而且近几十年的观测显示出,大西洋暖流只有很弱的减少趋势。

目前国内外研究还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来证明“拉尼娜”与墨西哥湾暖流有直接关系。

④另外,“拉尼娜”的直接影响仅局限于热带太平洋地区,对中高纬度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是间接而复杂的。

举个例子来说,自1986年以来,欧洲地区发生过4次“拉尼娜”事件,其中只有两次出现了冷冬。

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拉尼娜”事件期间,欧洲气温普遍较常年明显偏暖了1℃至4℃,并没有出现偏冷的现象。

所以,单单靠目前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就预测欧洲将出现“千年极寒”,这显然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⑤当然,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影响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趋多趋强的情况,并不排除某一年、某些地区会发生“寒冷事件”,但是出现“千年极寒”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当前全球气候处于持续性“温暖”阶段。

⑥回过头来看,2009年是有记录以来南半球最暖的年份,2000至2009年是1850年以来最暖的十年,这都表明近百年来的气候变暖趋势是一个全球性的长期过程。

根据1500年以来的代用资料分析,欧洲冬季气温变化与1901年至1995年的平均值相比,距平大多在正负2℃之内。

1708年至1709年冬季是1500年以来最冷的冬季。

但20世纪中期以来,欧洲冬季气温始终呈现上升的趋势,没有出现过较常年偏低2℃的偏冷冬季。

⑦因此,今年将有“千年极寒”的说法不能就此。

16.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择三项填入第②、③和⑦段三处的横线上,

合适选项依次为:

_______、、(只填序号)

A、王婆卖瓜B、一言以蔽之C、瞎子摸象D、风马牛不相及

17.第①段中加点字“此”指的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8.第④段画线句除了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以外,还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作用是

19.第⑤段中作者称“出现‘千年极寒’的可能性不大”,在第⑥段中作了具体说明。

请简述作者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

为什么选这两方面材料来说明?

(1)哪两方面来说明?

(2)为什么选这两方面材料来说明?

20.作者认为今年“千年极寒”不可能出现,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分析:

(1)先写

(2)再写

(3)最后写全球正处于持续性“温暖”阶段。

(每条答案不超过20个字)

闵行区

正在逝去的“灵丹妙药”

①大家都熟悉气候变暖、空气污染这些概念,但是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其他物种的灭绝和我们人类的关系。

②首先看看,地球村里的其他物种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③它们给我们食物。

例如,草地支撑着食物来源,包括肉、牛奶和皮毛。

森林给我们水果,蜂蜜和蘑菇。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森林提供了将近一半的能量来源。

④它们给我们水喝。

如果没有许多植物的根、微生物和土壤配合起来帮我们净化自然降水,我们现在喝的水里面就会充满各种氨、病菌、杀虫剂、化工废料等。

没有他们帮我们净化水,我们的祖先也是活不下来的,也就没有今天的我们。

⑤它们给我们丰收。

例如在马来西亚,油棕种植业以前是靠手工传花粉,费时费力,而且收成不好。

后来引进了天然的花粉传递者一一象鼻虫,收成立刻增加了50%而且节省很多人力。

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许多物种帮我们抗洪,调节气候,阻止疾病蔓延等,但是我们却经常忘记了它们。

现在,看看支撑着我们生命的这些物种~它们的命运又是怎么样的呢?

⑦科学家通过对海洋化石的研究,推测在人类文明之前,正常的物种灭绝速度是每年每一百万个物种中有一个灭绝,而现在的速度是这个的一千倍。

例如,夏威夷群岛上曾经有一百多种鸟类,在人类公元五世纪左右登陆之后,现在只剩十几种了。

⑧锐减的生物多样性会影响气候、农业收成、空气、水质、传染病等。

但是长期被人们所忽略的是其对医药研究的影响。

⑨许多濒临灭绝的物种为医药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源。

⑩例如有一种澳大利亚青蛙,.这种青蛙独特之处在于它会把下出来的卵吃进肚子里,等孵化出完全成熟的蝌蚪后,再将它吐出来。

研究发现,这种青蛙的蝌蚪可以分泌一种化学物质,阻止胃酸分泌和胃收缩,这样就不会被母亲消化掉。

关于这种青蛙的研究很有可能就带来对人类胃溃疡治疗全新的认识(胃溃疡光在美国就有2500万患者),但是这些研究被迫中断,因为环境问题,这种青蛙已经绝种了。

⑪我们对湿地的破坏导致两栖动物的生存空间骤减。

我们大量捕杀青蛙,我们破坏臭氧让对紫外线敏感的两栖动物无处藏身,我们还污染水源让他们中毒。

现在将近6000种包括青蛙在内的两栖动物,已有近2000种濒临灭绝。

而青蛙身上有医药研究价值的“宝贝”可能有好几十种。

⑫另外一个例子是北极熊和骨质疏松症。

这种疾病每年对世界经济的损失高达1300亿美元。

卧床的病人和老年人缺乏运动,最容易患这种疾病。

一般人在卧床5个月后会损失三分之一的骨质。

而北极熊很特别,它们每年有好几个月一动不动,而骨质却完好无损。

这个生物学上的奇迹,是因为它们的身体可以将从骨质退化中流失的钙重复利用,来形成新的骨质。

最近,有科学家已经在北极熊体内提取出了一种关键化合物,它可以刺激新骨质和软骨的形成,并抵抗骨质退化。

⑬然而,有调查预测,到2050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北极熊将消失。

我们释放温室气体,导致北极熊赖以生存的冰盖减少;我们曾为了北极熊身上“值钱”的部位扑杀他们,我们还因为开通很多北极圈内航线,造成过不少因为油料泄漏而引起的污染。

同样,北极熊身上有医药研究价值的地方也相当多。

⑭值得一提的是,在地球上所有物种中,我们知道的还不到20%。

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正在消失的物种我们都不知道,那么它们所蕴藏的“灵丹妙药”,也就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永远地失去了。

16.本文围绕物种的灭绝与人类的关系,依次从三个方面展开说明。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

(2)

(3)(6分)

17.第⑤段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4分)

18.第⑨-⑬段通过_和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你认为只举其中一个例子是否可行?

简要说明理由。

(6分)

19.第⑭段,为什么“在地球上所有物种中,我们知道的还不到20%”这一点“值得一提”?

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我们对地球上有多少物种了解得太少。

B.因为我们还不知道大量医药资源已经或正在永远失去。

C.因为大部分的正在消失的物种我们都不知道。

D.因为大部分的正在消失的物种都蕴藏着“灵丹妙药”。

20.结合文章内容,以北极熊为例,说说保护濒危物种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3分)

 

虹口区

植物生长方向之谜

①植物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最奇妙的莫过于它的生长方向,比如从一粒小小的植物种子萌发开始,它就知道根应该往地下生长,而茎干则伸向天空。

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现象,然而植物为什么会这样呢?

它是怎样懂得“上”和“下”的概念呢?

又是由什么力量促使它选择根朝下、茎朝上的生长方向呢?

怎样解释这种生理机制?

②科学家们首先想到的是重力,他们从物理学想到,地球的引力一定是影响植物生长方向的重要因素。

当时,著名的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鼻祖达尔文曾观察到,植物的芽和根在改变生长方向时,各部分细胞的生长速度不同,但这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

达尔文无法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③到1926年,美国植物生理学家弗里茨·温特,做了一个颇能说明问题的实验。

他使植物的胚芽鞘一面受光照,另一面对着无光的黑暗处;结果胚芽鞘的生长发生了有趣的变化,渐渐地朝着有光的方向弯曲,后来温特从胚芽鞘中分离出一种化合物——植物生长素,它具有促使植物生长的功能。

胚牙鞘受到遮荫部分生长加快,受光部分则由于缺少生长素而生长较慢,结果导致弯曲发生。

于是温特认为,植物的茎或叶片的弯曲是由于生长素在组织内的不对称分布造成的。

当植物受到策略刺激时,植物组织下部的生长素含量会大大增加,于是就使植物的根朝下生长,而茎则朝上生长了。

④自从温特发现植物生长素的秘密后,很多科学家投入到这一研究领域。

他们发现,植物根总是朝着地心引力的方向生长,这同样是通过生长调节剂在根细胞里不同的分布来实现的,于是这些学者们提出,也许有一种被称为“平衡面”的策略感应物流向根细胞的底部,从而影响生长调节剂在细胞中的分布。

水平放置的根,其上面比下面生长快,致使根向下生长,可是这种“平衡面”究竟属于何物?

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学者们一时无法知晓。

⑤不久之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植物学家迈克尔·埃文斯以及他的同事,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理论。

他们认为,无机钙对于植物的生长方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为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在植物的弯曲生长过程中,无论是根冠下侧部位还是芽的上侧部位,都存在着高含量的无机钙。

那么无机钙又是如何使植物辨别方向的呢?

埃文斯解释说,因为根冠有着极为丰富的含淀粉体的细胞,而淀粉体就会把其内部的钙送到根冠下侧。

这时,如果用特殊的实验手段去阻止钙的移动,植物马上就会表现出不按正常的方式去生长。

同样,植物的芽虽然没有冠部,但也含有丰富的淀粉体,淀粉体也能将其内部的无机钙送到上侧的细胞中,这显然说明,无机钙对植物生长方向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⑥那么,既然淀粉体内有许多无机钙,而无机钙又能在植物体内来去自如,除了重力之外,又是哪一种力量使无机钙如此方便地上下移动呢?

最近,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斯坦利·鲁在研究中发现,这是由于细胞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电荷不同,两端电荷的不一致引起细胞极化。

结果,为数众多被极化的细胞排列在一起,总电荷就强得足够吸引任何相反电荷的钙原子,驱使它们在体内移动。

于是斯坦利·鲁提出,由于细胞的极性带动钙的移动,从而导致植物茎干总是向上生长,而根则朝地下生长。

⑦由谁控制植物生长方向的研究课题已日趋深入,这种神奇的力量取决于什么,是植物生长素还是无机钙,是细胞的极性还是数者兼有之?

目前依然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探索。

16.第①段运用了()修辞手法,作用是

(1)

(2)(6分)

17.阅读第③④两段,完成下列问题。

⑴第③段加点词“渐渐”不能省略的原因是:

(3分)

⑵第④段不能删去的理由是:

(3分)

18.下列对弗里茨·温特所做实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胚芽鞘受到光的照射,就使植物朝着光的方向弯曲,植物的茎就向上长了。

B、胚芽鞘受到遮阴部分生长加快,就使植物的根部生长加快,就朝下了。

C、植物的生长素在组织内部分布不对称,促使根部的生长素加大,就产生了根部朝下长茎朝上长的现象。

D、除了达尔文的发现,弗里茨·温特所做实验完全解释了植物生长方向的原因。

19.下列对“植物生长方向之谜”表达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达尔文发现了植物各部分细胞生长速度不同影响了根茎的生长方向。

B、弗里茨·温特做实验找到了植物生长素的含量影响了根茎的生长方向。

C、迈克尔·埃文斯发现植物体根冠的含淀粉细胞影响了根茎的生长方向。

D、斯坦利·鲁在研究中发现细胞的极性带动钙决定了根茎的生长方向。

20.上文使用了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进行说明,请分析使用这两种顺序的作用。

(四分)

答:

(1)

(2)

杨浦区

 

中国人对春秋的感受为何这么深?

单之蔷

①想知道成语中春、夏、秋、冬这四个字各自出现的频率,有了像XX和谷歌这样的搜索工具以后,似乎变得容易了。

在一个收录了41843条成语的成语网站中,春出现的频率最高,出现了102次;其次是秋,出现了97次,而且这两个字经常连用;包含夏和冬的成语,则分别出现了31和22次。

总的说来,春和秋出现的频率在成语中远远超出冬和夏。

②说到春秋,首先想到的是孔子修的史书《春秋》,这是记载了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鲁国历史的一部史书。

据说那时春秋是史书的统称。

看来早在公元前7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喜欢用春秋来代表一年四季了,甚至代表年代的更替、时代的变迁了。

③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秘密可能就藏在我国的气候规律中。

④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分明。

尤其是农耕文明所在的中原地区,四季变化非常明显,而与我国同纬度的其他国家四季却并不分明。

我国华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除了春夏秋三季外,有的地区还有接近冬季的初春和深秋气候,而同纬度的世界其他地区,大部分全年皆夏。

我国华北、东北四季分明,而同纬度的世界其他地区,基本上只有秋冬春三季,季节变化还远没有我国鲜明。

总之,世界上中国的四季更替最分明。

因此中国人喜欢用春夏秋冬四季说事,用春秋两季代替一年四季,用春秋表示年代,用春秋形象地代替历史,就不奇怪了,而且这也是中国的专利。

⑥我查找了一下有关我国一年四季分布的文章和地图,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

但全国有两个无夏区:

一个是青藏高原地区,另一个是大兴安岭与呼伦贝尔草原地区;有一个无冬区,即南岭与武夷山以南地区;还有一个位于云南昆明一带的四季如春区。

这样大的地区或无夏或无冬,人们怎么能知道何谓夏、何谓冬?

但是这些地方却大都有春有秋,或者可以说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春秋,因此我们的祖先用部分代替整体时,显然应该选用春秋,而不是冬夏。

⑦此外,春秋两季是一年中最有标志性的季节,春花秋叶,满山如旗,夏与冬简直无法相比。

⑧另有一个原因也应该提及,就是中国四季的长度有这样一个特点:

北方冬长,南方夏长,但无论南北,春秋都很短促。

如长城、天山以北,冬季长达半年以上;广东、广西、海南岛,夏季长达半年以上,南海诸岛全年皆夏。

由于我国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冬冷夏热,春天升温快,秋天降温快,因此春秋两季特别短促,春秋两季加起来也就等于一个夏季或一个冬季的长度。

有一年,我在长白山亲眼目睹了秋天的脚步是何等地迅速。

前一天还是满山青翠,一夜霜雪,绿叶结冰,满山皆白,冻得绿叶枯黄,迅速脱落,遍地速冻的绿叶铺满山谷.秋天就这样来临了。

⑨这种气候特点让我们的祖先对春秋之际自然界短促剧烈的变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于漫长的冬季和夏季则已经麻木。

因此春秋作为一个词汇出现比冬夏的概率就多多了。

(删改自《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1期卷首语)

16.请例举一个同时含有“春”与“秋”的成语。

(1分)

17.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2+2分)

18.

(1)根据文意,请在第⑤段的横线上用问句的形式写一句过渡句。

(2分)

(2)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采用这种顺序和说明内容有关,原因是:

(4分)

19.对选文内容理解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缘何对“春秋”感受深,秘密就藏在我国的气候规律中。

B.我国华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除春夏秋三季外,还有接近冬季的初春和深秋气候。

C.我国华北、东北四季分明,而同纬度的世界其他地区,只有秋冬春三季。

D.查找我国一年四季分布的文章和地图,可发现我国很多地区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

20.用简洁的语言,从文中概括两个中国人对春秋感受深的例子,并简述造成此现象的原因。

(8分)

例子:

①;②。

原因:

②中国有无夏区,无冬区,四季如春区,但绝大部分地区都有春秋;

 

闵行区

正在逝去的“灵丹妙药”

①大家都熟悉气候变暖、空气污染这些概念,但是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其他物种的灭绝和我们人类的关系。

②首先看看,地球村里的其他物种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③它们给我们食物。

例如,草地支撑着食物来源,包括肉、牛奶和皮毛。

森林给我们水果,蜂蜜和蘑菇。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森林提供了将近一半的能量来源。

④它们给我们水喝。

如果没有许多植物的根、微生物和土壤配合起来帮我们净化自然降水,我们现在喝的水里面就会充满各种氨、病菌、杀虫剂、化工废料等。

没有他们帮我们净化水,我们的祖先也是活不下来的,也就没有今天的我们。

⑤它们给我们丰收。

例如在马来西亚,油棕种植业以前是靠手工传花粉,费时费力,而且收成不好。

后来引进了天然的花粉传递者一一象鼻虫,收成立刻增加了50%而且节省很多人力。

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许多物种帮我们抗洪,调节气候,阻止疾病蔓延等,但是我们却经常忘记了它们。

现在,看看支撑着我们生命的这些物种~它们的命运又是怎么样的呢?

⑦科学家通过对海洋化石的研究,推测在人类文明之前,正常的物种灭绝速度是每年每一百万个物种中有一个灭绝,而现在的速度是这个的一千倍。

例如,夏威夷群岛上曾经有一百多种鸟类,在人类公元五世纪左右登陆之后,现在只剩十几种了。

⑧锐减的生物多样性会影响气候、农业收成、空气、水质、传染病等。

但是长期被人们所忽略的是其对医药研究的影响。

⑨许多濒临灭绝的物种为医药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源。

⑩例如有一种澳大利亚青蛙,.这种青蛙独特之处在于它会把下出来的卵吃进肚子里,等孵化出完全成熟的蝌蚪后,再将它吐出来。

研究发现,这种青蛙的蝌蚪可以分泌一种化学物质,阻止胃酸分泌和胃收缩,这样就不会被母亲消化掉。

关于这种青蛙的研究很有可能就带来对人类胃溃疡治疗全新的认识(胃溃疡光在美国就有2500万患者),但是这些研究被迫中断,因为环境问题,这种青蛙已经绝种了。

⑪我们对湿地的破坏导致两栖动物的生存空间骤减。

我们大量捕杀青蛙,我们破坏臭氧让对紫外线敏感的两栖动物无处藏身,我们还污染水源让他们中毒。

现在将近6000种包括青蛙在内的两栖动物,已有近2000种濒临灭绝。

而青蛙身上有医药研究价值的“宝贝”可能有好几十种。

⑫另外一个例子是北极熊和骨质疏松症。

这种疾病每年对世界经济的损失高达1300亿美元。

卧床的病人和老年人缺乏运动,最容易患这种疾病。

一般人在卧床5个月后会损失三分之一的骨质。

而北极熊很特别,它们每年有好几个月一动不动,而骨质却完好无损。

这个生物学上的奇迹,是因为它们的身体可以将从骨质退化中流失的钙重复利用,来形成新的骨质。

最近,有科学家已经在北极熊体内提取出了一种关键化合物,它可以刺激新骨质和软骨的形成,并抵抗骨质退化。

⑬然而,有调查预测,到2050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北极熊将消失。

我们释放温室气体,导致北极熊赖以生存的冰盖减少;我们曾为了北极熊身上“值钱”的部位扑杀他们,我们还因为开通很多北极圈内航线,造成过不少因为油料泄漏而引起的污染。

同样,北极熊身上有医药研究价值的地方也相当多。

⑭值得一提的是,在地球上所有物种中,我们知道的还不到20%。

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正在消失的物种我们都不知道,那么它们所蕴藏的“灵丹妙药”,也就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永远地失去了。

16.本文围绕物种的灭绝与人类的关系,依次从三个方面展开说明。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

(2)

(3)(6分)

17.第⑤段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4分)

18.第⑨-⑬段通过_和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你认为只举其中一个例子是否可行?

简要说明理由。

(6分)

_____________

19.第⑭段,为什么“在地球上所有物种中,我们知道的还不到20%”这一点“值得一提”?

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我们对地球上有多少物种了解得太少。

B.因为我们还不知道大量医药资源已经或正在永远失去。

C.因为大部分的正在消失的物种我们都不知道。

D.因为大部分的正在消失的物种都蕴藏着“灵丹妙药”。

20.结合文章内容,以北极熊为例,说说保护濒危物种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3分)

_____________

 

青浦区

落日的幻觉

①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

原因何在?

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②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

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

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

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

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③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

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多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④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

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

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⑤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

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

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⑥太阳变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

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

⑦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

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

(选自《科学与生活》作者黄天祥)

16.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7.第⑦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8.根据文中的信息,在下列表格中填写恰当的内容(8分)

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

颜色深黄、殷红①

②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③眼睛的叠合效应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④

19.第③段中加点词“大多”不能删去,

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