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插本政治重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054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插本政治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专插本政治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专插本政治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专插本政治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专插本政治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插本政治重点.docx

《专插本政治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插本政治重点.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插本政治重点.docx

专插本政治重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另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三、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5、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他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1954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六、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科学体系:

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指出: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加上党本身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基本的矛盾仍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毛泽东规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规定了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抢指挥党的原则,规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提出和总结了一套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群众路线,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使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六、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7、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据。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根据。

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

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这些观点构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深刻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99年,载入宪法。

★八、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要的理论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九、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必须解决好的两个历史性课题。

3、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重要依据。

4、2000年5月,江泽民指出: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十一、“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十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十三、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根本依据),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现实基础),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十四、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十五、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谈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继承和发展过程: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江泽民提出,并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胡锦涛强调,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核心、实质);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验证条件和目的)。

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基本国情:

近代(1840)中国沦为一个半殖民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根本任务: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9年五四后,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

1、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族革命时期的纲领。

2、党的三大,提出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

3、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的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工人(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可靠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是争取革命的需要。

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

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