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流派题库42概念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0695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流派题库42概念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宏观经济学流派题库42概念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宏观经济学流派题库42概念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宏观经济学流派题库42概念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宏观经济学流派题库42概念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流派题库42概念题.docx

《宏观经济学流派题库42概念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流派题库42概念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流派题库42概念题.docx

宏观经济学流派题库42概念题

1.理性预期学派(南京大学2004研)

答:

理性预期学派是作为凯恩斯主义的对立物而出现的,该学派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70年代中期形成。

由于这个学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与货币学派有密切联系或相近,因此又称它为激进的货币主义,或称它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卢卡斯、托马斯·萨金特、罗伯特·J·巴罗和尼尔·华莱士等。

理性预期学派阐述其观点的两个依据:

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率假说。

该学派的理论观点主要有:

①界定经济当事人的理性预期,并应用于建立宏观经济模型。

②利用附加预期的劳动供给曲线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

③货币的非预料到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但同时也形成经济周期。

④从微观经济基础上彻底否定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有效性。

⑤利用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率假说否定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主张。

①主张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②主张政府制定并公布长期不变的原则,形成公众的稳定预期,同时政府还是要管理货币储备、政府开支、总的价格水平或通货膨胀率等,使之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③改善和刺激劳动供给,降低自然失业率。

2.凡勃伦(南京大学2004研)

答:

凡勃伦是美国经济学家,制度学派的创始人。

他出生于美国一个挪威移民家庭,1884年获得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凡勃伦以资本主义制度批判者的面目出现,在经济学领域独树一帜。

他反对正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心理的、文化的和历史的因素在社会制度进化中的作用,开创了美国经济学的制度学派。

他以“职能主义”心理学代替“苦乐主义”;批评正统经济学以制度既定为前提,是一种关于数量的学说,主张采用“质”的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和社会文化分析方法)研究不断变动的社会经济及其制度。

凡勃伦认为对社会经济生活和制度起决定作用的本能有三类:

父母的天性、工作的本能和随便的好奇心。

他把制度定义为“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包括私有财产、价格、市场、货币、竞争、企业、政治机构、法律和牟利行为等等。

他以庸俗进化论为基础,认为制度的演变过程是人类的思想和习惯的自然淘汰过程,因此制度的发展只有渐进没有突变,并进一步认为不同的社会形态变更不存在什么自然规律。

凡勃伦认为,在人类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两种主要制度,即生产技术制度和私有财产制度,前者源于人类的工作本能,后者源于人类的虚荣本能。

这两种制度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具体形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具体表现为“机器利用”和“企业经营”。

这两种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它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和缺陷的基础和根源。

机器利用的目的在于无限制的扩大生产,而企业经营的目的则在于使企业依靠有利的价格获得最高的利润,限制生产和技术的进步,并由此引发经济危机。

这一矛盾又引出技术人员和企业家之间的矛盾。

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是把企业管理权交给由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科学家组成的技术人员委员会,实行技术专家统治。

凡勃伦的经济思想对新制度学派和美国的经济学具有较大的影响。

3.罗斯托的“起飞阶段”(南京大学2004研)

答:

罗斯托的“起飞阶段”是罗斯托运用主导部门分析和心理因素分析两种方法,将社会发展分为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成熟、高额群众消费、追求生活质量六个阶段。

其中起飞和追求生活质量被认为是两个关键阶段。

罗斯托把起飞定义为一种工业革命。

它是在较短时间内,生产方法、经济和社会的结构发生重大的性质上的而非程度上的变化,它是一个社会的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过渡阶段。

它与过渡时期的区别在于,过度时期变化是缓慢的;而起飞阶段,成长成为社会的正常情况。

就非经济方面来说,起飞阶段意味着坚持现代化的人已经在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取得了肯定的胜利,而在过渡阶段,他们通常还要为这一胜利而斗争。

在起飞阶段,各种束缚经济成长的传统力量最终被消除了,于是经济就像飞机一样,可以起飞并持续航行了。

罗斯托认为,起飞阶段往往始于一种特别有力的刺激力量,诸如政治革命、技术革命、有利国际环境的出现等等。

罗斯托认为,确定一个经济是否处于起飞阶段需要三个互相关联缺一不可的条件:

①生产性投资率由国民收入的5%或不到5%增加到10%以上;②有一种或多种制造业部门成为主导部门;③迅速出现一个有助于国内筹集资金的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以保证成长的持续性。

4.供应学派(北师大2004研)

答:

供应学派指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西方经济学流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蒙德尔、费尔德斯坦、拉弗、罗伯茨、吉尔德等。

该流派的理论特点是强调供给效应,反对凯恩斯需求管理政策。

其主要理论观点是:

(1)否定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主张恢复萨伊定律;

(2)反对高额的边际税率,力主减税、增加供给;(3)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加强市场调节;(4)认为应在刺激供给的同时,实行限制性货币政策。

其政策主张是:

(1)减税;

(2)削减社会福利支出;(3)稳定币值,恢复金本位制;(4)减少政府的管制,让企业更好的按市场经济原则运行。

5.拉弗曲线(华中科技2004研;华东师大2004研)

答:

拉弗曲线是由供给学派主要代表之一的拉弗提出的。

拉弗认为,在增加生产的各种刺激中,最主要的是税收。

税收的多少与税率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它可以用直角坐标曲线表示,即拉弗曲线。

如图12.1,横轴代表税收收入,纵轴代表税率。

图12.1拉弗曲线

O点税率为0%,税收收入为零;B点税率为100%,税收收入也为零;在此税率区间,税收变化量呈OAB形,即为拉弗曲线。

图中的阴影为课税“禁区”。

“拉弗曲线”的中心意思是,税率存在一个最佳点,高于和低于最佳点都会减少税收收入。

更应引起注意的是,税率过高将会扼杀税源的正常增长,因而更应尽量避免。

由于拉弗曲线是在1974年12月的一次午餐会上,拉弗向福特政府的助手切尼讲述其减税理论时在餐桌上画出来的,所以又称之为“餐桌曲线”。

该曲线对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1)说明了高税率不一定会促进经济增长,取得高收入。

高收入也不一定需要高税率。

因为高税率会削弱经济主体的活力,导致经济的停滞或下降,高税率还往往带来过多的减免和优惠。

(2)取得相同的收入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税率。

(3)税率和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优结合虽然在实践中是少见的,但曲线从理论上证明是可能的。

6.理性主义的不变性命题(南京大学2002研)

答:

理性主义的不变性命题指货币供给中可预期的部分对就业、产量或其他实际变量均无影响,其中不能被预期的部分或货币供应量意外的不规则变动,虽然能够对上述变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作用只会加剧经济的不稳定与波动。

因此,政府货币当局的经济政策,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都是无效的,其结果都是将引起通货膨胀。

这是因为,理性预期学派断言,菲利浦斯曲线交替关系即时在短期也不存在。

在理性预期条件下,人们估计到货币供应量增长后可能发生的实际后果,从而采取了预防性措施(如预先要求提高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利息率),因此一旦货币供应量增加后,它只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变化,并不能使工资和利息率下降,于是连暂时的产量增加和失业率下降的情形也不会发生。

7.弗莱堡学派(南京大学2002研)

答:

弗莱堡学派又称西德新自由主义。

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形成于4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传播,成为前西德的主流经济学。

因其活动中心在前西德的弗莱堡大学,故名。

主要代表人物有:

欧根、艾哈德、罗柏凯、鲁斯托夫、阿尔马克、路茨等。

弗莱堡学派的基本理论是经济自由主义和德国传统的国家主义、历史主义相结合而产生的独特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

该理论的基础是理念经济模型。

以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据而提出的政策主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坚决主张保持和维护私有制;②主张劳资共同决策制;③主张实行福利国家政策;④主张实行平衡预算,反对财政赤字的财政政策和增加外汇与黄金储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货币政策。

弗莱堡学派还把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引申和运用到国际经济领域,提出了经济一体化思想,成为欧洲共同体的理论基础。

弗莱堡学派的经济思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西德政府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为前西德创造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起了很大的作用。

它所倡导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8.新制度经济学派(南京大学2002研)

答:

新制度经济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它是制度经济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其基本特征也是强调运用结构分析或制度分析方法来说明社会经济现实及其发展趋势。

它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

主要代表人物有:

加尔布雷思、博尔丁、格鲁奇、缪尔达尔、甘别尔等。

在理论观点上,否定均衡论、和谐论,认为资本主义各种弊端的根源在于制度结构的不协调。

加尔布雷思和缪尔达尔分别用著名的二元结构体系和循环累积因果原理来解释。

新制度学派据此提出了运用国家力量进行社会结构改革的政策主张,即通过改革资本主义不完善的制度结构来达到社会各阶层权力和收入分配均等化的政策目标。

新制度学派还宣扬技术决定论,认为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不仅会使社会权力从资本家手中转移到技术专家手中,而且必然会使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趋同。

新制度学派从其基本理论上来看是非科学的,但他们所倡导的结构分析法或制度分析法却被广泛运用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经济问题,具有一定的影响和较为深远的意义。

9.新古典综合(南京大学2002研)

答:

新古典综合又称现代主流经济学,是20世纪40、5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个西方经济学流派。

该流派的主要特点是综合了新古典的微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

主要代表人物有:

萨缪尔森、托宾、索洛和希克斯等。

主要的理论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接受以个体分析为主的新古典的微观经济理论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认为现代经济是一个混合经济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以最大化为目标的私人部门受市场机制的调节,因而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对解释私人部门的经济行为仍然起作用;而公共部门的行为受到政府的调节,因而需要由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加以说明。

②在微观领域,市场需求来源于消费者的效用满足,厂商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形成市场供给;生产要素的需求来源于厂商的引致需求,它取决于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③在宏观领域,以收入与支出相等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凯恩斯理论被推广到包含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析的IS—LM模型之中,使得凯恩斯理论既适用于萧条时期,又适用于繁荣时期。

④利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论证资本主义的长期稳定性。

⑤利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说明通货膨胀和失业的交替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引入市场不完全理论来解释“滞胀”现象。

新古典综合派以自己的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宏观经济政策以实现经济增长为主,同时兼顾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

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在各个时期他们的政策方向也有所不同。

10.公共选择(南京大学2001研)

答:

公共选择是关于公共物品处理的一种理论。

公共物品,指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的商品。

对公共物品(以及外部影响)的处理涉及到与政府行为有关的“集体选择”。

所谓集体选择,就是所有的参加者依据一定的规则通过相互协商来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公共选择理论则特别注重研究那些与政府行为有关的集体选择问题。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解决政府官员制度低效率的主要途径是引入竞争机制。

具体做法是:

第一,使公共部门的权力分散化。

分散有利于减少垄断的成分;第二,由私人部门承包公共服务的供给。

由政府投资的公共服务,并不一定必须由政府来生产;第三,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展开竞争。

如果允许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一样提供公共服务,则它们之间就会展开竞争,竞争将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最后,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

地方政府的权力不仅受到公民选票的制约,而且受到居民自由迁移的制约。

11.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南京大学2001研)

答: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是弗莱堡学派经济学说的主要内容。

按照他们的解释,社会市场经济不是放任不管的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指导的,也就是社会指导的市场经济。

具体说,弗莱堡学派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主要有以下五点内容:

(1)理念模型是发现有益经济秩序的前提。

(2)第三条道路是最理想的经济模型。

弗莱堡学派认为,不论是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的集中计划经济,都不是人类社会理想的经济模型。

只有非资本主义、非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路才是经济人道主义的道路。

(3)自由竞争是获得和保证繁荣的有效手段。

他们认为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是所有经济制度中最经济、最民主的制度。

(4)私有制是建立竞争秩序的先决条件。

他们认为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是所有经济制度中最经济、最民主的制度。

(5)国家的有限干预是保障自由竞争的根本手段。

弗莱堡学派强调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但又认为,私有制并不能保证自由竞争的完全实现。

他们认为,积极的、有限度的、间接有效的国家干预,是保障自由竞争的根本手段。

他们之所以在市场经济理论之前冠以社会一词并加以强调,是为了把他们的市场概念与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的市场概念加以区别,也是为了表明他们所说的市场经济是有社会的职能的。

12.经济自由主义(南京大学2001研)

答:

经济自由主义是在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政策不仅无法继续稳定资本主义经济,反而导致一系列新的严重的问题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经济大危机,表明原有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已经失效。

一些经济自由主义者对自由主义思想进行修改,这样就产生了现代经济自由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的弊病日益显现,在这种情况下,现代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日益扩大。

现代经济自由主义主要包括哈耶克新自由主义和弗莱堡学派自由主义。

哈耶克自由主义的主要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强调消费者主权,抨击凯恩斯主义关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和政策,为市场自由竞争恢复名誉。

②根据滞胀的现实,建立一套比较独特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从货币因素开始,强调货币发行的垄断权,认为政府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是经济不稳定的根源;失业和通货膨胀都是由此引起的。

③为了对付失业和通货膨胀,哈耶克提出了对现行资本主义货币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建议取消政府发行货币的垄断权,废除国家货币制度,改用私营银行发行的竞争性货币。

④崇尚个人自由,反对计划经济;认为私有制是“理想社会”的最好制度,而实行法治是“理想社会”的重要保证。

⑤认为国际垄断一旦取代了自由竞争,就会引起国际冲突,因此应组成经济自由主义,超国家机构,实行世界一体化。

弗莱堡学派新自由主义的主要理论主要有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等;其具体内容包括:

①理念模型是发现有益经济秩序的前提。

②第三条道路是最理想的经济模型。

认为资本主义模式和社会主义模式都不可取,只有非资本主义、非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路才是经济人道主义的道路。

③自由竞争是保证繁荣的有效手段。

弗莱堡学派认为,有效的自由竞争制度是所有经济制度中最经济、最民主的制度可以极大地激发人们的积极性。

④私有制是建立竞争秩序的先决条件,反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反对社会主义。

⑤国家的有限干预是保障自由竞争的根本手段,弗莱堡学派肯定积极的有限度的间接有效的国家干预,因此,他们在自己的市场经济理论上冠以社会二字。

13.贸易差额论(人大2004研)

答:

贸易差额论是早期重商主义的思想。

早期重商主义者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购买都会使货币减少,所有的销售都能使货币增加。

早期重商主义坚持的主张是,尽量少买或不买,把多卖少买的原则绝对化,他们认为这样才能多积累货币,使国家致富,反之货币离开自己的手,财富损失,国家随之贫困。

在早期重商主义阶段,商品生产和流通还不发达,对外贸易尚未充分展开,商业资本限于本身的条件,它们代言人极力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

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主要有英国的海尔斯、马林斯,法国的博丹、孟克列钦。

总之,早期的重赏主义阶段,国家迫切需要增加货币。

所以早期重商主义者极力提倡不断吸收国外货币到国内,禁止货币输出国外。

此时,国家力图通过行政手段,调节货币的流通,达到使国家贮藏尽量多的货币,积累起充足的货币财富的目的。

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14.李斯特(人大2004研)

答:

李斯特是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他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重要的经济思想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提倡者。

李斯特生活的时代,正是德国经济社会和政治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这一时期德国分裂成许多封建小邦,严重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作为产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李斯特发表了大量的评论和演说,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呼吁在德国国内消除封建割据,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市场。

李斯特的经济思想反映在他的大量的关于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的文章和演说中,这些思想在他的主要经济著作中得到系统阐述,包括:

《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等,其中《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集中代表了李斯特的经济思想。

李斯特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贸易保护主义。

古典学派提倡的自由贸易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假设之上的,即它认为统一的世界联盟和持久和平已经存在,而李斯特认为,这种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实现还为时尚早,在此情况下要实现全面的自由贸易主张,就完全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的民族利益。

(2)生产力理论。

李斯特为了论证保护关税制度,提出了与古典经济学的价值理论相对应的生产力理论。

他认为,要解释经济现象,除了价值理论之外,还必须考虑一个独立的生产力理论,他指责古典学派从世界主义经济学出发,只重视财富和交换价值,而忽视了生产力。

他认为,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要重要得多,它不仅可以使原有价值得到保存,而且可以使已经消耗掉的价值得到补偿和增殖。

(3)经济发展阶段论。

李斯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一般必须要经过以下五个发展阶段,即“原始化未开发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在不同的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政策。

在农工业时期,必须实行关税保护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本国的工业免遭外国工业的竞争,进入农工商业时期以后,由于国家的幼小工业已经成长起来,具有同其他先进国家的工业竞争能力,因而自由贸易原则又重新得以适用。

15.庞巴维克的《资本实证论》(人大2004研)

答:

庞巴维克曾在因斯布鲁克和维也纳大学任教,并三度担任奥地利财政部部长,1911年被选为奥地利科学院院长,其著作《资本实证论》发表于1888年,主要论及的是资本理论和时差利息论。

庞巴维克的资本理论是以一般生产的描述来代替和掩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本质。

他从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待资本的性质。

他认为使用和制造工具等生产资料,然后再制造消费品的“迂回生产”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而资本只是在迂回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里出现的中间产物的集合体罢了”。

这就是说,资本就是生产资料,运用生产资料的生产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这种资本理论企图证明,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合乎自然规律的永恒制度。

庞巴维克认为资本的作用仅限于将自然力和劳动结合起来,没有独立的生产力,不能带来利息。

他力图割断利息和生产的联系,想从主观价值论的基础上引进时间因素来论证利息,这也就是他的时差利息论。

时差利息论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剥削收入说成是人在不同时间内对物品效用的主观评价的差异的结果;认为人对未来物品的边际效用的评价低于人的对现在物品的边际效用的评价,两者之间的差额便形成时差利息。

为了体现等价交换原则,未来物品所有者便需要向物品所有者支付一定的“贴水”即利息。

庞巴维克说:

“现在物品通常比同一种类和同一数量的未来物品更有价值,这个命题是我提出的利息理论的要点和中心。

16.斯密教条(北师大2003研)

答:

所谓斯密教条是指斯密价值规定中的一个错误公式。

按照这个公式,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即三种收入构成商品的价值。

这样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就只能分成两部分:

可变资本(工资)和剩余价值(利润和地租)。

既然单个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可以分解为上述两个部分(V+M),那么社会的年产品(当年的商品总额)的总价值也可以分解为同样的两个部分(V+M),并归入社会三大阶级的三种收入。

所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以致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就通通由V+M两个部分构成,不变资本部分就没有了。

斯密教条的错误是很明显的,这一错误有深刻的理论根源:

(1)与斯密错误地理解资本积累有关。

在积累问题上,斯密坚持积累地剩余价值完全用于工人消费,即全部转化为工资。

事实上积累地剩余价值必须按资本有机构成分别追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2)在价值理论上斯密不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质,不理解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在商品生产和价值形成种的作用,因而将商品的价值(C+V+M)与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V+M)混为一谈。

这样,就使斯密坚信总产品价值不包含第四个组成部分的错误结论而不能自拔。

17.《货币略论》(首都经贸大学2004研)

答:

《货币略论》是配第·威廉的代表作。

在该书中,配第在货币本质的问题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到货币的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他提出用货币可以在任何时期获得任何商品,而普通商品则不能,同时,配第已经在《货币略论》中认识到货币的一些基本职能,特别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此外,配第还初步讨论了一国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问题,认为推动一国贸易所需要的货币,有一个限度或比例,也就是说客观上存在着一个决定货币流通量的规律,而贸易说必须的货币量取决于买卖成交的频率以及按照法律或习惯以其他方式完成的支付的规模。

18.庸俗经济学(首都经贸大学2004研)

答:

庸俗经济学是19世纪初发展起来的西方政治经济学派之一,其主要任务转到为资本主义秩序辩护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在学术渊源上,庸俗政治经济学继承了斯密的庸俗部分,否定劳动价值和奉行效用价值观,主要研究市场(供求),视资本主义社会为永恒的社会,是历史的终结,因而只研究经济现象的外在联系,为资本主义制度(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辩护。

并最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经济学取代政治经济学,而将政策经济学视为政治经济学。

1.新历史学派

答:

它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在德国居支配地位的经济学流派,是旧历史学派在新形势下的延续和发展。

该学派的首领是G.施穆勒,代表作是《法及国民经济学的根本问题》及《国民经济学原理》;A.瓦格纳,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原理》(1876);L.布伦坦诺,代表作是《现代劳动组合论》(1881);还有布歇,M.韦伯和桑巴特等人。

新历史学派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缓慢进化过程,而且同历史上封建残余关系存在于丝万缕联系,因而研究的中心应是个别国家历史上发展起来的种种局部的单个的经济现象或过程。

他们还认为,各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是道德和心理,是所谓“国民精神”。

基于此,他们比旧历史学派更加极端地否定普遍规律的存在,强调各国各民族的历史传统和国民精神各不相同。

由此出发,新历史学派更坚决地反对抽象演绎法。

鉴于统计方法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他们强调运用“历史统计法”,这同旧历史学派的历史归纳法没有根本区别。

新历史学派没有也不可能提出自己的理论体系,但这不意味着他们不要任何理论。

同旧历史学派一样,他们也乐于引入国外流行的能为资本主义制度辩解的理论,只是这些舶来品已自先前的萨伊等人的理论变为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生产率论而已。

新历史学派本着历史学派的传统,也提出各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论。

其特点都是离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根本标准,而以交换领域中的表面现象或其他次要现象作为标志。

例如,布歇即以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距离之远近,互相联系方式是否直接以及两者关系涉及范围大小,将社会经济发展划分为家庭经济,城市经济和国家经济3个阶段。

新历史学派积极参与德国的政治生活,成为支持容克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翼。

在对待工人运动态度上,新历史学派内部有保守派和自由主义派之分,前者以施穆勒为首,主张反对工会,反对制定限制工作日长度的工厂立法,鼓吹成立企业主联盟以便在对抗工人运动中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