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0576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docx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docx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教育学试题

一、选择题I

1.一般来说,学校产生于(B)。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

2.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B)。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社会文化类型

D.社会文化观念E.人口质量

3.便于因材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E)。

A.分科教学B.个别教学C.问题教学D.班级授课制E.分组教学

4.教师劳动的价值,一般来说具有(ACDE)价值。

A.政治价值B.道德价值C.经济价值D.文化价值E.发展价值

5.父母是子女永远的教师,这体现了家庭教育的(E)特点。

A.先导性B.感染性C.权威性D.针对性E.终身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6.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

7.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是(蔡元培)。

8.教学原则是进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9.通过询问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影响他们思想品德形式和发展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是(心理咨询法)。

10.课外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种。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1.教育方针:

是一个国家或政党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确切地说,教育方针是由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要求提出的,带有法律效力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向、目的、道路的总体规定。

12.说理教育法:

指通过事实和道理,以真情实话来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教育方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3.简述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答:

1)引起动机,使学生产生“我要学习”需要;(2分)

(2)感知认识,让学生对所学对象形成正确的表象和想象,获得感性认识;(2分)

(3)理解知识,引导学生把感知的材料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经过思维加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分)

(4)巩固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所学的知识保持在自己的记忆里;(2分)

(5)’运用知识,把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1分)

14.简述班集体的教育功能。

答:

(1)教养功能;(2分)

(2)教育功能;(2分)

(3)管理功能;(2分)

(4)社会化功能;(2分)

(5)发展的功能。

(1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5.论述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如何培养?

答:

(1)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3分)

非智力因素是指情感、意志、性格、兴趣和动机等人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

(2)为什么要培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5分)

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学习的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

非智力因素既是环境、教育等影响的结果,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前提。

非智力因素,不仅是一个完整社会人的重要品质,也是一个人智力因素能否正常发挥或超水平发挥的重要前提条件。

(3)如何培养:

(10分)

要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磨砺他们的坚强意志、锤炼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真理的兴趣和动机五个方面来回答。

谈到一方面可以给3分。

该部分最多不得超过10分。

16.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答:

(1)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

(4分)

(2)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

(3分)

(3)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

(3分)

结合实际:

8分

六、实例分析(20分)

17.(分析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学生的评价

1998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改革,在考核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的栏目。

成绩一出来,李老师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李老师非常愤怒地对学生一顿痛骂。

学生们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

第三天,李老师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

“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

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一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骂。

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

请原谅我们吧!

”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名。

问题:

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应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教育学试题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选出正确的标号并填写在题后括号内。

少选、多选、错选均无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诞生了夸美纽斯的(B)。

A.教育论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师论E.理想国

2.人的智力因素主要指注意力、记忆力、(ACD)等五个方面。

A.观察力B.情感力C.思维力D.想像力E.意志力

3.最早提出活动课程思想的是(D),他主张让儿童在大自然中通过锻炼、劳动与观察来学习。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布鲁纳D.卢梭E.杜威

4.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ABD)。

A.讲授法B.谈话法C.演示法D.讨论法E.参观法

5.教师的劳动特点有(ABCD)

A.创造性B.长期性C.示范性D.被动性E.复杂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6.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代表作,其教育思想被视为是(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7.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8.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实行(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9.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研究,为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

10.老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1.社区教育的实质是实现教育的(社会化)与社会的教育化的统一。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13.教育制度:

亦称国民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依据其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所设置的教育实施机构及其运行的各种规章制度的总称。

四、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4.简述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答:

14.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1)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3分)

(2)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2分)

(3)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地教育,以促其得到更好的发展;(2分)

(4)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因材施教。

(2分)

15.简述课外教育的基本内容。

答:

15.课外教育的基本内容:

(1)社会政治活动;(2分)

(2)科学技术活动;(2分)

(3)劳动技能学习活动,(2分)(4)文化艺术活动;(1分)

(5)体育活动;(1分)

(6)社会公益活动。

(1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6.联系课程改革实际,谈谈如何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3分)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3分)(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

(3分)结合实际论述部分:

9分

17.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贯彻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1)教育者应注意消除对学生的”刻板“印象,客观公正而又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3分)

(2)不仅要知道学生的长短,更重要的是消除所短,扬其所长;(3分)

(3)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分)结合实际论述部分:

9分

六、实例分析(20分)

18.(分析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

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

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

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

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

“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

”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

透过这份案例,请分析现行课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教育学试题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

填入题中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此小题无分。

每小题2

分,共12分)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BD)。

A.机会B.规模C.性质D.速度E.理念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BDE)。

A.顺序性B.阶段性C.均衡性D.不均衡性E.个别差异性

3.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A)。

A.孔子B.孟子C.苟子D.朱熹E.韩非子

4.意志品质教育是(D)的重要内容之一。

A.爱国主义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社会公德教育

D.健康心理品质教育E.社会主义教育

5.主张课内外结合培养人才,并亲自在帕夫雷什中学建立了“智力生活基地”的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是(C)。

A.凯洛夫B.赞可夫C.苏霍姆林斯基D.巴班斯基E.马卡连科

6.班主任是通过(DABC)了解和研究学生的。

A.观察B.谈话C.研究分析书面材料D.调查访问E.参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代表作,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视为是(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2.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

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3.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研究,为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提

供了心理学的依据。

4.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5.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教学法“产婆术”,在西方被称为(启发式谈话法)

或苏格拉底法。

6.通过事实和道理,以真情实话来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教育方法是(说理教育法)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教育规律:

是教育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

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2.社区教育:

指的是,以一定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且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服务于社区,社区依赖于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

四、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1.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答:

1)教育观念现代化;(2分)

(2)教育内容现代化;(2分)(3)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1分)(4)教育管理现代化;(2分)(5)教师素质现代化;(2分)

2/简述贯彻正面教育、疏通引导的德育原则时要注意的问题。

答:

1)进行正面教育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自觉认识问题;(3分)

(2)为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正面教育,还要注意疏通他们的思想障碍;(3分)

(3)正面教育除了用先进的理论、事实,以良好的榜样去激发学生,教育学生外,还要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给予正面强化,即通过表扬奖励等手段,对学生积极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赞赏。

2.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答:

(1)思想政治素养;

(2)职业道德素养;(3)科学文化素养;(4)教育理论素养;(5)教育能力素养。

五、论述题(共20分)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答: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

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4分)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2分)

(2)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联系实际;(2分)(3)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1.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主张的人民教育家是(B)。

A.蔡元培B.陶行知C.杨贤江D.晏阳初E.黄炎培

2.我国学制的层次结构有(ABCD)。

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研究生教育

3.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ABD)。

A.讲授法B.谈话法C.演示法D.讨论法E.参观法

4.教育的根本任务是(E)。

A.传授知识B.增强技能C.发展能力

D.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E.教书育人

5.教师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体现出教师劳动具有(A)价值。

A.政治价值B.道德价值C.经济价值D.文化价值E.发展价值

6.父母是子女永远的教师,这体现了家庭教育的(E)特点。

A.先导性B.感染性C.权威性D.针对性E.终身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2.义务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是使所有的儿童、少年都得到(全面发展)

3.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过程,教育的最终效果固然离不开教师的教,但同时也取决于学生的学。

4.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研究,为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

5.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实行(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6.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课外教育,认为课外教育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主张(课内外结合)培养人才。

7.班主任要正确而有效地组织班级工作,其前提条件是要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8.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2.自我教育是指个体为形成、巩固和发展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自觉进行的思想修养、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等活动。

四、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1.简述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答:

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1)年轻——代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3分)

(2)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2分)

(3)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地教育,以促其得到更好的发展;(2分)

(4)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因材施教。

(2分)2.简述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答:

(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公民素质,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坚实的基础;(2分)

(2)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3分)

(3)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

(3分)

3.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答:

(1)思想政治素养;(2分)

(2)职业道德素养;(2分)(3)科学文化素养;(1分)(4)教育理论素养;(2分)(5)教育能力素养。

(2分)

五、论述题(共20分)

联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来分析一堂课教学的优劣。

答:

(1)有明确的教育目的;(2分)

(2)教学内容正确;(2分)

(3)方法恰当,运用自如;(2分)(4)结构紧凑;(2分)

(5)教学效果好。

(2分)联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10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BDE)。

A.顺序性B.阶段性C.均衡性D.不均衡性E.个别差异性

2.(B)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A.1985B.1986C.1988D.1993E.1997

3.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A)。

A.孔子B.孟子C.荀子D.朱熹E.韩非子

4.便于因材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E)。

A.分科教学B.个别教学C.问题教学

D.班级授课制E.分组教学

5.慎独是德育方法(E)的一种教育方式。

A.品德评价法B.心理咨询法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E.自我修养法

6.在现实教育中,教师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精神品质等都可能为学生所模仿,这表明教师劳动具有(C)的特点.

A.创造性B.长期性C.示范性D.被动性E.复杂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懂得(教育规律)、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

3.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是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4.活动课程是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

5.学校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通过询问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影响他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是(心里咨询法)。

7.社区教育的实质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与社会的教育化的统一。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教育规律:

是教育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2.教育方针:

是一个国家或政党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确切地说,教育方针是由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要求提出的,带有法律效力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向、目的、道路的总体规定。

四、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1.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答:

(1)教育观念现代化;(2分)

(2)教育内容现代化;(2分)

(3)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1分)(4)教育管理现代化;(2分)

(5)教师素质现代化;(2分)

2.简述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

(1)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目的性和学习责任感;(3分)

(2)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改进教学方法,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作直观演示,讲述有趣的故事等;(3分)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采用教学本身的有趣因素和物质刺激,引起其直接动机推动学习;高年级和初中学生,逐步由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过渡。

对高中阶段学生则将学习与个人前途、理想联系起来,促进其从学习中体验乐趣。

(3分)

3.简述班集体的教育功能。

答:

(1)教养功能;(2分)

(2)教育功能;(2分)(3)管理功能;(2分)

(4)社会化功能;(2分)(5)发展功能。

(1分)

案例1:

  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

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

“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

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

”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

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

“老师,什么叫‘酷毙了’?

”“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

”我一时哑然。

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

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

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答:

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

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

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案例3:

  读者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

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

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

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

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

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

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

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

  答:

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

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

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案例4: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

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

“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关痛死了。

”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

“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

”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

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

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

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

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

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

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5

  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

“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