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湖南历史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0676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湖南历史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 湖南历史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 湖南历史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 湖南历史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 湖南历史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 湖南历史 精品.docx

《最新 湖南历史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湖南历史 精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 湖南历史 精品.docx

最新湖南历史精品

湖南师大附中2018—2018学年度高三月考试题

(二)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网上曾流传这样一首爱情诗:

“你住在云南元谋/我住在北京周口/握着你长满绒毛的手/轻

轻地咬一口/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首诗存在的史实错误是()

A.元谋人不会直立行走

B.北京人不会直立行走

C.元谋人的手已经进化得和现代人差不多,不再像猿猴那样长满绒毛

D.北京人和元谋人不是生活在同一时期

2000年国家“九五”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1月9日,我国科学家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

请回答2—4题。

2.以往史学界认定中国开始有确切纪年是在“国人暴动”后的“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

《夏商周年表》将中国历史开始有确切纪年的时间提前了()

A.1200多年B.1500多年C.1700多年D.2000多年

3.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长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结合所学知识及“夏商周断

代工程”的成果推断,这一地位开始确定最早可追溯到()

A.4000多年前B.3000多年前C.2000多年前D.1000多年前

4.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依赖于下列哪些条件:

①考古学的发展②古文献的记载③科

学技术的进步④神话传说()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了12座战国至秦汉的古墓。

在第11号墓中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

据此回答5—6题。

5.《田律》规定(大意):

从春季2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

夏季不准入山采樵,烧草木炭;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龟;不准设置诱捕

鸟兽的网罩和陷阱,以上禁令到7月才能解除。

《田律》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A.战国秦汉时期的法律非常严酷

B.封建君主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

C.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D.《田律》中的规定是不科学的,说明人们还不尊重客观规律

6.《田律》的发现,印证了下列哪一句史料的内容()

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B.《史记》: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C.《诗经》:

“七月亨葵及稻。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D.“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亦必多,民亦如之。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被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回答7—8题。

7.《史记·苏秦列传》载: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

博蹋鞠者。

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

志高气扬。

”对这段文字的深刻理解是()

A.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值,人口增长

B.临淄人喜欢音乐、赌博和旅游

C.临淄人好吃懒做,整天游手好闲

D.春秋战国时期,有钱人整天享乐,一般百姓为生计而奔波

8.下列历史事件在《史记》中有所记载的是()

A.西域都护的设置B.七国之乱

C.河姆渡氏族的生产生活情况D.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

科学技术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回答9—11题

9.一次把开沟、下种、覆盖全部完成的生产工具最早发明于()

A.汉B.唐C.宋D.明

10.下列科技成就,至少领先世界上千年的是:

①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②发明和制作

地动仪③发明麻醉药④历法上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

A.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11.下列古代发明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曲辕犁②铸铁柔化技术③灌钢法④活

字印刷术()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③④①D.③②①④

中国古代许多制度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回答12—17题。

12.关于夏王朝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A.是部落联盟争夺首领位置的结果B.是生产力推动下的社会进步

C.是专制代替民主的倒退D.是私有制代替公有制的逆流

13.山东又称齐鲁大地,是源于()

A.大汶口文化B.西周的井田制C.孔孟的影响D.西周的分封制

14.重农抑商政策最早实行于()

A.战国时期B.秦朝时期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

15.下列汉代制度,到后来哪项与开始实行时的主观意愿相悖较大?

()

A.郡县制B.封国制C.察举制D.刺史制

16.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曾“杯酒释兵权”,削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以下关于这一措

施成功实施原因的表述中,不确切的一项是()

A.北宋建立后,赵匡胤迅速稳定政局,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

B.赵匡胤原为统军大将,控制着军队

C.赵匡胤在经济上赐给将领们钱财,允许他们广置田宅

D.将领们渴望享乐,纷纷要求自解兵权

17.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对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保证了中央的财政供给B.免除了中央的财政危机

C.使地立丧失了割据的物质基础D.使中央有足够的“岁币”议和

中国历史上,民族间交流、中外友好交往一直很频繁。

回答18—23题。

18.“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其地皆无丝漆,不铸铁钱。

”这一状况开始改变是在()

A.秦朝B.西汉C.新朝D.东汉

19.唐诗人温庭筠的《送渤海王子归国》:

“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故国,佳句在

中华。

”此诗反映的是()

A.南诏与唐朝关系密切B.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密切关系

C.唐朝与新罗友好相处D.日本与唐朝友好往来

20.《后汉书》载:

“……班超定西域……遣甘英穷临西海而还。

”西海是指()

A.地中海B.红海C.波斯湾D.巴尔喀什湖

21.从7世纪到9世纪末,日本先后派遣了13批遣唐使,接待这些人的唐政府机构是()

A.工部B.户部C.礼部D.吏部

22.隋唐时期,中朝往来的主要港口城市是()

A.广州B.明州C.泉州D.登州

23.在隋唐时期中外交往中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外国友人有:

①崔致远②义净③吉备真备

④玄奘⑤皮罗阁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③D.①③

隋唐时期,经济空前繁荣。

回答24—28题。

24.“将兴辽东之段,自洛口开渠达涿郡,以通漕运”,这条运河是指()

A.通济渠B.永济渠C.会通渠D.邗沟

25.唐朝初年,江南的稻米已经大量运往洛阳等地,这反映了:

①经济重心已经南移②江

南经济地位上升③大运河的历史作用④南北经济交流加强()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6.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

A.秦朝B.西汉C.东晋D.唐朝

27.右图是哪一时期开始使用的货币()

A.隋文帝开皇年间

B.唐高祖武德年间

C.唐太宗贞观年间

D.唐玄宗开元年间

一定的思想文化都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回答28—32题

28.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29.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是()

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B.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动

C.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D.用法制代替个人意志的统治

30.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诸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道,勿使并进。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31.范缜在《神灭论》说:

“浮图(指佛教)害政,桑门(指僧侣)蠹俗。

……竭财以赴僧,

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

……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

致使兵挫于

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货殚于土木(指寺庙)。

”由此可看出范缜反对佛教是

因为:

①佛教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②佛教造成社会战乱分裂③佛教破坏了家庭亲情

关系④佛教妨碍了政府行政活动()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2.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

“凡事皆需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凡营衣食,

以不失其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若兵伐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

夺农时,其可得乎?

”这段话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A.以民为本,与民休息B.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C.以民为本,号召人民建功立业D.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

二、综合题(4小题,共5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

 

请回答:

(1)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从材料一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二所示画面

又反映了怎样的史实?

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4分)

 

(2)材料三是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它反映了当时的河西走廊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

会风貌。

透过材料三你获得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其原因是什

么?

(7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德(唐高祖年号)七年,始定律令。

以度田之制……丁男、中男给一顷,笃

疾废残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所授之亩,十分之二为

世业,八为口分。

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

人。

赋役之法,每丁岁人租粟二石。

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绸各二丈,布加五

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旧庸书·食货志》

材料二:

(建中)元年,(杨)炎建议作两税法。

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

于人,量出以制入。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

者,所在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史无侥利。

居人之税,夏秋两入

之。

——摘自《通鉴选·杨炎与刘晏》

材料三:

唐初规定男丁16岁以上为中男,21岁以上为成丁,60岁为老丁。

唐中宗时,

成丁年龄改为23岁,唐玄宗时,以18岁以上为中男,28岁以上为成丁,58

岁以上为老。

——据《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四:

凡民年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若四方有

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新唐书·兵制》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征税准则是什么?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何在?

这一变化的实质又

是什么?

它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5分)

 

(2)材料一中“庸”和材料二中“行商”的规定有何作用?

(3分)

 

(3)材料三中关于服役年龄的规定有何变化?

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其目的是什

么?

(3分)

 

(4)材料四和材料一有何关系?

依据材料说这种兵制有何优点?

(3分)

 

35.史学界认为:

中国古代史上,统一是主流,即使是分裂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这

些因素的积累又为统一创造了必要条件。

试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实加以论证。

(8

分)

 

36.唐太宗说:

“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

”又说:

“汉

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敝中国,所获无儿,岂如今曰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

上述两句话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治国方针?

(用题中原文答)试结合史实说明之。

唐太

宗对汉武帝的评价完全正确吗?

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18分)

 

湖南师大附中2018—2018学年度高三月考试题

(二)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D2.A3.B4.B5.C6.B7.A8.B9.A10.C11.B12.B13.D14.A15.B16.D17.C18.B19.B20.C21.C22.D23.D24.B25.C26.D27.B28.A29.C30.D31.D32.A

二、综合题(4小题,共52分。

33.(共12分)

(1)材料一反映:

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且范围逐渐扩大;用牛犁耕逐渐推广。

②手工业制作技术水平高。

(2分)

材料二反映: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1分)

两者联系: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1分)

(2)历史信息:

①使用了先进农耕技术(或农业发达);②道路交通发达畅通;③丝绸之路繁荣兴盛,民族交流、中外交流密切。

(3分,任答3点)

说明:

河西走廊地区(嘉峪关地区)得到开发治理,经济有一定发展进步。

(1分)

原因:

①民族交流;②中外交流;③统治者的政策;④先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的传播及改进;⑤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4分,任答4点)

34.(共14分)

(1)材料一以人丁为征税标准;材料三以土地、财产为征税标准。

(2分)

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被破坏,以此为基础的租庸调制无法实行,为保证国家赋税收入而实行两税法。

(1分)

实质:

生产关系的调整。

(1分)趋势:

封建地主对人民的人身控制减轻。

(1分)

(2)“庸”的规定可以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发展农业生产;(1分)

“行商”的规定使保障了商业活动的合法经营,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2分)

(3)变化:

丁男中男的起岁推迟,“老丁”的年龄提前。

(1分)

现象:

服役期限缩短,赋役或减轻。

(1分)

目的:

恢复发展生产;巩固统治。

(1分)

(4)联系:

井田制下授田者要服兵役。

(1分)

优点:

兵农合一,有利于军队自给(或减轻政府负担);可避免武将专权割据。

(2分)

35.(共8分)答:

①江南经济的发展和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为全国统一奠定经济基础;(2分)②长期的封建割据混战,使人民渴望统一;(1分)③出现民族大融合的高潮;北方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诸葛亮加强和西南各族的联系、东吴加强和越族的联系。

(3分)④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

如三国、西晋、前秦、北魏、北周等。

(1分)⑤士族地主的势力衰退。

(1分)

36.(共18分)答:

方针:

①“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②对四夷“绥之以德”。

(2分)

“治安中国”的史实:

政治方面:

一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1分)

二是革新政治,完善制度。

①政治制度上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军事制度上健全和调整了府兵制;③经济制度上继续推行均田制,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

(4分)

经济方面:

①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②戒奢从简。

(1分)

文化方面:

兴办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1分)

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吸取隋亡教训,强调“存百姓”励精图治,政治较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因此,周边少数民族向往中原文化,愿意接受唐中央政府领导。

(1分)

对四夷“绥之以德”的史实:

(4分)

①生擒颉利可汗后,实现开明的民族政策,不改变原有部落组织、风俗,在旧地设立都督府管辖,被北方各族尊为“天可汗”。

②征服高昌,设立安西都护府。

③亲到灵州,接受回纥回附,任回纥首领为翰海都督府都督,并开通“参天可汗道”。

④遣文成公主入藏,嫁于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

因此,唐朝时,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唐朝疆域空前广大。

唐太宗对汉武帝的评价不完全正确: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确实是长期用兵,耗费了国力。

但战争是正义的,但并非“所获无儿”它的积极影响:

①公元前119年,西汉反匈奴的战争获得巨大胜利,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方边郡的威胁,西汉北部得以安定和开发,保护了封建经济的发展;②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交通,为通西域创造条件;③促进了民族融合。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