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糊涂医治糊涂病博客自学中医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0638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糊涂医治糊涂病博客自学中医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6糊涂医治糊涂病博客自学中医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6糊涂医治糊涂病博客自学中医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6糊涂医治糊涂病博客自学中医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6糊涂医治糊涂病博客自学中医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糊涂医治糊涂病博客自学中医4.docx

《16糊涂医治糊涂病博客自学中医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糊涂医治糊涂病博客自学中医4.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糊涂医治糊涂病博客自学中医4.docx

16糊涂医治糊涂病博客自学中医4

(16)糊涂医治糊涂病博客:

自学中医(4)

中医养生——因天之序,合道而行,24小时如何过

11(子时)

11。

子时,即晚上23点至凌晨1点。

心法药方:

睡觉、炼子时功,千万不要在这个时间行房!

关于子时养生,可以说的东西太多了,我们这里简单谈谈。

子时,人体的老板是胆,这个时辰人体真气传注于足少阳胆经。

这条经脉随着我们的呼气由头走足,它非常复杂,大家看下面的图大概了解一下吧。

人秉天地之气而生,天地阴阳流通演变,支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

子时正是天地阴阳演变的关键时刻,这个时候的养生就至关重要,不可不慎!

国内现在有些养生名人说人体的生发之机是从子时开始的,这不能说不对,但是不太正确。

我在上一篇文章里谈到,从亥时开始,已经有“微阳起”,生发之机,在亥时尾已经微微开始了,这就是“阴极生阳”的道理。

事实上,一天24小时,时时刻刻都有生发之气,否则我们还能活命?

只是到了子时,阳气已经开始重新到来(复来),古人叫做“一阳来复”。

宋朝大儒邵康节先生有句千古名言“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说的就是“一阳来复”,在一年中,是指冬至,在一天中,就是亥时尾、子时初。

因为此时天地阴极生阳,开始了一阳。

所以这个时间如果不能静坐用功,起码应该处于睡眠状态,才能偷得天地之先机,让人体与天地同步,进行阴阳大交换,接受天地间的“一阳来复”,培养元气,守护先天真气。

要解释子时的“一阳来复”,就不能不解释一下八卦中的“复”卦。

复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二十四卦,却是“十二辟卦”之首。

这个复卦坤上震下,画成这样:

《易经》中的阴阳概念,在卦象上通过“爻”来表达,中断的爻,是阴爻,连着不断的,是阳爻。

大家看上面这个复卦,六爻中有五爻是阴爻(断开的),最下面的一爻是阳爻,“一阳来复”就是说的这个卦象,阳爻这一“横”,代表了生命的一个阳能,代表一个生命生发的力量,子时,天地和人体都从极阴处生起一阳。

圣人说

“道生一”,这个时辰就是“一”阳的开始。

古传中医和道家都要求门人弟子在这个时辰炼“子时功”,目的就是为了在这个时辰“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先机”,学古传中医的,甚至许多练内家拳的,这个时辰必定是用功的宝贵时间。

对于一般现代人,这时间最应该做的事情是睡觉!

同时避免吃宵夜、行房!

“复卦”在《周易》中的地位特别重要。

古代明医、大儒或道家的大师们,在教徒弟学易时,多从这个复卦开始教起,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师父刘子翚先生在他的《圣传论·颜子》中就指出,复卦是《周易》的门户,学习《易经》应该从复卦这个门户开始(“复卦易之门户也,入室者必自户始,学易者必自复始”)。

现代著名学者冯友兰教授指出“一切事物皆始于复。

《易传》认此为宇宙之秘密。

——这个秘密是什么,冯教授没说,我今天把窗户纸点破了,就是“一阳来复”,生命生发之气在这里发展走向壮大!

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老先生,是我十分崇拜的大师,他一生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我们今天的所谓“读书人”跟他老人家比起来,真是羞愧无地!

从他注释“复卦”看,他是位真正懂行的人,他认为“复”就是“回来”,一天24小时天地运行到最后因为阴气侵阳,阳气的地位丢失,直到这个时辰,阳气才回来,所以这个时辰非常重要。

(“复:

反也,还也。

阴气侵阳,阳失其位,至此始还反。

”)复卦的这一阳爻,实际上象征阳气回复,此一阳虽微,然而依据自然之理上行(阳气升发),生命能量的复兴之势不可阻挡它,所以这个时辰的“养生要点”是“千万别损耗真阳”,如果不懂炼“子时功”,就应该进入深度睡眠,千万别在这个“一阳来复”的时辰“行房”,消耗生命里的那一点纯阳,是要折“阳寿”的,不是我吓唬大家,明朝著名道医冷谦道长说的更狠呢:

“切忌子后行房,阳方生而顿灭之,一度伤于XX……独犯阴阳禁忌,不惟父母受伤,生子亦不仁不孝。

”这个时辰的“子时功”怎么炼呢?

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我今天就给大家一句话:

把自己的心念平息下来,听其自然,念头空了,“一阳来复”,进入虚无态,“先天一气”自然来(这个“气”,正确的写法是其实应该是“炁”〕!

“先天一气”是什么?

这是一个大问题。

千古圣贤不轻传!

你要等到“心念止息下去”才能体悟到。

心念止息之后心神也随之进入“恍惚杳冥”的状态,这个状态下才能体察到。

为什么呢?

因为心念止息了,神才能凝住,神凝则气聚,气聚了就是“复卦”,一阳来复,生命就发展、升腾,身体自然就往健康长寿的路上走了。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

”现在很多养生名人都认为“先天之气”是无法“补”的,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得真传!

“先天之气”虽然无法通过“药”补或“食”补来获得,但是却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训练(比如炼“子时功”)来“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先机”,培养、壮大这股能赋予万物生命能力与活力的能量。

以上说的是一天之中天地间的“子时”,其实,人体也有“子时”!

而且人的身体,一天可以有多次“子时”呢,这是“千古不传之秘”!

人体的多次“子时”,古传中医和道家高人叫做“活子时”。

活子时是什么时候呢?

小小男婴睡觉睡着睡着,小生殖器会翘起来,或者父母早上给他换尿片,他的小鸡鸡也会翘起来,小婴儿可不懂得男女欲望,这“无欲而刚”的瞬间就是人体的“活子时”。

这就是圣人在《道德经》里阐述的道理,小小婴儿,最饱含道德,最合于道,毒虫猛兽恶鸟都不伤害他们,他们虽然筋骨柔弱,但懂得时时掐“金刚印”(关于“金刚印”请参阅我前面的文章《人体有个拒绝病毒的开关》),未懂得男女欲望的事儿而能让小生殖器刚硬起来,是因为“先天之精气”到了,他们总日嚎哭声音也不沙哑,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那么,什么是成年人的“活子时”呢?

大家参照上面圣人的话自己去悟吧,自己悟出来才是自己的,别人说的是别人的。

不是我故弄玄虚,而是真的“言语道断”,无可言说啊!

齐梁时的著名隐士陶弘景先生写过一首诗,也许可帮大家参悟: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愉悦,不堪持赠君!

不仅“不堪持赠君”,我还得留一个问题给大家:

子时一阳来复,从哪一个地方来?

如果说是从身体里来,那么是身体的哪个地方?

如果不是来自身体,它来自哪里?

欢迎大家讨论!

顺便说一下,子时人体的老板是“胆”。

古传中医所说的胆,不仅仅是西医解剖出来的胆囊,而且包括我们上面说的整条胆经。

现在有些养生名人动不动就拿“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来说事儿,但总不见他们说出个所以然,这不怪他们,他们的“学问”是从教科书上学来,不是“以身证道”得来的,自然说不明白。

其实不仅现代的这些所谓的名家们说不明白,古代很多人也说不明白呢。

可见学习中医就像学习经济学,很好“浑水摸鱼”,不懂的人也可以尽管忽悠大家,真正懂的人多半没时间去瞎忽悠。

今天的养生名人,动不动就上电视上媒体忽悠大家,大家马马虎虎听听就拉倒,不要太当真,请记住法国天才经济学家让·梯若尔(JeanTirole)的一句名言,以作提醒:

一流的经济学家都在埋头苦干做实业,二流的经济学家都在大学里带学生,不入流的经济学家才有时间上电视去瞎说。

——大家可以举一反三,把梯若尔先生的话中的“经济学家”改为“现代养生名人”就行了:

)我呼吁大家,学中医要有一种“哥学的不是中医,哥学的是道”的意志。

要学,咱就学真传的中医,要把学中医当成学道,去悟去实证,才有可能“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自《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理论以来,千百年来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胆的功能固然重要,但我们在前面的文章里已经知道,“心为五脏六腑之君主”,而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肺为相傅而主一身之气,为何十一脏均不由其取决?

现代养生家们如果不懂复卦、没有实证的功夫,就无法说清楚。

我们知道,复卦是“一阳来复”,应在人体就是子时,我在前一篇文章里说过,亥时是人体的“严冬”,子时则是人体的“初春”。

初春是什么?

按照《黄帝内经》的话来说,春天是“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的季节,初春是“少阳”,子时人体的老板正是胆,这条经脉叫“足少阳胆经”,胆正是少阳春生之气,它是“一阳来复”的开端,复卦的初爻(即第一爻,最底下那条)。

正如“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气生则万物安,胆气于一天中的“初春”生,自然万分重要了,这就是“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道理,并不是说身上的五脏六腑都得听胆的!

当然,胆在子时这么重要的时辰当老板,它还是得有两下子的。

古传中医认为“肝与胆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与今天西医解剖出来的胆囊的概念基本相同,但是古传中医所说的“胆”,远远不只是胆囊。

相同的我们就不去谈的,下面我就简单谈两点古传中医对胆的更深层认识:

第一,胆主决断、分勇怯。

中国话里的词语诸如“胆量”、“胆识”,说的就是胆的“决断”功能。

而“胆大”、“大胆”、“胆小”、“胆怯”等等,说的就是胆的“分勇怯”功能。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胆是居中得正”的官儿,任何决断都是这哥们来做(“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

——很明显,中医对胆的这个认识,已经不是西医解剖学意义上的胆囊所能相比的了,中国的老祖宗对生命的认识,早已上升到精神领域的深层次上了。

所以骂中医的中国人实在该好好看看老祖宗的东西,懂的人不骂,骂的人不懂。

顺便说一下,中国人常常说“被吓到睡不着觉”,就是因为胆气虚弱,什么人最容易长期失眠?

终日“提心吊胆”的人!

什么人能一碰到床就睡?

多半是胆气足的人。

电视剧《长征》里敌人的飞机在屋顶上飞,警卫员紧张得不得了大呼敌机来了,毛泽东却满不在乎说“不还没炸嘛”,蒙起头来就想继续呼呼大睡,这是何等的胆识过人!

第二,胆与肝是一个战壕里的兄弟,肝胆解剖位置毗邻,两者的关系比仅通过经脉互相络属的藏腑更为密切。

胆与肝这两兄弟互相协调,哥们之间的关系十分清净。

肝像个将军,负责谋虑,胆是善于归纳总结而且比较中正的官儿,负责做决定。

《素问·灵台秘典论》中有关肝胆的调控神志功能有这么一句话: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所以中国话里的“肝胆相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国外呆了这么多年,我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外文来准确表达“肝胆相照”的意思)。

中医认为,大小肠、胃、三焦和膀胱里装的都是“浊”的脏东西,只有胆装的是清净的胆液。

明朝大医张景岳说胆是位中正的官儿,它贮藏清净的胆液,所以说它是清净之府。

(“胆为中正之官,藏清净之液,故曰中清之府”)。

当然,这不是老张的独家发明,《黄帝内经·灵枢》早就说过胆是“中精之府”,《难经》也说胆是“清净之府”。

不过我似乎至今还没听谁能清楚解释为什么胆液是清净的。

道理很简单,胆液(即我们平常说的胆汁)的状态就是胆服的状态,它本身的特点是“藏而不泻”,负责协助肝来做决断。

决断不仅有情志上的决断,而且有生理上的决断,主要是协助肝主疏泄促进消化饮食,运化水谷精微,只有液清净的胆液才不致聚液成湿成痰,而且,胆液的气味是苦的(要不然勾践也不会“卧薪尝胆”了:

),它没有其他体液的腥臭之味。

——当然,这是胡涂医的糊涂解释,不一定对,欢迎行家赐教!

顺便提一下,有人平时看上去面目乃至全身发黄,或者常常口中发苦,常口吐大气,大声叹息,甚至呕吐苦水,一定是胆火上逆,若有条件可在自家的花园里载些山栀子花。

顺便教大家一个非常“简单”的医家秘传动作修理胆经,对于需要上夜班、子时不能睡觉的人非常有帮助:

方法:

把左脚搬到右腿内侧(筋骨太硬的人不用搬太近右腿内侧),左手握空心拳,从臀部沿着大腿外侧敲打大腿,一直敲到膝盖,甚至连小腿也可以一并敲下去,敲打个3分钟后,再把右腿搬到左大腿内侧,依样画葫芦也敲上3分钟。

以上方法严重适应于现代白领阶层,在办公室里,时不时敲它几分钟,尤其是中午的时候,可以多敲打敲打。

大家别小看了这个简单的方法,它可以治疗很多毛病,同时能减掉大腿的肥肉呢。

胡涂医

2010年3月12日中医养生——因天之序,合道而行,24小时如何过

12(丑时)

12。

丑时,即凌晨1-3点。

心法药方:

能睡就睡,不能睡就躺着!

不要熬夜、熬血。

丑时,人体的老板是肝。

这个时辰人体的真气传注于足厥阴肝经,这条经脉随我们的吸气由足走腹。

它起于大脚趾从毛之际,上循足背内侧一路上行至大腿内侧,再沿着大腿内侧,分布于阴毛部位,绕过阴器,到达小腹,挟着胃的旁边,属肝、络胆,再向上贯穿膈肌,分布在胁肋部,沿着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联系眼与脑相连的组织,上出额部,与督脉在头顶会师。

其支流从肝分出,贯穿膈肌,进入肺中,另外一支流不会于颠顶,但从目下面颊里环唇内。

中医对于肝的认识,常常被西医及反中医人士攻击,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做做“平反”,并恶补一点儿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知道,子时,人体“一阳来复”,阳气开始在体内生发。

中国文化讲究的是一个“中”字,凡事不要太“过”,怎么讲?

在“一阳来复”的时候,我们要睡觉来让人体真气跟天地一起生发,而不要去行房、熬夜,耗费了它。

到了丑时,阳气已经生长起来了,我们还要“潜龙勿用”,继续睡觉,不让阳气散发掉,这样才能养好气血。

肝气主生发,在它生发的时候,我们最好啥也不干,让它放松了去生发,所以才要睡大觉,好让肝完成非常微妙的御悔抗邪、情志调节的工作。

古传中医说肝是大将军,可以抵御外敌(“肝者将军之官,其气刚强,故能捍御”),这讲的就是,肝是人体内的化工厂,负责对体内的各种物质进行分解合成、解毒和排泄。

肝的解剖位置,在右肋下,这是反中医人士攻击中医的一大话题。

因为中医有“左肝右肺”的说法。

在解释这个说法之前,我们得恶补一下“五行”的知识。

我们的老祖宗把人体当作一个小宇宙来看,人体这个小宇宙,与天地这个大宇宙相对应。

人体内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对应着自然界的五方(东西南北中),五味,五色,五音和四季等等。

所谓五行,是老祖宗在对宇宙万物进行宏观分类、归纳、组合并表述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生克制化,循环运行的五大类物质。

这五大类物质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五行——木火土金水。

圣人在《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的就是宇宙未生之前,已经有了一个现代天体物理学所说的“混沌蛋”(能量团),圣人说的“有物浑成,先天地生”的就是这东西,这是“道生一”,这个能量团“周行不殆”运行,能量高度集中时产生了现代物理学所说的宇宙大爆炸,清阳上升,浊阴下降,这就是“一生二”,之后由于天地阴阳交媾而产生万物,这就是“三生万物”,而这个“三生万物”的“万物”其实就是“五行”。

 

为什么是这“五种物质”呢?

中国文化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根据事物的特性对万事万物进行取象类比。

这“五种物质”就是老祖宗对宇宙万物取象类比的结果。

简单来说,树木有向上生长和向外舒展的“象”,凡是具有生发、条达、舒畅和伸展等属性的事物,都归属到“木”类。

而火有温暖、上升的“象”,凡是具有温热、升腾、活动、上升属性的事物,都归属到“火”。

土有孕育、滋养的“象”,是大地万物生长的基础,凡是具有承载、受纳、孕育、生化属性的事物,都归属到“土”。

金有沉重、沉降、收敛和稳定的“象”,凡是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属性的事物,都归属到“金”。

水有滋润、向下、寒凉的“象”,凡是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属性的事物,都归属到“水”。

 

五行对应在五脏上,就是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它们之间逐一相生,隔一相克,相互依存,同时又相互制约。

五行间的相生关系是: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如何记住这个相生关系呢?

可以这样理解,木头可以生火,火烧后就会有灰烬最后变成泥土,大地泥土底下孕育埋藏着各种金属矿藏,金属熔化以后就变成液体,即“水”,植物离不开水的滋养。

五行对应在五脏上就是:

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相生关系使得各脏器能得到其他脏器对它的滋养,从而可以发挥出最佳的功能状态。

凡是“生”的,就是“母”,被生的,当然是“子”。

母旺则子盈,母虚则子亏,好比父母有钱,子女不穷。

算命的常说,某个人适合在某个行业发展,就是根据该行业的五行与这个人的五行属性是否相生来判断的。

有些网友给我“说中”了一些事情后非常震惊,其实我压根儿不是啥大师,只是略懂一点阴阳五行的道理而已。

古人能够“不出足、知天下”,就是因为先贤们学通了中国文化。

五行间的相克关系是: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这个也不难理解,水能灭火,金属做的刀锯可以伐木,树木要从泥土里吸收营养,水来土淹,做一番这样的取象类比就可以记住了。

对应在五脏上,就是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肝克脾,脾克肾。

所谓相克,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作用。

现在谈论五行“相生相克”的人多,能说出个所以然的不多。

其实“相生也有相克,相克中也有相生”,知道这个道理的人不多。

事实上,相克,有时是为了更平衡的相生,好比父母责骂孩子是克,这个克就是为了生,在家庭上是这样,在治病上也同理,学中医就要这样学才能“通”。

所以说“上医治国”是不无道理的!

大道之理悠然,天下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那么为什么中医说“左肝右肺”呢?

往学理上说,原因就出在“肝属木”上,木有生发舒展的特性,应在五方就是东方,古人看地球,是左为东方,右为西方。

东方在风水学上是“青龙”之位,所谓“左青龙,右白虎”,所以中医才会说“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

而且中医所说的肝,是指肝经、肝气,肝经不仅身体右边有一条,身体左边也有一条,而肝气主要行于肝经,那么说肝在右边固然是对的,说肝在左边也无不可,基于文化习惯,说肝在左边就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那些用这一点攻击中医的人,显然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太少,咱不怪它们:

 

以上谈的是五行,现在接着谈谈肝。

肝有“主藏血为体阴,行疏泄而用阳”的生理特点,肝与胆相表里,“肝胆相照”。

 

肝的这种疏通开滞,舒利条达,喜欢向上向外伸张的特性如树木,古人把肝归入“木”类显然是高明的。

肝在人体内主血。

血液化生后贮藏于肝脏,根据人体需要向全身输布,以维持各个脏腑功能及全身筋骨运动。

在这个肝当人体老总的丑时,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是躺下睡觉,哪怕不睡也最好躺着休息。

为什么呢?

因为人躺下来的时候,血就归于肝脏,血归于肝脏,眼睛、手脚、全身脏腑和筋骨才能得到血的滋养。

这一点《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论》在几千年前就说得很清楚了(“故人卧血归于肝。

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我们知道,人一动,气血就加快,所以如果受伤出血,一般都不能乱动,古人说“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现代人尤其是坐办公室的高薪白领们,很多人面有菜色,一看就是气滞血虚,这是因为他们经常熬夜,血没藏养好,血藏不住就会血虚甚至失血。

可以说,熬夜就是在熬血!

尤其是丑时,如果不睡大觉,就是在跟自己的肝、血过不去!

我有一个爱喝茅台酒的朋友告诉我,贵州茅台镇得肝癌的人口比率为全国最低,因为“茅台酒喝得多”,这多半是爱喝茅台酒的人给自己的编的挡箭牌,如果茅台镇的人得肝癌的人比全国其他镇的人少,那只能说明他们比全国其他镇的人睡得早、酒喝得少喝得好(至少假茅台少些:

),过量喝酒绝对是伤肝的。

 

要养肝,就得就着它老人家的性子来。

肝喜欢条达舒畅,讨厌抑郁遏制,你就得往这方面做文章才行!

怎么做呢?

一方面是在情志上调,另一方面是根据五行的道理来养!

在情志上,要注意培养柔和舒畅的品格,避免“大动肝火”的暴怒,避免抑郁,这样就能在“精神上”支持肝去行使其疏通渲泄的功用。

大怒虽然要避免,但我们毕竟是凡夫俗子,生活中难免遇到非要我们发脾气不可的时候,如果是这样,那也不要硬憋着,因为憋着就是“遏制”,遏制是肝所不喜欢的,反而伤肝。

当然,最好能懂得时时在心中有个“回转”,把不好的想成好的,让心去转境而不要老让外境来影响我们的心情,这需要不断“修行”。

如果您身边有人在一段时间内总爱莫名其妙发脾气,稍微有点儿不爽的事就大发雷霆,那您要明白,这哥们是伤着肝了,他多半只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熬夜太多。

那时您就不要跟他过不去,用一颗柔软的心去对待他,让他尽量舒畅心情,同时鼓励他在丑时一定要躺下来休息。

自古良医都讲究“身心”并治,这就是身心并治!

顺便说一下,肝喜欢条达舒畅的秉性与春天生发之气相应,我们不应该压抑其生发的气机,但也不宜过亢,肝阳过亢的人,性格必定急躁易怒,肝气不足的人,则不敢承担,容易胆怯恐惧。

也正因为肝在四季应春,现在正是春天,很多人容易发生肝阳上亢,如果您身边有人常常头晕目眩,眼目红肿,两肋胀痛,性情烦躁,就是典型的肝阳上亢的症候。

您可以教他念没事就念“嘘--呵--吹”三个字,念的时候最好别出声,吐气加上口型就行了,很适合在办公室里练。

“嘘”字可以平肝气,“呵”字能够去心火(心属火,肝属木,木生火,“实则泄其子”),“吹”字润肾(肾属水,水生木,肾为肝母,“虚则补其母”)。

春季正是养肝的黄金季节。

这个季节一定要保证丑时有好觉睡,而且最好能少用眼,平时上班对着电脑是没办法的事,连续剧就一定不要追看了,博客也少写些:

)因为肝开窍于目,眼睛看得多了,就伤肝,因此在春天,要经常闭目养神,我在前面文章里(午时养生)提到的“午睡山寨版”中的熨眼睛方法其实就是养肝的妙法。

 

从五行上看,肝属木,肝这颗树木要得到滋养,必须拥有足够的肾水和不多不少的优质脾土,这样肝木才能茁壮成长!

也就是说,养肝要从补肾、健脾做起。

这绝不同于西医的头痛治头脚痛治脚。

大家可能经常听到“被某某气到吃不下饭”,为什么人生气了容易吃不下饭呢?

生气伤肝,肝木过旺就要过度地克制脾土,从而影响脾的运化功用,自然容易气到吃不消了。

——这就是五行的道理!

那么从五行的道理来看,如何补肝呢?

对不起,肝损了就损了,它只能“养”不能“补”,肝为将军,大将都是“可杀不可辱”宁死不屈的,所以大家以后不要折磨肝了,丑时好好睡觉,平时好好调养情志。

顺便提一下,大家以后如果听说什么什么补品可以补肝,就不必再花冤枉钱了,天下没有补肝的药!

最简单的养肝方法,就是“少喝酒多睡眠,少用眼多养神”。

那么平时应酬多、工作忙,要常加夜班的现代人怎么办呢?

很好办,我教大家一个简单方法,在办公室里就可以做。

 

要求:

1)你没有脚气,不会熏倒同事。

2)你脱掉鞋子,不会“不雅”。

 

方法:

把皮鞋脱了,用右脚跟去蹭去踩左脚背,从脚脖子沿着大脚趾蹭过去,到了大脚趾头与第二脚趾之间的地方狠狠踩下去。

折腾三五下之后再换脚做。

 

这个简单的方法可以非常好的养肝,而且能养个好脾气呢!

很想发脾气的时候这样磨蹭一下就发不了脾气了。

发完大火,也可以这样“补救”一下。

为什么呢?

道理太深了,简单讲,肝经起于“大脚趾”,我们一路踩下去会打通“太冲穴”,它是我们肝气冲动的开关!

古传中医认为“肝主身之筋膜”,肝气表达于脚和手,肝经的变动为握,所以人一生气才很容易握紧拳头,我们这样蹭一蹭踩一踩,就是要“踩”平肝气!

这个方法对广大女白领更加重要,建议女同胞们每天在办公室里多这样蹭踩几回。

道理很简单,肝经与冲任二脉相通,肝的疏泄功能是通过冲脉和任脉来进行的,冲脉为血海,任脉为胞胎,女子的毛病,基本都能从肝经及任冲二脉上找到原因。

比如现代女性常见的乳腺增生,就是郁闷出来的,一郁闷,就肝郁气滞,肝郁气滞,冲任二脉就无法履行肝经交给它们的疏泄任务,就会在乳房形成增生,所以治疗乳腺增生,非调肝经不可,我们这个小方法,能非常有效地防治这个毛病。

事实上,在发育的时候如果能懂得这个蹭踩方法,长大了就不用去做隆胸手术了:

)古代文学作品中,描述妇女“月经不调”时会很文雅地说“冲任失调”,说的也是这回事儿。

古传中医有女子“以养肝为先天”之说,是有深刻的道理的。

 

差点儿忘了,有一位网友催我写这篇文章,想了解“皮肤瘙痒是否与肝风”有关。

顺便谈谈肝风。

自从《黄帝内经》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后,几千年来的中医们便“发展”了一系列肝风内动之说,把本来很大气很宏观的中医发展得既微观又小气,我一直对这个观点不以为然:

皮肤瘙痒,如果伴有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一般认为是血虚生风引起。

血虚,当然是肝经、冲任的问题了。

调理的思路,应该是熄风补血,建议这位网友这些天多些躺着养肝血,同时配合静坐,呼气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在心窝,累积用功10个小时试试。

至于个中道理,大家可以讨论讨论。

 

此外,还可以多按摩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