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0493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docx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docx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加与减二

第五单元加与减

(二)

小兔请客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小组交流、集体讨论

教具:

小黑板

学具:

小棒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比100多1的数是99。

(  )

53和35一样大。

(  )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  )

99大于100。

(  )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 )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  )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 )

39和41的中间是40。

( )

40+5比50+4小。

( )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

你们愿意参加吗?

(板书课题:

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

(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

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同桌说一说。

(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0+30=50。

30+20=50。

3.小结:

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4.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

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

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

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

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

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

(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练习)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3.9个十是(),4个十是()。

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9个十是(),4个十是()。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3-()=2078-()=70

31-()=3086-()=80

59-()=5098-()=90

二、分一分

1、80里面有()个()。

2、60里面有()个()。

3、40里面有()个()。

4、20里面有()个()。

5、3个十是()。

6、5个十是()。

7、7个十是()。

8、9个十是()。

三、算一算

50+40=40+50=

10+30=30+10=

60+20=20+60=

50-30=60-40=

40-20=70-60=

20-10=30-30=

10+30-20=30+10-20=

40-20+10=20-20+10=

60+10-10=70+30-70=

20+30-20=50+10-10=

板书设计:

小兔请客

20+30=5050-10=40

┆ ┊ ┆┆  ┆  ┆

加数加数 和被减数减数差

课后反思:

  《小兔请客》是本册教材加法计算教学的起始课,所以学生的兴趣很重要。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1、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课通过创设“小兔请客”这个非常富有童趣的情境,引入对本节知识的学习。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置身于情境当中,大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自主,积极的去探索知识。

  2、观察情境图,主动探索整十数加减法的算法。

  学生看图找出数学信息,围绕相应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提出了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和“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的加减法问题;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和拨计数器,找到了情境图与算式之间的联系,自己根据算理探索多种算法。

  3、合理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到生活的情景中感知加减法的意义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同过这一演示,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然后用计数器拨一拨,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体会了算法的多样化。

  但本节课中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在强调算法的多样性时,对于算理和算法的讲解中,只是简单的做了讲解,没有要求学生来说;对学生个别地方的评价语言把握的不够好,使个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采松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加法。

2.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学习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用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摆小棒动手实践

教具:

计数器

学具:

小棒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96是由()个十和()一组成的。

2.6个十加3个十,和是()个十。

3.46比40多(),20比54少()。

4.写出个位是5的数()()()。

写出十位是3的数()()。

5.先找规律再填数:

56、52、48、44、()、()、32。

6.读数和写数都从()起。

7.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6,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多2,这个数是()。

8.在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三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9.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比最小

的两位数多()。

10.在下面的()里填数,组成得数是15的算式。

()+()=15()-()=15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今年小松鼠采松果大丰收啦!

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组去采松果,松鼠妈妈说:

“我已经采了25个松果。

”小松鼠数了数说:

“哦!

我采了4个松果”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问题: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

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扮两只小松鼠,演一演采松果的过程。

想一想怎么算?

2.交流汇报:

通过刚才的采松果活动,你知道“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该怎么算?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

3.列出算式:

25+4=294+25=29

计算方法:

方法一:

拨计数器。

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

方法二:

摆小棒。

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方法三:

口算。

5+4=9,再加上20就是29。

四、从生活中体验

1.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

(1)小红摆25根小棒再放4根,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2)小明有25根小棒,拿走4根,还剩多少根?

2.练一练:

师引导学生逐题解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并列出算式。

五、巩固应用

1.“练一练1”说一说图的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集体订正,并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

2.“练一练3”。

图中已告诉了我们什么?

①知道了大恐龙和小恐龙的身长,就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②求“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或小恐龙比大恐龙短多少米”用什么方法?

课堂小结:

谈收获

第二课时(练习)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

3﹑还剩下多少个?

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

二﹑拓展练习

1.我是数学小法官。

(对的画“√”,错的画“×”)

1、一个数个位上是2,十位上是8,这个数是28。

()

2、十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

()

3、一个数里面有9个一,8个十,这个数读作89。

()

4、45与54都有数字4和5,所以它们一样大。

()

5、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差1。

()

2、我做得最仔细。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和80相邻的两个数是:

()

A.81和82B.79和81C.78和79

(2)从76到82之间有几个数。

()

A.5个B.6个C.7个

(3)最小的两位数比最大的两位数少几?

()

A.10B.89C.1

(4)下面的数中,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5的数是()。

A.61B.38C.25

作业布置:

回家把所学的知识向父母亲介绍!

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几个松果?

25+4=(个)25-4=(个)

课后反思:

  《采松果》一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加与减》中的第二课,主要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课堂开始,我创设了“小松鼠与松鼠妈妈采松果”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25+4”、“25-4”的算法,总结得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不进位不退位算式的算理。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我觉得自己做得较好的方面有:

  1、利用有趣生动的情景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让学生说说图中“25”“4”这两个数的组成,即复习以前的知识,也为后面探讨算理做了很好的铺垫。

  2、在学习算理时,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拨一拨计数器,明白个位与个位相加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算理。

学生由形象的摆小棒、拨计数器到抽象的总结出算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并且这个过程很好的额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但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动口表达的机会不够,在课堂上应该多让学生动口表达算式的算理,才能启到巩固知识增强学生表达力的作用。

还有我觉得这节课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教师语言不过儿童化。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今后我要更加关注学生,专研教材,多向优秀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青蛙吃虫子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学习目标:

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法:

探究合作

学法:

分组讨论

教具:

计数器

学具:

小棒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猜一种动物。

(青蛙)

2.那青蛙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好处,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们呢?

3.小结:

青蛙可以把庄稼里的害虫吃掉,那农民就不用把农药播在庄稼里,这样对我们的环境就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青蛙吃害虫的只数了,小朋友们讨论一下,想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

(3)集体反馈。

①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②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

③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

2.探究解决方法: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怎么列式

56+30=

(2)讨论算法:

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5个珠子,在个位上拨6个珠子,再加上30,30里有3个十,在十位拨3个珠子,结果是86。

(3)除了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的方法,你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想出得数吗?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4)求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多少只?

怎么列式计算?

①板书:

56-30=26(只)

②那它在计数器上又该怎么拨珠呢?

③先拨5个十和6个一,那减去30,该怎么办?

(在十位上拿掉3个珠子)现在还剩下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多少?

所以56-30=26

④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讨论一下。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练一练第1题:

①读一读题目请你挑选一个你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

②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了多少虫子?

它们一共吃了多少虫子?

2.练一练第五题

怎么样列式计算?

讨论一下。

3.练一练第六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小啄木鸟吃了20条虫子。

大啄木鸟吃了32条虫子。

(1)一共吃了多少条虫子?

(2)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了多少条虫子?

2、算一算。

85-30=36+50=98-80=

74-50=56+40=45+20=

66-60=30+48=42-20=

3、原来荷叶上有38只青蛙,跳走了一群后还剩4只,跳走了多少只青蛙?

3、总共有42名同学,30瓶矿泉水。

每人一瓶水,还差多少瓶水?

作业布置:

回家后给爸爸妈妈讲青蛙吃害虫的故事。

板书设计:

青蛙吃虫子

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虫子?

56+30=□(只)56-30=□(只)

50+30=8050-30=20

80+6=8620+6=26

课后反思:

  结合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探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本课中我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1、以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导入,穿插拟人化的动物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竞争。

  2、利用小棒、计数器,运用数的组成转化为已经掌握的口算等方法,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合作意识。

  3、通过多样化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自觉验算的习惯,增强了学生对自己的计算行为和计算结果负责的意识,提高了计算的准确率。

  

 

拔萝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目标:

掌握竖式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写法。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

教具:

计数器

学具:

小棒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小白兔和小黑兔到地里拔萝卜。

根据主题图,请你提数学问题?

(1)小白兔拔了2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40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你会解答吗?

列式:

20+40=60(个)

(2)小白兔拔了3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6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列式:

30+6=36(个)

(3)如果小白兔和小黑兔拔的萝卜的个数刚好都不是整十数,你还会计算吗?

二、新知探究:

小白兔拔了23根,小黑兔拔了36根。

两只小兔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

1.请你们四人小组讨论如何列式和解答,在组内说一说

2.四人小组学习讨论。

(教师巡视)

3.小组汇报。

(1)先算20+30=50,3+6=9,再算50+9=59。

(2)36+20=56,56+3=59

列式子计算的,把6和3对齐,2和3对齐,6+3=9,2+3=5,所以得数是59。

4.小结:

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就是列竖式计算。

列坚式计算时,谁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

5.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讨论汇报:

先在计数器上拨36,然后在个位上再拨上3,在十位上拨上2,我就知道是59。

6.试一试。

(1)同学们太聪明了,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解决了这道加法问题。

(2)45+32、26+13,你会算吗?

用你喜欢的方法想算哪道题就算哪道题,并和同桌说说你的算法。

不明白的,请大胆说出来,老师愿意与你一道讨论。

(3)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

学完了今天的知识,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第二课时(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

46+23=56+42=63+35=

2﹑练一练第二题。

3﹑用竖式计算。

37+12=5+63=72+27=

4﹑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5﹑一共收了多少棵白菜?

板书设计:

拔萝卜

23+36=□(个)

23+36=59

30+20=502336+20=56

6+3=9+3656+3=59

50+9=5959

作业布置:

说一说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课后反思:

  《拔萝卜》这个童话充满了趣味,童话中的语言生动形象,吸引着幼儿参与其中。

在讲述故事时,幼儿十分热衷与对拔萝卜动作的模仿,一边喊着“嗨哟,嗨哟”,一边卖力地做着动作。

整个活动孩子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活动效果还不错,对目标中某些句子的复述很多幼儿基本会说了。

  在学说童话中的句子“×××,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时,孩子们表现的十分活跃和开心,我用“回头”、“挥手”的动作强化这段话,通过这样的情境动作,孩子们的兴趣更高了,也都学着“回头”“挥手”,声音很响亮地喊着下一个该出场的角色,仿佛小动物和老爷爷和老奶奶就在后面呢。

收玉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初步学会应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2、明白算理,相同数位才能直接相减,学会应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教法:

探究法

学法:

合作探究

教具:

计数器

学具:

计数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淘气和笑笑来到玉米地里准备收玉米。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呢?

汇报:

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会解答吗?

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

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二、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1.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是什么呢?

57-42=?

你知道57-42的结果是多少吗?

(多请几个学生来说,只说答案)

2.这么多孩子都知道答案了,那老师有一个要求了,你能用几种方法得出57-42=15的?

与你的同桌互相当当小老师,看看你说的方法他能不能听明白?

A、拨一拨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拨的?

(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先拨57,57中的5表示有5个十,所以十位拨5,7表示7个一,所以在个位拨7;再拨42,十位拨4,个位拨2.)为什么在十位拨4个位拨2呢?

(再请一个孩子边拨边说)(全班跟着老师一起拨珠)

B、算一算

1.怎样算出57+42=?

A:

57-40=1717-2=15

B:

50-40=107-2=510+5=15

…(教师巡视,看学生都用了哪些算法,重点看有没有用竖式计算的,如果没有,后面的竖式法就由教师讲解。

如果学生说出,就让学生来讲。

C、竖式计算方法

小结:

自己归纳,再得出: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练习

1、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

37-25=42-11=45-24=

2、一袋气球有56个,已经吹好了22个。

还有多少个气球没有吹大?

2、用竖式计算。

54-23=76+23=68-11=

4、森林医生。

447

+53-26

9361

60+30=63

78

+11

67

5.树上原来有47个桃子,小猴子摘了35个桃子。

树上还有多少个桃子?

作业布置:

回家后问爸爸妈妈的年龄,算一算谁大几岁?

再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决。

板书设计:

收玉米

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个)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57-40=175750-40=10

17-2=15-427-2=5

1510+5=15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位数列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都已具备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基础知识,教材中提供淘气和笑笑收玉米的情境,目的是从中引出“笑笑比淘气少收多少个玉米?

”这一个减法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尝试列式计算,充分体现出算法多样化和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所以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交流各自算法的机会,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途径:

但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在学生提出多种算法后,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荐一种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普通适用、易于接受的方法,即算法优化。

当然,在教学中有些地方不太理想,需要改进。

要加强训练生与生之间的评价。

本节课教学中,本着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的理念,尽量给学生创造参与各种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回收废品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运算过程中,借助学具的操作,进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