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谋划积极探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0473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谋划积极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学谋划积极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学谋划积极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科学谋划积极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科学谋划积极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谋划积极探索.docx

《科学谋划积极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谋划积极探索.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谋划积极探索.docx

科学谋划积极探索

科学谋划---积极探索

科学谋划有效运作

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省、平顶山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坚持“四个重在”、“四个带动”和“学比看”实践要领,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总体要求,以“两提、两创”为抓手,以构筑“三二一六”工作推动平台为重点,以实现农村发展方式“三个转变”为目标,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做为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促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切入点,抢抓机遇,蹲位担当,科学谋划,有效运作,有力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汝州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一、汝州市基本情况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状

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96万亩,辖20个乡镇、街道,总人口9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6万。

是河南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市、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加快城镇化建设重点市、对外开放重点市、畜牧业发展重点市。

先后荣获全国科技、体育、广电、老龄工作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和河南省文明城市、园林城市、林业生态市等荣誉称号,是全国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肉类百强县和商品猪生产基地。

近年来,汝州市紧紧围绕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走在全省县域发展前列的战略目标,强力实施“经济强市、和谐立市、文化名市、生态靓市”战略,经济社会保持科学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目前,汝州已经发展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水泥、玉米淀粉、饼干生产基地,河南省重要的煤炭、电力基地,全国重要的高速铁路无砟轨枕、轨道板生产基地,全国最大、世界第三的L—色氨酸生产基地,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铁路重载高速机车合金钢配件和火车轮生产基地。

(一)新型农村社区设置情况。

我市根据农村经济发展、自然条件、人口分布等现状,共设置新型农村社区128个、中心社区21个。

按照“抓点带面、分类指导”的工作方针,我市设置示范新型农村社区37个、示范中心社区10个,市委书记、市长各分包2个示范新型农村社区,市委副书记、市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和15个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各分包1个示范新型农村社区,街道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各分包一个示范中心社区。

(二)培育主导产业,夯实发展基础。

我市规模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2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省级3个,地级2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03家,注册资金达到2.1亿元,合作社成员总数达到57600人,其中养殖业专业合作社36家、种植业专业合作社101家、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38家、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专业合作社18家、林果业专业合作社10家;依法流转土地13.5万亩。

(三)实施农民增收,建设富裕乡村。

积极推进“两提两创”,通过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提升劳务经济水平,发展新型经济组织,多层次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社会保障体逐步完善。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农民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2011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83元,增长20.8%;。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0%;互联网光纤已全部架设到村。

(四)加强文明建设,提高村庄品位。

实现基层党组织联建,统筹新型农村社区与辐射村之间的关系,在103个有辐射村的新型农村社区成立了党总支。

深化“三级联创”活动,高效运用“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双培双带双强”等载体,充分保障了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公开选招1000名社会治安防范队员进驻新型农村社区警务室,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为农民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

(五)完善基础设施,美化村容村貌。

2011年我市共投入新民居建设资金1.8亿元,新启动新型农村社区22个,新建民居796户,在建新民居639户,累计启动新民居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达54个,建成新民居2432户。

市乡两级财政投入新农村墓础设施建设资金5500万元,带动农民、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建设超过3.72亿元,硬化道路139公里,安装路灯5500余盏,绿化道路40.3公里,修挖下水管道25公里,修建村部22个,新建改建健身广场39个,饮水工程62处,垃圾处理池171座,发展沼气12965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五)构建工作平台,实现管理民主。

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巳建成5个乡级文化站,15个树文化大院,45个农家书屋,完成2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成乡级卫生院门诊楼2座,标准化卫生室250所。

大部分社区组建了腰鼓队、秧歌队、健身操队。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

为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市委、市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和人事变动,及时下发了《中共汝州市委汝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汝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汝文〔2011〕100号)文件,对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

我市将新农村建设作为核心工作来抓,由市委书记李全胜任政委、市委副书记、市长万英任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由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军担任新农办主任,形成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抓,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具体抓的浓厚氛围。

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

(二)强化帮扶帮建,营造良好氛围。

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企带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按照政府主导、主动参与、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充分发挥全市有帮建实力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自身优势,努力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进一步完善管理考核办法,明确帮建目标,强化帮建举措,严格帮建责任,确保帮建见到实效、干部受到锻炼、群众得到实惠。

组织好“百企帮百村”活动,鼓励民营企业家参与新农村建设。

实施经济实力好的重点单位、重点企业联系结对新型农村社区政策。

加强舆论引导,形成全社会关注新农村、支持新农村、帮建新农村的良好氛围。

(三)严格监督管理,坚持真正问责。

为加强监督管理,我市将新农村建设工作做为对各乡(镇、街道)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在政府目标考核的分值由8分提高到12分。

每月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新农办联合考核、评比,各乡镇、街道、局委一把手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将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所包的新型农村社区列为重点督查及考核对象。

三、经验

(一)一手抓创新,一手抓发展。

只有解放思想,不断地真创新、敢创新,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能始终保持超人一步、快人一拍,奋发有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促进新一轮发展。

突破创新,必须“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要从传统的思想方式、工作方式和领导方式中跳出来,跳出农业抓农业,站在三化科学协调发展的高度抓农业,站位全局抓农业,用领导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实现追超跨越。

(二)一手抓“两提”,一手抓“两创”。

“两提两创”是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体会议确定的推动我市全局的核心抓手。

“两提两创”是我市富民、固村、兴乡、强市的着力点,更是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抓提升,促创优,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快速发展的战略措施。

“两提两创”,提的是收入水平,提的是综合实力,提的是幸福指数;创的是良好形象,创的是精神风貌,创的是和谐安康。

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更加深入地开展“两提两创”,树立只争朝夕的精神、雷厉风行的作风,持之以恒,时时抓、事事抓,经常抓、反复抓,常抓不懈、一抓到底,才能抓出成效。

  (三)一手抓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手抓新型社区建设。

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两大载体”,也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进程的重要抓手,更是当前战胜挑战、加快发展,晋位升级的强大支撑,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工作方向。

我市坚定不移地把产业集聚区和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以城镇化为引领,加快人口、产业生产要素集聚步伐,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

探索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有效支撑,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

四、下步打算

(一)加快新型社区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推进新型

社区建设,是我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以新型城镇化引领

“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结合我市

制定的“一城两区两点”的格局定位,五年实现中心城区“3个5”,(即中心城区面积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城镇化率50%);

中心镇区“3个3”(即镇区面积3平方公里、3万人、本乡镇城

镇化率30%);新型社区“3、5、10”(即山区村3000人,一般平原村5000人,条件好的村10000人)的目标。

一要坚持规划先行。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典型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支持各乡镇、街道建设中心社区。

遵循“规划先行、建管并重、以创带建、城乡互动”的城乡建设思路,结合区域特点、人口分布、文化特色、历史底蕴、资源优势等,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中心社区建设规划。

由住建局牵头,邀请国内知名的设计单位,统一进行规划设计,把长远建设规划和近期规划同时进行。

二要实行城乡规划统筹。

新型社区建设要与经济发展、产业培育、劳动力转岗就业、新型社区管理规划结合起来,同步谋划、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新型社区建设规划要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镇域体系规划相衔接,根据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等做好选点布局。

对已经启动的重点中心村修编完善规划。

三要抓好示范带动。

在基础条件好、产业支撑明显、农民生活富裕、群众积极性高的地区进行先行试点,启动3-5个中心社区建设,引领其它地区积极开展新型社区建设。

加速推进北景、南区、东城、西村四大工程和两翼两带两中心的规划建设。

以城中村改造为重点,规划启动洗耳河、钟楼中心社区。

依托汝南(王寨)产业集聚区,规划启动汝南中心社区占以中心镇区为中心,规划启动温泉等10个中心镇的新型社区。

以旅游业为主线,规划启动骑岭中心社区、寄料镇九峰山中心社区。

结合城乡建设规划,启动风穴中心社区。

四要加快小城镇建设。

对巳编制完成的中心乡镇建设规划,尽快修编完善,从而加快中心镇开发建设步伐,充分发挥中心镇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纽带和节点作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全面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二)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农民转岗就业。

一要注重产

业支撑。

新型工业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新型城镇

化提供产业支撑,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物质保证。

要积极引进和培

育新兴工业项目和现代农业项目,以项目发展支撑新型城镇化建

设。

依托市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引进和发展一批节能、环保、低碳、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项目和工业项目,引导企

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

着力提升工业现代

化水平,以工业的大发展促进更多的农民转岗就业和进入城镇、

中心社区居住。

要统筹考虑产业布局。

结合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科学规划中心社区。

围绕“一城两区两点”的目标,以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为抓手,加快建设新农村,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

城乡一体化进程。

统筹考虑中心镇和中心社区产业布局,积极引

导精、特、优工业项目和现代农业项目向中心镇、中心社区、产

业园区集中。

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土地流转培育

大中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高效农业示范园,提高土地规模化、集

约化经营水平,增加农业产业工人。

三要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

要继续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发

展的重要载体,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做为“三

化”协调和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平台。

围绕主导产业的打造,

以项目为抓手,以产业为支撑,以服务为保障,强力推动产业集

聚区健康发展,培育产业集群,以项目带动促产业集聚区建设,

实现跨越发展。

四要加快三产发展。

以中心镇、中心社区商贸区

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商贸、餐饮、旅游服务等产业,拓宽中心

镇、中心社区居民就业途径,增加居民收入,增强中心镇、中心

社区人口留置功能。

放开市区及小城镇的户籍限制,促进人口向

城镇转移。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城乡一体化。

一要坚持政

府主导。

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群

众自愿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精心谋划,耐心引导,

细心操作,用心推动。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决杜绝强迫命令、

强行拆迁等行为。

坚持用市场化的理念和方法推动新型农村社区

建设,通过综合运用土地整理、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优惠政策,吸引各类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支持以村庄土地

综合整理为载体搭建投融资平台,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入。

土地

问题采用拆旧建新、增减挂钩的方式解决,在条件成熟的社区优

先安排用地指标。

通过拆旧建新腾出的用地指标,政府统一运作,

其收益让利给群众。

资金问题引入多元化投入机制。

凡是入住新

型社区的居民,民政、房产、教育、社会保障等政策要及时跟进,

要让居民充分享受到政策的优惠,解除后顾之忧。

二要抓好涉农

资金整合。

积极探索整合涉农资金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涉农资

金使用效益,实现涉农资金科学投入,全力支持我市新农村建设。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记其功、

形成合力”的基本要求,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政府主导、

部门配合、归口申报、集中会审的原则,对上级分配和本级安排

的能够用于中心乡镇、中心社区建设资金存量部分,根据部门实

际和项目资金性质进行整合;增量部分,原则上全部纳入整合范

围。

整合的资金集中用于中心乡镇、中心社区的建设。

三要加大

土地流转力度。

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在不

减少粮食种植面积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

进土地承包经菅权流转工作,积极探索以土地股权化方式分离土

地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支持鼓励农民以

转包、转让、租赁、土地入股、抵押、技术承包等形式流转土地

承包经营权,促进人地分离。

制定和试行股份经营、规模经营的

措施和办法;认真落实奖补政策,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

四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

坚持用市场化的理念和方法

推动新型社区建设,通过综合运用土地整理、贷款贴息、以奖代

补、先建后补等优惠政策,吸引各类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支

持以村庄土地综合整理为载体搭建投融资平台,吸引各类社会资

本投入,引导社会各界齐抓共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

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实际,积极研究开展不

同形式的运作办法,加大商业运作力度,实现整村搬迁的新突破。

搭建筹融资平台,破解新型社区建设资金难题,加快村镇一体化、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要做好联系帮建。

实行市领导分包、市直单位帮建、企业援建中心镇、中心社区制度。

每个中心镇、中心社

区由联系领导分包,协调、督促中心镇、中心社区建设进度,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进一步加大单位帮建力度,各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帮建计划,从财力、物力、人力、技术等方面开展帮建。

由市工商联牵头,组织协调全市各大中小企根据自身特点,积极联系中心镇、中心社区,采取不同形式进行援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