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抚宁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单项选择题部分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说明: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准考证号、试卷类型和科目涂黑。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语》为何不是“经”书?
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
但始终没有成为“经”。
周予同先生认为“经”有三个特点。
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经”的领域在逐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
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
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从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
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
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思想的主要工具,是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
这三个特点.是书籍成为经典的标准。
在“经”的领域扩大到“十三经”的过程中,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儒家思想,第三是孔子。
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解《春秋》的。
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
“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
”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
其他学说在《国语》中也约略可见,驳杂的思想体系,使它不可能成为统治者所认可的典型合法的儒家经书。
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
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却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统治者选中。
《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
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夸。
崔述曰:
“《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
”《左传》自成一体。
语言风格一致,但《国语》诸语亦各有千秋。
或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或小巧精致,语言隽永;或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
可惜语言上的优点,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借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
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进而无缘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
失去了广泛流传的机会。
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颇受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持着其“春秋外传”的声誉。
刘知几《史通?
六家篇》定《国语》为一家,为“春秋外传”。
称其“六经之流,三传之亚”,是将《国语》视为准经典。
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将《国语》改隶“杂史类”,其地位下降。
但仍有人把《国语》当经典来看,希望将之提升到“经”的地位。
段玉裁主张于“十三经”外,加《国语》、《史记》、《说文解字》等,成“二十一经”,可惜没有响应者。
廖平于光绪十二年,拟定《十八经注疏范例》,他将《大戴礼记》和《国语》升为“经”,合成“十八经”,终未成。
1.“《国语》不是经书”,以下解说不是其原因的一项是(3分)()
A.《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但其思想体系驳杂,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
B.《国语》没有得到孔子的真传,在内容方面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与孔子的思想不一致。
C.《国语》与《左传》关系密切,深受达官儒士的重视,从而赢得了“春秋外传”的声誉。
D.《国语》富于辞采,但语言风格的差异,使全书有割裂之感,遭到了史家的批判和质疑。
2.下列表述不属于“经”的特点的一项是(3分)()
A.“经”必须是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
B.“经”是从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
C.“经”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者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人们的思想的工具。
D.封建专制政府以“经”作为培养提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它是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只要是得到了孔子的“真传”,都被统治者认可,确定为“经”。
B.《国语》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但由于它不是解释《春秋》的,所以没有成为“经”。
C.《国语》语言风格多样,或长篇大论,或小巧精致,或以修辞见长,自成一体,文字流畅而有气势。
D.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国语》落到了杂史类的地位,而段玉裁、廖平等人都试图将《国语》提升到“经”的地位,但均以失败告终。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
父荣,隋监门将军。
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
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
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
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
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衔之。
后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
留守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
十住等颇忌艺。
艺阴知之将为乱,乃宣言于众日:
“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
此岂存恤之意也?
”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
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
艺因执之陈兵,而十住等惧皆来听命。
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
武德三年,奉表归国,召封燕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
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
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冶州,因请入朝高祖,遏之甚厚。
俄,拜左翊卫大将军。
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
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
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
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
艺遂入据豳州。
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
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
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
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
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
(节选自《旧唐书·罗艺传》)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艺深衔之衔:
怀恨B.乃宣言于众日宣言:
宣布
C.开仓以赈穷乏穷乏:
贫困的百姓D.预宗正属籍预:
预先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艺“桀黠”的一组是(3分)( )
①然任气纵暴②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
③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④因执之陈兵
⑤艺无故殴击之⑥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
A.①②④B.①⑤⑥C.③④⑥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罗艺勇于攻战,军功卓著。
大业年间,官至虎贲郎将;后赶上天下大乱,保卫涿郡有功,深得民心;再后征伐刘黑闼有功,得到唐高祖礼遇,拜左翊卫大将军。
B.罗艺自恃功高位重,目中无人。
他无缘无故责罚了太宗的亲信,虽惹怒了高祖,但多次为大唐解决了突厥侵扰边境的问
题,最终还是得到了高祖的原谅。
C.罗艺熟悉兵法,治军严明。
涿郡被侵扰时,他破贼不可胜计;讨伐刘黑闼时,先于徐河打败其弟刘什善,斩杀俘获共八千人,第二年与太子李建成会师冶州。
D.罗艺遇事机警,且疑心重。
在得知赵十住等人的阴谋后,他利用民心占得先机;后太宗即位,他因前事恐其责罚,最终选择拥兵反叛,以致惨死于乌氏驿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5分)
(2)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
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王孙·春词》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
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释:
1、王孙:
本指贵族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
3、杜宇:
即杜鹃鸟,鸣声凄厉,好象在劝说行人“不如归去”。
8、这首词选取了哪些意象?
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5分)
9、李重元的《春词》和杜牧的《清明》都写到了”断魂“,两者抒发的感情一样吗?
请简要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在《荆轲刺秦王》的易水送别场景中,“”从环境角度渲染了当时悲壮的氛围。
⑵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下阕描写了朝气蓬勃的青年,“恰同学少年,”写出了他们的青春和才华,“挥斥方遒”,写出他们的意气奔放,而“”则直接表达了他们对权贵的蔑视。
⑶戴望舒在他的《雨巷》里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而“她飘过,像梦一般的,”,最后消失在颓圮的篱墙。
⑷《再别康桥》中,诗人撑着长篙去“”,揭示了他寻梦的地点和过程。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2分)
高锟:
牵动世界神经的“光纤之父”
(1)在互联网中畅游,欣赏高清晰电视画面,与千里之外的友人视频聊天……这些事情改变着人类生活,世界也因此拉近了距离。
但你可曾想到,这一切要归功于一位华人科学家发明的“光导纤维”,是它,牵动着世界的神经更敏锐地向前发展。
可以说,没有光纤,就没有互联网时代。
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明,掀起了一场人类通
信技术的革命。
(2)这个人,就是英国华裔科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光纤之父”高锟教授。
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授予他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3)1933年,高锟出生于上海书香门第,父亲用一把宝剑的名字为其取名。
祖父高吹万,乃清末民初著名爱国诗人。
其父高君湘是律师,家境优渥,但家教甚严。
高锟幼时便受到国学启蒙。
扎实的国学基础,对其一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4)高锟从小就是个动手能力极强的孩子,对什么事都充满好奇,都想亲手鼓捣尝试一下。
当时,高家楼顶有个小阁楼,这里成了高锟童年的实验室:
拆得七零八落的闹钟,大卸八块的收音机……尽管凌乱不堪,但这里却是他科学梦萌发的温床。
后来,他迷上化学,尝试自制炸弹。
后来,他又迷上了无线电,小小年纪就曾成功地组装了一部收音机。
(5)1948年,高锟随父移居香港,入读
圣约瑟书院,之后考入香港大学,由于港大没有他感兴趣的电机工程专业,他只好远赴英国,入读著名的伦敦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博士。
毕业后,高锟加入英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任工程师。
(6)光,也许是最平常的东西。
它时刻在人身旁,很久以来却又一直无法捕捉、称量。
高锟,就是一个与光游戏并作出巨大成就的人。
如果将光比成淙淙水流,那么通过“管道”输送它的科学尝试,早有先例。
早从1841年开始,就有科学家尝试利用玻璃棒甚至是水柱,制造传输光的管道。
但直到高锟之前,光纤的实际价值也仅限于医疗等有限领域。
(7)主流的科学家都认为,基于极高的损耗,光纤虽然可用在短短的胃镜导管上,但用于长距离通信根本不可能。
而伟大的发现,往往就蕴藏于对于“不可能”的否定。
高锟带领着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小团队,选择了光纤通信研究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这个从小对各种事情充满好奇心的人,开始了对传统思维的挑战,这种探索的过程给他带来了极大的乐趣。
一意孤行的高锟,曾向不同的材料专家请教,在人们的争议声中,他的设想逐步变成现实。
1981年,第一个光纤系统面世。
从此,比人的头发还要纤细的光纤取代了体积庞大的铜线,成为传送容量接近无限的信息传输管道,彻底改变了人类的通讯模式。
高锟说:
“做事固执,冥顽不化,可能不是个好品质,但所有的科学家都应该固执己见,一旦认准的路,就要百折不回走到底,撞上南墙也不回头,否则的话,你永远不会成功。
”
(8)在学术上,儒雅的高锟严谨执着,终获成功;在生活中,高锟同样是个让人钦敬的谦谦君子。
(9)在事业上,高锟追求的是技术成果而不是金钱。
他已是“光纤之父”,却不曾取得光纤技术的专利权,更没有获得巨大的财富。
高锟说:
“我没有后悔,也没有怨言,如果事事以金钱为重,我告诉你,今天一定不会有光纤的技术成果。
”他每年为贫困学生捐款两万港币,还经常把奖金捐献出来成立奖学金。
(10)科学需要严谨,但严谨背后的高锟却童心未泯,充满孩子气。
虽已至古稀之年,但凡是新鲜的事物都仍能引起他极大的好奇心。
六十岁时,他才开始学习潜水,后来又迷上了打网球和做陶艺。
“静静地抚弄泥土,这种感觉我很喜欢。
”他似乎返老还童,又回到了童年捏土炸弹的岁月。
恍然顿悟高锟教授之所以能够在事业和生活上获双丰收,那是因为植根于泥土的光纤支撑着他毫无任何杂质的信念和追求;同时又令他从朴实的泥土中不断汲取无穷无尽的养分和力量,去努力研究光纤制造和运用,并透过光纤去牵动整个世界的神经!
(选自《名人传记》2010年第1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高锟的父亲用一把宝剑的名字为其起名,可见高家是书香门第,有很深的国学渊源,讲究细节。
他祖父高吹万是著名爱国诗人这一点是极好的证明。
B.高锟为了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四处求学,专注于斯,为此,他从大陆移居香港就读;又远赴英国,入读著名的伦敦大学;毕业后又就职于英国公司。
C.文中说,主流科学家认为光纤根本不可能应用于长距离通信,正是为了反衬高锟具有突破传统思维的创造精神,借此表明高锟取得成功的内在原因。
D.高锟从事光纤研究,不以金钱为重,是因为他深知金钱会成为人的负累,会让人失去奋斗的动力。
他认为如果自己追求金钱,未必会有今天的成果。
E.这篇文章构思严谨,注意前后呼应。
题目及结尾时的“牵动世界神经”的比喻非常恰切地表现出了高锟给现代网络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生动形象。
(2)分析文章的第一段,说明它的作用。
(5分)
(3)高锟获得诺奖的成功跟他哪些良好的思想个性有关?
请简要概括。
(6分)
(4)文章的第(4)段写童年高锟着迷于各种各样的新奇事物,文章的第(10)段写晚年的高锟依然如年少时一样童心未泯。
这两处表述带给你什么
样的联想和启示?
请结合文本和你的生活体验加以分析。
(6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5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______之处:
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_______,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_____,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深思熟虑B.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深谋远虑
C.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老谋深算D.老谋深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
13.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C.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D.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1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漫溯(shuò)分(fèn)外戮(lù)力百舸(kě)争流
B瓦菲(fēi)阙(quē)秦颓圮(tuípǐ)夜缒(zuì)而出
C彳亍(chìchù)淬(cuì)火瞋(chēn)目切齿拊(fǔ)心
D青荇(xìng)沁(qìng)园春凄婉(wǎn)目眦(zì)尽裂
1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著作。
B.《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
C.《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为历史著作,也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曾被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作品,其中“沁园春”是词牌,规定了这篇诗词的字数、句数格式和写作内容。
16.下列语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以乱易整,不武(易:
替代)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
对待)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
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敝:
损害)
C.比诸侯之列(比:
并,列)朝济而夕设版焉(济:
渡河)
D.夫晋,何厌之有(厌:
厌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
假如没有)
1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和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项伯杀人,臣活之
A.范增数目项王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
C.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8、下列各项中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3分)()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A.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B.大王来何操?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9、阅读下面这首小诗,
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第一、三节保持连贯。
(4分)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
五、写作(60分)
20.美无处不在,请以“最美不过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细致描写,真情为文,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C是说《国语》赢得“春秋外传”的声誉.不是解说原因的。
)
2.D(“唯一标准”的说法不符合文意)
3.D(A.说法太绝对,文中无据;B.“《国
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的说法不正确;C.“《国语》自成一体”说法有误。
)
4.D(通“与”,参加)
5.B(②讲的是罗艺为凌侮别人而付出的代价;③表现罗艺的“勇于攻战”。
)
6.B(高祖在这件事上释怀的原因,文中没有交代,强加因果。
)
7.
(1)当时突厥屡次成为侵扰的祸患,因罗艺一向有威名,被北夷害怕,(高祖)令罗艺凭本官身份兼任天节军主将镇守泾州。
(““以”,“以艺”、“以本官”都对1分;“素”1分;“为所”被动句式1分;“惮”1分;译为令罗艺凭本官身份带领天节官兵镇守泾州也可。
)
(2)经过乌氏驿站时,跟随的人逐渐离开,罗艺的随从斩杀了他,(随从)把他的首级送到了京师。
(朝廷)在市集悬首示众,(朝廷)恢复了他本来的姓氏——罗氏。
(“过”1分;“左右”1分,“枭”1分;“复”1分;,其中省略句主语补充对1分。
)
【译文】
罗艺字子延,本是襄阳人。
寄居在京兆的云阳。
父亲名叫罗荣,曾做过隋朝的监门将军。
罗艺生性凶暴狡黠,倔强固执,不讲仁义,在攻伐争战方面勇猛,擅长射箭。
大业年间,(罗艺)屡次凭借战功,官做到了虎贲郎将。
隋炀帝下令授予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使北平督军一职。
罗艺少年时谙习兵事,统帅部队纪律严明,可是放任意气。
(罗艺)每每凌侮李景,(可是)频频被李景凌辱,罗艺对他怀有很深的怨恨。
后来遇到天下大乱,涿郡物阜民丰,加上有值得夸耀的历史悠久的兵器,粮仓充盈,多据财宝,屯兵数万,众多贼子竟然前来侵扰掠夺。
留守的官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人都不能抵抗,只有罗艺独自出战,杀敌不可胜数,威望越来越大。
赵十住等人非常忌恨罗艺。
罗艺私下得知他们将要作乱的消息,于是向众人宣布说:
“我们这些人讨伐贼子非常有功效,城中的仓库里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君命(处理东西的权利)在留守官员的手里,但他
们无心救济贫困百姓。
这难道是慰问体恤之心吗?
”用这些话激怒城中的百姓,百姓都怨恨
。
不久,罗艺率兵回城,郡丞出城迎候罗艺。
罗艺趁机拿下郡丞,摆开阵势,赵十住等人害怕都前来听命。
于是罗艺分发府库财物,来赐给将士,打开粮仓赈济穷困之人,境内军民都十分高兴。
武德三年,(罗艺)奉表回到京都,(皇帝)下召封他为燕王,赐姓李氏,加入太宗宗正属籍。
太宗攻打刘黑闼,罗艺带兵数万,在徐河攻破刘黑闼弟刘什善的军队,俘获和斩首的共有八千人。
第二年,刘黑闼协同突厥军队前来侵犯,罗艺再一次带兵与太子(谥号“隐”)建成在洺州会师,于是请求入朝拜见高祖,(高祖)厚待他。
不久,拜为左翊卫大将军。
太宗的亲信曾到他的营中,罗艺无缘无故殴打太宗的亲信。
高祖因他是属吏大怒,很长时间才释怀,待他像以前一样。
当时突厥屡次成为侵扰的祸患,因罗艺一向有威名,被北夷害怕,(高祖)令罗艺凭本官身份兼任天节军主将
镇守泾州。
太宗即位,授予开府仪同三司,可是罗艺因害怕内心不安,于是到泾州欺骗说检阅队伍,矫诏奉密旨带兵入朝,(于是)率众军士到了豳州。
治中赵慈皓不知道罗艺谋反,骑马出城迎拜罗艺。
罗艺于是入主豳州。
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率兵讨伐罗艺。
王师未到,赵慈皓与统军杨岌私下谋划攻击罗艺,事情泄露。
罗艺拿下赵慈皓关进监狱,杨岌当时在城外发觉有变
化,匆忙带兵攻打罗艺。
罗艺大败,丢弃妻子、孩子和数百随从,投奔到突厥,到了宁州边界,经过乌氏驿站时,跟随的人逐渐离
开,罗艺的随从斩杀了他,把他的首级送到了京师。
(朝廷)在市集悬首示众,恢复了他本来的姓氏——罗氏。
8、这首词选取了萋萋芳草、轻轻杨柳、柳外高楼、悲啼之杜鹃、黄昏、带雨梨花这些意象,(4个意象3分)营造出了春雨时节黄昏时分的凄冷、伤感的意境。
(2分)
9、不一样。
(1分)杜诗写离家孤身赶路的行人在雨中奔波,心境凄迷纷乱,“断魂”指的是思乡之情。
(1分)而李词写闺中少妇登楼远眺,不见丈夫,为思念所折磨,魂销魄断,是思夫之愁。
(3分)
10、⑴风萧萧兮易水寒
⑵风华正茂粪土当年万户侯
⑶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⑷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11.
(1)(5分)CE(解析:
选C得3分,选E得2分,选A得1分。
A项前后因果关系牵强。
B项从大陆移居香港不是高锟刻意为之。
D项高锟“深知金钱会成为人的负累,会让人失去奋斗的动力”文中无依据。
)
(2)①表现光纤给现代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和对通信技术的革命性影响,暗示高锟给人类的伟大贡献。
②照应题目,并用生动的比喻和悬念设置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引出人物,为下文写高锟挑战科学难题、探索科技新路做铺垫。
(每点2分,共5分。
意思对即可)
(3)①深受国学影响,儒雅谦逊。
②富有好奇心,对未知事物有浓厚的兴趣。
③动手能力强。
④富于挑战和探索精神。
⑤研究学术严谨执着。
⑥淡泊名利,富有爱心。
⑦朴实好学,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地追求。
(每
点1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4)①两处表述都揭示了一点:
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②高锟正是因为从小就对什么都充满好奇,所以受兴趣指引,在幼年就培养起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