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0515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试题.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试题.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试题

新课标地理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地理背景

1.自然地理背景

(1)气象灾害

(2)地质灾害

(3)生物灾害

我国地域辽阔,多种多样的气候、土壤、植被为多种有害生物滋生和繁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人文地理背景

(1)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2)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我国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自然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泥石流是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形成的由大量土石和水构成的固液两相流体。

形成泥石流灾害系统的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可概括为如下图所示。

我国泥石流分布与年降水量关系统计表

年降水

量(mm)

<100

100~

400

401~

600

601~

800

801~

1000

1001~

1400

>

1400

泥石流

数量百

分比

(%)

2

8

16

18

24

22

10

我国泥石流暴发频率与月份关系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泥石流

暴发频

率(%)

0

0

0

2

9

18

34

24

10

2

1

0

(1)阅读材料,分析回答发生泥石流的三个必要条件。

(2)人类的某些经济活动,如________、________等产生的大量弃渣随意堆于斜坡上,倾于沟谷中,或由毁林开荒、陡坡垦殖加重的水土流失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________来源。

(3)阅读材料,分析泥石流的主要发生季节及其原因。

【解析】 结合图表内容联想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与之有关的人类活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答案】 

(1)特定的地质形态和坡度;大量的泥沙、石块;集中的水源补充。

(2)采矿 采石(或修路、水利工程建设) 疏松固体物质

(3)我国约80%的泥石流灾害发生在夏季,因为该时期较多的降水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1.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B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2)上图中A地区是我国干旱多发区,水资源紧张。

试分析其解决的措施。

(3)上图中C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

【解析】 解答该题必须明确以下三点:

第一,A、B、C三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地理环境特点;第二,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第三,具有较强的描述和阐释地理事象的能力。

【答案】 

(1)原因:

上游地区乱砍乱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

措施:

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三峡工程);退耕还湖,裁弯取直。

(2)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减少污染、浪费,提高水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价;控制人口数量;海水淡化。

(3)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虽然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横断山区地势起伏,落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

我国的自然灾害与环境

自然灾

害损失

的地域

差异

时间差异:

人员伤亡减少(抗灾能力增强),财产损失增加(经济密集)

空间差异:

自然条件差异巨大,导致自然灾害种类、强度差异较大,加之不同地域经济基础不同,抗灾能力不同,导致其自然灾害损失差异巨大

自然灾

害多发

区的自

然环境

特点

黄淮海平原:

造成本区干旱的原因不是降水量不丰富,最关键的是降水集中,年际变化大。

全年大部分时间,特别是春季,降水量少,加之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此时又是工农业需水量最大的季节,故春旱危害严重。

由于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地势低平,洼地较多,河流含沙量大、河床淤塞,排水不畅,洪涝灾害也极易发生。

处于地震带上,地震也较多

东南沿海:

地处沿海,受海洋影响强烈,台风、风暴潮灾害频发;由于台风以及季风气候的影响,洪涝灾害严重;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上,地震也较多

黄土高原:

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频繁;人类无节制的开发,加剧了当地自然灾害的发生

川滇地区:

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

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新网2011年2月7日电 综合消息,2010年10月以来,北方冬麦区降水持续偏少,南方连遭雨水侵袭。

据气象部门报道,2011年2、3月份冬麦区降水仍将比常年同期偏少,出现冬春连旱,土壤墒情(水分状况)较差。

材料二 农业专家建议,北方冬麦旱区应关注本地天气预报,抓住气温回升(日均气温升到3℃以上,中午最高温度5℃以上)时机做好科学灌溉。

材料三 北方冬麦受旱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预报图。

(1)从锋面降水形成条件说明华北地区冬季降雪偏少的原因,简析降雪对冬小麦的有利影响。

(2)比较图甲、图乙适宜区、不适宜区的时空变化特点并探讨变化的原因。

(3)为解决旱情,可利用的灌溉水源有哪些?

如何进行科学灌溉?

如果措施不当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解析】 第

(1)题,暖湿气流比较弱是2010年冬季华北地区降雪偏少的原因。

(2)题,读图可分析出灌溉不适宜区的时空变化。

第(3)题,要进行喷灌,切忌大水漫灌,过量引用地下水还会出现地下水漏斗区甚至地面塌陷。

【答案】 

(1)冬季冷空气比较活跃,势力强;暖湿气流较弱,冷暖空气配合不好,降水较少。

冬季积雪覆盖麦田,有利于小麦防寒抗冻和土壤增温保墒。

(2)特点:

2月17~19日到2月20~24日,适宜地区范围向北扩大,不适宜地区面积缩小。

原因:

随时间推移,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由南向北气温回升。

(3)水源:

河流水(黄河、淮河)、地下水、湖泊水。

灌溉:

在晴暖的午后进行喷灌(或小水细灌);切忌大水漫灌。

环境问题:

黄河、淮河水量减少,出现地下水漏斗区甚至地面塌陷,土壤次生盐碱化。

2.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

读我国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地霜冻灾害比②、④地频繁,试简析原因。

(2)②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局部地区仍时有洪水发生。

其原因是什么?

(3)③地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区,与这里的哪些气候特点有关?

(4)危害④地农业生产最严重的生物灾害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解析】 第

(1)题,①与②纬度相差不大,所以应从湿润情况与农田分布上考虑。

①与④地纬度差异大,同时考虑离冬季风源地的远近。

(2)题,洪水有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和融冰洪水,②地虽然气候干旱,但存在融雪洪水和融冰洪水。

第(3)题,③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是该处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气候诱因。

第(4)题,④地降水变率大,适于蝗虫的繁殖和生长。

【答案】 

(1)①地与②地相比,气候湿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大。

①地与④地相比,纬度更高,更靠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强度更大,初霜开始更早,终霜结束更晚。

(2)气温升高影响,4~5月(春季)形成融雪洪水;7~8月(夏季)形成融冰洪水。

(3)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4)蝗灾。

这里降水时间变化大,干旱少雨年份或者旱季,河湖退水区适宜雌蝗产卵,雨季多雨利于蝗虫幼虫生长。

综合检测

(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满分:

100分 时间:

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据报道,2010年冬到2011年春季,由于降水量持续偏少、气温偏高,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陕西、湖北等十多个省市区出现三十年一遇的罕见干旱,最严重时,粮食作物受旱面积高达亿亩。

据此回答1~2题。

1.因2010年冬到2011年春季干旱,下列粮食作物受旱面积最大的是(  )

A.水稻B.春小麦

C.冬小麦D.玉米

2.上述省区中,七月中旬易受干旱影响的是(  )

A.皖和鄂B.鲁和冀

C.晋和豫D.秦和晋

【解析】 我国的干旱分为春旱和夏旱(伏旱),春旱多形成于华北地区,对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春季返青影响较大,其中的伏旱是由于副高长期控制长江中下游平原形成的。

【答案】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地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夏季滑坡、泥石流灾害非常多,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此地地形崎岖、岩石破碎、地表松散物质较多,为滑坡、泥石流提供了物质基础。

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并不能说明这里全年降水丰富,因为冰雪融水也能为滑坡、泥石提供充足的水源。

【答案】 C

4.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解析】 防御滑坡、泥石流可大力植树造林、修建护坡工程等。

【答案】 D

5.我国旱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

A.年降水总量少的地区

B.河流径流量小的地区

C.年平均气温高的地区

D.降水变化大的地区

【解析】 从华北地区旱灾多发可知,我国旱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降水变化大的地区,其原因是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的。

【答案】 D

6.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有三条,图示中的虚线是(  )

A.西移路径B.西北路径

C.转向路径D.东北路径

【解析】 根据台风的转移路径,转向路径的运行路线是从源地先向西北运行然后转向东北朝日本方向移去。

【答案】 C

7.“瑞雪兆丰年”这句农谚反映出的寒潮益处是(  )

A.高低纬热量交换

B.缓解冬季旱情

C.抑制有机质分解,保持肥力

D.保持物种的繁茂

【解析】 寒潮有过也有功,冬季,寒潮带来的大雪可以为越冬作物提供水源,缓解冬季的旱情。

【答案】 B

8.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据此,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春旱、寒潮、沙尘暴

B.寒潮、台风、沙尘暴

C.伏旱、暴雪、沙尘暴

D.伏旱、洪涝、冻害

【解析】 导致甲气象灾害的四个成因体现春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故为春旱。

丙的成因之一为接近沙源地,因而为沙尘暴。

乙受冬季风影响,且是沙尘暴的成因之一,故为寒潮。

【答案】 A

9.古代有“旱蝗”的说法,下列情况利于蝗灾爆发的是(  )

A.一直干旱

B.一直多雨

C.前期干旱,后期多雨

D.前期多雨,后期干旱

【答案】 C

读“七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回答下题。

10.该植被分布区较常见的灾害是(  )

①鼠害 ②蝗灾 ③雪灾 ④松毛虫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 读图可知,该植被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西北地区,是草原,草原地区常见的灾害是鼠害、雪灾等;蝗灾主要在华北和华东等地区,松毛虫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

【答案】 D

二、综合题(共40分)

1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20分)

图示区域地处长江中游,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见上图)。

同时也是气象灾害多发区,经常发生暴雨、大风、冰雹、寒潮、连阴雨、高温等原生气象灾害和洪涝、干旱等次生气象灾害,该地区为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一是发展避灾农业,建立能够避开不利气候因素影响的农业生产结构和耕作制度,二是发展生态农业,尽量利用生物能资源及食物链关系发展农业生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外来有毒有害物质对农产品及生态环境的危害。

(1)简述避灾农业和生态农业特征的异同。

(2)湖北每年都发生冰雹(直径在0.5cm以上的固体降水)灾害,其发生频率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大,简述原因。

(3)A河段夏季洪涝频发,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解析】 农业是自然灾害中最大的受灾体,图中的冰雹的形成和气流的运动和气温的分布有关,洪涝则与降水、地形、河道有关,这两种自然灾害和旱灾是我国农业基地重点防范的灾害类型。

【答案】 

(1)相同点: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不同点:

避灾农业主要是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和耕作制度,避开不利气候因素;生态农业主要是调整农业类型,保护生态环境。

(2)海拔增高,气流上升幅度增大,降温迅速。

(3)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变率大;上游来水量大;河流泥沙含量大,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河道弯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12.读1951~1980年中国四个地区季节连旱概率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地区

季节连旱概率(%)

春夏

夏秋

秋冬

冬春

黄淮海

25

0

0

7

11

21

4

0

东北

21

7

0

7

0

4

0

32

(1)甲、乙两地分别为(  )

A.西南、长江中下游

B.西南、华南

C.长江中下游、西南

D.长江中下游、华南

(2)与乙地冬春连旱直接有关的天气系统是(  )

A.台风      B.冷锋

C.准静止锋D.反气旋

(3)简析黄淮海地区易发生春夏连旱的自然原因。

【解析】 第

(1)题,甲地区夏秋连旱概率高,为长江中下游地区。

夏秋季雨带移动至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形成干旱天气。

(2)题,冬季我国西南地区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特别是云南地区处于暖气团控制下,降水少,蒸发旺盛引发旱灾。

第(3)题,该题掌握好我国雨带移动规律,并注意设问中的自然原因即可得到答案。

【答案】 

(1)C 

(2)C

(3)黄淮海地区春夏季节升温明显,而雨带还未到,引发春夏连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